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的暴露途径及其皮肤损伤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湘萍 刘思雨 +2 位作者 利浩南 陈诗语 罗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9期701-707,共7页
环境砷污染带来健康危害。砷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经过代谢转化成不同形态的砷。慢性砷中毒主要以皮肤病变暴露最常见的标志症状。本文综述了砷在不同环境下暴露特点及其皮肤损伤作用机制。
关键词 砷污染 暴露途径 皮肤病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我国汞矿区人群的无机汞及甲基汞暴露途径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2
作者 冯新斌 仇广乐 +2 位作者 王少锋 李平 孟博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5-211,共7页
汞矿山活动导致的环境汞污染及健康风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汞矿区生活人群的汞暴露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直接呼吸空气以及饮水等途径。人群汞暴露评估结果表明,通过进食稻米和蔬菜造成的无机汞暴露最高,占总暴露量的80%以上,它... 汞矿山活动导致的环境汞污染及健康风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汞矿区生活人群的汞暴露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直接呼吸空气以及饮水等途径。人群汞暴露评估结果表明,通过进食稻米和蔬菜造成的无机汞暴露最高,占总暴露量的80%以上,它们的平均日暴露量分别为0.10μg/kg和0.13μg/kg;而与无机汞暴露不同,通过进食稻米产生的甲基汞暴露量远远高出其他进食途径,如蔬菜、鱼类和饮水等,表现出了很高的风险因子,最大日暴露量可高达1.9μg/kg,造成的风险因子高达8.1。尽管各途径的平均日暴露量估算显示无论无机汞还是甲基汞,均未超出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人体安全无机汞摄入量0.57μg/(kg.d)和安全甲基汞摄入量0.23μg/(kg.d),但它们的联合暴露量导致的风险因子却超出了1.0,暗示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群尤其是敏感人群,如孕妇、婴儿等的潜在汞暴露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暴露途径 风险评估 汞矿区
下载PDF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比较 被引量:27
3
作者 武晓峰 谢磊 赵洪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0,共6页
选择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RBCA模式和Csoil模式,进行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暴露途径考虑异同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典型的污染情景,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计算.Csoil模式比RBCA模式多考虑了3种可能的暴露途径.将2种模式... 选择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RBCA模式和Csoil模式,进行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暴露途径考虑异同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典型的污染情景,对不同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计算.Csoil模式比RBCA模式多考虑了3种可能的暴露途径.将2种模式结合进行案例计算的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污染的风险最大;对于浅层土壤污染,考虑淋溶作用时的风险较高.挥发暴露和饮水暴露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点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在RBCA模式中没有考虑的洗澡过程中的暴露也非常重要.对于表层土壤污染,覆土是减小健康风险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健康风险 暴露途径 RBCA模式 Csoil模式
下载PDF
蓝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暴露途径和危险度评估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艳 俞顺章 王金秋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1-364,共4页
概述了淡水蓝藻释放的毒素,在毒性、生物富集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危险度评估。蓝藻毒素的暴露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呼吸道吸人、血液透析、消化道摄人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不同暴露途径下... 概述了淡水蓝藻释放的毒素,在毒性、生物富集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主要暴露途径及危险度评估。蓝藻毒素的暴露途径主要有:皮肤接触、呼吸道吸人、血液透析、消化道摄人等。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不同暴露途径下,蓝藻毒素对人群健康效应的现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对其进行现场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毒素 毒性作用 生物富集 暴露途径 危险度评估 生态毒理 污染生态学 水体污染
下载PDF
纳米材料的暴露途径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浩 朱庆明 +1 位作者 刘秀玉 黄新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3-226,共4页
针对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对纳米材料潜在的释放和暴露进行了论述,重点指出了纳米材料的暴露途径,包括:纳米材料对人体的暴露和纳米材料对生态系统的暴露。提出了纳米材料安全性的近期措施和长远规划,为完善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相关... 针对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对纳米材料潜在的释放和暴露进行了论述,重点指出了纳米材料的暴露途径,包括:纳米材料对人体的暴露和纳米材料对生态系统的暴露。提出了纳米材料安全性的近期措施和长远规划,为完善纳米材料安全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提供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暴露途径 安全性 纳米
原文传递
松原地区居民汞暴露途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张磊 王起超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研究分析了松原地区居民发汞含量水平,及市售鱼类、罐装鱼类、肉类、鸡蛋等食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27.26%的受检居民发汞含量超过美国EPA最新制定的标准,表明该调查地区居民具有潜在的汞暴露风险;常食鱼人群的发汞含量显著高于不常... 研究分析了松原地区居民发汞含量水平,及市售鱼类、罐装鱼类、肉类、鸡蛋等食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27.26%的受检居民发汞含量超过美国EPA最新制定的标准,表明该调查地区居民具有潜在的汞暴露风险;常食鱼人群的发汞含量显著高于不常食鱼人群的发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头发中的汞含量与食鱼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3,P<0.05),这说明头发中的汞含量随着食鱼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饮水来源、食肉的频率、饮用牛奶的习惯对发汞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常吃鸡蛋人群的发汞含量显著低于不常吃鸡蛋人群的发汞含量;食鱼是该地区人群汞暴露风险的最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途径 食鱼
下载PDF
场地土壤有机氯污染物暴露途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苏燕 程卫国 +2 位作者 李亚斌 王坚 梁坤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场地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对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化工、制药等场地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场地土壤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 场地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对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选择化工、制药等场地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场地土壤中常见有机氯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氯苯类、氯代烃类)主要的致癌风险与非致癌危害熵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室内空气入侵或经口摄入,通过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挥发性气体的贡献率大于75%,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20%(1,2,3-三氯丙烷除外,其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达98%)。半挥发性有机氯污染物(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的主要致癌与非致癌风险暴露途径为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通过经口摄入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大于70%,通过皮肤接触吸收土壤中污染物的贡献率均大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有机氯污染物 暴露途径 贡献率
下载PDF
微塑料在哺乳动物的暴露途径、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浅述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英雪 徐熳 +1 位作者 王立新 崔建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54,共14页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其对人体的危害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当前对微塑料在哺乳动物的暴露途径、毒性作用和毒性机制的认识.空气-呼吸系统、食物/饮水-消化系统以及洗漱/护肤产品-皮肤等都是目前最常见的微塑料...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中,其对人体的危害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当前对微塑料在哺乳动物的暴露途径、毒性作用和毒性机制的认识.空气-呼吸系统、食物/饮水-消化系统以及洗漱/护肤产品-皮肤等都是目前最常见的微塑料人体暴露途径,其中消化系统暴露是最主要的方式.目前的研究显示肠道、肝脏和肾脏是主要的微塑料富集部位,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紊乱,而对其它组织器官和系统如肺部、肾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的毒性效应尚需更多研究的开展.当前研究显示微塑料的毒性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深入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微塑料毒性研究的综述将有助于系统认识微塑料的健康危害,为进一步开展微塑料的风险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暴露途径 器官损伤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原文传递
微塑料的人群暴露途径及其健康危害 被引量:7
9
作者 秦潇 周颖 黄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1-227,共7页
微塑料污染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环境问题,但目前对人群的微塑料暴露途径及其可能的健康危害并不清楚。本文基于现有微塑料研究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人类通过食物摄取、饮水以及空气接触的微塑料暴露途径,估算了中国人通过海鲜和食盐可... 微塑料污染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环境问题,但目前对人群的微塑料暴露途径及其可能的健康危害并不清楚。本文基于现有微塑料研究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人类通过食物摄取、饮水以及空气接触的微塑料暴露途径,估算了中国人通过海鲜和食盐可能摄取的微塑料量,并对微塑料的多种潜在生理毒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提出了今后需要系统研究微塑料的人体暴露途径、探索自然环境微塑料浓度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关注微塑料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等优先研究方向,为正确评价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暴露途径 健康危害
下载PDF
消费型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途径评估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昕月 郭晶晶 叶海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6-161,共6页
介绍了各国/区域关于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的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及变化趋势,梳理了PAE暴露途径及暴露量,结合法规标准要求,给出了建立企业数据库,完善行业自治,建立三级风险预警和通报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一般消费品 邻苯二甲酸酯 暴露途径 预警
下载PDF
饮用水风险暴露评价中的暴露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少鹏 李静 +1 位作者 毕伟 高上 《地下水》 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暴露途径的分析是风险评价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饮用水的相关暴露途径做了简单分析,得到在经口摄入暴露、呼吸暴露和皮肤暴露三种重要暴露途径的暴露评价模型,对于饮用水风险评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暴露途径 饮用水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农药暴露途径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提清清 聂兆广 +1 位作者 杨凡昌 颜冬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248,共9页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范围逐年扩大,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流动最终在人体内汇集,影响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饮...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范围逐年扩大,导致农药残留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土壤、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流动最终在人体内汇集,影响人体健康。文章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的饮食摄入与非饮食摄入2种暴露途径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易感人群婴幼儿的暴露途径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暴露途径 健康影响
原文传递
纳米碳酸钙的人体暴露途径及其潜在健康风险研究
13
作者 严小雨 黎林均 +4 位作者 樊苗苗 朱红瑞 吴道澄 张志强 卢金锁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0-271,共12页
纳米碳酸钙是指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碳酸钙颗粒,它因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而被广泛用于橡胶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妆品及医药领域。随着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和使用,它们大量进入生态系统,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 纳米碳酸钙是指粒径在1~100 nm之间的碳酸钙颗粒,它因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而被广泛用于橡胶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妆品及医药领域。随着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和使用,它们大量进入生态系统,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人们对其潜在健康风险的关注。目前很多研究报道,纳米碳酸钙在细胞水平及动物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大多只是针对单一的暴露途径进行分析,毒性机制也各不相同,并没有明确定论。因此,基于碳酸钙这类本身无毒或低毒性纳米颗粒的研究,本综述详细阐述纳米碳酸钙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体内外毒性作用和可能的毒性机制,为评估纳米碳酸钙的生物安全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暴露途径 体内转运代谢 纳米毒性 健康风险 毒性机制
下载PDF
不同暴露途径下有机污染物对大鼠急性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朔 王羽 赵元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1-686,共6页
不同暴露途径下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不同,导致毒性效应亦不同,研究化学品在不同暴露途径下对生物体的毒性,对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与经口灌胃4种暴露途径下527个有机物对大... 不同暴露途径下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不同,导致毒性效应亦不同,研究化学品在不同暴露途径下对生物体的毒性,对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与经口灌胃4种暴露途径下527个有机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数据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暴露途径下大鼠对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顺序,结果为: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经口灌胃途径,静脉注射途径下log1/LD50与其他几种注射途径下的log1/LD50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与灌胃途径下毒性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的范围为0.82~0.97。通过逐项分析研究不同暴露途径下化合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与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消除速率以及代谢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大鼠体内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大鼠 暴露途径 生物可利用度 代谢
下载PDF
场地风险评价暴露途径与风险可接受研究
15
作者 王磊 耿宝 +2 位作者 王娟 刘冰 魏颖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4年第5期27-30,83,共4页
最新发布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从暴露途径入手,针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和非致癌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文章根据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9种暴露途径进行了归纳,并以苯为例,利用导则附录G表中的... 最新发布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从暴露途径入手,针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和非致癌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文章根据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对《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9种暴露途径进行了归纳,并以苯为例,利用导则附录G表中的推荐值对暴露量及其对应的致癌风险、危害商进行了计算,通过苯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接受水平反算出苯的土壤质量浓度,并与现行的各类土壤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HJ350—2007《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的A级标准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中苯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是否可接受的标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风险评价 暴露途径 致癌风险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多环芳烃的暴露途径与水平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杏杏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6期269-270,共2页
从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暴露途径以及暴露水平,系统分析我国人群PAHs的暴露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多环芳烃来源广泛,非职业人群PAHs暴露水平相对国外人群高,这可能与我国大气中PAHs浓度较高有关。我国对POPs类物质研究起步晚,在加... 从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暴露途径以及暴露水平,系统分析我国人群PAHs的暴露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多环芳烃来源广泛,非职业人群PAHs暴露水平相对国外人群高,这可能与我国大气中PAHs浓度较高有关。我国对POPs类物质研究起步晚,在加强PAHs源头控制和治理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其监管力度和对PAHs的科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换芳烃(PAHs) 暴露途径 暴露水平
下载PDF
某养殖废水污染环境案损害暴露途径鉴定1例
17
作者 张强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生猪养殖企业未履行环评要求建设相应的UASB和SBR反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废水通过私设的暗管排放至厂区外企业自行挖掘且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泥塘中。自泥塘挖掘至案发之日,企业养殖废水持续排入该塘,在未见转运...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生猪养殖企业未履行环评要求建设相应的UASB和SBR反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废水通过私设的暗管排放至厂区外企业自行挖掘且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泥塘中。自泥塘挖掘至案发之日,企业养殖废水持续排入该塘,在未见转运的状态下泥塘水位却始终保持在30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污染 环境损害 暴露途径
下载PDF
氟中毒暴露途径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媛 熊传龙 +1 位作者 张琦 陶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7,共4页
氟在环境中的多途径暴露可导致多种健康危害。该文综述了氟中毒相关健康效应指标,将氟中毒的暴露途径总结为饮水暴露、饮茶暴露、食物暴露、呼吸道及其他暴露,分析氟暴露与氟中毒的关系,发现水氟浓度对氟斑牙发生的贡献率存在地区差异,... 氟在环境中的多途径暴露可导致多种健康危害。该文综述了氟中毒相关健康效应指标,将氟中毒的暴露途径总结为饮水暴露、饮茶暴露、食物暴露、呼吸道及其他暴露,分析氟暴露与氟中毒的关系,发现水氟浓度对氟斑牙发生的贡献率存在地区差异,提出应重视氟的多途径暴露识别,从总摄氟量的角度评价人群氟暴露水平。同时分析了氟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影响因素,应考虑氟中毒不同健康效应,综合评价其他途径氟暴露及影响因素在氟中毒中的作用,从而为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暴露途径 饮用水
原文传递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人体暴露途径解析及其污染控制技术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媛 张彭义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人工合成全氟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量的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它们普遍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呈现出全球分布的态势,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已...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人工合成全氟化合物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大量的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它们普遍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呈现出全球分布的态势,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类新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PFOA和PFOS的环境来源和传输途径,解析了人体暴露的3种主要途径以及在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灰尘中的污染现状,并就围绕着它们所开展的污染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环境污染物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人体暴露途径 污染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483名孕期妇女全氟化合物暴露途径的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淳婷 朱琳 +2 位作者 孔令婉 邓冰 王加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对全氟化合物(PFCs)暴露的可能途径,为深入研究孕早期妇女全氟化合物血清负荷水平提供方向。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式对某地某医院产科门诊孕妇进行一对一访谈,获取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活动场所及... 目的:探讨孕期妇女对全氟化合物(PFCs)暴露的可能途径,为深入研究孕早期妇女全氟化合物血清负荷水平提供方向。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式对某地某医院产科门诊孕妇进行一对一访谈,获取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活动场所及职业相关情况等,应用EPI Data 3.02、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的14条PFCs相关暴露条目中,显示暴露发生率前5位分别是:每天所食饭菜为电饭锅或不粘锅烹制(87.4%)、每天食用乳制品(66.0%)、每周使用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材料(54.0%)、每周食用鱼类(48.3%)和步行等为主要外出活动方式(43.4%)。结论:孕妇暴露于全氟化合物的途径主要与饮食行为有关,外出活动方式的暴露率次之,职业暴露在研究中所占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妇女 全氟化合物 暴露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