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9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曝气方式对AFBBR处理污水过程中脱氮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焦梦
刘晶晶
+1 位作者
孙小沛
任杰辉
《市政技术》
2024年第8期221-228,共8页
探索了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对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内污水脱氮效率、脱氮速率、微生物群落组成及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曝气方式条件下污水脱氮机理。结...
探索了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对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内污水脱氮效率、脱氮速率、微生物群落组成及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曝气方式条件下污水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曝气孔间距10 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较高,可达到75.0%和70.6%;在曝气强度5.77 m^(3)/(h·m^(3))和曝气孔间距10 mm条件下标准氧传质效率(SOTE)和氧利用率(E)较高,且较小曝气孔径条件下氧气充氧性能较佳;曝气方式影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速率(SND)、硝化速率(NR)和反硝化速率(DNR),改变了脱氮效率及硝氮和亚硝氮质量浓度;在曝气孔间距10 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SND、NR和DN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8.8%、4.9×10^(-4)mg/(h·mg)和4.6×10^(-4)mg/(h·mg),而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条件下仅DNR达到最大值;AFBBR系统中共检测出16种脱氮微生物,且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合适的曝气方式通过形成合适的氧环境条件,提高了Proteobacteria门类中具有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反硝化细菌)丰度,实现了污水的高效脱氮。合适的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设计有助于提高AFBBR系统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AFBBR
污水
脱氮性能
微生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施昱
胡金财
+4 位作者
景婧
华云洁
叶亮
郑凯凯
李激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2期65-69,79,共6页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活性污泥的脱氮效果得到强化,出水氨氮平均值从2.8 mg/L降低至1.2 mg/L,降低幅度为57.1%;出水总氮平均值从10.2 mg/L降低至8.4 mg/L,降低幅度为17.6%。释磷潜力由0.5 mg PO_(4)^(3-)-P/(g VSS·h)增加至3.1 mg PO_(4)^(3-)-P/(g VSS·h),显著提高了生物除磷能力,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从0.21 mg/L降低至0.15 mg/L。出水COD_(Cr)平均质量浓度也有5.2 mg/L的下降。氧化沟表曝改底曝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活性污泥的整体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能力,实现出水从不达标到稳定达标排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氧化沟
硝化速率
反硝化潜力
释磷潜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5 位作者
孙凌
孙红文
朱琳
于洋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曝气方式
藻类
叶绿素
优势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罗固源
朱亮
+2 位作者
季铁军
唐刚
康康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8,106,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磷的增加对藻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TP=1.65 mg/L),并没有更好地促进藻类的生长;曝气对藻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中磷和高磷中昼间曝气可以加快藻类的生长周期,在低磷中昼间曝气对藻类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
磷限制
曝气方式
藻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盈利
孙宝盛
+2 位作者
臧倩
刘鹏飞
孙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77,共4页
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曝气方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连续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与采用间歇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在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方面相差不大;但间歇高强度的曝气...
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曝气方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连续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与采用间歇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在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方面相差不大;但间歇高强度的曝气方式减少了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PS)的释放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溶出,有效缓解了膜污染,其单位产水能耗约为前者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曝气方式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能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被引量:
11
6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19,48,共4页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磷吸收
磷形态
底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床不同曝气方式处理炼油废水
被引量:
7
7
作者
陈建军
程丽华
孙秀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6年第6期489-491,共3页
在固定生物床中,比较了常规曝气和新型曝气方式处理含酚炼油污水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处理量为10L/h,停留时间为2.3h,反应温度为30~35℃,曝气量为0.25~0.30m^3/h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曝气生物床较常规曝气生物床处理含酚...
在固定生物床中,比较了常规曝气和新型曝气方式处理含酚炼油污水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处理量为10L/h,停留时间为2.3h,反应温度为30~35℃,曝气量为0.25~0.30m^3/h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曝气生物床较常规曝气生物床处理含酚炼油污水效果更好;前者的处理效果与后者相比,酚的平均降解效率由45.2%提高到87.5%,COD的平均降解效率由53.7%提高到66.3%,COD平均降解速率由2.52kg/(m^3·d)提高到3.75kg/(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含酚污水
曝气方式
生物床
降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O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垚
周健
+1 位作者
甘春娟
栗静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34,共4页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长的特殊区域(ORP>-150 mV)。同时曝气量的不同,还会影响生物膜内的传质过程,进而影响微生物基质降解和膜内微生物种群分布。同DO水平下,微孔曝气较穿孔曝气有利于膜内的对流传质过程以及各菌种间的协同作用。DO过高(DO>6.0 mg/L)或曝气搅动过大(穿孔曝气方式)会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COD升高。因此,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并将DO控制在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
磷酸盐还原
微环境
微孔
曝气方式
榨菜废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亚峰
李慧
王允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研究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采用传统SBR法和两次进水两次曝气运行方式的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DO、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SBR法的...
研究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采用传统SBR法和两次进水两次曝气运行方式的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DO、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SBR法的COD去除率为91.82%,NH_3-N去除率为97.34%,采用两次进水两次曝气的SBR法,总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COD和NH_3-N的去除率仍分别达到92.15%和96.46%。两种运行方式处理效果都较好,但采用两次曝气运行周期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曝气方式
生活污水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
2
10
作者
梅翔
陈洪斌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83-285,共3页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于1.00后,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趋于一致。由于微孔曝气器易出现堵塞等运行管理问题,大型工程中不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生物接触氧化
水源水
溶解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亚红
李艾莉
张玉蓉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6期22-25,共4页
好氧颗粒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是提高生物反应器效能的重要物质。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成本。随着...
好氧颗粒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是提高生物反应器效能的重要物质。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成本。随着对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反应器中接种絮状污泥,通过增加曝气头个数,在低表观气速的前提下成功培养出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MLSS达7000mg·L-1左右,SVI最终稳定在38ml·g-1,COD、P、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87.81%、98.72%,说明好氧颗粒污泥对实际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曝气方式
颗粒污泥
节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新型曝气方式
12
作者
潘安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8-69,共2页
工程实践证明,混合型或射流型水下曝气器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是可行的。处理效果稳定且噪音低,同时设施占地面积减小。设计选型时,宜考虑其供氧量、服务面积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关键词
曝气方式
水下
曝
气
器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13
作者
李福建
仲兆祥
邢卫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2,共5页
在膜分离中引入曝气可有效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膜过程分离效率。文中采用实验对比验证和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方式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板仅在膜通道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0 L/h时,可维持平...
在膜分离中引入曝气可有效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膜过程分离效率。文中采用实验对比验证和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方式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板仅在膜通道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0 L/h时,可维持平均压力增长率为40 Pa/m in,能有效控制膜污染;继续增大曝气量,曝气方式对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变小;曝气方式对膜面悬浮液质量浓度影响显著,直接曝气使膜面悬浮颗粒质量浓度不断增大,膜面易形成膜污染。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表明,对膜通道曝气的膜面气液流速和剪切力是全膜曝气膜过程的2—13倍,并且其气液上升流和下降流分别控制膜通道表面和膜外壁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过程
陶瓷膜
膜污染
曝气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M—CAS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
2
14
作者
熊芳
朱文亭
+1 位作者
刘鹏飞
郭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66-69,共4页
将CAST和MBR工艺结合而构成M—CAST工艺,考察了在非限量曝气、限量曝气及间歇曝气方式下,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方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对其平均去除率>90%),但对总氮的去除影响较大;当MBR和CAST工艺...
将CAST和MBR工艺结合而构成M—CAST工艺,考察了在非限量曝气、限量曝气及间歇曝气方式下,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方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对其平均去除率>90%),但对总氮的去除影响较大;当MBR和CAST工艺同时运行且采用间歇曝气时,MBR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N平均浓度仅为3.55mg/L,达到了优质杂排水的水质标准。研究还表明,M—CAST工艺可根据污水排放要求实现CAST和MBR工艺的灵活切换,且利用膜组件出水就可满足小水量的回用要求,具有节约工程投资和减小占地面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工艺
MBR工艺
曝气方式
间歇
曝
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池结构及曝气方式对泡沫去除的探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蓝君
任庆凯
+1 位作者
艾胜书
边德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4-56,119,共4页
以长春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试验原水对两个反应器进行处理效能对比的试验研究。初期调试发现:传统推流反应器出现泡沫堆积,微压内循环反应器未出现泡沫堆积的现象。对比两反应器的结构及曝气方式特点,初步分析微压反应器...
以长春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试验原水对两个反应器进行处理效能对比的试验研究。初期调试发现:传统推流反应器出现泡沫堆积,微压内循环反应器未出现泡沫堆积的现象。对比两反应器的结构及曝气方式特点,初步分析微压反应器内大气泡的集中释放破裂后产生冲击力对泡沫有消除作用。就此提出改造曝气池内部结构及曝气方式可作为去除泡沫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反应器
曝
气
池结构
曝气方式
泡沫
去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和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秋辰
徐苏云
王重阳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58-60,122,共4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用于低C/N废水脱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以模拟尿液为底物,考察了曝气方式与膜材料对双室MFC产电性能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1500 mg/L、C/N为2,两个MFC均具有良好...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用于低C/N废水脱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以模拟尿液为底物,考察了曝气方式与膜材料对双室MFC产电性能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1500 mg/L、C/N为2,两个MFC均具有良好的除氮脱碳效果,COD降解率平均值高于89%,总氮去除率平均值高于72%。产电能力最强的是间歇曝气状态下的MFC2,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最高输出电压为702.1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65.14 W/m^3;阳离子交换膜有利于提高MFC的产电性能,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和脱氮效果。间歇曝气可为阴极室提供较低浓度的溶解氧,MFC的产电性能和脱氮能力明显优于不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曝气方式
膜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氧化沟曝气方式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向阳
左涛
+2 位作者
蔡昌凤
陈锦如
杨根权
《能源环境保护》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本文结合调研介绍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中常用的曝气组合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工艺成熟度、经济效益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等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体系。根据模型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倒伞表曝+水下推流为最佳曝气组...
本文结合调研介绍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中常用的曝气组合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工艺成熟度、经济效益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等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体系。根据模型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倒伞表曝+水下推流为最佳曝气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曝气方式
吨水电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
11
18
作者
刘俊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37,共4页
对制浆造纸废水好氧生化处理系统的要求作了简要介绍,统计了近年国内投运的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设备的状况,并对一些典型曝气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制浆造纸
废水处理
生化处理系统
曝气方式
好氧活性污泥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CASS稳定化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
2
19
作者
吴飞
王立亮
+1 位作者
苏忆波
吕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4,共5页
针对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受冲击的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采取了稳定化运行措施,考察曝气量、曝气时间、进水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工艺稳定化运行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历经非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限制性进水曝气方式后趋于稳定化运行,二级...
针对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受冲击的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采取了稳定化运行措施,考察曝气量、曝气时间、进水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工艺稳定化运行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历经非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限制性进水曝气方式后趋于稳定化运行,二级处理出水COD和TP、NH4^+-N、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3.9 mg/L和0.335、1.85、12.4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和80%、83%、31%,主要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较低排水比运行处理效率较低,较高排水比运行利于TN去除,但出水COD、NH4^+-N、TP有所增长,出水水质波动;排水体积比在26%~31%运行,处理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稳定运行下平均处理直接费用约0.47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
曝气方式
排水比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方式及其充氧性能评价指标
20
作者
李宾祥
李倩
刘振超
《城市地理》
2016年第9X期114-114,共1页
曝气是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过程,无论对于生物膜系统还是活性污泥系统,通过曝气保证溶解氧的供给是维持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前提。在鼓风曝气过程中通常采用SOTR、KLa以及α等指标来评价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曝气方式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AFBBR处理污水过程中脱氮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焦梦
刘晶晶
孙小沛
任杰辉
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理工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出处
《市政技术》
2024年第8期221-228,共8页
基金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般科技项目(RD1204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MD723838)。
文摘
探索了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对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内污水脱氮效率、脱氮速率、微生物群落组成及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曝气方式条件下污水脱氮机理。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曝气孔间距10 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较高,可达到75.0%和70.6%;在曝气强度5.77 m^(3)/(h·m^(3))和曝气孔间距10 mm条件下标准氧传质效率(SOTE)和氧利用率(E)较高,且较小曝气孔径条件下氧气充氧性能较佳;曝气方式影响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速率(SND)、硝化速率(NR)和反硝化速率(DNR),改变了脱氮效率及硝氮和亚硝氮质量浓度;在曝气孔间距10 mm和曝气孔径0.27 mm条件下SND、NR和DN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8.8%、4.9×10^(-4)mg/(h·mg)和4.6×10^(-4)mg/(h·mg),而在曝气强度5.77 m^(3)/(h·m^(3))条件下仅DNR达到最大值;AFBBR系统中共检测出16种脱氮微生物,且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合适的曝气方式通过形成合适的氧环境条件,提高了Proteobacteria门类中具有脱氮功能的微生物(反硝化细菌)丰度,实现了污水的高效脱氮。合适的曝气强度、曝气孔间距和曝气孔径设计有助于提高AFBBR系统的脱氮性能。
关键词
曝气方式
AFBBR
污水
脱氮性能
微生物
Keywords
aeration methods
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
wastewater
denitrifying performance
microorganism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施昱
胡金财
景婧
华云洁
叶亮
郑凯凯
李激
机构
无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至善汇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普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2期65-69,79,共6页
基金
城北污水处理厂智能除磷加药控制系统研究(KY202209)。
文摘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活性污泥的脱氮效果得到强化,出水氨氮平均值从2.8 mg/L降低至1.2 mg/L,降低幅度为57.1%;出水总氮平均值从10.2 mg/L降低至8.4 mg/L,降低幅度为17.6%。释磷潜力由0.5 mg PO_(4)^(3-)-P/(g VSS·h)增加至3.1 mg PO_(4)^(3-)-P/(g VSS·h),显著提高了生物除磷能力,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从0.21 mg/L降低至0.15 mg/L。出水COD_(Cr)平均质量浓度也有5.2 mg/L的下降。氧化沟表曝改底曝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活性污泥的整体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能力,实现出水从不达标到稳定达标排放的转变。
关键词
曝气方式
氧化沟
硝化速率
反硝化潜力
释磷潜力
Keywords
aeration mode
oxidaion dich
nitrification rat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phosphorus release potenti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孙凌
孙红文
朱琳
于洋
戴树桂
庄源益
机构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41230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030)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科技合作项目(AJ0013)
文摘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氮源
曝气方式
藻类
叶绿素
优势种
Keywords
nitrogen sources
aeration patterns
algae
chlorophyll
dominant species
分类号
X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罗固源
朱亮
季铁军
唐刚
康康
机构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8,106,共4页
文摘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磷的增加对藻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TP=1.65 mg/L),并没有更好地促进藻类的生长;曝气对藻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中磷和高磷中昼间曝气可以加快藻类的生长周期,在低磷中昼间曝气对藻类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磷
磷限制
曝气方式
藻类
Keywords
phosphorus
P-limited
aeration patterns
alga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5
作者
李盈利
孙宝盛
臧倩
刘鹏飞
孙超
机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诺卫环境安全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77,共4页
文摘
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曝气方式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连续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与采用间歇高强度曝气方式运行的MBR在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方面相差不大;但间歇高强度的曝气方式减少了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PS)的释放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溶出,有效缓解了膜污染,其单位产水能耗约为前者的60%。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曝气方式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能耗
Keywords
membrane bioreactor
aeration mod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energy consump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被引量:
11
6
作者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19,48,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070)
苏州市科技招标项目(ZS0304)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ZD061202)
文摘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关键词
曝气方式
磷吸收
磷形态
底泥
Keywords
aeration ways
phosphorus adsorption
phosphorus forms
sediment
分类号
TQ085.41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床不同曝气方式处理炼油废水
被引量:
7
7
作者
陈建军
程丽华
孙秀敏
机构
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茂名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石油化工系
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公司
出处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6年第6期489-491,共3页
文摘
在固定生物床中,比较了常规曝气和新型曝气方式处理含酚炼油污水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在处理量为10L/h,停留时间为2.3h,反应温度为30~35℃,曝气量为0.25~0.30m^3/h的条件下,采用新型曝气生物床较常规曝气生物床处理含酚炼油污水效果更好;前者的处理效果与后者相比,酚的平均降解效率由45.2%提高到87.5%,COD的平均降解效率由53.7%提高到66.3%,COD平均降解速率由2.52kg/(m^3·d)提高到3.75kg/(m^3·d)。
关键词
炼油含酚污水
曝气方式
生物床
降解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O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垚
周健
甘春娟
栗静静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5-004)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10403)
重庆交通大学省部共建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LK2010B09)
文摘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长的特殊区域(ORP>-150 mV)。同时曝气量的不同,还会影响生物膜内的传质过程,进而影响微生物基质降解和膜内微生物种群分布。同DO水平下,微孔曝气较穿孔曝气有利于膜内的对流传质过程以及各菌种间的协同作用。DO过高(DO>6.0 mg/L)或曝气搅动过大(穿孔曝气方式)会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COD升高。因此,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并将DO控制在6.0 mg/L。
关键词
DO
磷酸盐还原
微环境
微孔
曝气方式
榨菜废水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
phosphate reduction
micro-environment
micro-porous aeration model
pickledmustard tuber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亚峰
李慧
王允妹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摘
研究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的影响。采用传统SBR法和两次进水两次曝气运行方式的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DO、ORP和p H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SBR法的COD去除率为91.82%,NH_3-N去除率为97.34%,采用两次进水两次曝气的SBR法,总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COD和NH_3-N的去除率仍分别达到92.15%和96.46%。两种运行方式处理效果都较好,但采用两次曝气运行周期曝气时间减少了210 min,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SBR
曝气方式
生活污水处理
Keywords
SBR
aeration method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
2
10
作者
梅翔
陈洪斌
高廷耀
机构
同济大学
出处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83-285,共3页
文摘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于1.00后,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趋于一致。由于微孔曝气器易出现堵塞等运行管理问题,大型工程中不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
关键词
曝气方式
生物接触氧化
水源水
溶解氧
Keywords
Aeration mod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Source water Air-water ratio Ammonia-nitrogen (NH+4-N) Dissolved oxygen (DO)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亚红
李艾莉
张玉蓉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6期22-25,共4页
文摘
好氧颗粒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是提高生物反应器效能的重要物质。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投资和成本。随着对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反应器中接种絮状污泥,通过增加曝气头个数,在低表观气速的前提下成功培养出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MLSS达7000mg·L-1左右,SVI最终稳定在38ml·g-1,COD、P、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87.81%、98.72%,说明好氧颗粒污泥对实际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关键词
SBR
曝气方式
颗粒污泥
节能
Keywords
SBR
aeration modes
granular sludge
energy conservation
分类号
TU992.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新型曝气方式
12
作者
潘安济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审计处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8-69,共2页
文摘
工程实践证明,混合型或射流型水下曝气器用于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是可行的。处理效果稳定且噪音低,同时设施占地面积减小。设计选型时,宜考虑其供氧量、服务面积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关键词
曝气方式
水下
曝
气
器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
Keywords
aeration methods
underwater aerators
community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分类号
X7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3
13
作者
李福建
仲兆祥
邢卫红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076102
20806038)
+3 种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9AA033005)
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JH07-01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KJB530002)
文摘
在膜分离中引入曝气可有效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膜过程分离效率。文中采用实验对比验证和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方式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板仅在膜通道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0 L/h时,可维持平均压力增长率为40 Pa/m in,能有效控制膜污染;继续增大曝气量,曝气方式对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变小;曝气方式对膜面悬浮液质量浓度影响显著,直接曝气使膜面悬浮颗粒质量浓度不断增大,膜面易形成膜污染。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表明,对膜通道曝气的膜面气液流速和剪切力是全膜曝气膜过程的2—13倍,并且其气液上升流和下降流分别控制膜通道表面和膜外壁膜污染。
关键词
膜过程
陶瓷膜
膜污染
曝气方式
Keywords
membrane process
ceramic membrane
membrane fouling
aeration mod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M—CAS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
2
14
作者
熊芳
朱文亭
刘鹏飞
郭进
机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66-69,共4页
文摘
将CAST和MBR工艺结合而构成M—CAST工艺,考察了在非限量曝气、限量曝气及间歇曝气方式下,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方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对其平均去除率>90%),但对总氮的去除影响较大;当MBR和CAST工艺同时运行且采用间歇曝气时,MBR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出水TN平均浓度仅为3.55mg/L,达到了优质杂排水的水质标准。研究还表明,M—CAST工艺可根据污水排放要求实现CAST和MBR工艺的灵活切换,且利用膜组件出水就可满足小水量的回用要求,具有节约工程投资和减小占地面积的优点。
关键词
CAST工艺
MBR工艺
曝气方式
间歇
曝
气
Keywords
CAST
MBR
aeration mode
intermittent aera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池结构及曝气方式对泡沫去除的探析
被引量:
3
15
作者
蓝君
任庆凯
艾胜书
边德军
机构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4-56,119,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4ZX07201-011-004-1)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0101037JC
20122112)
文摘
以长春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试验原水对两个反应器进行处理效能对比的试验研究。初期调试发现:传统推流反应器出现泡沫堆积,微压内循环反应器未出现泡沫堆积的现象。对比两反应器的结构及曝气方式特点,初步分析微压反应器内大气泡的集中释放破裂后产生冲击力对泡沫有消除作用。就此提出改造曝气池内部结构及曝气方式可作为去除泡沫的新途径。
关键词
微压反应器
曝
气
池结构
曝气方式
泡沫
去除
Keywords
micro-pressure reactor
aeration tank structure
aeration mode
foam
remov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和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秋辰
徐苏云
王重阳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出处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58-60,122,共4页
文摘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用于低C/N废水脱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以模拟尿液为底物,考察了曝气方式与膜材料对双室MFC产电性能和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1500 mg/L、C/N为2,两个MFC均具有良好的除氮脱碳效果,COD降解率平均值高于89%,总氮去除率平均值高于72%。产电能力最强的是间歇曝气状态下的MFC2,采用阳离子交换膜,最高输出电压为702.1 m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65.14 W/m^3;阳离子交换膜有利于提高MFC的产电性能,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和脱氮效果。间歇曝气可为阴极室提供较低浓度的溶解氧,MFC的产电性能和脱氮能力明显优于不曝气方式。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曝气方式
膜材料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s(MFCs)
nitrogen removal
aeration modes
membrane material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氧化沟曝气方式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向阳
左涛
蔡昌凤
陈锦如
杨根权
机构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出处
《能源环境保护》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摘
本文结合调研介绍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中常用的曝气组合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从工艺成熟度、经济效益及系统运行稳定性等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体系。根据模型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倒伞表曝+水下推流为最佳曝气组合方式。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曝气方式
吨水电耗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eration mode
power consumption of per ton 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
11
18
作者
刘俊超
机构
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37,共4页
文摘
对制浆造纸废水好氧生化处理系统的要求作了简要介绍,统计了近年国内投运的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设备的状况,并对一些典型曝气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制浆造纸
废水处理
生化处理系统
曝气方式
好氧活性污泥法
Keywords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aeration
jet aeration
fine bubble diffused aeration
分类号
X7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CASS稳定化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
2
19
作者
吴飞
王立亮
苏忆波
吕晨
机构
南京高科水务有限公司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0-124,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级水污染防治引导资金资助项目(W201600250001)
文摘
针对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受冲击的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采取了稳定化运行措施,考察曝气量、曝气时间、进水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工艺稳定化运行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历经非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限制性进水曝气方式后趋于稳定化运行,二级处理出水COD和TP、NH4^+-N、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3.9 mg/L和0.335、1.85、12.4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和80%、83%、31%,主要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较低排水比运行处理效率较低,较高排水比运行利于TN去除,但出水COD、NH4^+-N、TP有所增长,出水水质波动;排水体积比在26%~31%运行,处理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稳定运行下平均处理直接费用约0.47元/t。
关键词
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
曝气方式
排水比
Keywords
CASS process
aeration mode
drainage ratio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方式及其充氧性能评价指标
20
作者
李宾祥
李倩
刘振超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
出处
《城市地理》
2016年第9X期114-114,共1页
文摘
曝气是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过程,无论对于生物膜系统还是活性污泥系统,通过曝气保证溶解氧的供给是维持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前提。在鼓风曝气过程中通常采用SOTR、KLa以及α等指标来评价曝气设备的充氧性能。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曝气方式
评价指标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曝气方式对AFBBR处理污水过程中脱氮性能的影响
焦梦
刘晶晶
孙小沛
任杰辉
《市政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施昱
胡金财
景婧
华云洁
叶亮
郑凯凯
李激
《净水技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刘春光
金相灿
孙凌
孙红文
朱琳
于洋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罗固源
朱亮
季铁军
唐刚
康康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曝气方式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特性的影响
李盈利
孙宝盛
臧倩
刘鹏飞
孙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生物床不同曝气方式处理炼油废水
陈建军
程丽华
孙秀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DO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
陈垚
周健
甘春娟
栗静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曝气方式对SBR法去除效果和能耗影响的研究
李亚峰
李慧
王允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梅翔
陈洪斌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曝气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杨亚红
李艾莉
张玉蓉
《低温建筑技术》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新型曝气方式
潘安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曝气方式对陶瓷膜分离过程的影响
李福建
仲兆祥
邢卫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曝气方式对M—CAS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熊芳
朱文亭
刘鹏飞
郭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曝气池结构及曝气方式对泡沫去除的探析
蓝君
任庆凯
艾胜书
边德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曝气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和产电性能的影响
王秋辰
徐苏云
王重阳
《广州化工》
CAS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氧化沟曝气方式研究
向阳
左涛
蔡昌凤
陈锦如
杨根权
《能源环境保护》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曝气方式的选择
刘俊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曝气方式及排水比对CASS稳定化运行的影响
吴飞
王立亮
苏忆波
吕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20
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方式及其充氧性能评价指标
李宾祥
李倩
刘振超
《城市地理》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