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1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毒宁注射液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李强 郝珉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结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用药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各项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B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_(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热毒宁注射液与更昔洛韦联合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消除患儿症状,减少炎性因子生成,还可提高患儿免疫力,调节血气分析,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 热毒宁注射液 更昔洛韦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银翘散联合更昔洛韦钠注射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
2
作者 邓田耕 寻细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更昔洛韦钠注射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浏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41例。患者均接受抗感染...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更昔洛韦钠注射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浏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41例。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治疗,单一组予以更昔洛韦钠注射液治疗4周,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银翘散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眼部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眼部症状好转时间及随访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单一组的80.49%(χ^(2)=6.115,P=0.013)。治疗4周后,2组眼部干涩、眼部畏光、角膜损伤、眼部充血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1);2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1)。联合组眼部干涩、眼部畏光、角膜损伤、眼部充血好转时间短于单一组(P<0.01)。随访6个月,联合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单一组(2.44%vs.19.51%,χ^(2)=4.493,P=0.034)。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使用银翘散联合更昔洛韦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有效且快速减轻眼部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加快眼部充血消失,降低6个月疾病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银翘散 更昔洛韦 炎性因子 治疗结果 疾病复发率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效果
3
作者 周晓昀 许银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20年9月—2023年9月湘雅医院附属长沙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AIDS合并CMV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20年9月—2023年9月湘雅医院附属长沙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AIDS合并CMV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治疗,2组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1个疗程后,2组BCVA升高,眼压降低,且观察组BCVA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1);2组前房水、玻璃体、血液中CMV-DNA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7.50%,P=1.000)。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AIDS合并CMVR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CMV-DNA水平,且不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玻璃体腔注射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韩林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9-0092,共4页
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5月-2023年05月间5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单一更昔洛韦治疗)和观察组(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各25例,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 分析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05月-2023年05月间5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单一更昔洛韦治疗)和观察组(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各25例,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用药可提高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表达,缓解症状,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炎琥宁 病毒性角膜炎 总有效率 炎症反应 抗氧化 临床症状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
5
作者 党海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9-0052,共4页
探究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 探究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踹憋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症状发生例数没有差异(P>0.05)。结论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予以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疗法,不仅效果好,而且还能很好的改善身体不适,治疗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更昔洛韦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效果观察
原文传递
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对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6
作者 杨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4-0077,共4页
探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应用不同的诊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预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儿科收治的347例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列为初选对象,为了确保调查样本数据结果... 探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应用不同的诊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预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儿科收治的347例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列为初选对象,为了确保调查样本数据结果的精准性、便捷性,现决定对所有初选对象进行筛选,结合患儿的个人意愿,同时参照此次临床调查的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110例患儿作为最终入选对象,首先按照随机性、数字化的盲选分组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55例(更昔洛韦治疗)与研究组55例(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数据,具体包括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与指标,通过临床对比,总结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诊疗方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因子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分别采取不同的临床诊疗方案后,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各项临床数据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结论 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功能,从根本上加快其预后恢复,提升其免疫功能,较单一用药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翘清热颗粒 更昔洛韦 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舒剑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5-0138,共4页
探讨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利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利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探讨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利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利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加速患者症状恢复,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莉 胡慧菁 +2 位作者 李沂轩 钱佳莹 贺雪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可提高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药物疗法 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 更昔洛韦/治疗应用 免疫 体液
原文传递
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晶 孟萍萍 +1 位作者 杜唯 程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71-3174,共4页
目的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 目的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2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Ig)M、IgA含量、T淋巴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 w(T1)、2 w(T2)、3 w(T3)、4 w(T4)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M、Ig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T0时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T1、T2、T2、T4时VAS评分较T0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比单独服用更昔洛韦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刺激 更昔洛韦 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神经痛 生物电流刺激
下载PDF
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对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寿林 林小飞 李赛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 观察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对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58例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 目的 观察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对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58例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2组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CD3^(+)、CD4^(+)、CD4^(+)/CD8^(+)升高,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下降,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与对照组的7.40%(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豉翘清热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可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偏移,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翘清热颗粒 更昔洛韦 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儿童
下载PDF
注射用更昔洛韦及其原料的杂质谱分析
11
作者 尧爱珉 王丽 申兰慧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15-924,共10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更昔洛韦及更昔洛韦原料的杂质谱,并比较各企业样品间的杂质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SCX UG80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50∶50),流速为1.5 mL·min^(-1),检... 目的探讨注射用更昔洛韦及更昔洛韦原料的杂质谱,并比较各企业样品间的杂质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SCX UG80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乙腈(50∶50),流速为1.5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进样体积为20μL。进一步结合强制降解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探讨杂质来源,对含量超过0.1%的杂质进行质谱解析,采用毒性预测软件进行杂质毒性评估。结果更昔洛韦原料及制剂杂质谱显示共检出19个杂质峰,5个为已知杂质,14个为未知杂质,对样品中检出含量超过0.1%的5个杂质和强制降解试验的主要杂质产物进行质谱解析;强制降解试验表明氧化、酸性条件下样品更易降解产生杂质;不同企业间原料、制剂的杂质谱均有差异,同一企业不同批次原料杂质谱也有差异,制剂的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的合成过程,制剂企业的生产工艺相对稳定;与参比制剂(赛美维)相比,国内产品杂质谱更复杂。结论更昔洛韦原料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工艺稳定性、产品杂质的含量及个数的控制,以优化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注射用更昔洛韦 抗病毒药 杂质谱 有关物质 杂质来源 质谱解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盐酸缬更昔洛韦合成条件的研究
12
作者 黄桂基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39-42,19,共5页
以更昔洛韦为原料,经单乙酰化,缩合,水解,氢化还原四个步骤合成盐酸缬更昔洛韦,并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比例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改进了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率,总收率达到37.62%。
关键词 盐酸缬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 苄氧羰基-L-缬氨酸 氢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安利娜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及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及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规格8ml/8mg,治疗剂量为患眼2滴/次,4次/d,间隔2h给药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贝复舒滴眼液规格:21000IU/5g/支,治疗剂量为患眼1滴/次,4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检测两组的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双抗夹心测定法泪液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8]水平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O、GSH-P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统计值:t=23.979、10.647、8.458,P均<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统计值:t=10.789、6.239、9.635,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充血、溃疡、角膜损伤、疼痛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可改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机体抗氧化能力,缓解炎症反应,缩短症状消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贝复舒滴眼液 更昔洛韦滴眼液 抗氧化
下载PDF
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治疗HSCT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伟彬(综述) 赵明威 苗恒(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给许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G)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HSCT术后CMVR的治疗和随访尚缺乏标准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给许多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移植术后患者往往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G)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HSCT术后CMVR的治疗和随访尚缺乏标准化共识或指南,现存的IVG方案在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监测的大剂量IVG治疗和随访方案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并被证实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长并减少注药次数。IVG造成视网膜毒性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其治疗HSCT术后CMVR是安全且有效的,但安全剂量范围尚需探索。本文从更昔洛韦的作用机制、系统性应用存在的问题、玻璃体腔注射的治疗方案、玻璃体腔注射的视网膜毒性几个方面就IVG治疗HSCT术后并发CMV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玻璃体腔注射 临床方案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疼痛和血清IL-2、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樵书宏 寇鹏涛 +2 位作者 郭娟莉 王琳 王莲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 探究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疼痛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商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9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目的 探究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疼痛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商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9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案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疱疹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物质P (SP)、β-内啡肽(β-EP)]、炎性因子水平[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 (IL-6)]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CD8^(+))、CD4^(+)/CD8^(+)];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疱疹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68±0.97) d、(4.65±0.59) d、(7.11±0.65)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1.02) d、(5.07±0.61) d、(7.98±0.7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P、CRP、IL-6、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EP、IFN-γ、IL-2、CD4^(+)水平、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略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可有效缩短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调节机体炎症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患者神经疼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更昔洛韦 干扰素 神经疼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矫正胎龄早产儿使用更昔洛韦的安全性观察
16
作者 李欣 朱琳 +6 位作者 蓝江儿 张迅捷 朱逸清 蒋思远 曹云 顾侃茹 李智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6-625,共10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矫正胎龄(PMA)<37周或≥37周患儿使... 目的观察早产儿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矫正胎龄(PMA)<37周或≥37周患儿使用更昔洛韦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40例患儿,开始治疗时PMA<37周的25例,PMA≥37周的15例。23例更昔洛韦剂量为6 mg·kg^(-1),q12h,17例更昔洛韦剂量为5 mg·kg^(-1),q12h。不同PMA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差异显著[发生率分别为24.0%(6/25)和0%(0/15),P<0.05]。不同PMA组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但PMA<37周的患儿发生1例严重血小板减少,而PMA≥37周组无;PMA<37周的患儿,更昔洛韦剂量6 mg·kg^(-1)发生血小板下降风险更高。不同PMA患儿肝酶升高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P>0.05)。1例PMA<37周患儿SCr明显上升,但可能由合并的失血性休克引起。不同PMA患儿SCr上升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PMA的早产儿使用更昔洛韦过程中,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肝酶升高的风险无显著差异。开始治疗时,PMA<37周患儿重度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风险高于PMA≥37周者。且PMA<37周患儿给予6 mg·kg^(-1)剂量相比5 mg·kg^(-1)发生血小板降低的风险更高。因此,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同时,仍需优化更昔洛韦在不同PMA早产儿中的给药方案,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更昔洛韦 早产儿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EB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桂凤 高爱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2978-2981,共4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EB病毒(HB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EBV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EB病毒(HB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EBV合并M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2次/天)+红霉素10 mg/kg静脉注射(1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2次/天)+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注射(1次/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EBV-DNA、抗EBV衣壳蛋白的IgM(EBV-CA-IgM)、抗EBV抗原的IgG(EBV-NA-IgG)阴性表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1、8.677、6.473、9.90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2.535、2.083、2.723,P<0.05);观察组治疗后EBV-DNA和抗EBV-CA-IgM阴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7.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可有效控制EBV合并MP感染患儿疾病症状,改善免疫炎症反应,并有效促进EBV清除及疾病痊愈,是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更昔洛韦 EB病毒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艳红 高勤在 徐培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静脉给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106例IM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静脉给药)和对照组(更昔洛韦静脉给...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静脉给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106例IM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静脉给药)和对照组(更昔洛韦静脉给药),每组53例。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体温恢复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血常规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记录2组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血清CK-MB、CK及LD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炎症因子(PCT、CRP及IL-6)及血常规指标(WBC、ESR、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出现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静脉给药治疗IM可缓解炎性症状、调节心肌酶及血常规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心肌酶
下载PDF
基于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中选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临床应用的影响
19
作者 祁雪妍 李卓然 郝志英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7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NCDP)政策对中选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品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山西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的相关信息,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实施NCDP政策前后... 目的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NCDP)政策对中选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品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山西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的相关信息,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实施NCDP政策前后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月采购量与月采购金额的变化。结果实施后,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的价格均下降,同时带动同通用名、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药品价格下降;更昔洛韦和恩替卡韦月采购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β_(1)+β_(3)=15.714,P>0.1;β_(1)+β_(3)=0.800,P<0.01),平均月采购量分别约为NCDP政策实施前的1.85倍和3.69倍。实施后,更昔洛韦月采购金额仍呈上升趋势(β_(1)+β_(3)=988.738,P>0.1),比实施前增加了10664.11元;恩替卡韦月采购金额呈下降趋势(β_(1)+β_(3)=-710.216,P>0.1),比实施前节省了411570.57元。结论实施NCDP政策后,药价普遍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导致医疗机构用药发生改变,中选药品使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间断时间序列法 更昔洛韦 恩替卡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丽丽 朱颖超 赵晓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关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的高热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及肝脏肿大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vs.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双环醇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双环醇 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