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的《苏显标更路簿》研究
1
作者 徐品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发现丰富了苏姓更路簿版本研究的实证序列。该本更路簿主要包括环海南岛更路、从海南岛去往西沙群岛更路、西沙群岛各岛屿之间往来更路等,没有南沙群岛的更路内容,存在传统更路形式向现代更路形式转变、誊抄与自我实践的创新结合、目的性与针对性强、蕴含丰富的渔业文化特征等特点,是航海时代发展的缩影,见证着更路簿的航线记录从传统计量单位(更数、针位)向现代计量单位(里数、度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显标更路簿》 海南渔民 西沙群岛 更路
下载PDF
《梁其锐更路簿》印尼更路“自新州去琶里更”探析
2
作者 赵珏琪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 “自新州去琶里更”是现已公布的更路簿中较少见的印尼更路,载于海南渔民梁其锐祖传的《更路簿》抄本。这段更路西起新加坡西南的口岸,穿行于马来群岛之中,东至小巽他群岛附近。整段航程至少长达90更,涵盖16个地点。前人开辟的印尼针路为“自新州去琶里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梁氏家族则凭借自身的航行经验和更精密的线针导航技术,利用西北季风与南赤道逆流的自然力,进一步拓展了前人的航线。通过这条印尼更路,梁氏家族或可购买当地出产的各色香料及海产品,再转卖至广州及附近港口,也可用渔船运输侨民,从多方面创造利润。这是20世纪早期海南岛国际贸易的缩影,也为研究海南渔民在南海及爪哇海上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其锐更路簿》 “自新州去琶里 印尼更路 海南渔民
下载PDF
“更路簿”海南渔民的导航手册研究
3
作者 段惠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66-71,共6页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 海南渔民“更路簿”是伴随着古航海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风帆时代海南渔民在传统渔业下出海作业和航海贸易的指导手册,研究海南渔民“更路簿”不仅可以再现明清时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还可为中国南方航海史的发展提供民间史料。因此,该文首先对“更路簿”形成年代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明清时期的“更路簿”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海禁”严厉的明清时期,为何海南渔民“更路簿”出现并盛行,肯定了海南渔民群体对南海开发的历史贡献,对研究古代航海史和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渔民 更路簿 明清时期 形成年代 盛行 背景
下载PDF
论吴淑茂祖传《更路簿》地名英译策略
4
作者 黎姿 王初艳 +2 位作者 曾庆瑜 任俊超 苏红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选取吴淑茂祖传《更路簿》记录的14个南海岛礁名称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名翻译“音从主人”和“目标语倾向”原则为指导,研究“吴簿”地名英译策略。《更路簿》地名英译须兼顾标准名称和习用名称翻译,采用标准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英语音标... 选取吴淑茂祖传《更路簿》记录的14个南海岛礁名称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名翻译“音从主人”和“目标语倾向”原则为指导,研究“吴簿”地名英译策略。《更路簿》地名英译须兼顾标准名称和习用名称翻译,采用标准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英语音标标注”、习用名称“海南方音转写+英语音标标注”的翻译策略。“音从主人”有助于彰显我国对所涉岛礁享有的主权,“目标语倾向”有利于创造易于目标语读者诵读和记忆的译名,增强翻译效果。这有利于传播《更路簿》地名文化,在译入语中注入汉语拼音和海南方音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音从主人 目标语倾向 地名英译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更路簿中的渔民习用地名
5
作者 马雪 周文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地名具有丰富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形成、发展、传播和存废等过程,既映射了早期海南渔民群体与自然的博弈,又展示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地名的分类构成来看,早期渔民习用... 地名具有丰富的自然内涵和文化内涵。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更路簿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形成、发展、传播和存废等过程,既映射了早期海南渔民群体与自然的博弈,又展示了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从地名的分类构成来看,早期渔民习用地名的产生极大地受制于南海自然环境,同时渔民群体的航海经验、技术、社会文化和观念也在习用地名的形成中留有痕迹。伴随着更路簿的地域扩展、代际传递以及过渡性技术的使用,在其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渔民习用地名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准。而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技术的渗透和国内国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又使渔民习用地名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废与变更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更路簿 渔民习用地名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的针路
6
作者 夏代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42,共14页
南海更路簿是帆船时代中国海南渔民在南海航海捕捞生产时记载的航海指南,针路指示帆船行驶的航向,是其核心内容和技术难点。针路有7类:单针、缝针、多向并用针、线针(1线约合现代罗盘的1.5°)、对针、去针和回针、转针。这些针路体... 南海更路簿是帆船时代中国海南渔民在南海航海捕捞生产时记载的航海指南,针路指示帆船行驶的航向,是其核心内容和技术难点。针路有7类:单针、缝针、多向并用针、线针(1线约合现代罗盘的1.5°)、对针、去针和回针、转针。这些针路体现在我国古代二十四方位航海罗盘上,用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这24个汉字标记。这些汉字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干地支和五行八卦学说。有些更路条文还用“兼”“加”“添”“平”“相对”“对东南”等汉字加注针路。南海更路簿的针路及其技术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和海南地方性知识特点,是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的坚实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更路簿 航向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胤巍 李雷晗 +1 位作者 范武山 李文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35,共12页
对更路簿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此领域的研究状况可以201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领域内核心作者约30人,形成了4个学术团体,但整体结构上还是缺乏合作。研究热点主要是南海诸岛地理探究、更路簿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 对更路簿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此领域的研究状况可以201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领域内核心作者约30人,形成了4个学术团体,但整体结构上还是缺乏合作。研究热点主要是南海诸岛地理探究、更路簿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领域前沿主要是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更路数字化、存疑更路辨析、南海诸岛地名考证、更路簿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知识图谱 可视化文献分析
下载PDF
从航海更路簿向渔业更路簿的演变——兼论南海更路簿的分类与分期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彩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经过对"更"的考察,发现"更"不是10海里,而应在10海里至16海里之间。以风帆时代的代表性更路簿苏德柳本为例,"更"的实际距离是12.4海里。海南更路簿基本可分为航海图、航海更路簿与渔业更路簿三大类。这... 经过对"更"的考察,发现"更"不是10海里,而应在10海里至16海里之间。以风帆时代的代表性更路簿苏德柳本为例,"更"的实际距离是12.4海里。海南更路簿基本可分为航海图、航海更路簿与渔业更路簿三大类。这三类更路簿在编写风格、更路与地名数量以及覆盖范围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渔业更路簿的出现说明早在明清时期,西沙和南沙群岛就是海南渔民工作和生活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 航海图 航海更路簿 渔业更路簿
下载PDF
中国渔民南海更路簿英译研究——以《苏德柳更路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单新荣 贾绍东 汪东萍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更路簿”是研究南海航海历史和海洋文明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民间证据。因其存在大量的岛屿俗名、航海专业表达、古罗盘术语和海南方言,给英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论文在阐述其语言特点、翻译难点后,对其中涉及文化负载... “更路簿”是研究南海航海历史和海洋文明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民间证据。因其存在大量的岛屿俗名、航海专业表达、古罗盘术语和海南方言,给英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论文在阐述其语言特点、翻译难点后,对其中涉及文化负载词的“更”、岛屿俗名、古罗盘术语以及其中的一部分语篇进行了解析,确定了翻译原则与策略,可以运用异化、归化和补偿翻译策略,采取意译、音译、直译、替代、转换、增译、注释等多种翻译方法融合并用,确保原文与译文彼此顺应,既要保留源语的异域文化特征,又要获得目标语读者的广泛接受,旨在为“更路簿”获得可信的英译文,为传播中国海洋文化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渔民 南海 更路簿 英译研究
下载PDF
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研究的新思考——以证据链为视角
10
作者 刘思瑞 王琦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当前中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较为庞杂,而这会为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以及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所有权带来一定阻碍。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能够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并有利... 当前中国南海法律维权证据群较为庞杂,而这会为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以及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所有权带来一定阻碍。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引入证据链学说,能够为建立证据优势提供逻辑工具,有助于补强证据的证明力与可信度,并有利于呈现南海争端证据的关系网络。在中国南海历史性所有权证据链中,需要明晰《更路簿》在证明“行使主权或主权性质权利”“持续行使权利”“法律确信”这三条证明路径中的价值。在中国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链中,应具体考量《更路簿》在条约证据链、有效控制证据链以及地图证据链中的价值。在南海争端语境下,《更路簿》作为一项证据,需要突出其证明作用,找寻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印证关系,并明确其证明力,更好地服务于证明“中国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一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争端 证据链 更路簿
下载PDF
环琼州更路的数字人文解读——以琼粤六种更路簿为例
11
作者 李文化 陈虹 +2 位作者 魏胤巍 李雷晗 范武山 《海洋史研究》 2023年第2期310-344,共35页
一前言。南海更路簿(简称“更路簿”)是我国劳动人民开发经营南海的历史证据,也是研究我国航海史、海洋意识及海洋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此前,学界对于更路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更路簿文化解读、南海诸岛和外洋地名分析及航线绘制上。
关键词 更路簿 海洋意识 人文解读 历史证据 重要文献资料 航海史 南海诸岛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针位释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义杰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南海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基于针路簿上创作的适用于我国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航海指南,从构成上看,它与针路簿同宗同源,它们对针路的表述方式基本相同,但更路簿却更精干明了且自成体系。通过对南海更路簿针位的释读,可见海南渔民对传统导... 南海更路簿是海南岛渔民基于针路簿上创作的适用于我国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航海指南,从构成上看,它与针路簿同宗同源,它们对针路的表述方式基本相同,但更路簿却更精干明了且自成体系。通过对南海更路簿针位的释读,可见海南渔民对传统导航技术中的对针、线针应用上的发扬光大,发明的“线针弓”,将我国古代航海导航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更路簿 簿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的国际法证据问题研究
13
作者 郑坚铭 李永 《南海学刊》 2023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南海更路簿是世世代代海南渔民集体创作的南海航海指南,反映了我国人民长期耕作南海的悠久历史。南海更路簿以其外化载体的真实性以及记载内容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具备完整的国际法上的证据资格。南海更路簿通过发现、命名等方式,清楚地... 南海更路簿是世世代代海南渔民集体创作的南海航海指南,反映了我国人民长期耕作南海的悠久历史。南海更路簿以其外化载体的真实性以及记载内容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具备完整的国际法上的证据资格。南海更路簿通过发现、命名等方式,清楚地记载了海南渔民在南海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对南海各岛礁有效占领的范围以及长期占领的延续性,进而切实地证明了我国对南海岛礁的领土主权。在国际法上,南海更路簿从来源属性而言属于私人行为证据,从产生时间而言属于历史证据,从记载内容而言属于广义地图类证据,南海更路簿基于其不同的证据面向具有多维化的国际证据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更路簿 原始性权利 历史证据 证据效力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文化传播研究
14
作者 姜伊昌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南海《更路簿》在元代已有雏形,形成于明代初期,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南海渔民航海的重要法宝、我国自古以来管辖南海的重要证据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簿》的文化传播途径包括历代渔民传承... 南海《更路簿》在元代已有雏形,形成于明代初期,并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其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南海渔民航海的重要法宝、我国自古以来管辖南海的重要证据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更路簿》的文化传播途径包括历代渔民传承、学术研究、大众传媒等。对其传播存在的主体较少、传播渠道较窄等问题,提出扩大媒体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加强全国学术层面的研究、建设《更路簿》博物馆和数据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等路径,以提高南海《更路簿》文化的传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更路簿》 海洋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更路簿的历史性研究——基于历史学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国良 赵贇 曾超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50-55,共6页
近几年更路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然而在其研究方法上与其研究思路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客观上讲,更路簿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历史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研究更路簿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性价值。因此,这种历史性价值的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者首... 近几年更路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然而在其研究方法上与其研究思路上一直存在着争议。客观上讲,更路簿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历史本体论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研究更路簿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性价值。因此,这种历史性价值的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者首先在更路簿的分类上必然区分出两种脉络,即渔人更路簿和文人更路簿。因为两者所承载的历史性价值不同,前者所承载的是渔人的耕海历史性经验;而后者所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疆域意识与海洋领土的祖宗所有权意识。其次是更路簿的研究方式必然要求对更路簿本身进行一种历史性解释。第三,对围绕着更路簿所形成的文献资料坚持以历史文献价值论。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决定了我们对今天所留存的更路簿所形成的态度,即更路薄是一种历史性文化与生产生活的记录。而这种历史性文化、生产、生活恰好被本文理解为耕海性文化、耕海性生产与生活。通过对更路薄的历史性解读,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中华民族的耕海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地中海文明,中国对海洋的意识完全是建立在海洋疆土意识之上的,而与西方地中海的路桥通道意识截然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人更路 文人更路簿 历史性研究 祖宗所有权意识
下载PDF
《更路簿》的历史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国良 李钊瑾 曾超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6-25,共10页
《更路簿》作为我国民族海洋遗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着更路精神与定量耕海的历史性传承等内容。更路精神既包含宏观的国家海疆意识与海洋文明的历史性精神传承;同时也包含着微观的渔人掌控驾驭海洋的技术内容。而渔人的掌控驾... 《更路簿》作为我国民族海洋遗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着更路精神与定量耕海的历史性传承等内容。更路精神既包含宏观的国家海疆意识与海洋文明的历史性精神传承;同时也包含着微观的渔人掌控驾驭海洋的技术内容。而渔人的掌控驾驭海洋也成为海洋文明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此中不仅包含特定的渔人群体,同时也包含士商所辑录的与海有关的所有诗、史、书、志及簿等。民族海洋遗俗的传播途径既有民间的依赖于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承的,也有官方的通过士人所完成的有关海疆意识的辑录。所有的这些都能在历史性的耕海生产和生活当中不断地赋予新义,并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性经验累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人更路簿 文人更路簿 定量耕海 历史性价值
下载PDF
吴淑茂《更路簿》及南洋更路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代云 何宇阳 牟琦 《南海学刊》 2016年第3期73-83,共11页
海南渔民吴淑茂家藏的《更路簿》抄录于20世纪30年代,共载160条更路,134个地名。其南洋更路非常丰富,覆盖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往返越南和新加坡的更路,记载准确,反映出吴氏家族开帆船前往南洋的次数多,表明其海外贸易活动较为频... 海南渔民吴淑茂家藏的《更路簿》抄录于20世纪30年代,共载160条更路,134个地名。其南洋更路非常丰富,覆盖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往返越南和新加坡的更路,记载准确,反映出吴氏家族开帆船前往南洋的次数多,表明其海外贸易活动较为频繁。南洋更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海南渔民的海外贸易和侨民输出航线,这是南海周边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老船长吴淑茂 更路簿》 更路分析
下载PDF
《更路簿》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义杰 《南海学刊》 2017年第1期9-21,共13页
本文是对《更路簿》研究的一个总结。首先通过文献的整理,展示了《更路簿》发现与征集的过程,并对目前已经获得的30多种《更路簿》进行简要介绍;其次,简要描述了《更路簿》研究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南海主权争端中发挥的重要作... 本文是对《更路簿》研究的一个总结。首先通过文献的整理,展示了《更路簿》发现与征集的过程,并对目前已经获得的30多种《更路簿》进行简要介绍;其次,简要描述了《更路簿》研究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南海主权争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梳理了"更路簿学"提出的因果;最后,提出了《更路簿》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学术史 研究 成就 更路簿学
下载PDF
明清时期航海针路、更路簿中的海洋信仰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庆新 《海洋史研究》 2020年第2期341-364,共24页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一些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或对海洋活动感兴趣而有所体验、有所见闻的人士,编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航海指南性质的文本,记录海上航行的方向、道里、风候、海流、潮汐、水道、沙线、沉礁、泥底、海底、海水深浅、祭祀...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一些从事海洋活动的民众,或对海洋活动感兴趣而有所体验、有所见闻的人士,编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航海指南性质的文本,记录海上航行的方向、道里、风候、海流、潮汐、水道、沙线、沉礁、泥底、海底、海水深浅、祭祀等等内容,时人称之为《针谱》《罗经针簿》《更路簿》《水路簿》等,虽名目篇幅有异,内容功用则大致相同。此类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涉海文书,适用于特定人群,或靠耳口相传,或凭抄本传世,往往不为主流社会所关注重视,难见于经传,不为官家文库所认同收藏,坊间印本、手抄秘本主要靠民间收藏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收藏 更路簿》 海上航行 特定人群 中国沿海地区 更路簿 海洋信仰
下载PDF
南海“更路簿”的数字化之路——评《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
20
作者 卫淑霞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0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南海"更路簿"(如图所示)主要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千百年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造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更路簿"才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并进入学术界的视野。早期仅有少部分的专家学者对"更路簿"开展了... 南海"更路簿"(如图所示)主要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千百年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造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更路簿"才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并进入学术界的视野。早期仅有少部分的专家学者对"更路簿"开展了一些历史文化研究。"南海航道更路经"("更路簿")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李文化 《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