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5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直接取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钦辉 陈丹霞 魏统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再通血流分级及mRS评分。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分级中的3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率为94.23%(49/52),对照组再通血流率为75.00%(39/52),研究组再通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直接取栓 替罗非班 急诊 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再闭塞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治疗效果
2
作者 徐忠海 代允义 +1 位作者 马瑜 代全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观察闭塞组治疗总有效率、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2组在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是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P<0.05)。42例溶栓后再闭塞患者经替罗非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0%(37/42)。治疗3、7 d,rPA高于治疗前,PAI-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可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产生影响。再闭塞后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rPA、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再闭塞 替罗非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刘玲 任琦 +2 位作者 罗新新 陶松 徐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开展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室温(25℃)条件下考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 目的:开展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室温(25℃)条件下考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放置0、1、2、4、6 h的外观性状、p 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数、吸收度变化等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各配伍溶液在6 h内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无沉淀、无结晶、无明显可见异物、pH值无明显变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配伍后6 h内的不溶性微粒均超出《中国药典》规定限度。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稳定,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液
下载PDF
观察替罗非班在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许秀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3-0036,共4页
研究替罗非班对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病例数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的患者中选取,共为70例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前者常规治疗,后者基于前者联合... 研究替罗非班对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病例数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如皋市人民医院的患者中选取,共为70例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前者常规治疗,后者基于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其疗效、神经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46.27±9.14)%、高切应力粘度(4.57±0.61)mPa.s、低切应力粘度(9.14±0.9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8.49±9.05)%、(5.61±0.63)mPa.s、(11.57±1.02)mPa.s,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5.12±1.19)分较之于对照组(6.13±1.24)分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43%);较之于对照组(62.86%)更高,P<0.05。结论 穿支病变引起的进展性脑梗死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能极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穿支病变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安全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替罗非班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病例报道
5
作者 郑剑华 崔燕玲 +1 位作者 曹莹 戴建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 yndrome,CWS)是一组罕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作刻板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易进展成完全性卒中的特点。本研究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的CWS,该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仍反复发作刻板样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经评估风险后,静脉溶栓后24 h内予以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 d后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患者未再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静脉溶栓治疗后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时机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案,仍需大规模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脑灌注及MMP-9影响的系列研究Ⅱ
6
作者 李彩霞 汪晓凯 李晓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等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时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代替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前30 min内0.4μg·kg^(-1)·min^(-1)静脉泵入,之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治疗至44 h复查头CT排除脑出血后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48 h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其余治疗同B组。2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 h行3.0T高场强磁共振脑灌注检查,以梗死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评价脑灌注效果,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结果A组治疗前MTT(4.45±1.03)s,TTP(11.52±2.19)s,治疗48 h后MTT(2.06±1.41)s,TTP(8.17±2.01)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15±8.14)mL,rCBF(3.86±0.77)mL/min,治疗48 h后rCBV(37.42±6.17)mL,rCBF(8.18±0.51)m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205.04±41.15)μg/L,治疗48 h后为(158.22±62.07)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前MTT(4.84±1.73)s,TTP(12.06±2.33)s,治疗48 h后MTT(3.74±1.25)s,TTP(10.93±1.62)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04±7.25)mL,rCBF(3.91±0.63)mL/min,治疗48 h后rCBV(25.81±6.09)mL,rCBF(5.76±0.82)mL/min,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198.82±40.95)μg/L,治疗48 h后为(176.35±51.79)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48 h后A组和B组相比,MTT和TTP均明显缩短,rCBV和rCBF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A组血清MMP-9较B组下降更明显(t=15.07,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PCI患者脑灌注、降低血清MMP-9水平,明显减轻APCI患者脑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高场强磁共振 脑灌注 基质金属蛋白-9
下载PDF
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替罗非班治疗作用分析
7
作者 胡岸 唐瑾 +2 位作者 叶剑鹏 苏灿斌 范丽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究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替罗非班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究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替罗非班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替罗非班治疗。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时间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选用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减少了神经系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替罗非班 治疗作用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8
作者 李彩霞 汪晓凯 李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治疗)和联合组(54例,接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替格瑞洛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治疗)和联合组(54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颅底血流动力学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泛素c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动脉、前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两组S100-β、UCH-L1、NSE、ROS、MDA、GSH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神经损伤,提升脑内血流,且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替格瑞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PCI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宋新 武海若 李琼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 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需行PCI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硝普钠、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能够提高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行PCI过程中的心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硝普钠 替罗非班 高血栓负荷 并发症 出血率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10
作者 吴甜 王海宁 刘振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以冠状动脉注射方式给药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冠脉血流储备(CFVR)、舒张期血流峰值(DPV)、收缩期血流峰值(SP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Ⅱ级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Ⅲ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冠状动脉注射方式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能进一步调节冠脉血流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改善TIMI分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途径给药 冠脉血流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1
作者 张莉 傅新民 +1 位作者 智文虹 刘志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77-80,10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80例)阿替普...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80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疗程为48 h,之后2组均续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自溶栓至第10天,2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溶栓至第3天,2组严重出血及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7、14、30 d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 d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90 d后,实验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胶体扩容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2
作者 满旭 韩滨 +1 位作者 汪青青 孙锦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小鼠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替罗非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3只。采用光化学脑卒中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相同...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小鼠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替罗非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3只。采用光化学脑卒中法建立小鼠脑缺血模型。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替罗非班各剂量组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mNSS评分)评估小鼠神经功能缺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测定小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与NeuN染色检测小鼠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5组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0~124.927,P<0.05)。与模型组相比,替罗非班中剂量组神经行为损伤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下降、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NeuN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替罗非班可降低AIS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及减轻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行为学表现 脑梗死 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举昭 曹骅 +1 位作者 张旭彤 郭源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40-943,共4页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血管性疾病[1],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已上升为各种死亡原因之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卒中现已成为...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使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血管性疾病[1],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已上升为各种死亡原因之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卒中现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其中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卒中的8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缺血性脑卒中 超窗期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边慧 牛慧云 刘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引入替罗非班治疗,评估其实践价值。方法31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7例)与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对症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 目的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引入替罗非班治疗,评估其实践价值。方法31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7例)与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对症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血小板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5.42±0.98)分低于对照组的(7.24±1.1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68.82±4.96)分高于对照组的(60.83±4.21)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10.61±1.25)%、血小板聚集率(28.46±2.18)%、血小板粘附率(34.44±3.22)%均低于对照组的(13.02±1.84)%、(32.83±2.56)%、(37.80±3.8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8%(13/167)低于对照组的15.33%(23/150)(χ^(2)=4.4732,P=0.0344<0.05)。结论将替罗非班治疗应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彩霞 李晓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首位致死病因,抗血小板是基础治疗,但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未完全覆盖所有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具有可逆性,通过阻...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首位致死病因,抗血小板是基础治疗,但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并未完全覆盖所有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具有可逆性,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途径发挥作用。替罗非班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成熟,但在脑血管领域仍属于探索阶段,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本文对目前的关于替罗非班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卒中 血管内介入术 神经功能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分析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对脑卒中患者病症的改善情况
16
作者 孙英春 赵福臣 +2 位作者 张平 张素梅 张连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对脑卒中患者病症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病例数为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1例,接受常规治疗(替罗非班),观察组有31例,接受中西医联合(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治疗,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对脑卒中患者病症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患者病例数为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有31例,接受常规治疗(替罗非班),观察组有31例,接受中西医联合(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身心体征改善显著,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自拟消栓通络方治疗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临床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自拟消栓通络方 脑卒中 中医症候积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评估
17
作者 解鑫瑜 杜大勇 郭再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96例高风险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92例、B组54例、C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替罗非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96例高风险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92例、B组54例、C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C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桥接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三组患者自开始用药至1个月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20.787、5.600、10.762,P<0.05)。C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B组和C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05)。结论:阿加曲班、替罗非班对于TIA患者的疗效较好,且阿加曲班与替罗非班治疗TIA患者的总有效率相当,替罗非班能够更加快速地阻止TIA的复发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阿加曲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牛小华 吴云虎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评分、改良运动功能评分(mRS)及相关血液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FIM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血液学指标水平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替罗非班对风痰瘀阻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医证候的缓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替罗非班 风痰瘀阻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莉 傅新民 +1 位作者 智文虹 刘志广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目前,AIS血管内治疗主要方法有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植入等,可有效改善血运及临床症状。但血管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基础。目前,AIS血管内治疗主要方法有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动脉溶栓、支架植入等,可有效改善血运及临床症状。但血管内治疗可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降低手术期间和术后发生血栓形成、栓塞和缺血等并发症风险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关AIS血管内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特别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AIS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3种,分别为替罗非班、阿昔单抗和依替巴肽。替罗非班是国内临床中主要应用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Ⅱb/Ⅲa受体作为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通路,其拮抗剂通过直接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快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替罗非班作为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用法、用量及安全性仍有较多争议,且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该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多模影像指导下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20
作者 吴继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在多模态影像参数指导下,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以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计算机分组法... 分析在多模态影像参数指导下,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以2021年6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上述56例患者分别列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于溶栓后12~20h再经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治疗组治疗后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较对照组均更低;治疗组溶栓结束时(T1)、溶栓后2h(T2)、溶栓后24h(T3)、溶栓后7d(T4)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以及90d后的改良Rakin量表(mRs)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A组治疗后症状性出血率病死率与对照组近似(P>0.05)。结论 采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并明确是否合并颅内粥样硬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采用替罗非班辅助溶栓治疗可在不增加用药风险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学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