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类特殊树的无矛盾连通数与最小深度
1
作者 严政 邓语馨 慈永鑫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在一个边着色图G中,如果一条路径上有一种颜色只出现一次,则称这条路为无矛盾的。如果图G的任意两点间都存在一条路径是无矛盾连通的,则称图G为无矛盾连通图。图的无矛盾连通数cfc(G)是指使G为无矛盾连通图所需的最小颜色数。树的深度... 在一个边着色图G中,如果一条路径上有一种颜色只出现一次,则称这条路为无矛盾的。如果图G的任意两点间都存在一条路径是无矛盾连通的,则称图G为无矛盾连通图。图的无矛盾连通数cfc(G)是指使G为无矛盾连通图所需的最小颜色数。树的深度是研究树的无矛盾连通数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几类特殊树的无矛盾连通数与最小深度,刻画了最小深度与无矛盾连通数相等的树。首先,证明了如果n阶树T满足Δ(T)≥n/2,则cfc(T)=D(T)=Δ(T);其次,研究几类特殊树的最小深度与无矛盾连通数并给出了它们的界;最后,在树的最大度和阶已知的情形下,利用最小深度与阶的关系给出最小深度与无矛盾连通数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图 最小深度 边无矛盾染色 无矛盾连通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和子树约束最小树形图的高编码效率图像删除
2
作者 沙丽娜 吴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共7页
图像删除是指从一个压缩图像集中去除一个或多个图像,生成一个新的压缩图像集。针对当前图像删除方法存在搜寻的预测参考图像不佳,导致编码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和子树约束最小树形图的高编码效率图像删除方法。该方法充分... 图像删除是指从一个压缩图像集中去除一个或多个图像,生成一个新的压缩图像集。针对当前图像删除方法存在搜寻的预测参考图像不佳,导致编码效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和子树约束最小树形图的高编码效率图像删除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所有剩余图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最佳的预测参考。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分类方法,将所有图像分成需编码图像、无需编码图像和待删除图像等三类;其次,设计一种新的深度和子树约束最小树形图法,深入探究需编码图像之间以及需编码图像和无需编码图像之间的关系,构建新压缩图像集的最小树形图;最后,根据得到的最小树形图对需编码图像进行压缩,生成新的压缩图像集,实现图像删除。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先进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取得了更高的编码效率,同时却有着相近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删除 压缩图像集 深度和子树约束最小树形图 编码效率 计算复杂度 预测参考图像
下载PDF
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最小探测深度的分析与估算 被引量:17
3
作者 薛国强 宋建平 +1 位作者 阎仕农 阎述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65,共3页
由于线圈的自感耦合作用 ,使瞬变电磁早期时间道信号严重失真。为研究瞬变电磁早期信号的特性 ,分析了瞬变电磁线圈等效回路的暂态过程 ,得出线圈自感信号振幅的理论表达式 ,计算了不同大小线圈的自感信号的幅值和衰减时间范围 ,得出了... 由于线圈的自感耦合作用 ,使瞬变电磁早期时间道信号严重失真。为研究瞬变电磁早期信号的特性 ,分析了瞬变电磁线圈等效回路的暂态过程 ,得出线圈自感信号振幅的理论表达式 ,计算了不同大小线圈的自感信号的幅值和衰减时间范围 ,得出了瞬变电磁测深法对地探测时存在一个不可分辨的"盲深度"。作者提出了不同线框大小和不同介质电阻率情况下 ,估算瞬变电磁能探测的最小深度的方法并给出了估算结果。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瞬变电磁早期场的附加效应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线源 瞬变电磁 最小探测深度 线圈自感 暂态过程 介质电阻率
原文传递
微切削加工最小切削深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尚广庆 孙春华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99,共3页
为探讨微切削的加工机理,对能稳定切削的最小切削深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微切削模型、刃弧半径、摩擦系数建立了最小切削深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摩擦系数对微切削力的影响;并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 为探讨微切削的加工机理,对能稳定切削的最小切削深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微切削模型、刃弧半径、摩擦系数建立了最小切削深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摩擦系数对微切削力的影响;并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切削深度与刃弧半径成正比,但随摩擦系数减小而增大。该模型的建立对微切削加工参数的选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削 加工模型 最小切削深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潜艇下潜过程中最小挽回深度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亦凡 何斌 何成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8-140,共3页
通过垂直面操纵运动仿真,得到了某型潜艇在以不同首倾角和航速下潜过程中的最小挽回深度,分析首倾角和航速对最小挽回深度的影响,潜艇在下潜过程中进行挽回操纵时应保持潜艇龙骨下水深大于最小挽回深度。
关键词 潜艇 下潜 最小挽回深度
下载PDF
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华忠 胡江涛 郭颂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地震波成像的目的首先是定位反射界面或散射点的空间位置,描述地下地质体的几何结构;然后是估计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主要是与速度和密度相关的参数;最终是与岩石物理结合描述含油气储层。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场表达以及逆散射成像为切入... 地震波成像的目的首先是定位反射界面或散射点的空间位置,描述地下地质体的几何结构;然后是估计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主要是与速度和密度相关的参数;最终是与岩石物理结合描述含油气储层。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场表达以及逆散射成像为切入点,首先给出散射波的表达形式,讨论了逆散射成像的本质与逆散射成像所需要的叠前地震观测数据及对应的观测方式;然后给出一般的线性化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LS_PSDM)基本理论框架,只要能给出用Green函数计算的波传播算子,就可以实现线性化的LS_PSDM;接着讨论了当前广受关注的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方法,给出了最小二乘偏移成像的迭代实现方法和保反射界面结构的总变差正则化方法以及数值结果;最后分析了基于反射波估计反射系数的成像方法和基于散射波估计散射强度的成像方法的差异,指出针对勘探地震介质特征和波场特征的成像方法是最具实用性的方法,逆散射成像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散射波的成像方法能否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场表达 逆散射成像 反射波成像 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 全波形反演
下载PDF
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最小入土深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7-42,共6页
以沪杭高铁横潦泾特大桥河道中央主墩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为例,分别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平面有限元法和等值梁法,计算钢板桩的最小入土深度。计算结果表明:等值梁法可用于桥梁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的最小入土深度计算,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以沪杭高铁横潦泾特大桥河道中央主墩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为例,分别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平面有限元法和等值梁法,计算钢板桩的最小入土深度。计算结果表明:等值梁法可用于桥梁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的最小入土深度计算,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空间有限元法、平面有限元法和等值梁法所计算的钢板桩最小入土深度依次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采用等值梁法计算钢板桩最小入土深度时,对于封底混凝土以下的多层土,可以采取等效土层的方法计算作用在钢板桩上的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从而简化土压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基础 钢板桩围堰 最小入土深度 有限元法 等值梁法
下载PDF
适用倾斜滑面的刚性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计算方法
8
作者 肖世国 齐远 孙来宾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为计算确定桩前滑面倾斜情况下加固边坡的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基于倾斜地面条件的抗滑桩计算地基系数法,确定嵌固段桩侧土层压力,同时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推导与滑面倾角密切相关的嵌固段土层极限抗力,并根据桩侧地层最大压力不超过... 为计算确定桩前滑面倾斜情况下加固边坡的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基于倾斜地面条件的抗滑桩计算地基系数法,确定嵌固段桩侧土层压力,同时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推导与滑面倾角密切相关的嵌固段土层极限抗力,并根据桩侧地层最大压力不超过其极限抗力的条件,建立了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其与滑面倾角的关系。实例分析表明,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随滑面倾角呈非线性增大,在倾角为10°~30°范围内变化显著;嵌固段地层黏聚力、内摩擦角和重度对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均有明显影响,且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方法所得桩体最小嵌固深度比传统考虑桩前滑面倾斜影响的方法约小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嵌固段 滑面倾角 最小嵌固深度 极限分析
下载PDF
定向钻管道回拖发送沟最小注水深度推导方法
9
作者 邱德璟 《非开挖技术》 2022年第1期16-19,共4页
发送沟漂管发送是水平定向钻常用的管道回拖发送方式,其优点能够有效降降低管道回拖全过程的阻力,在大口径管道定向钻管道回拖施工中应用广泛。在发送沟注水阶段应严格把控沟内注水深度,深度不足,则管道不能完全处于漂浮状态,管道下壁... 发送沟漂管发送是水平定向钻常用的管道回拖发送方式,其优点能够有效降降低管道回拖全过程的阻力,在大口径管道定向钻管道回拖施工中应用广泛。在发送沟注水阶段应严格把控沟内注水深度,深度不足,则管道不能完全处于漂浮状态,管道下壁防腐层易同沟底碎石块发生摩擦而损伤。深度过大,则取水过量,造成施工资源浪费。因此,在发送沟注水前应从理论上求取注水的最小深度,该项内容作为回拖前检查的重要质量控制因素。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运用平面几何法建立管道在水中受力平衡方程,并借用二维函数图像解析理论,采用excle工具求解注水最小深度的方法,便于指导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送沟 注水 最小深度 漂浮
下载PDF
“三高”气井试井最小测压深度确定方法
10
作者 唐仕谷 余燕 +3 位作者 陈伟 周琳琅 欧家强 袁权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6期14-21,共8页
"三高"气井现场测试作业过程中压力计无法接近产层中部,关井后井筒温度变化引起测点压力变化,对试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将地层渗流模型与井筒动力模型有机耦合,建立了井筒-气藏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稳定试... "三高"气井现场测试作业过程中压力计无法接近产层中部,关井后井筒温度变化引起测点压力变化,对试井解释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将地层渗流模型与井筒动力模型有机耦合,建立了井筒-气藏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不稳定试井压力计下入深度对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绘制"三高"气井试井测试压力计最小下入深度图版,提出井口试井测试适应条件。研究表明,压力恢复试井最小测压深度(能反映地层真实渗流特征)主要受气井生产压差控制,其次受关井前生产产量控制;当生产压差大于10 MPa时,井口压力恢复试井即可满足试井解释条件;当生产压差小于10 MPa时,不同气井存在不同的最小测压深度,压力计只有下入最小测压深度以下,才能准确认识地层渗流特征。该方法为"三高"气井不稳定试井测试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高”气井 试井 最小测压深度 温度 压力场 生产压差 压力恢复曲线
下载PDF
盐矿水溶开采最小安全开采深度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全东来 《中国井矿盐》 CAS 2009年第2期21-24,共4页
本文主要说明了水溶采矿中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较全面地收集了最小安全开采深度计算的各种规范和公式,指出了其优缺点和应用条件,并以实例说明了公式的合理性。对眼下越来越重视的采矿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最小安全开采深度 适用条件 应用实例
下载PDF
强涌潮地区钻孔桩所用钢护筒最小埋置深度计算
12
作者 罗强华 马坤全 《北方交通》 2011年第3期50-52,共3页
某铁路桥位于钱塘江强涌潮地区,以该桥49号墩为例,介绍钻孔桩所用钢护筒最小埋置深度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三种涌潮压力计算模式,然后利用简化计算方法求出三种模式下的最小埋置深度,再利用MidasCivil2006建模计算,并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合... 某铁路桥位于钱塘江强涌潮地区,以该桥49号墩为例,介绍钻孔桩所用钢护筒最小埋置深度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三种涌潮压力计算模式,然后利用简化计算方法求出三种模式下的最小埋置深度,再利用MidasCivil2006建模计算,并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最小埋置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涌潮 钢护筒 最小埋置深度
下载PDF
确定航行时船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的看法
13
作者 张士喜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5-66,共2页
根据对《海港总体及工艺设计规范》进港航道水深计算公式的研究,提出在有备淤富裕深度的情况下应根据回淤泥沙的组成来确定航行时船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的看法。
关键词 船舶 航行 龙骨 最小富裕深度 航道 水深
下载PDF
考虑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实时发电计划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董超 张彦涛 +1 位作者 刘嘉宁 吴炳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伴随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用电峰谷差日趋增大,调峰需求逐步提升,而由于我国电源结构不尽合理,调峰电源紧缺,造成电网调峰困难。深度挖掘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分析其运行特性,在常规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深度调峰出力平稳段运行时... 伴随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用电峰谷差日趋增大,调峰需求逐步提升,而由于我国电源结构不尽合理,调峰电源紧缺,造成电网调峰困难。深度挖掘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分析其运行特性,在常规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深度调峰出力平稳段运行时间、最小深度调峰时间等约束,并对机组最大最小出力、爬坡等常规约束进行改进,建立考虑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实时发电计划优化模型。采用广东电网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满足电网实际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实时发电计划 深度调峰 最小深度调峰时间 平稳性
下载PDF
山区公路桥梁基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国亮 邓会元 +2 位作者 高鲁超 竺明星 龚维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225-229,共5页
嵌岩桩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稳定性高、承载力大等特点,嵌岩深度对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嵌岩段顶部受剪力和弯矩组合作用下,引入Hoek-Brown准则,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得到最小嵌岩深度的计算模型。结合... 嵌岩桩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稳定性高、承载力大等特点,嵌岩深度对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嵌岩段顶部受剪力和弯矩组合作用下,引入Hoek-Brown准则,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得到最小嵌岩深度的计算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比其他计算方法,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对嵌岩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验证了采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岩石破坏面上切应力和法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式满足精度和误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嵌岩桩 最小嵌岩深度 HOEK-BROWN准则
原文传递
矿山法修建海底隧道最小埋深的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松 《隧道建设》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简述了综合考虑经济、安全两方面因素确定矿山法施工海底隧道最小埋置深度的方法,为今后海底隧道的埋深确定 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矿山法 修建 海底隧道 最小埋置深度 施工
下载PDF
海上钻井隔水导管入泥深度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书杰 周建良 +2 位作者 杨进 王平双 谢仁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1,126,共7页
在大量室内及室外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隔水导管与海底土相互作用规律,定量描述了多因素条件下桩土载荷和位移关系;基于桩土作用规律和理论,从隔水导管功能特性分析入手,得出了群桩条件下双准则判别式的隔水导管最小入泥深度确定方法... 在大量室内及室外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隔水导管与海底土相互作用规律,定量描述了多因素条件下桩土载荷和位移关系;基于桩土作用规律和理论,从隔水导管功能特性分析入手,得出了群桩条件下双准则判别式的隔水导管最小入泥深度确定方法;依据大量模拟试验及工程实践数据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海上钻井隔水导管打桩顺序控制技术和贯入度及锤击数预测技术。这些研究成果已在我国4个海域58个油气田2100多口井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导管 桩土作用规律 最小入泥深度 控制技术 贯入度
下载PDF
基于JNDD模型面向虚拟视绘制快速深度图编码
18
作者 邬芙琼 安平 +1 位作者 郑专 张兆杨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5,共5页
为了降低深度数据的编码复杂度并保证重建虚拟视点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JNDD模型面向虚拟视点绘制的快速深度图编码算法,引入最小可觉深度差模型,将深度图划分为对绘制失真敏感的竖直边缘区域与失真难以被人眼察觉的平坦区域,并相应地... 为了降低深度数据的编码复杂度并保证重建虚拟视点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JNDD模型面向虚拟视点绘制的快速深度图编码算法,引入最小可觉深度差模型,将深度图划分为对绘制失真敏感的竖直边缘区域与失真难以被人眼察觉的平坦区域,并相应地为编码过程中的宏块模式选择设计了两种搜索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JM编码方案相比,该方法在保证虚拟视质量与编码码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编码复杂度,有助于在三维视频系统中提高深度编码模块的编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可觉深度 视点合成 深度编码 边缘检测 模式选择
下载PDF
大型吊装工程中水上钢栈桥结构设计分析
19
作者 熊畅 韩芳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0期2449-2453,共5页
钢栈桥一般用于过渡性临时工程,具有布置灵活、安拆方便及重复使用等特点,在水上、跨线施工等特定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以2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水上钢栈桥上进行箱梁的吊装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49种钢栈桥平台的使用工况,得出... 钢栈桥一般用于过渡性临时工程,具有布置灵活、安拆方便及重复使用等特点,在水上、跨线施工等特定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以200 t履带式起重机在水上钢栈桥上进行箱梁的吊装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49种钢栈桥平台的使用工况,得出了履带式起重机在钢栈桥上的最佳站位点和安全站位区间,并定量分析了钢管桩的最小入土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栈桥 有限元法 最佳站位点 安全站位区间 最小入土深度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傅质馨 李乔木 +2 位作者 袁越 赵敏 刘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3-860,共8页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 为减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使用寿命,针对监控网络节点常因能量耗尽而失效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日变化规律以及监控网络中信息传输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从动态调整监控网络节点的采样周期和使节点在休眠、唤醒状态之间进行合理转换两个方面考虑,提出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首先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确定在典型天气条件下,传感器节点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动态采样周期;然后根据所构建的监控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位于网络中不同深度的传感器节点采用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最后根据监控网络的运行特点和节点的能耗模型,对网络的运行能耗和使用寿命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节点动态采样周期的最小深度休眠调度机制可有效减少节点能耗,延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监控网络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动态采样周期 最小深度 休眠调度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