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张山营镇生态网络规划——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安琪 阎炎 +1 位作者 贾敬涵 李雄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针对城镇生态环境破碎化的问题,通过整合区域自然资源、构建城镇生态网络,可增加生态斑块连通性,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北京市张山营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和最小累积阻力分析,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估,构建“点-... 针对城镇生态环境破碎化的问题,通过整合区域自然资源、构建城镇生态网络,可增加生态斑块连通性,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北京市张山营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和最小累积阻力分析,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估,构建“点-线-面”结构的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张山营镇南部生态斑块数目较少,与北部山区的生态连通性较为割裂,呈断层情况。(2)张山营镇北部山区生态敏感性极高,分布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坨山等重要生态保护节点,应遵守相关保护规定,进行保护保育,开展适当游憩;南部沿妫水河一带生态敏感度较高,但生态斑块破碎,应注重生态连通性的构建。(3)张山营镇生态网络景观连接度的最优绩效距离为20000 m。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提升方向:提出生态修复落实性点位,分区匹配不同程度的生态修复手段;构建的生态网络体系应运用于后续的镇域生态发展规划中。研究结果对张山营镇生态规划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对其他城镇的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 生态廊道 生态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