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害藻类水华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金霞 姚伟静 《科技信息》 2014年第7期172-172,120,共2页
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有害藻类水华的爆发也日渐频繁,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对预测藻类水华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水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化学、物理、生物... 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有害藻类水华的爆发也日渐频繁,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对预测藻类水华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水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藻类水华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有害藻类水华 成因
下载PDF
有害藻类水华观测系统设计和实施计划——墨西哥湾北部有害藻类水华事件的测定和预报
2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2期208-243,共36页
关键词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OOS 有害藻类水华观测系统 墨西哥湾 设计 实施计划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与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蔡金傍 李文奇 +1 位作者 逄勇 杨旭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icrocystin,EMCs)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IMCs)的3种异构体(LR、YR、RR)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研究了EMCs和IMCs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相...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icrocystin,EMCs)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IMCs)的3种异构体(LR、YR、RR)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研究了EMCs和IMCs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EMC-RR和IMC-RR的全年变化规律非常一致,在9月初之前其含量比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并在10—11月份同时出现峰值;EMC-LRI、MC-LR、EMC-YR和IMC-YR全年出现多个起伏,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峰值出现时间也不一样,EMC-LR和EMC-YR峰值出现在8—9月,而IMC-LR与IMC-YR的峰值则出现在9月份中下旬。IMC-LR和IMC-RR是藻类细胞内主要毒素,但是2种异构体所占总的细胞内毒素的比值并不是固定的,5—12月份其比值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有害藻类水华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水库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金傍 李文奇 +1 位作者 逄勇 杨旭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8-351,共4页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5个采样点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素(MC-LR,RR和YR)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研究了细胞内微囊藻毒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细胞内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5个采样点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素(MC-LR,RR和YR)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研究了细胞内微囊藻毒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环境因子对细胞内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细胞内3种微囊藻毒素被检出的时间不一致,LR异构体在4月份下旬即可检测到,而RR和YR异构体则要到5月份中旬才能检测到.LR和YR异构体在9月份出现高峰值,而RR异构体在10月份达到全年的最大值.4—9月份,LR异构体含量最大,RR异构体次之,YR异构体含量最小;10—12月份,RR异构体含量最大,10月和11月LR含量大于YR,但是12月份LR未检出,而YR含量比11月份还高.环境因子对细胞内微囊藻毒素的影响也不一致:溶解氧和硝酸盐氮都与3种异构体呈显著负相关;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都与RR异构体呈显著正相关,氨氮和LR异构体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微囊藻毒素 有害藻类水华 相关性分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藻类病毒研究40年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以军 裴达 +1 位作者 石正丽 程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由于水体的丰富多样,以及"水华"和"赤潮"的严重爆发,我国研究藻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病毒 噬藻体 藻病毒 有害藻类水华
下载PDF
微囊藻暴发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与防控
6
作者 吴春艳 任思宇 《饲料博览》 2020年第6期84-84,共1页
“养鱼先养水”是水产行业的共识,浮游藻类的种类与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质的优劣。近些年,在国内很多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常出现因有害藻类水华或藻相不稳所致经济动物死亡的现象,其中微囊藻是最常见的水华种类。该藻广泛分布于各... “养鱼先养水”是水产行业的共识,浮游藻类的种类与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质的优劣。近些年,在国内很多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常出现因有害藻类水华或藻相不稳所致经济动物死亡的现象,其中微囊藻是最常见的水华种类。该藻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中,是一类原始、古老的浮游植物,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是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微囊藻为产毒种类,鲫、鲢、虹鳟、虾等养殖动物均可被它的藻毒素所污染,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养殖 养殖池塘 养殖动物 微囊藻 产行业 有害藻类水华 虹鳟 浮游植物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邓建明 陶勇 +1 位作者 李大平 董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有害藻类水华 生物控制 溶藻细菌 溶藻机理 杀藻物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沿岸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宁 段舜山 +1 位作者 李爱芬 刘振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82-1787,共6页
综述了赤潮的发生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关系。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营养负荷的增加与高生物量水华的增多相联系。控制营养输入后,浮游植物生物量或有害藻类水华事件也相应减少。营养的组成与浮游植... 综述了赤潮的发生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关系。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营养负荷的增加与高生物量水华的增多相联系。控制营养输入后,浮游植物生物量或有害藻类水华事件也相应减少。营养的组成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水华的形成有密切联系。有机营养对有害藻类水华的促进作用受到关注。营养输入时机影响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因而对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具有深远影响。由于浮游植物存在生理差异,因而对营养加富的反应因种而异。营养在调控某些有毒藻类的毒素产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营养输入与藻类水华之间存在复杂的间接联系。当然,营养状况并非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唯一决定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控制营养输入、减缓水域富营养化是减少有害藻类水华发生的有效途径,而深入研究典型有害藻类的营养生理对策则为防治并最终消除有害藻类水华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类水华 富营养化 营养
下载PDF
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勇 席宇 吴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种类及其提取和分离方法 ,最后对细菌杀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有害藻类水华 杀藻物质
下载PDF
溶藻细菌的生态学作用及其生物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宇 朱大恒 +2 位作者 黄进勇 吴刚 赵以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67,共6页
有害藻类水华已成为当今世界水体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溶藻细菌作为水华和赤潮防治的可能生物,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介绍了溶藻细菌的研究概况,重点对溶藻细菌的生态学作用及其生物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有害藻类水华 生态学作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白鲢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急性、亚急性毒性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强 刘永定 +1 位作者 李敦海 李嗣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3-264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控藻鱼类对产毒微囊藻的适应机制,为生物操纵的鱼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了白鲢和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MC)的生物富集、降解,及两种鱼对毒素的抗性、解毒机制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喂食微囊藻实验中,白鲢、罗非鱼对MC日摄入量达... 为了探究不同控藻鱼类对产毒微囊藻的适应机制,为生物操纵的鱼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了白鲢和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MC)的生物富集、降解,及两种鱼对毒素的抗性、解毒机制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喂食微囊藻实验中,白鲢、罗非鱼对MC日摄入量达到10mg/kg,2种鱼均对MC有较强抗性.微囊藻经鱼摄入后,MC总含量在白鲢、罗非鱼粪便中分别下降到71.5%、6.0%,罗非鱼对MC降解能力远高于白鲢.白鲢和罗非鱼的肝系数分别从(1.19±0.21)%、(2.24±0.19)%下降到(0.79±0.06)%、(1.72±0.07)%,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下降(P<0.05).微囊藻毒素在白鲢、罗非鱼肌肉中积累量分别为(1.57±0.31)μg/kg、(10.81±6.52)μg/kg(鲜重)、肝脏中积累量分别为(4.28±1.64)mg/kg、(2.48±0.15)mg/kg(鲜重).MC在白鲢、罗非鱼肌肉、肝脏中的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罗非鱼肌肉中毒素含量是白鲢的6.9倍.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白鲢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中,MC-LR对白鲢、罗非鱼的LD50为270和790μg/kg,罗非鱼对毒素有更强耐受性.喂食毒藻和i.p.注射MC均导致白鲢和罗非鱼肝细胞内脂滴大量出现.2种鱼在MC-LR注射后,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表现出6h内明显下降.6h后两种鱼GSH含量均逐步回升,二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罗非鱼对MC降解能力远高于白鲢.白鲢主要摄食群体微囊藻的群体胶鞘和附着细菌,胞内微囊藻毒素释放量小,白鲢这种摄食机制导致它能以产毒微囊藻为食而受到较轻危害.罗非鱼体内消化酶对微囊藻和MC具较强的消化降解能力;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水平高,对体内毒素清除效率高.从食用安全性角度出发,与罗非鱼相比,白鲢是更适合用于控制蓝藻水华的鱼种,可广泛应用于蓝藻水华控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类水华 微囊藻毒素 白鲢 罗非鱼 抗性机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五种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斌 丁涛 +1 位作者 刘飞 王勇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0-1222,共3页
近几十年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据2004年资料,已从不同藻株中分离、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微囊藻毒素 测定 富营养化程度 有害藻类水华 环境问题 蓝藻
原文传递
国外海洋预报动态
13
作者 任湘湘 夏冬冬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6,共3页
1美国发布有害赤潮消息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首次发布伊利湖有害赤潮季节预报,研究者们预测伊利湖西部今年夏季将发生轻度有害赤潮,与2007年情形相同。过去十年来,一直困扰伊利湖的有害藻类水华呈稳定的增长趋势。有害赤潮能够... 1美国发布有害赤潮消息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首次发布伊利湖有害赤潮季节预报,研究者们预测伊利湖西部今年夏季将发生轻度有害赤潮,与2007年情形相同。过去十年来,一直困扰伊利湖的有害藻类水华呈稳定的增长趋势。有害赤潮能够导致鱼类死亡、湖岸侵蚀、危及水生生物和人类生命。自2008年起至今,NOAA持续每周发布伊利湖有害赤潮监测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预报 有害赤潮 国外 有害藻类水华 季节预报 海洋大气 鱼类死亡 生生物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鲫鱼中的微囊藻毒素
14
作者 刘飞 王勇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微囊藻毒素 鲫鱼 测定 有害藻类水华 蓝藻污染 环境问题 蓝藻毒素
原文传递
Free polyamine content during algal bloom success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2010
15
作者 刘艳 赵卫红 +1 位作者 李彩艳 苗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15-223,共9页
We measur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major polyamines(spermine, putrescine and spermidine) in seawater during successive spring algal blooms in an area of frequent harmful blooms in the East China Sea. S... We measur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major polyamines(spermine, putrescine and spermidine) in seawater during successive spring algal blooms in an area of frequent harmful blooms in the East China Sea. Spermine, putrescine, and spermidine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anged from 1–64, 7–81, and 0–19 nmol/L. Spermine was present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followed by putrescine and spermidine. In late April, when a diatom bloom dominated by Skeletonema costatum dispersed, polyamin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presumably as a result of diatom decomposition. In early May, when a dinoflagellate bloom dominated by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occurred, the polyami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level seen in late April. The abundant polyamines that decomposed and were released during the diatom bloom in late April may have promoted the growth of P. donghaiense, resulting in its domi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类水华 东海原甲藻 多胺含量 演替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游离 亚精胺 中肋骨条藻
原文传递
Detecting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nd Bloom Patterns at Upwelling Area in South Central Vietnam by High Resolution Multi-satellite Data
16
作者 Tong Phuoc Hoang Son Truong Minh Chuan Hoang Cong T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5年第5期215-224,共10页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叶绿素含量 上升流区 数据检测 越南 有害藻类水华 中南部 沿海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Immunosenso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quatic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17
作者 Faridah Salam Hazana Razali +4 位作者 Gayah Abdul Rahman Roziawati Mohd Razali Mohd Nor Azman Ayub Syah Noor Muhamad Ramli Norhafniza Awaludin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7年第3期127-134,共8页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早期检测 有害 生生物 赤潮 有害藻类水华 辣根过氧化物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溶藻细菌对固氮藻氮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周宁一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7-1197,共1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和赤潮的爆发日趋频繁,导致水质的恶化,水体资源丧失其功能和价值。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可以从控制藻类繁殖和调整藻类群落结构方面着手,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并向良好方向发展...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和赤潮的爆发日趋频繁,导致水质的恶化,水体资源丧失其功能和价值。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可以从控制藻类繁殖和调整藻类群落结构方面着手,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趋于平衡并向良好方向发展。溶藻细菌是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氮代谢 体富营养化 有害藻类水华 生生态系统 固氮 体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