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存有尾类及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晓虹 瞿文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和数量方面介绍了我国现存的 3 7种 (亚种 )有尾类动物 。
关键词 有尾类 研究现状 地理分布 两栖动物
下载PDF
东海有尾类种类分布和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兆礼 张凤英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1,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 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明显。异体住囊虫有较高的出现率,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长尾住囊虫也有广泛的分布,但其出现率明显低于异体住囊虫,与异体住囊虫相比,其更有暖水种的特征。红粒住囊虫出现的海区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可以认为该种是暖水种。中型住囊虫主要在夏季出现,也是暖水种。东海有尾类以分布在外海暖流势力控制的水域为主,显示出该类浮游动物具有暖水性的特征。东海有尾类多样性指数(H′)值较低,个别优势种的集群性,是形成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有尾类 多样性
下载PDF
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兆礼 张凤英 王云龙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有尾类丰度最高,均值为149ind/100m^3,夏季38ind/100m^3,冬季20ind/100...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有尾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有尾类丰度最高,均值为149ind/100m^3,夏季38ind/100m^3,冬季20ind/100m^3,春季9ind/100m^3;有尾类数量在冬春夏季与水温和盐度相关关系不显著,秋季与表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尾类数量季节变化机制具有暖水种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与其优势种适温适盐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东海有尾类的数量波动,与东海暖流势力消长有密切的联系,也同暖流势力从夏到秋季维持一段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在东海,暖流势力较强的海域往往可以成为有尾类高丰度分布区域。秋季有尾类高分布区出现,对东海北部外海绿鳍马面鲀(Navodons eptentrionalis)渔场和东海南部的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等多种经济鱼类渔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有尾类 丰度 分布
下载PDF
分子方法在我国有尾类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龚大洁 牟迈 杨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0-724,共5页
从系统发育、物种分类与界定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分子方法在我国有尾类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分析讨论了我国有尾类系统与进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有尾类 系统与进化 分子方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有尾两栖类特有种分布现状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益得 杨道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5-999,共5页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尾目现已记录50种及3亚种,隶属于3科15属,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2种及3亚种,占中国有尾类物种总数的84.9%。对中国有尾类特有种的区系组成、分布特点、保护现状和受危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尾类特有种的分布特征;针对有尾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类 特有种 分布 保护建议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两种保存胃中食物的侏罗纪有尾类
6
作者 董丽萍 黄迪颖 王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846-2849,共4页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道虎沟 侏罗纪 有尾类 热河螈 初螈 胃中食物
原文传递
水蛭捕食两栖类卵(英文)
7
作者 Antonio ROMANO Anna Rita Di CERBO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0-754,共5页
许多卵生动物具有对付食卵者的精巧策略以降低死亡率,因为早期发育阶段的捕食压力能显著影响具复杂生活史动物的生存。两栖动物卵被水蛭等很多物种所捕食。我们查阅了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文献,发现27篇论文。在所报道的水蛭捕食两栖类卵... 许多卵生动物具有对付食卵者的精巧策略以降低死亡率,因为早期发育阶段的捕食压力能显著影响具复杂生活史动物的生存。两栖动物卵被水蛭等很多物种所捕食。我们查阅了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文献,发现27篇论文。在所报道的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例子中,无尾类(3.6%,n=591)明显多于有尾类(1.6%,n=255)。此外,我们第一次记录到水蛭捕食四趾螈(Salamandrina perspicillata)卵,这也是西欧有尾类的第一例报道。我们没有发现两个两栖动物类群间存在差异。然而,当我们分别分析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地区的数据时,发现北美的有尾类和无尾类间存在显著差异。水蛭可捕食各生活史阶段的两栖动物,因此,水蛭应归为一些两栖类的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趾螈属 水蛭 卵捕食 有尾类
下载PDF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陆宇燕 王健 +5 位作者 刘新海 周正彦 陈孝政 王晓安 张萍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2,i005,共6页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皮肤 显微结构 呼吸作用 有尾类 毛细血管
下载PDF
秉螈Pingia granulosus的重新发现及新模描述 被引量:1
9
作者 侯勉 周卓诚 +1 位作者 李丕鹏 吕顺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F0002,F0003,共6页
1933年,张孟闻以1号采自浙江天台山的次成体有尾类标本定名粗皮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并于1935年建立新属——秉螈属Pingia以辖之。因模式标本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遗失且多年来一直未再采集到标本,后来学者多认为其是无斑肥螈的同... 1933年,张孟闻以1号采自浙江天台山的次成体有尾类标本定名粗皮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并于1935年建立新属——秉螈属Pingia以辖之。因模式标本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遗失且多年来一直未再采集到标本,后来学者多认为其是无斑肥螈的同物异名。2008年6月1日,两栖动物爱好者周行在浙江龙王山采集到2号有尾类标本,经本文作者仔细研究后发现,除部分色斑及指(趾)端腹面未覆有角质鞘外,其他特征与秉螈Pingia granulosus完全相符。因此作者建议恢复秉螈属Pingia和秉螈Pingia granulosus的有效性,并指定新模标本予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尾类 秉螈属 秉螈
下载PDF
无斑肥螈卵巢发育的初步观察
10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产卵在8-9月进行.雌性体长113 mm以上时性腺开始膨大,150 mm以上时性腺成熟,卵可以分成3种类型,每次成熟卵粒38~60粒.参照不同发育阶段硬骨鱼卵母细胞的划分办法,该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尾类 无斑肥螈 卵巢发育
下载PDF
现生两栖动物的起源
11
作者 刘俊 陈建业 《化石》 2022年第2期23-25,共3页
现生的两栖动物包括无尾类(蛙)、有尾类(蝾螈)以及不常见的无足类(蚓螈)。所有现生两栖类被认为是一个单系,1866年由Haeckel命名为滑体两栖类。现生两栖类有一些特有的共同衍征。它们的牙齿带小梗(齿基与齿冠被一个纤维组织带分隔),有... 现生的两栖动物包括无尾类(蛙)、有尾类(蝾螈)以及不常见的无足类(蚓螈)。所有现生两栖类被认为是一个单系,1866年由Haeckel命名为滑体两栖类。现生两栖类有一些特有的共同衍征。它们的牙齿带小梗(齿基与齿冠被一个纤维组织带分隔),有两个尖。在滑体两栖类之外只有离片椎类的几个属种(如Doleserpeton,Amphibamus,Gerobatrachus)存在这种牙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有尾类 两栖 衍征 纤维组织 蚓螈 蝾螈
下载PDF
庄孝僡
12
《科技传播》 2013年第16期236-236,共1页
1913..9.23~1995.08.26实验胚胎学家。山东莒南人。193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36年赴德国留学。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研究成体组织器官对胚胎细胞诱导作用的专一性,以及诱导... 1913..9.23~1995.08.26实验胚胎学家。山东莒南人。193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36年赴德国留学。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研究成体组织器官对胚胎细胞诱导作用的专一性,以及诱导作用与胚胎区域性的相互关系,证明成体器官存在着性质不用的诱导因素,对胚胎诱导作用机制研究有重要的贡献;研究有尾类躯干后部及尾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誉所长 大学生物系 哲学博士学位 胚胎诱导作用 成体组织 实验胚胎学 细胞诱导 有尾类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浅谈《两栖纲》一章的教学
13
作者 刘根良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整个动物界里,两栖纲动物只是一个较小的门类,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也不大。然而两栖纲是脊椎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中间类群。它们有的终生生活于淡水;有的只幼体生活于淡水,变态后移到陆地上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身体结构和鱼相似,... 在整个动物界里,两栖纲动物只是一个较小的门类,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也不大。然而两栖纲是脊椎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中间类群。它们有的终生生活于淡水;有的只幼体生活于淡水,变态后移到陆地上生活。幼体生活在水中,身体结构和鱼相似,成体生活在陆地上,身体结构获得适应于陆上生活的特征。但是,它们还保留了一些与水生祖先相似的特征。本纲的教学任务由于水体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陆地环境 总鳍鱼 身体结构 教学任务 陆生 陆栖 偶鳍 鱼纲 有尾类
下载PDF
大鲵生活史的初步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饶发祥 《天津水产》 1992年第1期49-51,共3页
最早的两栖类出现于泥盆纪晚期,鱼石螈就是代表,它全长一米,兼有鱼类和两栖类的特征。如大鲵就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既有鱼类的某些原始特征,又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大鲵的皮肤裸露,仍未能解决在陆地上生活防... 最早的两栖类出现于泥盆纪晚期,鱼石螈就是代表,它全长一米,兼有鱼类和两栖类的特征。如大鲵就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既有鱼类的某些原始特征,又具有初步适应于陆生的躯体结构。大鲵的皮肤裸露,仍未能解决在陆地上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散失,因而未能摆脱“水”的束缚,仅能局限在近水的潮湿地区生活。因此,大鲵还不能完全离开水,产卵、体外受精、孵化均需要在水中进行。我国特产大鲵为现生两栖类中最大的种类,有尾类的身体仍保留着正常的尾,但四肢很短小,因多营水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 大鲵 体外受精 泥盆纪 产卵 原始特征 有尾类 娃娃鱼 孵化 洞穴
原文传递
小个体大凉螈增加精子质量投入获得交配后竞争优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明阳 束潇潇 +5 位作者 张勘 朱玉东 龚宇舟 肖璐瑶 舒国成 谢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1-836,共6页
精子竞争进化稳定策略中"角色模型"预测在交配前竞争中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雄性在精子竞争中存在不同的精子投资策略,而"稀释假说"提出了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精子投资具有数量或质量的偏向.大多数有尾类... 精子竞争进化稳定策略中"角色模型"预测在交配前竞争中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雄性在精子竞争中存在不同的精子投资策略,而"稀释假说"提出了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精子投资具有数量或质量的偏向.大多数有尾类两栖动物因体内受精、精子储存和多次交配等特点成为验证上述模型假说的最佳类群.基于雄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交配前竞争的研究,运用全子集回归分析,探究精子数量和质量的相关特征与身体特征、身体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凉螈交配后精子竞争情况.结果显示头体长(snout-vent length,SVL)更长的雄性倾向于拥有更大的睾丸质量(testis mass,TM)和体积(testis volume,TV),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P_(TM-SVL)=0.095;P_(TV-SVL)=0.058);精子全长(相关系数CC=-0.939,P<0.001)和尾长(CC=-0.865,P<0.001)与雄性头体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雄性比例质量指数(精子全长:CC=1.322,P<0.001;精子尾长:CC=1.745,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说明处于交配前竞争劣势的小个体大凉螈采取补偿策略,产生更大、尾部更长的精子从而增加其在交配后精子竞争中的优势,无论是劣势个体还是身体状况更好的个体,均表现出对增加精子质量的投入偏向,而没有选择增加精子数量.本研究在有尾两栖类中验证了精子竞争的"角色"模型,同时发现在大凉螈的交配系统中对精子质量表现出了相对于精子数量更强的选择性,此发现支持在具有储精腺体结构的小空间交配系统中,精子置换可能在精子竞争中起到更为关键作用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竞争 睾丸大小 精子表型 大凉螈 有尾类 两栖动物
原文传递
A survey for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in Chinese amphibians
16
作者 Wei ZHU Feng XU +7 位作者 Changming BAI Xuan LIU Supen WANG Xu GAO Shaofei YAN Xianping LI Zetian LIU Yiming L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29-735,共7页
关键词 两栖动物 中国 两栖 置信上限 动物保护 有尾类 发病率
原文传递
虎螈
17
作者 Tom White 《水族世界》 2012年第1期146-153,共8页
虎螈是我最早饲养过的一种进口蝾螈.在它之前.我只能收集到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蝾螈品种。那是2005年的时候.我在水族馆筹建两栖动物展览,饲养箱已经完全建好.大量的蛙类陆续进住.可有尾类的品种却少得可怜.只有中国瘰螈、肥螈和红... 虎螈是我最早饲养过的一种进口蝾螈.在它之前.我只能收集到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蝾螈品种。那是2005年的时候.我在水族馆筹建两栖动物展览,饲养箱已经完全建好.大量的蛙类陆续进住.可有尾类的品种却少得可怜.只有中国瘰螈、肥螈和红腹蝾螈。这让两栖动物展大为失色,我知道国外有很多个体较大颜色鲜艳的蝾螈品种.但却苦干弄不到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内 两栖动物 饲养箱 蝾螈 品种 水族馆 有尾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