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分析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汪金声 王生凤 吴惠兰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3-36,共4页
通过对甘肃省8个地市(点)652个土壤样本有效性锌、锰、铜、铁含量的测试分析数据的统计,展示了我省不同地区土壤中所含锌、锰、铜、铁微量元素的缺、丰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性微量元素 分析 甘肃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董国涛 张爱娟 +2 位作者 罗格平 许文强 戴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6-732,共7页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特征。结果表明:⑴以"全国农业系统的土壤速效微量元素丰缺指标"为标准,土壤有效Mn含量属于极低水平,有效Zn和Fe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Cu属于丰富水平,有效B属于极富水平;⑵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中有效Mn、Zn、Fe、Cu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有效Fe、Cu含量影响很大;有机质和Mn的关系不明显,这和湿润地区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⑶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土壤有效B、Zn和Fe的含量影响显著;潮土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盐土、灰漠土中含量相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绿洲 微量元素:有效性
下载PDF
氧化/磺化腐殖酸对潮土中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静悦 袁亮 +3 位作者 林治安 张水勤 赵秉强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5-1503,共9页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HA)、氧化腐殖酸(YHA)和磺化腐殖酸(SHA)分别按 30、100、300 mg/kg...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HA)、氧化腐殖酸(YHA)和磺化腐殖酸(SHA)分别按 30、100、300 mg/kg 用量与干土混匀装入培养瓶中,调节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 25℃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并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分别在培养第 3、7、15、30、60 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结果]三种腐殖酸对土壤 Cu、Zn、Fe、Mn 有效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HA>YHA>SHA。施用 30~300 mg/kg 腐殖酸(HA)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特别是在 15~30 天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提升幅度可达 51.3%,明显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施用三种腐殖酸 30~300 mg/kg 可在15 天内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其中以腐殖酸(HA)效果最好,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幅可达 11.8%~20.3%,优于氧化腐殖酸、磺化腐殖酸;30~100 mg/kg 用量下,施用腐殖酸(HA)可在 15 天内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5.6%,效果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300 mg/kg 用量下,磺化腐殖酸可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13.6%;施用30~300 mg/kg 的腐殖酸(HA)一周后,土壤有效铁含量提高 4.3%~7.2%,磺化腐殖酸或氧化腐殖酸用量分别在 30 mg/kg 和 300 mg/kg 时可提高土壤铁有效性。[结论]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升潮土铜的有效性,但对潮土锌、锰、铁有效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不同结构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以HA 对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因此,腐殖酸应用于提升微量元素有效性时,需考虑腐殖酸本身性质及施用时期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氧化腐殖酸 磺化腐殖酸 微量元素有效性
下载PDF
The rhizosphere pH change of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as affected by N source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its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and uptake of Fe, Mn, Cu and Zn
4
作者 陈永亮 韩士杰 +1 位作者 周玉梅 程国玲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7-40,83,共4页
Dark brown forest soil wa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20 cm soil layer in Changbai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 of Ecosyst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two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fertilize... Dark brown forest soil was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20 cm soil layer in Changbai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 of Ecosyst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two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NO3- as Ca(NO3)2, NH4+ as NH4Cl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and 400 mgkg-1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2-yr-old Pinus koraiensis seedlings in pot. The pH change of rhizosphere soil and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Fe, Mn, Cu, and Zn in soil and leav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H4--N decreased the rhizosphere pH value, while the addition of NO3--N increased the rhizosphere pH value in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the pH change mainly depended on N source and its concentrations applied. The rhizosphere pH change had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icro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and thereafter affected the nutrient uptake by the seedlings.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mineral nutrients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H value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mineral nutrients in leav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levels of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sphere pH N sources MICRONUTRIENT AVAILABILITY UPTAKE
下载PDF
钾肥减施对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鑫尧 王箫璇 +5 位作者 陈磊 张敏 惠晓丽 柴如山 郜红建 罗来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5-588,共14页
【目的】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农田钾肥施用严重过量的农户比例高达70%,探究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实现钾肥科学施用。【方法】2017—201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不施钾肥(... 【目的】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农田钾肥施用严重过量的农户比例高达70%,探究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实现钾肥科学施用。【方法】2017—201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不施钾肥(CK)、农户模式(K1,K_(2)O 90 kg/hm^(2))以及在农户模式基础上减钾10%(K2,K_(2)O 81 kg/hm^(2))、减钾20%(K3,K_(2)O 72 kg/hm^(2))和减钾30%(K4,K_(2)O 63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期测定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分析籽粒中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K3和K4处理的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与K1处理无显著差异。K3处理对水稻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醇溶蛋白含量37.5%,显著降低了麦谷蛋白含量32.3%,对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K4处理的水稻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4%和17.5%,水稻籽粒醇溶蛋白含量提高了43.8%,麦谷蛋白含量降低了32.3%,小麦籽粒仅醇溶蛋白显著降低了16.3%。钾肥减量施用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籽粒中的铁、铜和锌含量,增幅分别为3.3%和6.7%、34.5%和7.8%、18.6%和5.7%,降低了P/Fe、P/Cu和P/Zn的摩尔比,增幅分别达7.1%和18.3%、34.1%和23.1%、19.1%和17.9%,从而提高了作物籽粒铁、锰、铜和锌的生物有效性。【结论】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减少20%的钾肥常规用量不会降低小麦和水稻产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稻和小麦籽粒的蛋白含量和组成,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因此,推荐钾肥减量20%施用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钾肥减施 籽粒产量 蛋白质及组分 微量元素及其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