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籽实和饲草大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
1
作者 孙洪仁 杨小可悦 +5 位作者 王显国 张运龙 杜雪燕 李林霞 冯泽娟 陶润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给我国大麦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大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麦土壤有效磷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7、24.2~40.7、14.4... 为了给我国大麦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大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麦土壤有效磷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7、24.2~40.7、14.4~24.2、8.6~14.4、5.1~8.6、3.0~5.1、1.8~3.0和<1.8 mg/kg.当磷肥利用率15%~35%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大麦第1~8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9~50、17~100、26~150、34~200、43~250、51~300和60~35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大麦第1~8级土壤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9~50、17~100、26~150、34~200、43~250、51~300和60~35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大麦第1~8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7~51、15~102、22~153、29~204、36~255、44~306和51~357 kg/hm~2.本研究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大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大麦测土施磷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测土施肥 土壤养分 有效磷 丰缺指标 施肥量
下载PDF
我国籽实和饲草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推荐施磷量初步研究
2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2 位作者 张运龙 杜雪燕 李林霞 《中国奶牛》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为了给我国燕麦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燕麦土壤有效磷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24~45、12... 为了给我国燕麦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燕麦土壤有效磷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24~45、12~24、6.2~12、3.2~6.2、1.7~3.2、0.9~1.7和<0.9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15%~35%时,目标产量1.5~6.0t/hm^(2)籽实燕麦第1~8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4~40、9~80、13~120、17~160、21~200、26~240和30~280kg/hm^(2);目标产量4.5~15t/hm^(2)饲草燕麦第1~8级土壤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6~50、13~100、19~150、26~200、32~250、39~300和45~350kg/hm^(2)。本研究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燕麦测土施磷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燕麦 测土施肥 土壤养分 有效磷 丰缺指标 施肥量
下载PDF
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3
作者 陈丽 寇心悦 +3 位作者 党亚爱 牛一楠 包书尚 沈玉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为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磷素利用率和节本增效,以及筛选合理的磷肥施用方式,于2018-2021年进行连续3年的仅小麦季一次施磷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5个施磷(P2O5)水平,分析了麦季施磷... 为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磷素利用率和节本增效,以及筛选合理的磷肥施用方式,于2018-2021年进行连续3年的仅小麦季一次施磷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5个施磷(P2O5)水平,分析了麦季施磷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生物量、植株磷积累转运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9.38%~40.95%和15.72%~24.57%,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8.56%~34.19%和12.84%~23.29%,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31.65%~63.33%和27.79%~52.47%,成熟期磷积累量分别提高37.08%~54.67%和39.54%~44.38%,磷素转运量分别提高90.82%~165.63%和44.06%~58.27%。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实现小麦季和小麦-玉米周年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为207和201 kg·hm^(-2);若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肥料利用率,以95%的小麦最高产量为实际目标,小麦季施磷量仅为130 kg·hm^(-2),两个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分别降低37.20%和35.32%,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27和2.87个百分点,小麦成熟期和玉米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7.96和12.31 mg·kg^(-1)。因此,陕西省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麦季一次施用磷肥可实现小麦和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稳产,本试验条件下130 kg·hm^(-2)为满足较高的轮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适宜麦季施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产量 养分 土壤有效磷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有效磷含量对乌鳢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
4
作者 张嘉文 张玲 +2 位作者 李民 陈秀梅 王桂芹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3,共8页
试验为探究不同水平NaH_(2)PO_(4)对乌鳢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乌鳢幼鱼的最佳有效磷需要量。将540尾乌鳢随机分为6组,并饲喂不同水平的有效磷(0.41%、0.64%、0.86%、1.09%、1.31%和1.57%,0.41%组为对照组)饲料;饲喂... 试验为探究不同水平NaH_(2)PO_(4)对乌鳢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乌鳢幼鱼的最佳有效磷需要量。将540尾乌鳢随机分为6组,并饲喂不同水平的有效磷(0.41%、0.64%、0.86%、1.09%、1.31%和1.57%,0.41%组为对照组)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其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用回归线性模型分别拟合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全鱼磷含量,确定其有效磷最佳需要量。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有效磷0.86%和1.09%水平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效率在1.09%水平时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有效磷含量低于1.09%时,脏体比随有效磷水平上升而呈现总体下降(P<0.05)。全鱼磷含量在饲料有效磷含量为1.09%时显著增加而后开始下降。椎骨和鳞片中灰分与含磷量随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高于NaH_(2)PO_(4)添加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随饲料有效磷含量升高而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饲料中有效磷的升高而升高(P<0.05)。基于乌鳢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全鱼磷含量进行抛物线回归分析得出,最佳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98%、1.06%和1.19%。为减少养殖水环境富营养化风险,乌鳢饲料推荐有效磷含量为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乌鳢 生长 体组成 血清
下载PDF
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研究
5
作者 余婕 杨宇 +5 位作者 王丽霞 叶胜强 龚萍 麻燕明 周源 王定发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1~4周龄“武禽10”肉鸭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确定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钙(Ca)和有效磷(AP)水平。选用1日龄“武禽10”肉鸭576只,随...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对1~4周龄“武禽10”肉鸭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确定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代谢能(ME)、粗蛋白质(CP)、钙(Ca)和有效磷(AP)水平。选用1日龄“武禽10”肉鸭576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实验鸭。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实验设计,设3个ME水平(11.7、12.1、12.5 MJ/kg)、3个C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18.5%、20.0%、21.5%)、3个Ca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6%、0.8%、1.0%)和3个AP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3%、0.4%、0.5%),共配制9种实验饲粮,开展饲养实验和代谢实验,实验期28 d。结果表明:1)随饲粮ME水平升高,1~4周龄肉鸭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随CP水平升高,1~4周龄肉鸭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ADG和F/G均显著增加(P<0.05)。2)饲粮ME和C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的龙骨长、胸宽、半潜水长(P<0.05);饲粮Ca、A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的胫围(P<0.05)。3)饲粮ME和CP水平均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饲粮Ca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TP、Ca、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P<0.05);饲粮A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血清Ca和P含量(P<0.05)。4)饲粮ME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CP、Ca和P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C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和CP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Ca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和Ca的表观利用率(P<0.05);饲粮AP水平显著影响1~4周龄肉鸭对能量、CP和Ca的表观利用率(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尺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1~4周龄“武禽10”肉鸭饲粮适宜ME、CP、Ca、AP水平分别为12.10 MJ/kg、20%、0.8%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代谢能 粗蛋白质 有效磷
下载PDF
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演变特征
6
作者 韦洋 康吉利 +7 位作者 冯鑫鑫 刘文奇 谢贤胜 侯显达 王铄今 贾书刚 刘书田 侯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目的】探究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AP)含量的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广西农作物施肥管理措施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1984年)、广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及长期定位试验数据(2010... 【目的】探究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AP)含量的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广西农作物施肥管理措施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1984年)、广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及长期定位试验数据(2010—2019年),采用地统计学、动态度和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状况。【结果】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总体上大幅提升。其中,1984年表层土壤AP含量偏低(小于1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80.00%,2019年表层土壤AP含量集中在10.0~4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97.00%。表层土壤AP含量为等级2(20.0 mg/kg<AP含量≤40.0 mg/kg)和等级3(10.0 mg/kg<AP含量≤20.0 mg/kg)的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2.47%和4.12%提升至2019年的43.38%和48.57%。在变化速度方面,表层土壤AP含量为等级6(AP含量≤3.0 mg/kg)的土壤面积减少最迅速,动态度为-2.82%,等级2的土壤面积增加最迅速,动态度为47.28%,总体变化速度表现为等级2>等级3>等级1(AP含量>40.0 mg/kg)>等级6>等级5(3.0 mg/kg<AP含量≤5.0 mg/kg)>等级4(5.0 mg/kg<AP含量≤10.0 mg/kg)。在不同海拔上,土壤AP含量等级1和等级6的分布指数曲线均发生较大变动。1984年等级1的土壤面积在5个高程区的分布指数分别为0.07、2.00、2.22、1.69和0.16,2019年的分布指数分别为2.66、0.25、0、0和0;1984年等级6的土壤面积在5个高程区的分布指数分别为1.33、1.15、0.96、0.80和0.90,2019年的分布指数分别为0.12、0.08、1.94、7.95和1.76。【结论】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AP含量等级及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较大变动,大部分区域的表层土壤AP含量明显上升,主要介于10.0~40.0 mg/kg,其中,土壤类型和海拔是重要影响因素,人为干扰是导致表层土壤AP含量明显上升的直接原因。因此,广西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继续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磷肥施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有效磷含量 演变特征 地统计学 广西
下载PDF
土壤有效磷测定的研究与进展
7
作者 肖坤明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对土壤有效磷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进行综述:Bray-1法适用于酸性土壤中有效磷的提取,Olsen法适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提取。Mehlich-3法和ASI法使用了Bray-1法和Olsen法结合的联合浸提剂,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本文对土壤有效磷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进行综述:Bray-1法适用于酸性土壤中有效磷的提取,Olsen法适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提取。Mehlich-3法和ASI法使用了Bray-1法和Olsen法结合的联合浸提剂,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钼锑抗比色法应用最早也最广泛,但其检查范围窄且操作繁琐。ICP-OES和ICP-MS以其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线性动态范围宽,测定效率高,有望成为有效磷主要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Bray-1法 OLSEN法 Mehlich-3法 ASI法
下载PDF
双功能域β-折叠桶植酸酶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研究
8
作者 李江涛 鲁芳 +5 位作者 王思齐 张一彤 任养杰 国世阳 王奔 高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无机磷肥引发了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替代的可持续的磷肥来源。土壤有机磷主要以植酸的形式存在,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和利用。植酸水解释放植酸磷可提供一个生态友好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向土壤中添加...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无机磷肥引发了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替代的可持续的磷肥来源。土壤有机磷主要以植酸的形式存在,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和利用。植酸水解释放植酸磷可提供一个生态友好型的解决方案。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来自Bacillus sp.HJB17的双功能域β-折叠桶植酸酶(phyHT),研究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探究phyHT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湿润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对phyHT影响很小,phyHT可在较宽的温度(20~40℃)和pH值(6.0~9.0)范围内稳定存在12 h并发挥高效催化功能。外源性添加phyHT后:(1)土壤植酸含量减少了17.00%,有效磷含量增加了22.52%;(2)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CaCO3含量降低了3.55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0.54%、18.38%和27.49%;(3)小麦幼苗生长长度、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芽、根部组织全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因此,外源性添加phyHT能够促进土壤植酸水解,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折叠桶植酸酶 酶活性 促植物生长 土壤有效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光 李兆国 石炳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27-5037,共11页
野火是大兴安岭活跃的生态干扰因子,显著影响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AP,Available Phosphorus)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本文旨在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MBP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间... 野火是大兴安岭活跃的生态干扰因子,显著影响火烧迹地土壤有效磷(AP,Available Phosphorus)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本文旨在了解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MBP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间的偶联机制。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方法,于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选取实验样地,于未过火兴安落叶松林选取对照样地,踏查每个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信息,测定火烧迹地土壤AP、MBP含量,分析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AP与MBP的时空演变特征。火干扰后,火烧迹地土壤AP、MBP含量均随恢复时间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恢复初期火烧迹地MBP含量显著低于未过火样地,AP含量显著高于未过火样地(P<0.05);不同海拔火烧迹地AP、MBP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海拔未过火样地AP、MB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火烧迹地土壤MBP、AP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模型总解释度约为84%,而未过火样地的模型总解释度约为60%,两个模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在对照样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中,坡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坡向、坡度、海拔三个地形因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火烧迹地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火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相较于AP,MBP对火干扰的响应更为敏感。火干扰会显著加强地形因子对AP、MBP的影响力,并改变地形因子对AP、MBP影响力的相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地形因子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有效磷 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PDF
土壤初始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改变了小麦生长对pH的响应
10
作者 张璐 郑磊 +4 位作者 刘思汝 蔡泽江 孙楠 张强 徐明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181,共9页
酸害阈值作为土壤酸度改良的目标pH,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5种不同母质土壤上小麦生长对pH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初始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板页岩、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 酸害阈值作为土壤酸度改良的目标pH,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5种不同母质土壤上小麦生长对pH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初始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板页岩、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上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稳定值分别为2.71、1.17、2.06、1.57和1.70 g·pot^(-1);达到稳定值95%、50%和5%时的pH阈值(即pH_(95%)、pH_(50%)、pH_(5%)),板页岩发育的红壤分别为5.31、4.42和3.53,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分别为5.79、4.79和3.80,河流冲积物发育的红壤分别为5.25、4.71和4.16,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分别为4.94、4.61和4.29,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分别为5.72、4.66和3.59。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稳定值与土壤初始pH、有效磷、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H_(50%)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高pH_(50%)与土壤初始有效磷含量、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作物酸害阈值受土壤初始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的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和酸度共同决定了作物的最大生物量,为培肥土壤、降低酸害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母质土壤 酸害阈值 有效磷 交换性镁 PH
下载PDF
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方法
11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李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8-244,共7页
现有流动分析仪法测定碳酸氢钠浸提的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欠佳,难以适用于批量样品检测分析。为此提出改进方法,所测结果与现方法和人工比色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进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现方法、人工比色法、改... 现有流动分析仪法测定碳酸氢钠浸提的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欠佳,难以适用于批量样品检测分析。为此提出改进方法,所测结果与现方法和人工比色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进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现方法、人工比色法、改进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在0.60~1 mg/L的样品,三者测定结果趋于一致,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现方法与人工比色法、改进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0.04~0.60 mg/L的样品,现方法与另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比色法和改进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比色法与现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的回归方程:Y(人工比色法)=0.759X(现方法)+0.166(R2=0.811 P<0.01),两种方法所测有效磷呈极显著性相关。人工比色法与改进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的回归方程:Y(人工比色法)=0.894X(改进方法)+0.024(R2=0.973 P<0.01),两种方法所测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性相关。综合比较,改进方法优于现方法。现方法的管路设置决定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影响到管路气泡规则性和稳定性,造成基线易波动,有效磷低含量样品的准确性下降。改进方法的管路设置进行了优化,在线排除了二氧化碳气体,消除了干扰,保证了管路气泡的规则性,基线稳定,测定低含量有效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90%,回收率在94%~106%之间,检测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改进方法可推荐用于有效磷含量高低不同的批量土壤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分析仪 土壤 有效磷
下载PDF
磷肥调控对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侯大山 王瑞文 +9 位作者 宋小颖 张润博 张振冉 王云超 崔瑞秀 刘鑫翠 李光 常苑苑 张广辉 李娟茹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了在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最终实现磷肥减量增效,以当地农户常规施肥为CK,采用小麦季减施磷肥(P2O5纯量计,下同)37.5 kg/hm^(2)、玉米季减施磷肥18 kg/hm^(2)的磷素调控方法,研究了减施磷肥对土壤有效磷含... 为了在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最终实现磷肥减量增效,以当地农户常规施肥为CK,采用小麦季减施磷肥(P2O5纯量计,下同)37.5 kg/hm^(2)、玉米季减施磷肥18 kg/hm^(2)的磷素调控方法,研究了减施磷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生产中小麦季、玉米季均较CK减施磷肥1/3,小麦收获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其播前降低20.4%和33.3%,玉米收获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其播前降低22.1%和31.4%;1个周年生产结束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试验开始前降低11.6%和47.0%。当前土壤磷库水平下,小麦、玉米生产中磷素投入均降低1/3,小麦和玉米产量均能够达到常规施肥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小麦 玉米 肥调控 有效磷含量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设施番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德龙 王莹 +4 位作者 周珺 付瑞桐 张玉玲 虞娜 邹洪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2-1803,共12页
探讨设施蔬菜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淋失风险,可为设施蔬菜栽培合理施肥提供重要参考。以连续8 a设施番茄栽培田间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与低、中、高量有机肥配施(M1NPK、M2NPK、M3NPK)5... 探讨设施蔬菜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素淋失风险,可为设施蔬菜栽培合理施肥提供重要参考。以连续8 a设施番茄栽培田间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及与低、中、高量有机肥配施(M1NPK、M2NPK、M3NPK)5个处理,研究各施肥处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和可溶性磷(CaCl_(2)-P)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磷素环境阈值和农学阈值随剖面分布的变化以及设施番茄栽培适宜的磷素施用量。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Total-P、Olsen-P和CaCl_(2)-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含量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显著高于30~50 cm土层(P<0.05);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Total-P、Olsen-P和CaCl_(2)-P含量均有所增加,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用中量(M2)和高量(M3)有机肥对0~20 cm土层土壤Total-P、Olsen-P和CaCl_(2)-P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土层,土壤磷素环境阈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数值依次为139.6 mg·kg^(−1)、152.4 mg·kg^(−1)、133.5 mg·kg^(−1)、86.1 mg·kg^(−1)和42.3 mg·kg^(−1);在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磷素农学阈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依次为185.1 mg·kg^(−1)、120.5 mg·kg^(−1)、92.8 mg·kg^(−1)和56.0 mg·kg^(−1)。以土壤磷素农学阈值所对应的土壤Olsen-P含量作为磷素淋失风险评价标准,通过土壤Olsen-P含量与施磷量(P2O5)之间的相关关系,求出设施番茄栽培适宜磷素(P2O5)用量为344.9~530.3 kg∙hm^(−2),其中有机肥供应的磷素(P2O5)用量为119.9~305.3 kg·hm^(−2)。综上,连续8 a设施番茄栽培定位施肥条件下,在施用化学氮磷钾肥(N 375 kg·hm^(−2)、P2O5225 kg·hm^(−2)和K2O 450 kg·hm^(−2))的基础上配施低量有机肥(15000 kg·hm^(−2)),不仅可以提高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使番茄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磷素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番茄 有效磷 可溶性 淋失风险 农学阈值 环境阈值
下载PDF
施磷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莹 龚会蝶 +4 位作者 王雪艳 涂永峰 宋海英 陈波浪 盛建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探讨磷肥品种和施磷方式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设置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聚磷酸铵滴施(APP-D)和不施磷肥(CK)6个处理,室内培养120 d分别测... 为探讨磷肥品种和施磷方式对灌耕草甸土无机磷形态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设置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聚磷酸铵滴施(APP-D)和不施磷肥(CK)6个处理,室内培养120 d分别测定各土层无机磷和有效磷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磷肥基施处理显著提升5~20 cm土层无机磷总量以及0~20 cm土层有效磷和Ca_(2)-P含量,而Ca_(8)-P含量仅在5~1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P<0.05)。TSP-B和MAP-B处理显著增加了0~5 cm和10~20 cm土层中Fe-P含量以及5~10 cm和10~20 cm土层中Al-P含量(P<0.05)。与MAP-B和APP-B处理相比,MAP-D和APP-D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5 cm土层中无机磷总量及有效磷、Ca_(2)-P和Ca_(8)-P含量,且APP-D处理无机磷总量、有效磷含量和Ca_(2)-P含量均显著高于MAP-D处理(P<0.05)。灌耕草甸土无机磷中Ca_(10)-P和O-P占比最高,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37.6%和35.7%,Ca_(8)-P、Al-P和Fe-P分别占14.0%、6.2%和4.8%,Ca_(2)-P仅占1.7%。Ca_(2)-P、Ca_(8)-P、Al-P和O-P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贡献顺序为Ca_(2)-P>Ca_(8)-P>Al-P>O-P。研究表明,磷肥基施可明显提高灌耕草甸土耕层(0~20 cm)中无机磷总量和有效磷含量,而滴施仅能提高其表层(0~5cm)无机磷总量和有效磷含量。无机磷中Ca_(10)-P和O-P含量最高,其后依次为Ca_(8)-P、Al-P、Fe-P和Ca_(2)-P。对于深根系作物,磷肥应以基施为主,宜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酸性的TSP;对于浅根系作物(<5 cm),可采用磷肥滴施方式,且聚磷酸铵滴施效果优于磷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品种 方式 灌耕草甸土 无机形态 有效磷
下载PDF
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凯迪 孙洪仁 +4 位作者 张吉萍 冮丽华 吕玉才 王国军 魏登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至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14~45...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和推荐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至5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14~45、5~14、2~5和<2 mg/kg;当磷肥利用率2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15~38、30~75、45~113和60~15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15~38、30~75、45~113和60~15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谷子第1~5级土壤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13~38、26~77、38~115和51~153 kg/hm^(2)。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谷子测土施磷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测土施肥 有效磷 丰缺指标 施肥量
下载PDF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滇中3种常见草本植物燃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磊 李国辉 +2 位作者 许行健 李眉慧 李世友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9,181,共9页
为探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草本植物燃烧性的影响,以牛尾蒿、蔗茅、白羊草3种滇中常见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于森林防火期,在滇中地区安宁、澄江、东川等10个县(市、区)29个采样点,共采集到108份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样品和对应植物根部土壤样品... 为探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草本植物燃烧性的影响,以牛尾蒿、蔗茅、白羊草3种滇中常见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于森林防火期,在滇中地区安宁、澄江、东川等10个县(市、区)29个采样点,共采集到108份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样品和对应植物根部土壤样品,测定可燃物粗脂肪含量、热值、灰分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3种草本植物燃烧性综合指数,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对3种可燃物理化性质和燃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牛尾蒿、蔗茅粗脂肪含量增加的样品批次以及白羊草热值增加的样品批次均超过50%。(2)磷矿分布区草本植物的燃烧性整体高于非磷矿分布区。(3)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草本植物理化性质,提升草本植物燃烧性,牛尾蒿、蔗茅和白羊草3种草本植物的燃烧性分别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71.67、84.00、37.50 mg/kg时达到最大。该变化趋势可以解释滇中地区历史森林火灾多发、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滇中地区森林草本植物管理、降低森林火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草本植物 燃烧性 滇中地区
下载PDF
不同磷肥滴施对土壤有效磷时空分布、棉花产量 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少华 刘凯 +2 位作者 廖欢 甘浩天 侯振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3-1332,共10页
【目的】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了3种水溶性磷肥随水滴施条件下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时空动态分布,比较了不同磷肥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滴灌棉田磷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和2021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田间... 【目的】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了3种水溶性磷肥随水滴施条件下棉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时空动态分布,比较了不同磷肥对棉花生长、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滴灌棉田磷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和2021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磷肥(P0)和分别施用磷酸一铵(MAP)、磷酸(AP)和聚磷酸铵(APP)4个处理。在一个灌水施肥周期(7天)内,每天测定滴头两侧0—10 cm宽和滴头下0—40 cm深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棉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植株干物质量、全磷含量和籽棉产量,同时取土样测定有效磷含量。【结果】在一个灌水施肥周期内(7天),3种滴施磷肥主要分布在滴头两侧0—5 cm宽和0—15 cm深的范围内。施肥后第1~3天,A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第5~7天,AP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施用3种磷肥均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AP处理在棉花生长前期(蕾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MAP和APP处理,APP处理在棉花生长中后期(盛花期—吐絮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AP和MAP处理。棉花吐絮期总干物质量以APP处理最高,其次是MAP和AP处理,分别较P0增加了19.2%~29.5%、10.6%~20.4%和11.0%~19.8%;APP处理又较MAP、AP处理分别增加7.5%~7.8%和7.8%~8.1%。滴施3种磷肥均显著提高了棉花产量、磷素利用率、磷肥回收率和磷肥农学效率,增加幅度均以APP处理最高,其棉花产量较MAP和AP处理分别增加了3.2%~7.7%和5.6%~6.0%,磷素利用率较MAP处理显著增加了10.9%~18.4%,APP处理较MAP和AP处理磷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43.2%~60.3%和12.0%~37.5%,磷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2.9%~47.4%和24.2%~34.4%。【结论】在同一灌水周期内,3种磷肥均分布在滴头两侧5 cm宽和15 cm深的土壤中,APP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速率慢于AP。滴施磷酸和磷酸一铵在棉花蕾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APP,而在棉花盛花期—吐絮期正相反,因而滴施APP较磷酸和磷酸一铵可更有效促进棉花生殖器官生长和养分吸收,进而提高产量和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育期 水溶性 土壤有效磷分布 产量 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分区施磷策略
18
作者 程晓梅 王斐 +4 位作者 孙楠 蒯雁 范志勇 徐明岗 李建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为优质烟草生产中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大理开展,该区年均烤烟种植面积3.23万hm^(2)左右,分别于1999、2012、2018和2022年选取5个典型植烟...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为优质烟草生产中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大理开展,该区年均烤烟种植面积3.23万hm^(2)左右,分别于1999、2012、2018和2022年选取5个典型植烟片区的代表性烟田256、633、1244和2332块,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分析近40年5个时间段(1982、1999、2012、2018和2022年)大理5个植烟县域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特征,依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现状进行合理施磷分区。【结果】烟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1982—2022年有效磷含量由8.09 mg/kg升高到43.92 mg/kg,升高了4.42倍。1982年有效磷含量均处“低”等级(<20 mg/kg),1999—2022年以“中等”为主(20~40 mg/kg),面积占比50%以上。近40年土壤有效磷块金效应由<25%上升至41.45%,表明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减弱,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增强。根据当前有效磷含量,高磷区和极高磷区面积占比34.21%,主要分布于弥渡北部、祥云西部及宾川西南和东北。【结论】近40年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提升明显,人为因素作用增强,总体有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烟田可减施或不施磷肥,应分区施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烟田 土壤有效磷 时空变化 合理施肥
下载PDF
溴酚蓝作酸碱指示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
19
作者 于汀汀 朱云 郭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19,共7页
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标准方法及通用方法,通常采用酸或碱溶液浸提样品,调节浸提液pH值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过滤操作繁琐、酸碱指示剂二硝基酚颜色易受溶液底色干扰且有毒。对现有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检测效率,对土壤有效态分析... 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标准方法及通用方法,通常采用酸或碱溶液浸提样品,调节浸提液pH值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过滤操作繁琐、酸碱指示剂二硝基酚颜色易受溶液底色干扰且有毒。对现有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检测效率,对土壤有效态分析及土壤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浸提液酸度、不同酸碱指示剂等实验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离心分离代替过滤,使用溴酚蓝作指示剂调节pH。同时对比了溴酚蓝指示剂与标准方法的二硝基酚指示剂的检测结果,吸光度、标准物质准确度、未知样品检测结果均完全一致。研究表明使用溴酚蓝作酸碱指示剂,颜色突变更明显,不易受待测液底色影响,毒性低,测试数据准确。实验条件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磷 分光光度法 酸碱指示剂 二硝基酚 溴酚蓝 条件优化
下载PDF
Olsen法有效磷对提取温度的响应及量化关系
20
作者 王甜恬 孙凤霞 +4 位作者 孙楠 李然 马星竹 周宝库 徐明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205,共8页
Olsen法有效磷受到提取温度的显著影响,在严格标准温度25℃下用0.5 mol/L NaHCO_(3)(pH=8.5)提取测定的有效磷不能良好反映田间实际温度下的土壤磷有效性。探明不同提取温度下的Olsen法有效磷对提取温度的响应并建立其与Olsen-P的量化关... Olsen法有效磷受到提取温度的显著影响,在严格标准温度25℃下用0.5 mol/L NaHCO_(3)(pH=8.5)提取测定的有效磷不能良好反映田间实际温度下的土壤磷有效性。探明不同提取温度下的Olsen法有效磷对提取温度的响应并建立其与Olsen-P的量化关系,为评价田间不同温度下土壤磷的有效性提供依据。选择具有广泛Olsen-P含量(4~280 mg/kg)的24个黑土样品,采用Olsen法分别于10、15、20、25、30和35℃下测定其有效磷含量;统计分析其与Olsen-P的比值、线性响应关系系数等,随机选取16个黑土数据采用系数直接代入法、系数间接代入法、提取率拟合法、最小二乘法拟合法和两种二阶拟合法共6个换算方程,拟合和建立不同温度下Olsen法有效磷与Olsen-P的量化关系,通过剩余的8个黑土数据对换算方程验证对比,获得将Olsen-P换算成任意温度下土壤Olsen法有效磷含量的方程。结果表明,Olsen法有效磷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温度每升高1℃,Olsen法提取的土壤有效磷增加量为0.2~5.4 mg/kg;土壤Olsen-P含量越高,Olsen法提取有效磷的增量越大。不同温度下Olsen法提取有效磷的相对提取率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0、15、20、30和35℃下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69.8%、76.1%、87.5%、113.7%和138.7%;并受Olsen-P含量的影响。构建的Olsen法提取有效磷量与提取温度和Olsen-P含量的双因素换算方程,通过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残差均方根(RMSE)和相对误差(RE)3个主要指标判断,并考虑简单易行,对比明确了系数直接代入法的换算方程[PT=(0.019×P_(25)+0.170)×T+0.545×P_(25)-3.247]最优,其R^(2)、RMSE和RE分别为0.996、6.18和1.28(n=48)。该方程可用于土壤Olsen-P在4~280 mg/kg范围内,10~35℃不同温度下,进行土壤Olsen-P与Olsen法有效磷含量间的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sen法有效磷 OLSEN-P 提取温度 拟合换算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