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尔鹏 董茂进 +7 位作者 韩仙虎 蔡宇宏 冯煜东 王毅 马敏 王冠 秦丽丽 马凤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被广泛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及有机光伏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封装技术。综述近年来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传统硬质盖板封装方式与薄膜封装方式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其次,...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被广泛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及有机光伏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封装技术。综述近年来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传统硬质盖板封装方式与薄膜封装方式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其次,系统地总结了有机/无机薄膜的制备方法,如原子层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详细阐述了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再次,讨论了薄膜的微观缺陷、内应力,以及材料界面工程对有机/无机薄膜封装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了有机/无机封装薄膜制备的技术要点,如采用基底表面预处理、引入中性层、调节层间应力等方式获得优质的封装薄膜。最后,探究了有机/无机封装薄膜的内在阻隔机理,提出气体在有机/无机薄膜中的传输方式以努森扩散为主,并总结了提高薄膜封装的策略,即延长气体扩散路径、“主动”引入阻隔基团及薄膜表面改性。提出了未来薄膜封装技术面临的问题,拟为柔性电子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子 有机/无机薄膜封装 界面 内应力 阻隔机制
下载PDF
水热炭在吸附有机/无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子菡 刘永林 +3 位作者 刘琳 田巍 杨传玺 王炜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水热炭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含氧官能团丰富、堆积密度高、热稳定性强和导电导热性优良等特点,在催化和吸附、储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吸附各种污染物。首先介绍了水热炭的分类和制备,根据尺寸可以分为水热炭... 水热炭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含氧官能团丰富、堆积密度高、热稳定性强和导电导热性优良等特点,在催化和吸附、储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吸附各种污染物。首先介绍了水热炭的分类和制备,根据尺寸可以分为水热炭量子点和水热微球。其次综述了水热炭的酸洗改性、碱洗改性、官能团化改性以及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改性水热炭对污染物吸附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物理吸附主要由范德华力所引起的分子间作用,化学吸附主要包括络合配位、离子交换、静电吸引、氧化还原反应等;最后针对水热炭现存问题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改性水热炭吸附去除污染物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制备 改性 吸附机理 有机/无机污染物
原文传递
污泥有机/无机组分对污泥-PVC共热解氯元素迁移转化影响机制
3
作者 顾春晗 苏明雪 +1 位作者 李宁 朱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86-6392,共7页
为了在城市有机固废共热解过程中实现HCl减排,以市政污泥和含氯塑料(PVC)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污泥有机/无机矿物组分对氯迁移路径及空间分布转变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确定了污泥各组分对共热解氯固化率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在城市有机固废共热解过程中实现HCl减排,以市政污泥和含氯塑料(PVC)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污泥有机/无机矿物组分对氯迁移路径及空间分布转变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确定了污泥各组分对共热解氯固化率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污泥与PVC掺混比为3:1时气相氯的排放量从93.29%降低到58.21%,焦油中的氯也由4.82%增加到32.66%,热解焦中氯的保留率从1.89%增加到9.13%;污泥有机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蛋白质以及无机矿物组分Fe2O3主要促进气相氯向液相转化,有机组分木质素与无机组分CaO促进气相氯向固体转移的能力更强.本文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污泥总有机组分对气相氯向固相和液相转化的总贡献率达到71.35%;而各单一组分中,无机组分氧化钙对气相氯向固相转化的贡献最大,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固废 共热解 有机/无机组分 氯元素富集 机理
下载PDF
镀锌钢有机/无机协同复合无铬钝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宁 孙嘉文 +2 位作者 张胜寒 孙中鸣 孟旭铮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76-78,共3页
镀锌钢表面有机/无机协同复合无铬钝化是目前无铬钝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综述了无机物和有机酸、无机物和有机硅烷,无机物、有机硅烷和有机树脂复合钝化的研究现状,并对钝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 镀锌钢 无铬钝化 有机/无机协同复合钝化 进展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型抗污染油水分离膜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枢 褚良银 +3 位作者 陈文梅 顾雪林 李艳 王广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滴粒径为 2.365μm 的油水乳化液在 0.4MPa 操作压力下进行分离,并系统研究了在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过程中各反应物浓度对复合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油截留率随界面聚合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哌嗪与对苯二甲酰氯的浓度对于提高复合膜水通量存在最优值,分别为 15g·L-1和 40g·L-1,复合膜水通量随 PVA 浓度增加持续减小;优选性能参数的复合膜的水通量为 190L·m-2·h-1,滤液油含量小于 1.6mg·L-1,油截留率大于 98.5%,皆优于 PVDF 超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膜 抗污染 油水分离 乳化液 界面聚合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翀 陈中华 张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139,143,共3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制得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 相变储能材料 层状硅酸盐 三羟甲基丙烷 新戊二醇 制备
下载PDF
利用Breath Figure法制备具有Honeycomb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膜 被引量:6
7
作者 申延明 吴静 +4 位作者 卢欣 唐杨军 刘丹 李长龙 李天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4-1468,共5页
以聚苯乙烯和正硅酸乙酯的有机溶液为铸膜溶液,利用Breath Figure法制备了PS/SiO2 Honeycomb结构复合膜.采用SEM对复合膜进行了形貌分析,探讨了聚合物浓度、PS/TEOS配比、聚合物的结构、溶剂等对膜Honeycomb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 以聚苯乙烯和正硅酸乙酯的有机溶液为铸膜溶液,利用Breath Figure法制备了PS/SiO2 Honeycomb结构复合膜.采用SEM对复合膜进行了形貌分析,探讨了聚合物浓度、PS/TEOS配比、聚合物的结构、溶剂等对膜Honeycomb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在20~50mg/mL,PS/TEOS质量比大于2∶1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结构完整的多孔膜,且制备的Honeycomb结构在0.8cm2内无缺陷;采用双羧基封端的聚苯乙烯成膜效果好于单羧基封端的成膜效果;以氯仿和苯作为溶剂均可以制备完全Honeycomb结构的复合膜,但以苯为溶剂制备的多孔膜孔径较大.成膜中TEOS水解不完全,复合膜中混杂着未完全水解的TEOS以及SiO2.EDS面扫描分析表明,Si和O均匀地分散在复合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TH Figure法 水辅助法 有序多孔膜 Honeycomb结构 有机/无机复合膜
下载PDF
聚己内酯在有机/无机杂化体系中的受限结晶行为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世春 姬相玲 +1 位作者 安立佳 姜炳政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通过Sol Gel技术合成了聚己内酯 (PCL) /二氧化硅 (SiO2 )杂化材料 ,并对杂化样品进行了DSC和WAXD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样品中PCL的结晶度随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减小 ,当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达到 60 %时 ,PCL为非晶态 ;含有PCL结晶的杂... 通过Sol Gel技术合成了聚己内酯 (PCL) /二氧化硅 (SiO2 )杂化材料 ,并对杂化样品进行了DSC和WAXD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样品中PCL的结晶度随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而减小 ,当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达到 60 %时 ,PCL为非晶态 ;含有PCL结晶的杂化样品中PCL熔融温度基本相同 ,但是比纯PCL的熔融温度低 .杂化样品中结晶PCL的结晶结构和微晶尺寸和纯PCL的一致 .这说明杂化材料中PCL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度受到了限制 ,含PCL结晶的样品中PCL的结晶结构和微晶尺寸并没有受到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结晶行为 聚己内酯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中聚氧化乙烯的受限结晶 被引量:6
9
作者 蒋世春 董德文 +2 位作者 姬相玲 安立佳 姜炳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通过 sol- gel技术合成了聚氧化乙烯 ( PEO)和二氧化硅 ( Si O2 )的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 ,通过 DSC和WAXD方法测试了杂化样品中 PEO的结晶度、结晶结构和 ( 12 0 )晶面的微晶尺寸 ,说明了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二氧化硅 杂化 有机/无机杂化体系 示差扫描量热法 广角X射线衍射 受限结晶行为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结构光电导型器件的光激发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靳辉 滕枫 +4 位作者 刘俊峰 孟宪国 徐征 侯延冰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8-921,共4页
制备了PVK/ZnS有机无机复合的光电导型器件 ,器件结构分别为Glass/ITO/PVK/Al;Glass/ITO/ZnS/Al;Glass/ITO/ZnS/PVK/Al。通过研究此复合器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稳态光电导激发谱 ,得到了基本光激发过程。把PVK/ZnS的吸收谱和器件的光电... 制备了PVK/ZnS有机无机复合的光电导型器件 ,器件结构分别为Glass/ITO/PVK/Al;Glass/ITO/ZnS/Al;Glass/ITO/ZnS/PVK/Al。通过研究此复合器件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稳态光电导激发谱 ,得到了基本光激发过程。把PVK/ZnS的吸收谱和器件的光电导谱进行比较 ,知道虽然两者的吸收对器件光电流都有贡献 ,但有效部分在PVK和ZnS的界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结构光电导型器件 光激发机制 激发态过程 稳态光电导谱 吸收谱 场致猝灭谱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微胶囊相变材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晓琳 孙蓉 +1 位作者 朱朋莉 杜如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相变材料(PMMA-SiO2@PCM)微胶囊相变过程的光谱学特性和相变机理,分析相变过程微胶囊的微结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微胶囊中,石蜡的融化过程就是-CH2对称伸缩振... 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相变材料(PMMA-SiO2@PCM)微胶囊相变过程的光谱学特性和相变机理,分析相变过程微胶囊的微结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微胶囊中,石蜡的融化过程就是-CH2对称伸缩振动逐渐增强和非对称伸缩无规则振动共存的振动变化过程.石蜡相变过程中,其近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变化仅是壳层材料吸收峰强度变化幅度的一半.同时,近红外光谱可以用来辅助分析微胶囊的核壳结构,实现微胶囊相变过程监测.近红外光谱在微胶囊相变材料相变过程的应用对相变机理的研究及高效相变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相变材料 相变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下载PDF
新型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聚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燕 徐洪耀 +1 位作者 聂王焰 应加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4-1417,共4页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EMOF-POSS),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EMOF和EMOF-POSS在不同比例的THF/H2O混合溶剂中的聚集效应,并对两者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EMOF-POSS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荧光生色团的聚集,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ΦFL)和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 有机/无机杂化 聚集效应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石智强 刘晓蕾 刘孝波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1-254,277,共5页
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总结了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 ,着重介绍了溶胶 -凝胶法和原位聚合法。参考文献 2
关键词 有机/无机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原位聚合法 性能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新型POSS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光限幅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新艳 徐洪耀 +2 位作者 李济荣 张伟 何金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以二苯乙烯衍生物4-乙炔基-4′-硝基二苯乙烯(ENS)和POSS(T8H)为原料,通过钯催化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材料(POSS-ENS),并用IR、1H NMR、29Si NMR、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材料的光限幅性能和热性能... 以二苯乙烯衍生物4-乙炔基-4′-硝基二苯乙烯(ENS)和POSS(T8H)为原料,通过钯催化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复合材料(POSS-ENS),并用IR、1H NMR、29Si NMR、UV-vi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材料的光限幅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杂化复合材料不仅对532nm、4ns脉宽的激光具有良好的光限幅效应,而且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 有机/无机杂化 光限幅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晓蕾 刘孝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途径和产物的结构特征,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纳米材料 缩聚过程 水解过程
下载PDF
镀锌钢板表面有机/无机协同钝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永煌 满瑞林 +1 位作者 吴文彪 张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0,55,共4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镀锌钢板表面无铬钝化处理已成为发展方向。目前无铬钝化主要分为单一钝化和复合钝化,而单一的无铬钝化无法达到铬酸盐钝化效果,相比而言,协同的复合钝化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综述了镀锌钢板表面无铬钝...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镀锌钢板表面无铬钝化处理已成为发展方向。目前无铬钝化主要分为单一钝化和复合钝化,而单一的无铬钝化无法达到铬酸盐钝化效果,相比而言,协同的复合钝化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综述了镀锌钢板表面无铬钝化中的有机/无机协同钝化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有机硅烷协同无机物钝化、有机磷/钼酸盐协同钝化和树脂基无机掺杂钝化三种协同钝化技术和工艺,并展望了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无铬钝化 有机/无机协同钝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仿珍珠层自组装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学骜 刘长利 +1 位作者 王建方 吴文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模仿珍珠层结构,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在石英片表面制备了聚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PTPG-DA)/SiO2纳米复合薄膜,采用FT-IR、XRD和TEM等分析技术对薄膜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摩擦力学行为,并初步讨论了纳米复合薄膜的形成机理。结... 模仿珍珠层结构,采用蒸发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在石英片表面制备了聚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PTPG-DA)/SiO2纳米复合薄膜,采用FT-IR、XRD和TEM等分析技术对薄膜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摩擦力学行为,并初步讨论了纳米复合薄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有机/无机有序交替的层状纳米复合结构,其聚合前的层间距为2.65 nm,聚合后的层间距为2.35 nm。聚合后的纳米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自组装 有机/无机 纳米复合薄膜
下载PDF
含对硝基偶氮苯胺生色团的键合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奚红霞 李忠 梁兆熙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7-762,共6页
以γ 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 6 0 )作中间体 ,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合成了含对硝基偶氮苯胺 (DO3)生色团的新型键合型有机 /无机复合非线性光学 (NLO)材料 ,在这种有机生色团与无机玻璃键合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中 ,无机玻... 以γ 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 6 0 )作中间体 ,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合成了含对硝基偶氮苯胺 (DO3)生色团的新型键合型有机 /无机复合非线性光学 (NLO)材料 ,在这种有机生色团与无机玻璃键合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中 ,无机玻璃的刚性三维结构和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能有效抑制NLO生色团的极化松弛 .二次谐波信号 (SHG)测量表明 ,合成的键合型聚合物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d33)值达 5 79× 10 -7esu ,NLO稳定性也较好 ;在室温下放置 90天后 ,其d33 值能维持初始值的 93 5 % ;在 10 0℃下放置 30 0min后 ,其d33 值仍能维持初始值的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3生色团 NLO材料 NLO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下载PDF
自组装制备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学骜 吴文健 +1 位作者 刘长利 王建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45-1650,共6页
自然界中形成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优异的配备性。模仿生物矿化的形成机制,利用自组装原理能够仿生合成出性能优良和具有多级结构特点的有机/无机界面层状复合材料。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的成果上,简要介绍了自组装和生物... 自然界中形成的生物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具有优异的配备性。模仿生物矿化的形成机制,利用自组装原理能够仿生合成出性能优良和具有多级结构特点的有机/无机界面层状复合材料。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的成果上,简要介绍了自组装和生物矿化的机理,重点阐述了基于无机相层的自组装和以有机大分子为模板自组装制备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两种合成途径,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有机/无机界面 层状复合材料 生物矿化
下载PDF
耐刮伤有机/无机杂化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丽 章永化 +2 位作者 史博 吴国锋 冯雪雁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12,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双(三乙氧基硅丙基)胺反应生成的多官能团硅氧烷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醇为溶剂、醋酸为催化剂进行共水解,将得到的溶胶成膜,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对涂层的一些力学性能(铅笔硬度、耐磨性和附...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双(三乙氧基硅丙基)胺反应生成的多官能团硅氧烷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醇为溶剂、醋酸为催化剂进行共水解,将得到的溶胶成膜,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对涂层的一些力学性能(铅笔硬度、耐磨性和附着力等)进行测试,并用红外光谱和热失质量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S iO2含量为8.5%时,杂化涂层的力学性能达到一个较佳值,其溶胶的离心稳定性和杂化涂层的耐水性及热稳定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刮伤 有机/无机杂化涂层 溶胶-凝胶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