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肉酱比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判别分析
1
作者 魏登 李美善 +2 位作者 李鲤 卢忠魁 李凤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肉酱比对鹿肉酱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影响的差异性,并筛选不同肉酱比的关键性VOCs。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检测不同肉酱比加工的鹿肉酱样品中的香气类别及VOCs成分,通过计算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可区分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差异性影响最关键的变量敏感物质及VOCs(VIP>1)。结果电子鼻传感器S3、S7、S9和S10对应的氨类、芳香族、硫化物和萜烯类、芳香族、硫化氢类、烷烃类等敏感物质是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样品中最关键的挥发类特征性气味;利用GC-IMS共检测出82种主要VOCs,筛选出33种关键差异性特征VOCs(VIP>1),与电子鼻的关键特征性香气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基于电子鼻和GC-IMS的主要特征香气标志物的聚类分析能够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肉酱比的鹿肉酱中关键挥发性性气味和VOCs进行区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酱比 鹿肉酱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关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原文传递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2
作者 李洪启 邵怀怀 +2 位作者 赵勇 徐永芬 罗艳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02-205,共4页
探索将精选的研究型案例引入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课程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可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结构分析 案例
下载PDF
生长期施用GA_(4+7)对黄冠梨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影响
3
作者 郑欣欣 颜朦朦 +3 位作者 陈子雷 杜红霞 杨亲正 张文君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 为了研究生长期赤霉素4+7(GA_(4+7))的施用对梨果贮藏期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和GA_(4+7)处理组中均检测到酯、烯烃、醇、醛、酮、烷烃、芳烃和硫化物8大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和烯烃是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贮藏当天,GA_(4+7)处理组的挥发性物质总质量浓度和数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72倍,然而在贮藏50 d后,GA_(4+7)处理组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数量便迅速下降。此外,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贮藏过程中GA_(4+7)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香气变化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香韵分析表明,GA_(4+7)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贮藏当天的果味香型质量分数占比,但会降低贮藏期梨果的果味香型。上述研究全面阐明了在生长期施用GA_(4+7)对梨果实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梨贮藏期的确定和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冠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 香韵分析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下载PDF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
5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56-56,共1页
据“European Rubber Journal”网站2023年12月22日报道,德国BASF公司日前推出了用于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Irgastab PUR71,其配方中不含芳香胺,有效解决了传统抗烧焦添加剂的局限性,有助于改善环境及保障人体... 据“European Rubber Journal”网站2023年12月22日报道,德国BASF公司日前推出了用于多元醇和聚氨酯泡沫的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抗氧剂Irgastab PUR71,其配方中不含芳香胺,有效解决了传统抗烧焦添加剂的局限性,有助于改善环境及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还可满足行业内日益严苛的物质分类和可持续监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抗氧剂 芳香胺 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多元醇 PUR 物质分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6
作者 陆嘉莉 杨倩 +3 位作者 邱月 何小玲 谢威 余秋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别对色谱柱、升温程序、顶空参数和分散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46种VOC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5~0.60μg/g和0.10~1.20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9%~11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5.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满足塑胶跑道面层中VOCs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面层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
7
作者 戴瑞平 刘花梅 +5 位作者 黎申英 李彪 张梅玲 刘涛 黄宗兰 吴鑫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为研究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分析总结一般规律,为食品中总砷的准确测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察甲醇和乙醇等14种有机化合物对ICP-MS法测定砷的动能歧视模式(KED)信号值和动态反应模式(DRC)... 为研究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分析总结一般规律,为食品中总砷的准确测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察甲醇和乙醇等14种有机化合物对ICP-MS法测定砷的动能歧视模式(KED)信号值和动态反应模式(DRC)信号值的影响,分析各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极性和溶解度等性质,推测其在ICP-MS法测定体系中对砷响应信号值增敏或者抑制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对ICP-MS的KED模式测定砷离子As^(+)的信号值有增敏效应,对DRC模式测定氧化砷离子AsO^(+)信号值的影响小于KED模式测定As^(+)的信号值,而且过程也更为复杂。相反,氮氧化物会减弱As^(+)和AsO^(+)的信号值。锗、铟等内标元素原子与砷原子在等离子体中电离行为和灵敏度的差异,使得内标元素校准砷测定信号的漂移受到干扰。推测有机化合物影响ICP-MS测定砷响应信号值的可能机理是: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电离或裂解之后分别生成碳离子或多原子碳离子和氮氧离子或氮氧基团,碳离子或多原子碳离子会与砷原子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增强As^(+)或AsO^(+)的信号值,同时有机化合物也可能会与As^(+)竞争氧气而降低AsO^(+)的信号值,而具有强电负性的氮氧基团可能会与As^(+)和AsO^(+)发生电荷转移反应而减弱其信号值。有机化合物对砷的ICP-MS响应信号值的影响可能是受到有机化合物电离能、溶解度、极性和分子结构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动能歧视模式(KED) 动态反应模式(DRC) 有机化合物 氮氧化物 增敏效应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研究
8
作者 那顺乌力吉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08-212,共5页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 本文一是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技术测定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方法,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使色谱仪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析状态,使用Rtx-VGC色谱柱,运用升温程序有效地分离出24种有机化合物和内标物,对其定性鉴定和计算相对校正因子,通过内标定量法准确测定各种化合物的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加标回收验证,验证该方法可靠准确和适用;二是以上述气相色谱法对市场上流通的12种内墙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进行测试,主要从样品制备及前处理、数据处理及计算公式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墙涂料 气相色谱仪 内标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9
作者 庄斌 韩琦 +3 位作者 王小江 刘洋 林武 刘淘陶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新装修公租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特征及评估其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对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多组分化学物质(3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检出频繁、毒性较高、含量较高的典型VOCs,并讨论了其在不同... 为了解新装修公租房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特征及评估其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对南方某市公租房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多组分化学物质(3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检出频繁、毒性较高、含量较高的典型VOCs,并讨论了其在不同功能区域、不同楼层、不同装修时间的污染特征,最后,对典型VOCs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筛选得到5种典型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分别是苯、乙苯、间,对-二甲苯、1,1,2,2-四氯乙烷、甲醛;公租房装修程度越低、楼层升高、装修时间延长,污染物浓度越来越低;不同年龄人群的致癌风险评估可知,1,1,2,2-四氯乙烷、甲醛的致癌风险均超过1×10^(-6),该风险值不可忽略,且年龄越小、致癌风险越大;非致癌风险评估可知,苯、乙苯、间,对-二甲苯、甲醛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3.3×10^(-3)、9.8×10^(-4)、4.7×10^(-4)、1.99,即甲醛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租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健康风险评价 致癌风险 非致癌风险
下载PDF
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探讨
10
作者 宋方方 梁树雄 +1 位作者 黄远婷 向莉丽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测试,研究甲苯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两种内标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内标物,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试结果是甲苯作为内标物的近3倍。溶剂型聚...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测试,研究甲苯和二乙二醇二甲醚两种内标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内标物,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试结果是甲苯作为内标物的近3倍。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三甲苯和四甲苯的混合物,因难以获得其校准物质,故按相关标准规定其相对校正因子均设为1.0,甲苯与二乙二醇二甲醚两者分子结构相差较大,导致测试结果差异也较大,选择与三甲苯、四甲苯分子结构相近的甲苯作为内标物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 甲苯 二乙二醇二甲醚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检测地表水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11
作者 李本凯 《合成纤维》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随着水污染事件频发,地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激增,现行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多种化合物的检测需求。因此,提出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地表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通过多轮有机化合物检测,确定此方法的应用条件,并得到良好的应用效... 随着水污染事件频发,地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激增,现行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多种化合物的检测需求。因此,提出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地表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通过多轮有机化合物检测,确定此方法的应用条件,并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得出最佳检测条件为:吹扫速度25 mL/min;吹扫时间10 min,如有机物沸点较高可放宽至14 min;解析温度200℃;解析时间2.5 min,如有机物沸点较高可放宽至4 min。此方法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高,且操作简单,经济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 有机化合物 检测
原文传递
广东《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等六项地方标准征求意见
12
作者 乔羽 《广东印刷》 2024年第2期77-77,共1页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切实提升汽车维修、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家具制造、人造石制造、印刷和制鞋6大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改善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求意见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汽车维修业 汽车制造业 表面涂装 家具制造 人造石 印刷行业
下载PDF
轨道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有机化合物挥发特性研究
13
作者 龙源 杨天智 +2 位作者 罗江果 吴田 马丹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2期61-63,97,共4页
各种新型复合材料和胶类物质被广泛运用于轨道列车的空调通风系统,导致客室内部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提高,影响客室内空气质量。文章以保温棉、吸音棉、风道板材为研究对象,对轨道列车空调通风系统常用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各种新型复合材料和胶类物质被广泛运用于轨道列车的空调通风系统,导致客室内部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提高,影响客室内空气质量。文章以保温棉、吸音棉、风道板材为研究对象,对轨道列车空调通风系统常用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进行了测试,检测不同样品材料中有机化合物挥发的情况,并提出了空调通风系统常用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管控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列车 空调通风系统 有机化合物 释放量
原文传递
高温条件下车载香薰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14
作者 贾红丽 王萍 +7 位作者 张艳艳 程建伟 曾盼 郭建勋 张晓阳 王建惠 杨晓蕾 于富磊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32-35,93,共5页
模拟夏季高温条件(40℃),用1 m3环境舱对25批次车载香薰样品有害物质释放量进行研究。试验用吸附管采集环境舱内样品释放的空气,经TD-GC/MS分析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并探讨其成分。结果表明,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释放量... 模拟夏季高温条件(40℃),用1 m3环境舱对25批次车载香薰样品有害物质释放量进行研究。试验用吸附管采集环境舱内样品释放的空气,经TD-GC/MS分析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并探讨其成分。结果表明,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释放量均符合GB/T 27630—2011标准;13批次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不符合室内空气GB 50325—2020标准要求。经质谱NIST库检索定性,车载香薰样品中VOCs主要为酯类、烷烃类、醇类、蒎烯等物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建议车载香薰产品尽快制定相关标准,其在赋香的同时确保车内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1 m3环境舱 车载香薰 苯系物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下载PDF
采用HS/GC-MS法检测卷烟包装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
15
作者 刘雯 朱丽飒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对采用HS/GC-MS法检测卷烟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运用HS/GC-MS法检测卷烟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26种挥发有机溶剂残留是否超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探讨,验证了HS/GC-MS法在卷烟包装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的检测... 对采用HS/GC-MS法检测卷烟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运用HS/GC-MS法检测卷烟包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26种挥发有机溶剂残留是否超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探讨,验证了HS/GC-MS法在卷烟包装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的检测中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包装 有机化合物 包装检测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测试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16
作者 赵欢欢 梁群 +1 位作者 汤宝凤 高秋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52-0056,共5页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属于一类分散于有机溶液内,具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功能的化学物质。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就是水质,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的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其浓度相对较低,并且种类众多。半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在水资源里,不只是威胁到...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属于一类分散于有机溶液内,具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功能的化学物质。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就是水质,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的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其浓度相对较低,并且种类众多。半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在水资源里,不只是威胁到的身体健康,同时还给水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选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来检测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期待这一方法能够给相关专业人士带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半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机化合物爆炸下限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静洁 赵薇 +1 位作者 陈小林 陈常豪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4,621,共7页
运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对458种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展开预测研究。首先运用Dragon 2.1软件计算并预筛出708种分子描述符,随后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了5个特征分子描述符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最后运用SPSS和MATLAB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线性... 运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对458种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展开预测研究。首先运用Dragon 2.1软件计算并预筛出708种分子描述符,随后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了5个特征分子描述符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最后运用SPSS和MATLAB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与人工神经网络两种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为:MLR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87和0.8588;SVM模型的R^(2)分别为0.8569和0.8779;ANN模型的R2分别为0.9284和0.9328。由此表明,无论是训练集还是测试集,SVM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MLR模型,ANN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SVM模型,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此外,本研究采用内外验证方法及与其他研究的比较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证实了ANN模型对爆炸下限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绘制Wiliams图分析了模型的应用域,验证了所建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通过QSPR方法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能为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及安全工艺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机 爆炸下限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以必修“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为例
18
作者 王星乔 王仕杰 +1 位作者 张金水 崔超亚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41,共5页
以学科能力框架为理论依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制定“有机化合物”主题的学科能力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教学实验及其前、后测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基于学科能力的主题式复习有利... 以学科能力框架为理论依据,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制定“有机化合物”主题的学科能力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教学实验及其前、后测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基于学科能力的主题式复习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预测能力要素提升显著。提出常规复习与“主题式”复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及基于测评数据改进教学提高精准度等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能力 主题式单元复习 有机化合物 教学改进
下载PDF
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解读及展望
19
作者 季军宏 杜安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1,共7页
随着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及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涂料行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定义、测试方法及限量要求也越加规范和严格,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与涂料、涂装排放相关的VOC定义及其测试方法,并就我国涂料行业6项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随着我国涂料工业的发展及环保法规的日益健全,涂料行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定义、测试方法及限量要求也越加规范和严格,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与涂料、涂装排放相关的VOC定义及其测试方法,并就我国涂料行业6项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后所反馈的关于“VOC”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析,如低光化学反应化合物的豁免清单、250℃沸点界分VOC的合理性、建筑涂料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产品VOC含量与其涂装排放VOC不一致、测试方法导致的水性工业涂料VOC含量差异、VOC含量限值单位的统一等,以期对测试方法标准和VOC限量标准的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 VOC含量 SVOC含量 豁免化合物 限量单位
下载PDF
在有机化合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卤代烃”教学为例
20
作者 孙宇红 《化学教与学》 2023年第19期68-70,97,共4页
以生活中常见的卤代烃引入,搭建模型认识卤代烃,预测并验证卤代烃的主要性质,构建学习烃的衍生物的基本程序,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 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