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量灌水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北灌区玉米光合生理、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吴霞玉 李盼 +6 位作者 韦金贵 范虹 何蔚 樊志龙 胡发龙 柴强 殷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5-1079,共15页
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中普遍水肥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对玉米光合生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灌水水平和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比例。2021—2022年,在绿洲灌区采用两因素裂区... 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中普遍水肥投入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对玉米光合生理、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灌水水平和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比例。2021—2022年,在绿洲灌区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水水平(传统灌水和减量20%灌水),副区为5个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比例(全施无机氮肥、75%无机氮肥+25%有机肥、50%无机氮肥+50%有机肥、25%无机氮肥+75%有机肥和全施有机肥),探究玉米光合生理、籽粒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水氮管理模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水(I2)相比,减量20%灌水(I1)降低了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光合势(photosynthetic potential,L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提高了胞间CO_(2)浓度(Ci)、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苏氨酸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影响,随有机肥比例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的影响会逐渐从正效应变为负效应;与传统灌水结合全施无机氮肥(I2F1)相比,减量20%灌水结合75%无机氮肥+25%有机肥(I1F2)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mean leaf area index,MLAI)提高了6.9%~7.1%,总光合势(total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TLAD)无显著变化;玉米吐丝期-蜡熟期LAI提高了5.0%~11.4%,吐丝期-蜡熟期LAD提高了7.5%~9.1%。I1F2较I2F1提高了玉米抽雄期-蜡熟期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SPAD)、Pn、Tr和Gs,降低了Ci。2年内I1F2较I2F1玉米增产12.0%~12.5%,籽粒中蛋白含量提高了6.9%~18.9%,籽粒中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9.6%~43.3%、77.7%~93.3%、49.7%~51.5%、18.4%~28.6%、39.5%~46.0%、57.4%~78.1%和35.1%~41.3%。其他处理对玉米光合生理、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也有一定影响,但综合2年结果,I1F2影响更显著。因此,减量20%灌水(3240 m^(3)hm^(–2))结合75%无机化学氮肥(270 kg hm^(–2))配施25%有机肥(90 kg hm^(–2))是实现西北灌区玉米高产优质生产目标的适宜水氮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灌水 有机无机肥配施 光合生理 籽粒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园土壤、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张慧珍 张齐 +4 位作者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_(1)和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22%和70.65%、27.45%和31.37%、10.10%和20.11%、438.93%和491.60%。与C_(1)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O_(1)B、C_(0.6)O_(0.4B))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01.30%和104.78%、27.45%和47.06%、13.58%和23.12%、2.23%和15.81%。有机肥配施菌剂可显著提升葡萄园土壤肥力;与CK相比,C_(0.6)O_(0.4B)处理的葡萄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分别提高了4.93%、10.35%和49.78%;葡萄酒酒度提高了6.67%、总酸含量降低了7.93%;果皮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26.98%和19.56%,葡萄酒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1.13%和56.98%;冗余度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表明,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指标的变化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酿酒葡萄品质,进而提高葡萄酒口感和色泽品质,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 赤霞珠 葡萄酒品质 单体花色苷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3
作者 王素萍 杜雷 +7 位作者 张贵友 黄翔 姜利 程维舜 罗茜 陈钢 张利红 洪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43-146,共4页
为了阐明水稻生长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湖北武汉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包括推荐施肥和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促进水稻增产... 为了阐明水稻生长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湖北武汉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包括推荐施肥和不同梯度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促进水稻增产3.49%~18.43%,等养分量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水稻增产5.63%~14.43%,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不同施肥对水稻品质指标无明显影响,优化施肥促进氮素、磷素和钾素的积累量分别增加1.03%~6.21%、16.32%~65.87%和2.11%~19.92%。有机肥替代30%化肥氮素时,水稻植株氮素和磷素积累量最大,有机肥替代15%化肥氮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优化施肥之后,化肥施用量降低0.89%~46.66%,与推荐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化肥施用量降低了15.37%~46.16%,综合考虑各方面经济因素,有机肥替代30%化肥经济效益最高,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6140.38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品种NC297产量、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陈岗 段积有 +3 位作者 刘立 蔡绚屿 徐大勇 陶光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有效解决烟叶生产上有机肥施用量日益减少,不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不当,导致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受限,不能适应卷烟工艺需要等问题,进行了楚雄烟区4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品种NC297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 为有效解决烟叶生产上有机肥施用量日益减少,不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比例不当,导致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受限,不能适应卷烟工艺需要等问题,进行了楚雄烟区4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品种NC297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以30%有机肥+70%无机肥的处理优于其他处理,能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有助于上部叶片开片,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2785.3 kg·hm^(-2)、76038.7元·hm^(-2)、27.5元·kg^(-1)、69.6%,能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提高烟叶内在品质,评吸综合总分为83.73分,经济效益增长显著。本研究为烤烟NC297品种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楚雄烟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烤烟品种NC297 烤烟产量与质量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滨海脱盐土栽培菊芋及其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甘泉峰 黄婷 +3 位作者 李媛 杭慧娴 苏愉程 赵耕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以蚯蚓粪和无机复合肥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T1(无机复合肥300 kg/hm^(2))、T2(无机复合肥600 kg/hm^(2))、T3(蚯蚓粪7.5 t/hm^(2))、T4(蚯蚓粪7.5 t/hm^(2)、无机复合肥300 kg/hm^(2))、T5(蚯蚓粪7.5 t/hm^(2)、无机复合肥600 kg/hm^... 以蚯蚓粪和无机复合肥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T1(无机复合肥300 kg/hm^(2))、T2(无机复合肥600 kg/hm^(2))、T3(蚯蚓粪7.5 t/hm^(2))、T4(蚯蚓粪7.5 t/hm^(2)、无机复合肥300 kg/hm^(2))、T5(蚯蚓粪7.5 t/hm^(2)、无机复合肥600 kg/hm^(2))、T6(蚯蚓粪15 t/hm^(2))、T7(蚯蚓粪15 t/hm^(2)、无机复合肥300 kg/hm^(2))、T8(蚯蚓粪15 t/hm^(2)、无机复合肥600 kg/h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了蚯蚓粪和无机复合肥配施下滨海脱盐土土壤性质的变化,栽培菊芋生长特性及养分吸收规律,以确立滨海脱盐土菊芋高效栽培最适有机无机肥配施方案。结果表明:随菊芋生育进程推进,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下降,T6处理幼苗期和开花期的可溶性盐含量均最低,分别为0.28和0.29 g/kg,较CK处理分别降低37.0%和27.16%(P<0.05)。在开花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CK处理,T5、T7和T8处理的pH较低,分别为8.40、8.35和8.44,较CK处理分别降低2.89%、3.54%和2.50%。随菊芋生育进程推进,土壤碱解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开花期T5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38.53 mg/kg,较CK处理显著增加37.92%;但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降低趋势,幼苗期明显高于开花期,幼苗期T5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最高,为20.02 mg/kg,较CK处理显著增加864.18%;T1处理的速效钾含量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速效钾含量上升,T3处理幼苗期和开花期的速效钾含量均较高,分别为0.24和0.34 g/kg,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改善菊芋生长性状,T5处理显著增加菊芋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同样,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效促进了植株吸收氮、磷、钾养分,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较高,T5处理相对较好。综合考虑土壤性质和菊芋各项生长指标,优选出T5处理(蚯蚓粪7.5 t/hm^(2)和复合肥600 kg/hm^(2))为最适有机无机肥配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菊芋 有机无机肥配施 生长指标 养分吸收
下载PDF
稻麦轮作农田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磷平衡研究
6
作者 于云飞 汪玉 +4 位作者 李爽 陈光蕾 赵洪猛 赵旭 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4-1562,共9页
为探究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方式下的磷平衡,通过控氮控磷(4 a)和控氮不控磷(24 a)两种配施方式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稻麦产量及磷吸收量、土壤磷含量、径流磷损失以及磷平衡。控氮控磷试验设有6个处理:不施磷肥(CK),... 为探究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方式下的磷平衡,通过控氮控磷(4 a)和控氮不控磷(24 a)两种配施方式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稻麦产量及磷吸收量、土壤磷含量、径流磷损失以及磷平衡。控氮控磷试验设有6个处理:不施磷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无机肥配施中包括商品肥OM、猪粪PM、鸡粪CM及牛粪DM(均为有机肥等氮磷钾替代30%化学磷肥);控氮不控磷试验设有3个处理:不施磷肥(CK)、单施化肥(CF)、猪粪有机无机肥配施(PM),配施方式为有机肥仅等氮替代稻季40%和麦季50%化学氮肥。结果表明:相较CF处理,控氮控磷配施方式各处理稻麦周年磷素略有盈余,径流磷损失量无显著性差异,CF、OM、PM、CM、DM磷平衡(以P计)分别为-0.76、2.29、4.58、4.40、8.54 kg·hm^(-2),径流磷损失量为0.08~0.15 kg·hm^(-2);控氮不控磷配施方式PM稻麦周年磷平衡及径流磷损失量显著提高3.41倍和50.4倍,CF和PM磷盈余量分别为26.7、118 kg·hm^(-2),径流磷损失量分别为0.10、5.14 kg·hm^(-2)。相较控氮控磷,控氮不控磷配施的磷盈余及径流磷损失量均大幅增加。综上表明,有机无机肥总投入量过高会导致土壤磷大量盈余,极大增加磷损失的环境风险。因此,施用有机肥的同时应考虑控制氮磷施入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养分等量控制是可行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稻麦轮作 作物产量 磷损失 磷平衡
下载PDF
生草覆盖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苹果园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孔旭 陈玉萌 +6 位作者 赵志远 蒋皓 冯天宇 王楷 张嫒 郑伟 翟丙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2,共7页
依托13年长期定位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行间生草覆盖和清耕,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具体为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浸提和测定各磷形态。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0... 依托13年长期定位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行间生草覆盖和清耕,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具体为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浸提和测定各磷形态。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0—20,20—40 cm土层各形态磷含量以盐酸态磷(D.HCl—P)和残留态磷(Residual—P)为主,水溶性磷(H 2 O—P)与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 3—Pi)比例较低。经过13年生草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生草覆盖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中无机磷的含量和占比,降低残留态磷的含量。比例在0—20,20—40 cm土层无机磷比例分别由68.5%和66.1%上升到75.8%和69.7%,残留态磷的比例由26.8%和27.0%下降到18.3%和23.5%。生草覆盖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以及H 2 O—P、NaHCO 3—Pi活性磷在土壤中的比例,生草覆盖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活性磷含量,保持高比例有效磷库,是提高当前苹果园磷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对保证该地区苹果高产、磷肥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 有机无机肥配施 磷分级 磷有效性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形成的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慧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3-17,共5页
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玉米根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期促进根土互作、加强根系与水肥的耦合性,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施无机肥(U)、单施有机肥(M)、有... 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玉米根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期促进根土互作、加强根系与水肥的耦合性,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施无机肥(U)、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U+M)和不施肥作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素吸收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处理增加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尤其增加40~80 cm土层根长密度,使其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并且深层根系多,深层根系与养分的协调性较好,根系功能期长,既能满足前期养分的需要又能够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有利于籽粒的形成、产量的增加。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肥处理增加表层土壤根系,不利于产量的形成。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在不降低谷物产量且降低环境风险的情况下维持较好的氮素平衡,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可为黄淮海玉米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无机肥配施 根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赵雪 朱尤飞 +7 位作者 袁国庆 邓涛 闫鼎 郭启超 陈彪 杨丽轩 潘义宏 张晓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2期28-33,共6页
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对象,以全油枯菜籽发酵有机肥为试验材料,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Y_(3)(有机无机肥配比6∶4)、处理Y_(4)(有机无机肥配比5∶5)... 以烤烟品种云烟100为试验对象,以全油枯菜籽发酵有机肥为试验材料,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宣威高端烟叶产出率及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Y_(3)(有机无机肥配比6∶4)、处理Y_(4)(有机无机肥配比5∶5)处理田间长势较好,处理Y_(1)(有机无机肥配比2∶8)、处理Y_(2)(有机无机肥配比3∶7)次之,各处理高端烟叶产出叶位主要为第7~8片,产出率以处理Y_(4)相对较高,处理Y_(3)、Y_(2)次之;各处理外观质量以处理Y_(3)较高,处理Y_(1)、Y_(2)次之,处理Y_(4)较其他处理略低;物理特性以处理Y_(1)较高,处理Y_(4)次之,处理Y_(2)、Y_(3)较低;处理Y_(4)化学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综合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高端烟叶产出率及品质,以有机无机肥配比5∶5的处理烟株田间长势较好,高端烟叶产出率相对较高,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高端烟叶 产出率 品质 云南宣威
下载PDF
小麦绿色种植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彦军 李永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70-72,共3页
为探索小麦绿色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及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特开展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影响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成产三要素,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氮肥10%有机替代... 为探索小麦绿色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及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特开展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影响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小麦生物学性状及成产三要素,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氮肥10%有机替代(亩施氮磷钾分别为15.4 kg、7.0 kg、3.0 kg,施有机肥200 kg/亩)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施用效果最佳,增产幅度最大,一般较常规施肥土壤有机质增加2.3 g/kg、小麦蛋白质增加1.1%,亩增产27.21 kg、增幅5.04%。经示范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种植 有机无机肥配施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1
11
作者 侯红乾 刘秀梅 +6 位作者 刘光荣 李祖章 刘益仁 黄永兰 冀建华 邵彩虹 王福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连续2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化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化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化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早晚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增产幅度为65.4%-71.5%(P<0.05),比施化肥(NPK)增产幅度为3.9%-7.8%(P<0.05),其中,以30F+70M处理产量最高,年产量达12 346.90 kg.hm-2。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与化肥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差均呈逐步增加趋势。对土壤肥力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长期平衡单施化肥(NPK)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作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培肥地力作用更明显。【结论】红壤稻田系统的增产和稳产性能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好,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稻田持续增产,有利于红壤稻田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长期定位试验 产量 土壤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被引量:165
12
作者 高菊生 黄晶 +3 位作者 董春华 徐明岗 曾希柏 文石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水稻产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养分平衡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92
13
作者 习斌 翟丽梅 +3 位作者 刘申 刘宏斌 杨波 任天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目的】氮、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均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肥料不合理施用,农田土壤中养分大量盈余,在降雨或灌溉条件下易随水流失,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因此,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氮、磷... 【目的】氮、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均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肥料不合理施用,农田土壤中养分大量盈余,在降雨或灌溉条件下易随水流失,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因此,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氮、磷淋溶风险的影响,可为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渗滤池法,对华北地区玉米季氮磷淋溶状况连续5年进行监测,具体施肥处理如下:对照(不施用氮肥,P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与NPK处理等氮量,SW)、有机肥无机肥料配施(用猪粪中氮替代50%NPK处理中氮用量,SNP)。采集120 cm处淋溶水,测定氮、磷含量,研究在总氮投入量相同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土壤剖面120 cm处氮磷淋溶的影响。【结果】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SNP)处理,可以保证玉米较高产量,5年平均产量较单施化肥处理(NPK)提高10.3%。2)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显著减少总氮(TN)淋溶量,SNP处理较NPK处理减少71.4%;NPK处理淋溶水中NO-3-N浓度显著高于SNP处理,其平均浓度分别为54.93 mg/L、13.47 mg/L。3)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有机肥的投入带入了大量磷素,单施有机肥(SW)较NPK处理总磷(TP)淋溶量增加了0.6倍,分别为0.056 kg/hm2、0.035 kg/hm2;淋溶水中TP浓度分别为0.09 mg/L、0.066 mg/L。在氮磷养分淋溶损失中,NO-3-N占淋溶水TN的80%以上,可溶性总磷(TDP)占淋溶水TP的70%左右。4)在监测淋溶水中,NPK处理NO-3-N平均浓度已超过我国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SW处理TP平均浓度0.09 mg/L,也高于水体富营养化TP浓度(0.02 mg/L)的临界值,可对水体造成污染。【结论】在氮磷养分淋溶损失中,NO-3-N占淋溶水TN的80%以上,TDP占淋溶水TP的70%左右。采用猪粪氮替代50%化肥氮素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5年玉米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证明该施肥方法不仅可以确保产量,还可降低氮素淋溶,基本保证淋溶水中NO-3-N浓度低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淋溶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2
14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3 位作者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0-705,共6页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有机无机肥配施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15
作者 董春华 高菊生 +3 位作者 曾希柏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增产潜力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3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促进作用最大,NPK...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增产潜力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3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促进作用最大,NPKM处理下稻谷年均产量比NPM、NKM、PKM、M和NPK分别高5.8%、10.9%、16.2%、15.9%和20.4%。2)施肥能促进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肥配施均衡的NPK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NPKM处理下所测年度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NPM、NKM、PKM、M和NPK分别高出2.5%、3.5%、2.0%、0.6%和32.8%。3)随着试验的进行,单施有机肥对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的促进效果逐步优于单施化肥氮、磷、钾处理(NPK),对土壤有机碳的提升效果也明显优于单施化肥氮、磷、钾。红壤性稻田双季稻生产实践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值得推荐,但需均衡配施化肥氮、磷、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有机无机肥配施 红壤性稻田 水稻产量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许小伟 樊剑波 +3 位作者 陈晏 张其海 何园球 郑学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82,共9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红壤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了花生生理特性,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a+b)、超...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红壤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了花生生理特性,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a+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先增加后减少,配施35%和5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影响花生植株营养生长和产量,有机肥比例越高,植株性状越优良,有机肥比例为65%时,花生在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8.01 cm和11.20 cm;而有机肥比例为35%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单株结果数及百粒重效果增加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20.14%、26.92%、27.87%和7.08%。(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升花生品质作用明显,配施35%处理的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3.58%、5.03%及12.16%。总之,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配施35%~50%猪粪N更有利于红壤地区花生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红壤 花生 生理特性 产量品质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益仁 郁洁 +2 位作者 李想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9-99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麦-稻轮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节水控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土壤氮素供应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4 位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彩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688,共12页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40—100 cm(根区以外)硝态氮残留和0—100 cm土体不同形态氮素淋失的影响,探索了设施蔬菜生产中节水节肥潜力,为构建设施蔬菜合理水肥管理下土壤肥力培育和土壤质量提升模式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1)农民习惯水肥管理节水节肥潜力较大;节水控肥后0—100 cm土体硝态氮积累量、矿质氮和有机氮渗漏量均明显下降,种植蔬菜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商品有机肥猪粪与化肥在土壤无机氮供应方面的效果接近;节水控肥1/4~1/2猪粪氮替代1/4~1/2化肥氮后,0—40 cm土体硝态氮供应和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均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猪粪氮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溶液渗漏量及养分淋失量呈增加趋势。3)施用秸秆促进了土壤无机氮固持,降低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水平,提高土壤养分保蓄能力;节水控肥1/2秸秆氮替代1/2化肥氮后,0—40 cm土壤硝态氮供应量平均下降34.3%~56.2%,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量下降42.5%~87.8%,0—100 cm土体土壤溶液渗漏量下降65.0%,硝态氮淋失量下降82.0%,而产量和经济收入无显著差异。根据本试验结果,对于新建温室可采用单施化肥、化肥与猪粪配施方案,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强度,满足蔬菜氮素需求;对于种植了一段时间的温室,可采用冬春茬黄瓜季化肥配施猪粪—秋冬茬番茄季化肥配施秸秆方案,能固定积累于土壤中的无机氮,提高土壤养分容量,保证根层土壤氮素的稳定供应,降低环境风险,维护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节水控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硝态氮 氮素淋失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养分利用率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玉平 荣湘民 +3 位作者 刘强 谢桂先 黄涛 吴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8,54,共6页
采用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春玉米-小白菜轮作地氮磷径流损失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旱地氮素流失,NH4+-N和NO3--N流失量占总氮流失的比例为49.08%~52.02%,且地... 采用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春玉米-小白菜轮作地氮磷径流损失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旱地氮素流失,NH4+-N和NO3--N流失量占总氮流失的比例为49.08%~52.02%,且地表氮素径流损失量随着猪粪堆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施纯化肥相比,以20%的猪粪堆肥N与80%化肥N配施可分别降低氮素径流损失28.95%,2年总氮肥利用率提高8.13%。以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可明显降低磷素径流损失,并提高磷、钾肥利用率;与施纯化肥相比,以20%的猪粪堆肥氮或沼渣沼液氮与80%的化肥氮配施可分别减少磷素流失4.74%和2.76%,2年总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6%和2.75%,2年总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62%和1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猪粪堆 养分利用率 氮磷流失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玉平 刘强 +5 位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宋海星 张振华 李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7,32,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稻草、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N、P、K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降低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促...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稻草、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N、P、K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降低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促进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其中,以20%的猪粪堆肥氮与化肥配施效果较好,与施纯化肥相比,1年后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59%,0.87%,0.15%和21.4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31%,3.22%和12.24%;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5.22%,0.55%,3.50%;水稻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提高7.83,0.33,3.14g/kg;水稻生长期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明显降低;早稻增产19.65%,晚稻无明显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猪粪堆 双季稻 料利用率 渗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