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对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运霜 沈育伊 +6 位作者 曹杨 王紫卉 徐广平 孙英杰 黄科朝 滕秋梅 毛馨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2246,共15页
【目的】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硫库的变化,厘清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硫形态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湿地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 【目的】土壤有机硫形态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硫库的变化,厘清喀斯特湿地转变为农用地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硫形态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湿地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典型桂林会仙喀斯特天然沼泽湿地为对照(沼泽湿地),以由其转变而来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即水稻田、旱地、果园、养殖地和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和30—40 cm共4个土层的样品,分析各形态有机硫含量及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结果】1)与沼泽湿地相比,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硫储量、酯键硫、碳键硫以及残渣态硫含量均呈降低趋势。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键硫、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有机硫的比例分别为39.08%~63.54%、22.91%~34.28%、13.55%~28.46%,与沼泽湿地相比,酯键硫和残渣态硫占比降低,碳键硫占比升高(P<0.05)。2)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硫含量范围在158.41~442.18 mg/kg,全硫含量范围在180.22~510.83 mg/kg,全硫平均值为345.53 mg/kg,低于世界土壤全硫含量均值(700 m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40 cm土层土壤全硫和有机硫含量均值大小整体表现为:湿地>水稻田>旱地>养殖地>果园>弃耕地,湿地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在0—40 cm土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较于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均降低,水稻田、旱地、果园、养殖地和弃耕地降幅分别为18.19%、27.48%、39.72%、33.81%和51.77%(P<0.05)。【结论】会仙喀斯特天然湿地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全硫和有机硫含量显著下降(P<0.05),全硫含量(98.06~222.87 mg/kg)小于我国南方10省耕作层土壤全硫平均值(299 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含水量和芳基硫酸酯酶是土壤有机硫形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减少湿地人为垦殖,有利于维持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养分的平衡与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硫形态 芳基酸酯酶 土地利用方式 喀斯特湿地
下载PDF
有机硫化合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2
作者 屈卓研 张笑银 +2 位作者 肖茹 孙振华 李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89,共19页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一代储能系统。然而,锂硫电池充放电产物的绝缘性、可溶性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硫正极体积膨胀及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严重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容量发...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新一代储能系统。然而,锂硫电池充放电产物的绝缘性、可溶性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硫正极体积膨胀及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严重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容量发挥和循环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有机硫化合物来替代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是有前途的策略。调控有机硫化合物的硫链、碳链及其相互作用,可改变其电化学反应过程,提高离子/电子电导,抑制穿梭效应。有机硫化合物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可调控硫正极的反应过程并保护金属锂负极,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链段可加速锂离子传导。本综述对有机硫化合物在锂硫电池的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和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将有机硫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和电化学性质联系起来,为解决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提供见解。最后,提出高性能有机硫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机理研究思路,以期实现可实用化的锂硫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有机硫化合物 穿梭效应 电解液添加剂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电化学储能
下载PDF
烟煤中有机硫对其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成阳 高飞 《山西煤炭》 2023年第2期4-10,共7页
为考察高硫烟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有机硫对煤氧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煤低温氧化实验系统及热重分析测试对变质程度相同、有机硫含量不同的煤自燃倾向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烟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有机硫官能团的变化。... 为考察高硫烟煤低温氧化过程中有机硫对煤氧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煤低温氧化实验系统及热重分析测试对变质程度相同、有机硫含量不同的煤自燃倾向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烟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有机硫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煤的低温氧化进程不仅与有机硫含量相关,还与煤中有机硫的类型相关,有机硫含量低、硫醇(醚)等活性有机硫基团占比小的煤样,产生的CO、CO_(2)、CH_(4)等气体体积分数越低,释出速度越缓慢;有机硫含量越低的煤样,进入氧化增重阶段的起始温度越向高温区偏移,煤氧化自燃倾向越小;低温氧化反应中,低温下硫醇的反应活性大于噻吩;硫醇与氧气反应经历二硫醚最终生成(亚)砜,噻吩与氧气反应直接生成(亚)砜;推测低价态硫通过提供巯基自由基(·SH)、硫自由基(C-S·)以与活性氧原子结合的方式向高价态硫变迁,部分有机硫以稳定的芳香族硫的形式或硫氧化物存在于固态氧化产物中,小部分硫以SO_(2)和H_(2)S气体的形式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有机硫 氧化自燃 低温氧化实验
下载PDF
潞安黑龙煤中有机硫结构分析及微波响应研究
4
作者 王建波 程志红 +1 位作者 蔡川川 沈亮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9-12,21,共5页
高硫炼焦煤有机含硫结构分析及含硫组分介电性能表征,对提高煤炭微波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山西高硫炼焦煤,开展形态硫分析、XPS测试、微波辐照实验及模型化合物介电测试。煤样中硫组分以有机硫为主,主要赋存形态为硫醇硫醚类、噻... 高硫炼焦煤有机含硫结构分析及含硫组分介电性能表征,对提高煤炭微波脱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山西高硫炼焦煤,开展形态硫分析、XPS测试、微波辐照实验及模型化合物介电测试。煤样中硫组分以有机硫为主,主要赋存形态为硫醇硫醚类、噻吩类以及(亚)砜类。微波辐照脱硫后,煤样中有机硫组分被部分脱除,在有机硫中,硫醇硫醚类硫的脱除比率最大,亚砜类硫次之,结构稳定的噻吩类硫脱除率最低。各含硫模型化合物介电分析测试结果证实噻吩类介电损耗正切值明显低于硫醇类和砜类,脱硫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 微波脱 XPS测试 介电分析
下载PDF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密闭环境中有机硫化合物
5
作者 龙庆云 杨庆平 +2 位作者 张洪彬 韦桂欢 武国号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8期90-93,共4页
建立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测定密闭环境空气中微痕量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密闭环境空气通过直接进样、DB-SULFUR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密闭环境空气中二硫化碳、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化物完全分... 建立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法测定密闭环境空气中微痕量有机硫化合物的方法。密闭环境空气通过直接进样、DB-SULFUR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实现了对密闭环境空气中二硫化碳、甲硫醇等8种有机硫化物完全分离并准确测定。以目标组分的色谱峰面积响应值对相应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建立的8种有机硫化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加标回收率为96.4%~111.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n=6),方法检出限为0.003~0.008 mg/m^(3),部分有机硫化物的检出限低于人体嗅觉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化学发光法 密闭环境 有机硫化合物 直接进样
下载PDF
有机硫低温水解催化剂提升天然气质量试验研究
6
作者 周家伟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本文针对新国标《天然气》(GB 17820-2018)一类气,近年实验室内COS水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发现利用吡啶、六次甲基四胺(HMTA)构建的氮掺杂多级孔聚合物固体碱对于酸性和极性较弱的COS,具有较好吸附性能及催化水解为H_(2)S的性能;筛选出... 本文针对新国标《天然气》(GB 17820-2018)一类气,近年实验室内COS水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发现利用吡啶、六次甲基四胺(HMTA)构建的氮掺杂多级孔聚合物固体碱对于酸性和极性较弱的COS,具有较好吸附性能及催化水解为H_(2)S的性能;筛选出了催化剂A和B,并在高压、高浓度COS以及含1%的CO_(2)下,在较低温度(50℃)和较高的空速下(6000h^(-1))进行了性能评价,均表现出了良好的COS水解催化活性,但鉴于试验用催化剂是敲碎的颗粒,不是原粒度催化剂,因此工业侧线实验中,推荐空速为1000~4000h^(-1),反应温度高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解 有机硫 天然气
下载PDF
可见光催化有机硫化合物的绿色合成
7
作者 肖潜 梁荣彬 +2 位作者 卢茂健 朱灿明 钟建基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2,共10页
含硫官能团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官能团,发展绿色、高效和选择性可控的方法制备有机硫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催化因其温和、绿色和原子经济等优点,已逐渐发展成为构建有机硫化合物的一种强有力工具,也是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研究之... 含硫官能团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官能团,发展绿色、高效和选择性可控的方法制备有机硫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光催化因其温和、绿色和原子经济等优点,已逐渐发展成为构建有机硫化合物的一种强有力工具,也是近年来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本课题组基于可见光催化制备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化合物 可见光催化 绿色合成
下载PDF
胶州湾沉积物中有机硫来源及成因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香利 朱茂旭 +1 位作者 陈良进 李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7,共8页
有机硫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硫形态,其中成岩有机硫对有机质保存和微量元素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化学提取及硫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碱可提取的腐殖酸硫(HA.S)、富里酸硫(F艮S)以及铬不可还原有机硫(non-CROS)的垂... 有机硫是海洋沉积物中重要的硫形态,其中成岩有机硫对有机质保存和微量元素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化学提取及硫稳定同位素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中碱可提取的腐殖酸硫(HA.S)、富里酸硫(F艮S)以及铬不可还原有机硫(non-CROS)的垂直分布、来源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non-CROS、HA-S以及F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9.1~52.6、3.35~7.82和27.3~38.6〉mol/g,均处于其他许多近海沉积物中含量的低值区,且3者均为海洋生物有机硫和成岩有机硫的混合物。HA-S和non-CROS以海洋生物有机硫为主,其份数分别为65%~68%和67%~77%,而FA-S则以成岩有机硫为主(54%~73%)。相对于生物有机硫,成岩有机硫更易被碱和酸性Cr(H)溶液提取,因此腐殖质硫和non-CROS都不能全面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硫的组成和来源。黄铁矿和腐殖质中成岩有机硫含量随深度的同步增加表明黄铁矿形成并未明显地竞争性抑制有机质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生物有机硫 成岩有机硫 同位素 胶州湾
下载PDF
应用XPS研究镜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38
9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宋建芳 秦胜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应用 XPS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达矿区 9煤层、1 2煤层和 1 5煤层手选镜煤的有机硫赋存状态 .结果表明 ,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成煤母质、沉积环境和泥炭堆积后的成岩变化 .在泥炭堆积过程中 ,由于菌类... 应用 XPS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乌达矿区 9煤层、1 2煤层和 1 5煤层手选镜煤的有机硫赋存状态 .结果表明 ,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成煤母质、沉积环境和泥炭堆积后的成岩变化 .在泥炭堆积过程中 ,由于菌类和藻类低等生源的大量输入 ,是导致9煤层有机硫以噻吩型 ( 5 0 .67% )为主的主要原因 ;从 9煤层 ( Ro,ran=0 .96% )到 1 5煤层 ( Ro,ran=1 .0 9% )随着煤级增高 ,有机硫表现出以噻吩型为主的趋势 ;1 5煤层含有较高的硫砜型硫( 8.42 % ) ,这可能与该煤层中壳质组含量稍高 (φ(壳质组 ) =1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镜煤 有机硫 存在形态 煤层
下载PDF
煤有机硫分析中XPS分峰拟合方法及参数设置 被引量:45
10
作者 马玲玲 秦志宏 +2 位作者 张露 刘旭 陈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通过对含硫模型化合物和新峪焦精煤中的有机硫含量的分析,对XPS谱图的分峰拟合方法和参数设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XPS解析煤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时,应按2p3/2和2p1/2劈裂峰分峰方法进行,并设置劈裂峰的面积比约为2∶1,裂距为1.18 eV,L-... 通过对含硫模型化合物和新峪焦精煤中的有机硫含量的分析,对XPS谱图的分峰拟合方法和参数设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XPS解析煤中不同形态硫含量时,应按2p3/2和2p1/2劈裂峰分峰方法进行,并设置劈裂峰的面积比约为2∶1,裂距为1.18 eV,L-G%相同,FWHM值也相同;限定各有机硫2p3/2峰峰位分别为:硫醇硫醚类硫162.1 ~163.6 eV;噻吩类硫164.0~164.4 eV;亚砜类硫165.0 ~ 166.0 eV,同时对分峰拟合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动态微调,可实现良好的数据重现性和较佳的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 XPS 劈裂峰 分峰拟合方法 参数设置
下载PDF
红球菌DS-3脱除二苯并噻吩中有机硫的性能初探 被引量:20
11
作者 马挺 刘健 +2 位作者 佟明友 张心平 刘如林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6-731,共6页
从孤岛油田分离到一株红球菌 (Rhodococcussp .)DS 3 ,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 ,沿 4S途径代谢 ,生成二羟联苯。实验证明 ,以 2 %的接种量脱除 5 0 μg/mLDBT底物中的硫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 ,适宜菌株生长和脱硫的碳源... 从孤岛油田分离到一株红球菌 (Rhodococcussp .)DS 3 ,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 ,沿 4S途径代谢 ,生成二羟联苯。实验证明 ,以 2 %的接种量脱除 5 0 μg/mLDBT底物中的硫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 ,适宜菌株生长和脱硫的碳源为葡萄糖 ,氮源为硝酸铵 ,初始pH为 8 2 ,生长温度为 3 0℃ ,1 5mmol/L的硫酸根离子能使其丧失脱硫能力。在上述适宜条件下 ,培养 72h后DBT中 3 4 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生物脱 二苯并噻吩 DBT 有机硫 燃料油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脱除柴油中有机硫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姜成英 李磊 +3 位作者 杨永谭 邢建民 刘会洲 陈家镛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采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菌株R-8和红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菌株N1-36研究了加氢精制柴油脱硫工艺,两株菌脱除柴油中有机硫的活性相近. 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提高菌株对柴油的脱硫率;当Tween80存在、搅拌转速为2... 采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菌株R-8和红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菌株N1-36研究了加氢精制柴油脱硫工艺,两株菌脱除柴油中有机硫的活性相近. 添加表面活性剂能提高菌株对柴油的脱硫率;当Tween80存在、搅拌转速为250 r/min时,菌株R-8最高可脱除硫含量<300 mg/L的柴油中72%的有机硫;但当硫含量超过1000 mg/L时,微生物脱硫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微生物 有机硫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超声波和微波联合加强氧化脱除煤中有机硫 被引量:20
13
作者 米杰 任军 +2 位作者 王建成 鲍卫仁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用超声波和微波辐射法在氧化体系下,对北京、王庄、兖州、临汾煤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氧化脱硫效果,超声波作用时间和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功率、煤样粒度、氧化剂类型以及氧化剂用量对煤中有... 用超声波和微波辐射法在氧化体系下,对北京、王庄、兖州、临汾煤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和微波结合可达到较好的氧化脱硫效果,超声波作用时间和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和功率、煤样粒度、氧化剂类型以及氧化剂用量对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有较大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超声波功率为540 W,作用时间为70 m in,微波功率为280 W,照射时间为30 m in,煤与HAc+H2O2(体积比1∶1)氧化剂配比为3/60(g/mL),煤粒度d≤0.10 mm;王庄煤有机硫的脱除率可达到65.0%.研究表明,超声波和微波联合氧化法是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不同煤样的脱硫效果不同,与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波 氧化剂 煤脱 有机硫
下载PDF
烟煤快速加氢热解的研究 Ⅴ.煤和半焦中有机硫化学形态剖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子彬 朱宏斌 +3 位作者 吴勇强 唐黎华 陈玲君 徐志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XPS技术分析了我国以烟煤为主的七种煤样以及对应的快速加氢热解半焦中有机硫的化学形态。煤中有机硫一般为脂肪类硫与噻吩类硫 ,其谱峰位置分别在 16 3 1~ 16 3 5eV和 16 4 1~ 16 4 5eV之间。噻吩类硫的相对含量随煤化程度而增... 采用XPS技术分析了我国以烟煤为主的七种煤样以及对应的快速加氢热解半焦中有机硫的化学形态。煤中有机硫一般为脂肪类硫与噻吩类硫 ,其谱峰位置分别在 16 3 1~ 16 3 5eV和 16 4 1~ 16 4 5eV之间。噻吩类硫的相对含量随煤化程度而增大。半焦中一般只残留噻吩类硫 ,谱峰位置在 16 4 1~ 16 4 5eV ,与对应煤中噻吩硫的谱峰位置是一致的。在加氢热解过程中全部脂肪类硫和部分噻吩类硫被脱除 ,脂肪类硫表现出很高的加氢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加氢热解 XPS 有机硫 化学形态 电子能谱 半焦
下载PDF
石油燃料脱除非水溶性有机硫的微生物菌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素娟 钱俊青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从杭州炼油厂和杭州运油码头采集土样 ,以噻吩为唯一硫源 ,分离筛选得到两株脱硫细菌A15、SB1,能够将噻吩有机硫降解为水溶性硫化物 ,控制一定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 ,两菌株能够降解噻吩中 9.2 %~ 11.3%的有机硫。实验证实它... 从杭州炼油厂和杭州运油码头采集土样 ,以噻吩为唯一硫源 ,分离筛选得到两株脱硫细菌A15、SB1,能够将噻吩有机硫降解为水溶性硫化物 ,控制一定的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 ,两菌株能够降解噻吩中 9.2 %~ 11.3%的有机硫。实验证实它们能够使柴油中的部分有机硫成为水溶性硫而被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燃料 脱除 非水溶性有机硫 微生物菌 筛选 有机硫 噻吩 菌种筛选 水溶性化物
下载PDF
中国煤中有机硫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唐跃刚 张会勇 +2 位作者 彭苏萍 郑兴贵 张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有机硫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于煤的有机分子之中 ,由于其组成复杂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关于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丰度的细致研究仍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形成机理和成因等 ,以加深对有机... 有机硫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于煤的有机分子之中 ,由于其组成复杂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关于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丰度的细致研究仍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形成机理和成因等 ,以加深对有机硫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炭资源 有机硫 赋存状态 地质成因 方法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微生物脱除煤炭中有机硫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钟慧芳 李雅芹 +2 位作者 刘国振 王永成 周慧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从任丘油田分离到两株异养型细菌D-1-1和D-2-1,经鉴定分别为门多隆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oas)和争论产碱生物变型Ⅰ (Alcaligenes paradoxus biovar Ⅰ)的菌株。它们可以利用二苯噻吩(Dibenzothiophene,简称DBT)作为生长的碳源,将... 从任丘油田分离到两株异养型细菌D-1-1和D-2-1,经鉴定分别为门多隆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oas)和争论产碱生物变型Ⅰ (Alcaligenes paradoxus biovar Ⅰ)的菌株。它们可以利用二苯噻吩(Dibenzothiophene,简称DBT)作为生长的碳源,将DBT转化成为水溶性有机硫化物。两菌于15天内可以脱除煤炭中有机硫达22.2—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有机硫 微生物脱
下载PDF
煤中有机硫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强 唐跃刚 +4 位作者 李薇薇 赵巧静 贺鑫 李龙 赵正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11-1923,共13页
简述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硫醇、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噻吩、亚砜和砜等,并归纳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煤抽提物及全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显微组分和超高有... 简述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硫醇、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噻吩、亚砜和砜等,并归纳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煤抽提物及全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现状,叙述了显微组分和超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的分布。讨论了煤中有机硫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煤中有机硫结构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结构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形成和演化 存在问题 研究趋势
下载PDF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高有机硫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邵龙义 鲁静 +4 位作者 Tim Jones Rod Gayer 尚潞君 深志军 张鹏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0-775,共6页
应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研究了桂中合山煤田合山组灰分小于50%的煤层样品矿物组成、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合山煤中全硫含量在5.3%-11.6%之间,与惰质组... 应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研究了桂中合山煤田合山组灰分小于50%的煤层样品矿物组成、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合山煤中全硫含量在5.3%-11.6%之间,与惰质组相比,有机硫更易在镜质组中富集;合山煤中的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并有少量的白铁矿、伊/蒙混层黏土矿物、红磷铁矿等,结合电镜观察,认为这些矿物主要形成于泥炭堆积压实前的同生作用;同世界煤相比,W,U,Mo,Cr,V,Zr明显富集.根据微量元素同常量元素、灰分和硫分的相关性,将微量元素分为5种结合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型 有机硫 微量元素 合山煤田 合山组
下载PDF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20
作者 康西栋 杨起 +3 位作者 张瑞生 周春光 汤达祯 刘大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为揭示煤中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成因,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华北地区山西大同、太原西山、霍州以及安徽淮南4 个矿区的8 层晚古生代的煤层进行了研究.海水的作用对有机硫的聚集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煤的不... 为揭示煤中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及其地质成因,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华北地区山西大同、太原西山、霍州以及安徽淮南4 个矿区的8 层晚古生代的煤层进行了研究.海水的作用对有机硫的聚集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煤的不同显微组分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镜质组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高于其在惰质组的质量分数.硫在煤中的聚集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有机硫的聚集一般滞后于黄铁矿硫的聚集.泥炭沼泽条件控制着硫源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性,进而影响了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的高低.凝胶化指数越大,有机硫的质量分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 晚古生代 赋存状态 煤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