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有毒物质的分布、评价与源解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海君 张海涛 +2 位作者 刘亚宾 许云海 黄钟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0-1539,共10页
为揭示洞庭湖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评价存在的生态风险,于2015年12月采集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0~20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HCHs、DDTs、PAHs的含量.结果... 为揭示洞庭湖沉积物中六氯环己烷(HCHs)、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s)、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评价存在的生态风险,于2015年12月采集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0~20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HCHs、DDTs、PAHs的含量.结果发现,南洞庭湖点位ΣHCHs和ΣPAHs含量变化最大,西洞庭湖点位ΣPDTs和ΣOCPs含量变化最大;沉积物中HCHs的空间分布为东洞庭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交界处,其它区域HCHs含量较低,DDTs含量除了在西洞庭湖北部含量较低外,其它区域DDTs含量都相对较高,并出现了多个高值区域,PAHs含量空间分布的最大值出现在东洞庭湖与南洞庭湖交界处,其次为西洞庭湖北部和中部区域;污染源分析发现,洞庭湖沉积物中的23种有机化合物聚类归为3类,而31个监测点归为4类.所有样品中α-HCH/γ-HCH的比值为0.66左右,可以认为洞庭湖沉积物中的HCHs来源于农业生产,并有林丹的使用.而p,p'-DDE/p,p'-DDT的比值发现,沉积物中有新的DDTs输入,比值法得出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污染.风险评价发现,苊烯(Acy)在洞庭湖中存在轻微污染,其它环芳烃在沉积物中不存在污染,而沉积物中o,p'-DDT、p,p'-DDT和SDDTs残留量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此外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ghi]苝(B ghiP)、茚并[1,2,3-cd]BE(IncdP)、α-C_6H_6Cl_6、β-C_6H_6Cl_6、δ-C_6H_6Cl_6及EHCHs残留量均有一定检出,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沉积物 有机有毒物质 分布 评价 源解析
下载PDF
毒性鉴别评价方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水中有毒物质的分析实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静 金洪钧 +4 位作者 沈毅 崔玉霞 于红霞 冯建坊 曹洪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0-496,共7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 以江苏省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以及A2O处理工艺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对进出水进行Daphniamagna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对Daphnia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处理及A2O处理工艺处理,两股出水均不显示24h急性毒性.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方法对进水进行监测和评价.发现曝气可去除进水的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进水毒性,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易挥发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一步检测可知,进水中的关键毒物主要为邻丙基苯甲醛肟、1,1-二甲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2-氮,氮二甲基苯甲醇等.此外,对2个处理系统出水进行GC/MS分析,可知出水中关键毒物基本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鉴别评价 城镇污水处理厂 废水处理 有毒物质
下载PDF
修正液中有毒物质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钱亚玲 蒋世熙 +2 位作者 陆龙根 俞苏霞 卢秀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2,共1页
关键词 修正液 有毒物质 环己烷 甲基环己烷 三氯乙烷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有毒物质低剂量刺激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东红 彭安 王子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有毒物质低剂量刺激作用 (hormesis)是一个有争议的毒理学问题。本文综述了 hormesis的研究进展、关键学术问题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并对有关 hormesis的机理研究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和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提... 有毒物质低剂量刺激作用 (hormesis)是一个有争议的毒理学问题。本文综述了 hormesis的研究进展、关键学术问题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并对有关 hormesis的机理研究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和风险评价理论及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低剂量刺激作用 有毒物质 综述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的修订进展和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桂华 聂晶磊 +1 位作者 孙强 尹杰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508,共4页
回顾了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的诞生、作用、修订的缘由、修订的过程和进展。从运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技术、完善生物测试技术、增加我国化学品管理领域的风险评估、推广绿色化学概念和规范信息管理与公开等5个方面阐述了TSCA... 回顾了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的诞生、作用、修订的缘由、修订的过程和进展。从运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技术、完善生物测试技术、增加我国化学品管理领域的风险评估、推广绿色化学概念和规范信息管理与公开等5个方面阐述了TSCA的修订给我国化学品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物质控制法 修订 化学品 新化学物质 环境管理
下载PDF
除烟装置的研制及其在腹腔镜手术中清除有毒物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洋 马燕兰 +3 位作者 曹冠楠 白俊柳 成健 姜丹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除烟装置降低手术烟雾中化学物质浓度的作用,为净化手术室内空气、减少手术烟雾对医务人员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除烟装置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从操作Trocar阀... 目的探讨自制除烟装置降低手术烟雾中化学物质浓度的作用,为净化手术室内空气、减少手术烟雾对医务人员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除烟装置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从操作Trocar阀门开关处接1个气腹管,气腹管的另一头连接检测仪的探头。观察组从操作Trocar阀门开关处接1个气腹管,气腹管连接自制除烟装置,检测仪探头放在排烟装置末端开口处。将2组手术烟雾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PM2.5、PM10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烟雾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PM2.5、PM10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制除烟装置能够安全有效过滤手术烟雾,为医护人员提供优质的手术室内空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除烟装置 手术烟雾 有毒物质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强化降解废水有毒物质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建中 张新霞 +1 位作者 洪建军 乔庆霞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8-21,共4页
本文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废水中有毒物质降解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该技术可以克服常规微生物处理中的污泥膨胀现象,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抗逆性、抗毒性和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对于处理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废水脱色、降解含氰含... 本文分析评价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强化废水中有毒物质降解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该技术可以克服常规微生物处理中的污泥膨胀现象,污染物降解效率高,抗逆性、抗毒性和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对于处理含毒重金属离子废水、废水脱色、降解含氰含酚等含毒有机废水、除磷除氮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微生物技术 强化降解 废水 有毒物质 重金属 废水处理 废水脱色 除氮 除磷
下载PDF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世达 高金平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价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方法]运用有毒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和有毒物质暴露程度分级等指标,对有毒物质的检测数据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控制... [目的]探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价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方法]运用有毒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和有毒物质暴露程度分级等指标,对有毒物质的检测数据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得出建设项目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控制效果等级。[结果]运用这一方法,对某一建设项目有毒物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37处作业场所有35处按有毒作业分级为无危害作业,占总数的94.6%,另有两处分别为中度危害作业和轻度危害作业,涉及的均为中度危害有毒物质,对照控制效果分级标准,该建设项目有毒物质控制效果评定为基本控制三级,评价结论为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本文提出的有毒物质半定量评价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控 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 有毒物质 有毒作业 中度 方法探讨 分级标准 质检 等级
下载PDF
某轮胎制造企业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敏 刘茁 +1 位作者 李玉杰 白雅秋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对某轮胎制造企业工作场所的挥发性有毒物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大部分有毒物质的浓度明显低于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仅个别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和汽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略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说明该企业除胎圈涂胶和挤... 对某轮胎制造企业工作场所的挥发性有毒物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空气中大部分有毒物质的浓度明显低于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仅个别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和汽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略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说明该企业除胎圈涂胶和挤出机外其余设备的密闭情况良好,密炼和硫化工序所采用的防毒设施可起到相应的作用,但轮胎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慢性危害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制造 有毒物质 调查
下载PDF
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的危害效应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利英 杨振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3,共3页
介绍了建筑装修材料及其有毒物质的主要来源;详述其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效应,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建筑装修材料 有毒物质 居民健康 生态环境 污染
下载PDF
土壤中有毒物质对宿根甘蔗苗期黄化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贤宇 周洁琼 +5 位作者 兰靖 谭灵龙 韩世健 裴铁雄 陆国盈 陈永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641-3647,共7页
为探明宿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发生黄化的原因,遏制黄化现象的蔓延,对宿根甘蔗苗期发生黄化较严重的产地进行实地调查,并采样分析各产地宿根正常苗种植地、宿根黄化苗种植地和新植蔗苗种植地的甘蔗根系、叶片与土壤的各项... 为探明宿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发生黄化的原因,遏制黄化现象的蔓延,对宿根甘蔗苗期发生黄化较严重的产地进行实地调查,并采样分析各产地宿根正常苗种植地、宿根黄化苗种植地和新植蔗苗种植地的甘蔗根系、叶片与土壤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宿根黄化苗种植地的土壤酚酸含量高于宿根正常苗种植地和新植蔗苗种植地,宿根甘蔗黄化苗的根系细胞严重受损,根系细胞膜透性显著高于宿根甘蔗正常苗和新植蔗苗,根系活力弱;叶片活性铁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低于正常苗和新植苗。说明长期连作导致土壤酚酸类有毒物质大量积累,甘蔗根系中毒,根系受损细胞膜透性增大,大量内容物外渗,死亡的根细胞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又加速有毒物质的积累;而植株吸收过量的锰和铝后,降低了甘蔗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了甘蔗正常的氮代谢;植株发育不良对新根的萌发和生长也不利,造成植株体内铁锰比例失衡,阻碍宿根甘蔗对铁的吸收与活化,最终宿根甘蔗幼苗因缺铁而出现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 土壤 有毒物质 黄化病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及重庆主城区蓄水前后水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佳 舒为群 +2 位作者 黄玉明 张卫东 罗财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5,14,共5页
为系统检测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水中持久性有毒物质(PTS)污染状况变化,本课题组于三峡水库蓄水前(2000-2002年)、蓄水中(2002-2004年)和蓄水后(2004-2008年),选择重庆主城区及三峡库区上、中、下游7个监测水域断面,首次对三峡库区水体中有... 为系统检测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水中持久性有毒物质(PTS)污染状况变化,本课题组于三峡水库蓄水前(2000-2002年)、蓄水中(2002-2004年)和蓄水后(2004-2008年),选择重庆主城区及三峡库区上、中、下游7个监测水域断面,首次对三峡库区水体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同位素和藻类毒素等PTS进行了系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上述污染物总体含量均很低,或远小于国家有关环境标准限值,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为酞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类。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源水中检出频率最高的6种POPs由饮水途径所致个人健康年风险介于2.79×10-10~4.44×10-13.a-1的范围,年总风险为3.70×10-10.a-1,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a-1,说明2008年底以前三峡库区水质是比较稳定的,但今后应继续加强三峡库区水中PTS污染状况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持久性有毒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现况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有毒物质在黄河小花河段迁移转化的水质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献辰 冯惠华 +1 位作者 王凤荣 刘玲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3-28,共6页
进行了有毒物对硝基氯苯和重金属等在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天然河道中的输送、迁移和转化的水质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大量泥沙对其运动和归宿的影响、水质模型的率定和检验方法。完成了对硝基氯苯和重金属等在不同水情期、不同含沙量... 进行了有毒物对硝基氯苯和重金属等在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天然河道中的输送、迁移和转化的水质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大量泥沙对其运动和归宿的影响、水质模型的率定和检验方法。完成了对硝基氯苯和重金属等在不同水情期、不同含沙量、河道不同冲淤情况、不同流量下点、面源输入的模拟结果。模拟结果与水体实际监测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物质 重金属 水质模拟 泥沙 迁移 黄河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中毒病人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惠勤 林晓珊 +1 位作者 黄芳 黄晓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基于临床实际病例,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即时鉴定中毒病人血液中有毒物质的临床分析方法。取5mL中毒血液,用质量分数10%的磷酸溶液调节pH=4~5,加入15mL甲醇-丙酮(1∶1,体积比)混合液,超声振荡10min后,用无水Na2SO4脱水,... 基于临床实际病例,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即时鉴定中毒病人血液中有毒物质的临床分析方法。取5mL中毒血液,用质量分数10%的磷酸溶液调节pH=4~5,加入15mL甲醇-丙酮(1∶1,体积比)混合液,超声振荡10min后,用无水Na2SO4脱水,超声振荡5min,过滤,浓缩。用GC/MS对中毒病人的血液进行全面分析,鉴定出10种成分,主要为:糠醛、2-呋喃甲醇、5-甲基糠醛、5-羟甲基糠醛、2,3-二氢化-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等有害物质。此分析结果为抢救病人提供科学依据,为抢救此类病人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中毒病人 血液 有毒物质
下载PDF
底泥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力 黄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6,共14页
将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两类.分别概述了这两类PTS在底泥中的来源与进入的方式;指出它们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征.重点分析了PTS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危... 将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两类.分别概述了这两类PTS在底泥中的来源与进入的方式;指出它们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征.重点分析了PTS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对生物的生殖及器官的危害;介绍了监测POPs的4种化学仪器分析方法与生物分析方法,监测重金属的化学与生物分析方法;PTS的植物、微生物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同时对PTS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持久性有毒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下载PDF
有毒物质Hormesis效应的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鸿林 张燕 +1 位作者 赏国锋 沈国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27,共4页
有毒物质Hormesis效应对传统的毒理学模型提出了挑战。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纯的效应增强并不一定是Hormesis效应,可能由效应的某种波动或试验误差引起。对有毒物质Hormesis效应特征、发生的低剂量范围及其识别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以低... 有毒物质Hormesis效应对传统的毒理学模型提出了挑战。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纯的效应增强并不一定是Hormesis效应,可能由效应的某种波动或试验误差引起。对有毒物质Hormesis效应特征、发生的低剂量范围及其识别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以低剂量镉对蚯蚓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活性影响为例,建立了Hormesis效应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二次函数拟合模型为Y=0.3994-1.4472X^2+1.707X,刺激效应强度为4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HORMESIS 有毒物质 模型拟合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美国新的清洁空气法和空气有毒物质的控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复盛 景立新 +1 位作者 林贻菲 吴国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3年第3期8-10,共3页
美国于1970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0年颁布的新的清洁空气法,是对原清洁空气法的重大修订和补充,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法规之一,每年所需要的费用是250亿美元.修正案的基本点是明确宣... 美国于1970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0年颁布的新的清洁空气法,是对原清洁空气法的重大修订和补充,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法规之一,每年所需要的费用是250亿美元.修正案的基本点是明确宣告美国正动员一切手段来实现清洁空气的目标.它的许多规定将要在今后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实现.只要清洁空气法的规定目标未达到,就要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实现它.修正案进一步加强了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权限,并增大了投资.修正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法规,要求工厂主安装更先进的污染控制设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在交通系统,甚至社会生活方式都要作出改进,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控制 空气有毒物质 美国 清洁空气法
下载PDF
含沙铝热剂对受爆炸作用有毒物质的SHS固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松林 张庆明 +3 位作者 李文杰 王新征 田梅 秦志桂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4-578,583,共6页
为了固化在爆炸作用下飞散的有毒物质,采用了在含有有毒物质的爆炸装置周围铺设含沙铝热剂粉末而实现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固化的方法,进行了含沙铝热剂粉末对爆炸驱动的有毒物质封闭固化的原理分析和模拟实验、固化体中有毒物质浸... 为了固化在爆炸作用下飞散的有毒物质,采用了在含有有毒物质的爆炸装置周围铺设含沙铝热剂粉末而实现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固化的方法,进行了含沙铝热剂粉末对爆炸驱动的有毒物质封闭固化的原理分析和模拟实验、固化体中有毒物质浸出率的模拟实验等.结果表明,含沙铝热剂粉末可以有效封闭和固化有毒物质;固化体中示踪元素锶、铒、铈的浸出率为10^-7~10^-9g·cm^-2·d^-1量级;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固化体中含有示踪元素锶、铒、铈的硅酸盐晶体,晶体周围分布着大量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有毒物质 含沙铝热剂 SHS固化
下载PDF
美国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佳儒 林燕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有毒化学品排放清单制度首创于美国。美国的经验表明,该制度对于促进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该制度内容包括有毒物质排放报告、环境应急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环境风... 有毒化学品排放清单制度首创于美国。美国的经验表明,该制度对于促进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该制度内容包括有毒物质排放报告、环境应急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环境风险评价等,有毒化学品相关信息公开既是该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大成功之处。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建立类似有毒化学品排放清单的法律制度,有毒化学品数据库的建立和相应信息公开问题,应是下一步立法的规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化学品排放清单 有毒物质排放清单 环境信息公开 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
下载PDF
冷冻牡蛎贮存过程中脂溶性有毒物质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宁 林洪 +3 位作者 隋涛 钟响 张艺兵 刘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38,共5页
牡蛎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水产品之一,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腹泻性贝毒(DSP)。本实验中原料牡蛎DSP生物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冷冻贮存4个月后检测结果即为阳性。本研究以分析这一变化原因为目的,采用LC-MS法对DSP... 牡蛎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水产品之一,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腹泻性贝毒(DSP)。本实验中原料牡蛎DSP生物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冷冻贮存4个月后检测结果即为阳性。本研究以分析这一变化原因为目的,采用LC-MS法对DSP生物检测的阳性样品进行确认,结果表明,生物法DSP检测的结果为假阳性,造成生物法DSP检测中小白鼠死亡的是牡蛎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脂溶性有毒物质。进一步分析确定该有毒物质为牡蛎脂肪水解物——游离脂肪酸。同时本研究对牡蛎在不同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下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在-10℃贮存温度下,贮存0,2,4,6,8,10个月,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范围为5.2-788.6mg/kg;在-10℃,-18℃,-25℃贮存温度下,贮存4个月,游离脂肪酸的变化范围为92.5-389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冷冻贮存 游离脂肪酸 有毒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