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学分析《地学前缘》期刊引领力
1
作者 赵宇 程丽 +2 位作者 杨立英 李立 相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549,共15页
《地学前缘》是一本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中文地球科学期刊。本文依托Incopat、领跑者5000、CSCD、SCIE和Scopus等5个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客观揭示《地学前缘》近10年(2014—2023年)的发展情况,包括载文数量、... 《地学前缘》是一本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中文地球科学期刊。本文依托Incopat、领跑者5000、CSCD、SCIE和Scopus等5个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客观揭示《地学前缘》近10年(2014—2023年)的发展情况,包括载文数量、论文质量、核心作者及其团队、刊载主题,从4个维度全方位评估《地学前缘》的期刊引领力。本文首先采用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着重分析了《地学前缘》近10年的论文年度分布情况、论文质量水平、热门主题和新兴主题、核心著者及团体等。结果表明《地学前缘》在中文地质学刊物中载文量名列前茅,稳中有升,与国际知名地质学期刊相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在领跑者5000数据库《地学前缘》名列第5。在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中,《地学前缘》名列第4。本文构建了《地学前缘》的核心作者合著关系网络,为编辑部未来组约重点稿件提供思路。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地学前缘》近10年刊载论文的热点主题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油气储集规律研究、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地质灾害与板块构造,新兴主题(包括宜居环境与气候变化等)的出现可以增加编辑部组织主题专辑的可能性。随后,本文围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学术话语权等3个方面,对《地学前缘》的期刊引领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创新方面,《地学前缘》在2014—2023年间发表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也是唯一一本能够发表“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相关成果的中文地质学期刊;在技术创新方面,以《地学前缘》发表的论文《天然矿物光电效应: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为基础申请的专利目前已通过3项,论文成果对后续5项专利也产生了影响;在学科建设方面,《地学前缘》与世界地质学期刊共同承担着基础学科知识载体的使命,在中国地质学期刊中承担着沟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桥梁作用;在学术话语权方面,《地学前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论文数量在10年内翻了一番,特别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与挑战”主题专辑影响范围已延伸到工程技术领域,影响程度也远高于同主题其他论文。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地学前缘》具备高期刊引领力的贡献因素,其主要包括与带来优质稿源的领先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编委会的选题能动性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宣传和精准推送。通过大数据赋能,中文地质学期刊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决策:一方面为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地球科学学科发展,为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平台,为地质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前缘》 科技期刊 文献计量 期刊引领力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学术期刊引领力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超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4,共6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知识生产的过程来说,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学者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学术期刊不是被动地反映由作者生产的哲学...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知识生产的过程来说,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学者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学术期刊不是被动地反映由作者生产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而是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引领作用。新时代的学术期刊承担着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使命和责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提升引领话语体系构建的议程设置能力、推动话语体系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重构适应于话语体系构建的学术评价体系、增强传播话语体系的能力等多维路径主动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体系 学术期刊 期刊引领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