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俊卿:再写一首《木兰辞》
1
作者 汪月 《共产党员》 2024年第2期40-41,共2页
提起《木兰辞》几乎无人不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解放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花木兰”。她15岁就隐瞒性别、女扮男装参了军,从1945年到1950年的5年时间里,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 提起《木兰辞》几乎无人不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解放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花木兰”。她15岁就隐瞒性别、女扮男装参了军,从1945年到1950年的5年时间里,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多次荣获军功和奖章,在解放战争中再写了一首现代版的《木兰辞》。她,就是辽宁籍著名女战斗英雄郭俊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女扮男装 木兰 男同志 战斗英雄 解放战争 现代版
下载PDF
扬琴作品《木兰辞变奏曲》的形象塑造与演奏分析
2
作者 刘晓威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05,22,共5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涌现了无数经典的传统文学著作与音乐艺术作品,同时二者也具备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惧艰辛的品节气概。《木兰辞变奏曲》是根据《木兰诗》所创作的一首扬琴独奏作品...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涌现了无数经典的传统文学著作与音乐艺术作品,同时二者也具备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惧艰辛的品节气概。《木兰辞变奏曲》是根据《木兰诗》所创作的一首扬琴独奏作品,不仅是东北扬琴流派的代表之作,也是扬琴演奏者技艺的“试金石”。全曲通过“强烈递进的引子、婉转哀怨的慢板、激情紧张的过渡、节奏鲜明的急板、辉煌华丽的广板、回忆如歌的结尾”六个部分塑造了花木兰讽爽英姿的人物形象,“起承转合”的首尾呼应描绘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心路历程,歌颂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优良品格。本文以《木兰辞变奏曲》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将中国传统文学与民族音乐艺术进行交又研究,并且结合了作者自身多年扬琴的演奏经验与教学心得,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这首作品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与难点、探究了花木兰这一人物在《木兰辞变奏曲》中的形象塑造,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深入解析了花木兰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 木兰辞变奏曲 木兰
下载PDF
电力木兰辞
3
《华北电业》 2023年第3期36-37,共2页
阳春三月,银线铁塔装点的花园中,百草萌新,千花待芳,“电力木兰”开得最鲜艳。“乐府双璧”的《木兰辞》,唱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千古佳话,是对“巾帼不让须眉”的诗性认同;如今,着红妆、穿工装的“木兰们”早已不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阳春三月,银线铁塔装点的花园中,百草萌新,千花待芳,“电力木兰”开得最鲜艳。“乐府双璧”的《木兰辞》,唱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千古佳话,是对“巾帼不让须眉”的诗性认同;如今,着红妆、穿工装的“木兰们”早已不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更多是在工作、家庭的“双角色”扮演中,以电力工匠、技术能手、基层所长、一线班长的风采,创造独属于电力职工的“她传奇”。本期封面专题“电力木兰辞”,邀请不同岗位女职工讲述她们身披“国网绿”的精彩故事,记录激情释放魅力、竞相迸发智慧、充分涌流力量的电力“她”辞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木兰辞 巾帼不让须眉 电力职工 技术能手 乐府双璧 千古佳话 木兰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木兰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何其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本文以归化异化策略为指导,利用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基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源文本与汪榕培英文译本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检索发现,文本中共出现文化负载词18项,其中包括生态、社会、物质以及语言4类文化负载词。通过分析《木... 本文以归化异化策略为指导,利用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基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源文本与汪榕培英文译本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检索发现,文本中共出现文化负载词18项,其中包括生态、社会、物质以及语言4类文化负载词。通过分析《木兰辞》中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及作用,从中得到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文化传播的不同作用。分析发现,汪榕培《木兰辞》译本中综合运用了归化以及异化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表达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语料库 木兰辞
下载PDF
从《木兰辞》到迪士尼动画看文学作品的改编 被引量:8
5
作者 温婷婷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1-186,共6页
木兰故事在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播中被不断的充盈扩展,尤其是经过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改编,添加上"相亲"、"爱情"及"护君"等情节,演绎了一个与中国原本简单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不尽相同,但却被全球受众所接... 木兰故事在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播中被不断的充盈扩展,尤其是经过美国迪士尼公司的动画改编,添加上"相亲"、"爱情"及"护君"等情节,演绎了一个与中国原本简单的木兰代父从军故事不尽相同,但却被全球受众所接受并喜爱的故事。迪士尼动画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利用中国色彩和中国味的同时,也有着对中国文化、中国元素误读的情况。迪士尼改编中的美国元素,既有中国观众较为喜欢的,也有较为排斥的;较为喜欢的有柔美的画面、搞笑的配角、平民化的倾向、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等,而较为排斥的有过于商业化、对中国文化的肆意篡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迪士尼动画 文学影视改编
下载PDF
《Mulan》对乐府《木兰辞》文本改编释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健 张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的乐府诗歌,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迪士尼动画长故事片《Mulan》,取材于《木兰辞》的故事内核,并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本文概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源流和戏剧形式的加工改编,分析了《Mulan》在情节改...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的乐府诗歌,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家喻户晓。迪士尼动画长故事片《Mulan》,取材于《木兰辞》的故事内核,并进行了成功的二度创作。本文概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源流和戏剧形式的加工改编,分析了《Mulan》在情节改造、人物形象重构方面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Mulan》 二度创作
下载PDF
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Mulan》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0-82,共3页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其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的一个直观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脍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银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Mulan》,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从三个角度,即传统与自由,家族至上与个人至上,“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等,对比分析了《木兰辞》与电影《Mulan》中体现出来的中美文化的不同。同时,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强人们对异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木兰辞 文化 差异
下载PDF
《木兰辞》创作时代与作者之探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贺玉萍 《洛阳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对《木兰辞》的研究,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时代文化和民族风尚诸因素,则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认定它为北魏鲜卑族民歌。
关键词 木兰辞 创作时代 作者 诗歌 时代文化 北魏鲜卑族民歌
下载PDF
社会性别与异质幻象:从《木兰辞》到迪士尼“木兰”影片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6,共4页
《木兰辞》通过文本的忠孝语境和家国情怀,勾勒出花木兰双性同体的社会性别。迪士尼以《木兰辞》为蓝本、改编创作的动画片《木兰》将西方成长观念、人文主义精神及青春电影的特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视域中构建了木兰故事的异国... 《木兰辞》通过文本的忠孝语境和家国情怀,勾勒出花木兰双性同体的社会性别。迪士尼以《木兰辞》为蓝本、改编创作的动画片《木兰》将西方成长观念、人文主义精神及青春电影的特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视域中构建了木兰故事的异国情调。迪士尼《花木兰》真人电影则在《木兰》动画的基础上,将西方的巫文化、英雄主义内核等挪用至中国文化语境之中,在西方视域中构建了东方他者的异质幻象,造成了影片文化的文本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木兰辞 改编创作 迪士尼 《花木兰 社会性别 异国情调 木兰
下载PDF
千古绝唱 异曲同工——《陌上桑》《木兰辞》艺术特色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基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陌上桑》与《木兰辞》是乐府民歌中的奇葩,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文章从民歌主题、人物形象、结构、语言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两篇经典作品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彰显了我国古典文学中传统写作手法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乐府民歌 陌上桑 木兰辞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与《木兰辞》经典意象翻译——《木兰辞》两英译文对比赏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兰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以Frankel,H.H.和弘征、熊治祁、汪榕培对《木兰辞》的英译文为研究材料,针对《木兰辞》中的经典意象,进行相应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对《木兰辞》经典意象认知识解的不同,汪译和Fran...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以Frankel,H.H.和弘征、熊治祁、汪榕培对《木兰辞》的英译文为研究材料,针对《木兰辞》中的经典意象,进行相应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对《木兰辞》经典意象认知识解的不同,汪译和Frankel译在翻译时对图形-背景-后景的突显侧重不同,汪译侧重突显图形而Frankel译侧重突显后景对图形的修饰。基于此,《木兰辞》经典意象的翻译在语言层面如词汇、句法和视角均有不同的体现。与原文意象相比,汪译具有更大的忠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木兰辞 意象 后景 视角 识解
下载PDF
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与翻译策略选择——以《西洲曲》和《木兰辞》英译为例
12
作者 周雪婷 何庆庆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战略,译介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以Arthur Waley和许渊冲《西洲曲》及《木兰辞》译本为例,分析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对中国文化传...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战略,译介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以Arthur Waley和许渊冲《西洲曲》及《木兰辞》译本为例,分析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认为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文化走出去需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学译介 《西洲曲》 木兰辞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木兰辞》与迪斯尼电影《木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素萍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第33期61-62,共2页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也漂洋过海,引起美国传媒的浓厚兴趣并于1998年由迪斯尼拍摄成动画片《木兰》。起源于同一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突出的主题却迥然不同,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对比分析,将会发现中西方人构想...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也漂洋过海,引起美国传媒的浓厚兴趣并于1998年由迪斯尼拍摄成动画片《木兰》。起源于同一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突出的主题却迥然不同,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对比分析,将会发现中西方人构想出来的花木兰分别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忠"、"孝"之道的鞭策和个人英雄主义与"美国梦"的驱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迪斯尼电影 木兰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迂回的言说:汤亭亭《女勇士》对《木兰辞》的“误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明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5-47,74,共4页
《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木兰辞》的有意"误读",成功地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为美国女性,尤其是族裔女性发出了的呐喊。
关键词 汤亭亭 《女勇士》 木兰辞 误读
下载PDF
论《木兰辞》与《花木兰》电影的改编
15
作者 陈洪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127,共2页
《花木兰》电影对《木兰辞》有了大幅度的改编,但基本传承《木兰辞》的主题,诠释了文学中的中国古典元素——孝、智、勇。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的全新元素——电影中花木兰在骁勇中增添了一份少女柔情,重在演绎人性,再现了战争时代... 《花木兰》电影对《木兰辞》有了大幅度的改编,但基本传承《木兰辞》的主题,诠释了文学中的中国古典元素——孝、智、勇。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符合时代的全新元素——电影中花木兰在骁勇中增添了一份少女柔情,重在演绎人性,再现了战争时代的情感。电影的改编有符合时代性的,也有悖于历史性的 有值得赞赏的部分,也有值得批判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辞 改编 主题 情感 形象 人性
下载PDF
试析农牧文化的融合在《木兰辞》中的体现
16
作者 解旬灵 《兰州学刊》 2006年第9期64-65,共2页
本文从《木兰辞》所反映的地域特征入手,分析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农耕文化与北方的游牧文化的融合,说明在民族大融合的时代里,各民族代表文化的融合现象。
关键词 木兰辞 南方民族 北方民族 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文化融合
下载PDF
二胡协奏曲《木兰辞》的创作思想及艺术特色
17
作者 段学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42-144,共3页
了解人们的需求 ,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 ,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 ,是现代音乐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二胡协奏曲《木兰辞》的创作思想 ,就是力图通过“木兰从军”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事实的描述 ,让听众在音乐声中去体会思考 ,通过想像力... 了解人们的需求 ,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 ,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 ,是现代音乐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二胡协奏曲《木兰辞》的创作思想 ,就是力图通过“木兰从军”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事实的描述 ,让听众在音乐声中去体会思考 ,通过想像力的充分发挥使人们从中得到教益。研究该曲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 ,对推动我国民族器乐曲的创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协奏曲 木兰辞 创作思想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角下北朝民歌《木兰辞》的英译研究
18
作者 何庆庆 周雪婷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诗歌语言之中。本文从认知诗学概念转喻理论出发,分析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转喻的认知机制,并通过个案分析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强调译者应正确识别原诗中认知转喻机制,才能成功传递其... 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诗歌语言之中。本文从认知诗学概念转喻理论出发,分析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转喻的认知机制,并通过个案分析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强调译者应正确识别原诗中认知转喻机制,才能成功传递其真正内涵,从而实现诗歌翻译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概念转喻 木兰辞 翻译
下载PDF
《木兰辞》《陋室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文本解读
19
作者 司全胜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期58-60,共3页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可以参照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也可以任意选取一种事物,让学生们按照课文的表述方法反其道而描写。对于《枫桥夜泊》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倒叙式的描写手法较为合适,可以任意挑选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让学生们尝试着说一说,体验这种描写方法的特点和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教材教” 教学文本解读 木兰辞 《陋室铭》 《枫桥夜泊》
下载PDF
试论《木兰辞》中语言的词汇模糊翻译
20
作者 马晓玲 《昌吉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1-74,共4页
文字有限而意义无限,因此我国诗歌的赏析在文学史上常青不老,被人们不断地引用,总也能让人回味无穷。本文正是从语言的模糊性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并进一步论述了古代诗歌《木兰辞》中的模糊词汇的模糊翻译。
关键词 模糊语 模糊翻译 木兰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