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巧巧 苏衍进 +2 位作者 王郁金 李慧 张苗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26-30,共5页
中医学浩瀚的宝藏中对于疫情的诊疗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讲究防与治结合,从疫情爆发开始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防思想就灵活运用到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过程中,中医药三防思... 中医学浩瀚的宝藏中对于疫情的诊疗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讲究防与治结合,从疫情爆发开始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防思想就灵活运用到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过程中,中医药三防思想因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现分别论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三种防治措施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发病中治疗以及疾病恢复后的保健作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三种防治措施的适用范围主要以未患有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治疗中以及新冠肺炎康复中的成年人为主,在防疫工作中面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时需要医者灵活运用,为全国各省同仁运用中医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中医药治疗 未病先防 瘥后
下载PDF
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迎真 尹建平 +7 位作者 吴凡伟 周鹏 陈柏书 陈淑惠 冯志文 张清松 周海 李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0-103,共4页
目的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来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86,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 目的基于“未病先防”理论探讨脾胃养护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人群皮脂分泌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来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86,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进行脾胃养护治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FS症状量表评分、疲劳评定量表(FAI)、疲劳量表-14(FS-14)、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皮脂分泌率(SER),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2%(84/93),高于对照组的72.04%(6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FS症状量表评分、FAI评分、FS-14评分、SCL-9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及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SE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湿热体质CFS患者采取脾胃养护法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力得以提高,皮脂分泌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未病先防 脾胃养护 湿热体质 皮脂分泌率
原文传递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中医未病先防思想探析
3
作者 黄书婷 曹峰 +1 位作者 张震 郭永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157-159,共3页
“未病先防”理念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华民俗文化与中医药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手段,蕴含着寓防于俗、未病先防的思想。主要体现为调神——精神愉悦防御思想、动形——运动健身防御思想、食疗—... “未病先防”理念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华民俗文化与中医药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手段,蕴含着寓防于俗、未病先防的思想。主要体现为调神——精神愉悦防御思想、动形——运动健身防御思想、食疗——饮食调理防御思想、洁净——卫生保健防御思想以及却邪——药物护身防御思想等。研究民俗文化中的未病先防思想,有助于更加客观深入认识民俗文化,从而使民俗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且可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中医 未病先防
下载PDF
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中医未病先防策略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毅 刘晓雁 陈前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6-9,共4页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未病先防"角度评估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乳腺癌家族史、BRCA1/2基因突变、早初潮晚绝经、晚生育或未生育、未哺乳者、过量雌激...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未病先防"角度评估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乳腺癌家族史、BRCA1/2基因突变、早初潮晚绝经、晚生育或未生育、未哺乳者、过量雌激素摄入、既往乳腺病史、电离辐射、地域种族、饮食习惯、更年期肥胖等;而乳腺癌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先祛因:注意饮食、情志、运动锻炼等生活调适;未病先防宜早治:预防性治疗包括化学药物预防,如三苯氧胺、雷洛昔芬等;中医药物预防如中医药周期疗法、中医药辨证治疗等;以及手术预防性切除。并根据不同危险度的等级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未病先防
下载PDF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学术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洪宋贞 朱华宇 林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099-4100,共2页
“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发挥,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预防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 未病先防 临床意义 学术思想 乳腺癌 《黄帝内经》 “治
下载PDF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论探讨疫病的中医防治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闯 张夏梦 +5 位作者 夏雨果 梅雪峰 田英 陈岚 赵娟 曾文彤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当前全球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当前全球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始终指导着整个防疫过程。中国在防治COVID-19方面灵活运用该理论,未罹病者做好科学有效的预防工作;罹病者积极使用中医中药以避邪深入、祛邪于外;病愈者使用中医中药扶助正气、防止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未病先防 瘥后
下载PDF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学文 卢秉久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5期911-911,共1页
关键词 未病先防 中医经典
下载PDF
“未病先防”理论指导老年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静 李亮 +3 位作者 姚中华 邱新建 袁志鹰 钟森杰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6期211-213,216,共4页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以"未病先防"理论为指导,立足扶正避邪,为疫情期间老年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基础。老年人通过形体锻炼、起居有常、调摄情志、调节饮食可以培护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以"未病先防"理论为指导,立足扶正避邪,为疫情期间老年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基础。老年人通过形体锻炼、起居有常、调摄情志、调节饮食可以培护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并通过谨避邪气,连同所居社区联合防疫,从而抵御疫病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毒肺炎 未病先防 扶正祛邪 老年人 正气
下载PDF
未病先防是预防控制疾病的基本指导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钱俊英 雷念东 周爱萍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 “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病先防 控制 “上工治 《黄帝内经》 “治 思维体系 医学
下载PDF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浅谈中医治未病理论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扬 谭艳云 +3 位作者 王文平 邓虹 魏丹霞 陆家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5期7-9,共3页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病先防 愈后
下载PDF
从痰湿气虚论浅析肥胖之未病先防 被引量:11
11
作者 喻松仁 白洋 +3 位作者 舒晴 王萍 程绍民 简晖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3,共3页
对肥胖的发病机制,中医论述颇多,也众说纷纭,经过梳理文献和临床实践,笔者认为"痰湿气虚"是其病机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肥胖痰湿气虚的演变规律,通过除其病因、阻其病机,从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形神共养、健康教育等"... 对肥胖的发病机制,中医论述颇多,也众说纷纭,经过梳理文献和临床实践,笔者认为"痰湿气虚"是其病机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肥胖痰湿气虚的演变规律,通过除其病因、阻其病机,从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形神共养、健康教育等"未病先防"的角度探讨肥胖的预防。如此,可有助于减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痰湿气虚 未病先防 论述
下载PDF
秉“大医精诚”之心,创“瘀血生风”假说,倡“未病先防”思想——名老中医刘昭纯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军 赵盈 李万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5期294-296,共3页
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 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中医研究会学术顾问,现任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生风 未病先防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张学文未病先防的学术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光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616,625,共2页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袪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袪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瘀解毒为原则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在陕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治疗中风先兆以预防中风的思路,认为血瘀是中风形成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热血瘀是中风先兆的常见证候,研制出以活血化瘀、清肝通络为治法的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中医经验 未病先防 流行性出血热 中风 张学文
下载PDF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提高新疆地区糖尿病防范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凯利 马丽 王卫群 《新疆中医药》 2008年第5期76-77,共2页
众所周知,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8亿,,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亿,其中2.3亿人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糖尿病增长率为42%,而发展中国家增长... 众所周知,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8亿,,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亿,其中2.3亿人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糖尿病增长率为42%,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达到170%。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攀升,目前糖尿病患者总数已逾4000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及随之而来的慢性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UKPDS的早期资料显示65%的新诊患者存在高血压,51%具有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 未病先防 新疆地区 发展中国家 流行学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 周围神经 世界范围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的本义是未病先防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永灿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12期1098-1099,共2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治未病话题的讨论颇多,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变。该文认为,治未病本是预防疾病,而治疗中的防变之法,是中医治未病的引伸义。
关键词 概念 未病先防
下载PDF
祖国医学“未病先防”思想对肿瘤防治现状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艳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1-22,共2页
分析目前肿瘤防治现状,指出病因研究任务艰巨,提出祖国医学“未病先防”思想,给予现代肿瘤防治调整新思路,由过去任其发展转变为有效检验,由亡羊补牢变为防患于未然,由被动就诊变为主动寻觅,抓住治疗时机,努力做到“三早”,这对肿瘤的... 分析目前肿瘤防治现状,指出病因研究任务艰巨,提出祖国医学“未病先防”思想,给予现代肿瘤防治调整新思路,由过去任其发展转变为有效检验,由亡羊补牢变为防患于未然,由被动就诊变为主动寻觅,抓住治疗时机,努力做到“三早”,这对肿瘤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病先防 肿瘤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青少年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晖 《福建中医药》 2012年第3期42-43,共2页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系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增生性颈椎骨关节病的总称。本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继而出现椎动脉或神经根等受压所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系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增生性颈椎骨关节病的总称。本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继而出现椎动脉或神经根等受压所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有关。既往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由于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现有低龄化趋势,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少年发病日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青少年 未病先防
下载PDF
火郁发之与未病先防
18
作者 王硕 齐文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13-1813,共1页
关键词 火郁发之 未病先防
下载PDF
青光眼“未病先防”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传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未病先防"是中医十分重要的防病措施,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人们...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未病先防"是中医十分重要的防病措施,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人们对青光眼缺乏认识,社会对青光眼致盲关注度不够,医疗机构对青光眼的防治知识普及率太低,使许多青光眼患者失去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令人十分痛心。因此做好青光眼"未病先防"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未病先防 中医眼科
下载PDF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思想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庆海 武亚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6期346-346,共1页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心脏事件复发率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心脏事件复发率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还要强。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仍在逐年明显增多,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增加26.1%,女性增加19%,有关分析预示:如不加干预,到2020年,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将提高50%,高达2500万人/年,冠心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如何防患未然,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既患冠心病,又如何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恶化,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心脏事件复发率,则是我们亟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 未病先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