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赵红霞 李沿江 +3 位作者 陈晓勇 陈煦 刘洪波 赵春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等速结... 目的:研究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雷火灸+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病情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炎症反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血清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MMP-3、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yc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评分、股四头肌总功量值(STW)、峰力矩值(PT)、平均功率(AP)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VAS、WOMAC评分、血清IL-1、IL-6、TNF-α、MMP-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KSS评分、STW、PT、A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KOA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功能及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病情好转,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清MMP-3、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雷火灸 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 股四头肌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关节锻炼运动器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李坤 聂春杰 +1 位作者 周晓燕 史睿喆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锻炼运动器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 目的:探讨关节锻炼运动器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医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模式进行康复锻炼,实验组采用关节锻炼运动器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方式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摆动数值、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结果:两组训练1个月、训练2个月、训练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1个月、训练2个月、训练3个月的平均摆动值、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低于训练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1个月、训练2个月、训练3个月的BBS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锻炼运动器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增加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Lysholm膝关节评分,降低平均摆动数值、运动轨迹面积和运动轨迹周长,提高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关节僵硬 关节锻炼运动器 本体感觉训练 关节活动度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平衡能力
3
作者 叶云天 陈继鑫 刘爱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421-4428,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严重影响生活及运动表现的损伤之一,作为稳定结构,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运动表现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于其严重的损伤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引起机械感受器损失,进而引起本...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严重影响生活及运动表现的损伤之一,作为稳定结构,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运动表现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于其严重的损伤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引起机械感受器损失,进而引起本体感觉降低,为患者运动表现恢复带来极大困扰。目的:总结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探讨其背后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收录的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平衡能力相关的应用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0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位置觉、运动觉等本体感觉功能,提高了关节稳定性、姿势控制及运动能力;②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刺激膝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激活脊髓反射刺激、大脑运动控制强化和认知处理,提升三方面机制,改善本体感觉功能;③本体感觉训练可能通过激活生长相关蛋白43活性、Piezo2机械传导器和NT-3/TrkC信号通路等潜在机制,改善本体感觉功能;④前期以水疗法为主,中后期优先考虑神经肌肉训练、单独力量训练及视觉反馈训练;⑤尚未细分重建移植物、性别,以及缺少以联合多种感觉刺激为思路的设备或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应用策略 综述
下载PDF
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冀希 孙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析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析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功能锻炼,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Baird-JackSon及AOFAS-A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伸、屈、旋前及旋后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踝关节恢复,增强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手术 个性化功能锻炼 本体感觉训练 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在国家男子铁饼运动员的实践
5
作者 陈洋 苑廷刚 《新体育(下半月)》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本研究对本体感觉训练相关内容以及铁饼项目技术特征进行综述和总结,将本体感觉训练与铁饼项目结合起来,本研究旨在探究本体感觉训练对铁饼运动表现的影响,为系统的本体感觉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实... 目的:本研究对本体感觉训练相关内容以及铁饼项目技术特征进行综述和总结,将本体感觉训练与铁饼项目结合起来,本研究旨在探究本体感觉训练对铁饼运动表现的影响,为系统的本体感觉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本体感觉训练相关内容以及铁饼项目技术特征进行综述和总结,找到两者联系,为本体感觉训练在铁饼项目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以国家男子铁饼运动员马识途作为6周本体感觉训练对象,探究本体感觉训练对铁饼投掷成绩和自身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在6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后,实验横向对比结果证明马识途铁饼投掷的成绩具有极为明显的提升,也证明在训练后本体感觉相关指标也有显著提高;实验纵向对比结果证明以年度周期为单位,加入本体感觉训练的训练周期的铁饼投掷成绩优于未进行本体感觉训练的训练周期;结论:(1)在男子铁饼项目中,涉及本体感觉相关的训练过少,但由于本体感觉对身体控制能力的重要意义,因此,本体感觉训练在铁饼项目训练中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意义;(2)在铁饼项目中,足底本体感觉和空间感知能力的提高,能够强化运动员本体感觉的能力,提高本体感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铁饼 投掷
下载PDF
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影响
6
作者 王欣宇 唐新桥 +4 位作者 李兰 罗勇 陈慧敏 王婷 谢智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后的功能恢复及肌电图变化。方法 纳入2020-09—2022-09株洲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后的功能恢复及肌电图变化。方法 纳入2020-09—2022-09株洲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共治疗8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下肢肌电信号变化、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步行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00%,与对照组的77.50%相比更优(P<0.05)。治疗后,2组胫前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电信号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BBA评分、FMA评分、Sheikh评分、10 m步行测试速度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增强下肢肌电信号,凸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针刺 本体感觉训练 功能恢复 肌电图
下载PDF
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陈鹤 李雪媚 +1 位作者 邝雪辉 余瑾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40-144,152,共6页
目的 观察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治疗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牵伸疗法、关节松动、... 目的 观察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住院治疗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牵伸疗法、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及中频治疗等常规治疗,每项1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其中关刺法2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本体感觉训练10 min/次,1次/d,6 d/周,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均明显降低,BB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患肢平均轨迹误差均明显更低,BBS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刺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和下肢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刺法 本体感觉训练 膝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高能量激光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8
作者 李海晴 郑广昊 +1 位作者 魏媛媛 王璐怡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能量激光疗法(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拟行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目的 探讨高能量激光疗法(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拟行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训练2周后,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采用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学指标(步频、步长、步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SF-12评分、AKS的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12评分、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激光 本体感觉训练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彭显秀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实施单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实施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盆底肌肌力[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法(MOS)]、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腹压漏尿点压(ALPP)、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NDCC)及尿道最大闭合压(MCP)]、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OS评分、MCC、ALPP、NDCC及MCP均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I-QOL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恢复患者盆底肌肌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本体感觉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肌力 尿流动力
下载PDF
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星 胡珊 +4 位作者 黄承芳 雷蕾 彭军 姜丹 周翔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双重任务训练,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运动功能[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6 min步行距离(6MWD)]、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执行、注意、语言、记忆、定向、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任务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萌 张颖 +1 位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简化疼痛量表评分(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本体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后,3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NDI评分、简化MPQ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结合治疗组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在NDI评分、简化MPQ评分降低幅度更大,本体感觉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和针刺治疗均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针刺治疗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少平 王世雄 瞿代虎 《广州医药》 2023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半年余患者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最大张口度(MIO)、疼痛压力阈值(PPT)和F... 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半年余患者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最大张口度(MIO)、疼痛压力阈值(PPT)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量表(CMI),并于2个月后随访。结果经过2周治疗,MIO、PPT和CMI均出现明显改善,2个月后随访未出现反弹,持续改善。结论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关节紊乱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本体感觉训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方式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进展
13
作者 纵华琛 姜财 +3 位作者 郭进华 章晨 刘小玲 林忠华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是指因踝关节结构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反复发生的单侧或双侧踝关节扭伤,疼痛、肿胀、及打软腿等症状是其主要表现,一般是由于首次踝扭伤后未能及时正确的治疗或者过早参与运动等造成的踝关... 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是指因踝关节结构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反复发生的单侧或双侧踝关节扭伤,疼痛、肿胀、及打软腿等症状是其主要表现,一般是由于首次踝扭伤后未能及时正确的治疗或者过早参与运动等造成的踝关节反复扭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 平衡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效果评估
下载PDF
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术后患者康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易小燕 贾勤 +4 位作者 戴雅琴 汪盈盈 杨艳萍 叶梦圆 吴佳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4期85-86,共2页
踝关节损伤后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本体感受性均受到破坏,导致平衡、协调能力、空间位置觉判定能力均下降,踝关节损伤后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恢复,长期可能出现结构不稳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两三个月内很难痊愈,即使痊愈,会对踝关... 踝关节损伤后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本体感受性均受到破坏,导致平衡、协调能力、空间位置觉判定能力均下降,踝关节损伤后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恢复,长期可能出现结构不稳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两三个月内很难痊愈,即使痊愈,会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造成一定影响[1]。本文就瑞士球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球 本体感觉训练 踝关节 术后康复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锻炼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莉娜 王雪松 +1 位作者 杨志刚 朱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TKA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TKA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CPM锻炼)及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联合CPM锻炼),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2周、4周、6周及8周后,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干预8周后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CPM锻炼干预能有效改善行TK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本体感觉训练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 疼痛
下载PDF
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梁安 任丽珠 +3 位作者 谢云兴 韩笑 刘晨 杜红根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2期30-33,48,共5页
目的探讨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坐位调膝法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膝关节力学参数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膝关节Q角、内外翻轴距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髋–膝–踝关节角、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减轻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力学参数,调整关节损伤的力学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位调膝法 本体感觉训练 膝骨关节炎 力学参数
下载PDF
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胥龙飞 高丕明 +1 位作者 罗婧婷 罗小兵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ACL重建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研究组给予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 目的探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ACL重建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研究组给予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等速肌力、关节疼痛程度及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15°重现差值、患侧45°重现差值、患侧75°重现差值较训练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伸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屈膝峰力矩值(PT)、伸膝PT、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肌力比值(H/Q)均较训练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achman试验胫骨前移较训练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优良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结论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ACL重建术患者,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等速肌力,降低关节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本体感觉训练 等速肌力训练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会 王莉 庞瑞瑞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的42例LD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8月采用...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的42例LD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8月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的42例LDH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干预两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两个月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稳定指数(SI)及改良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干预两个月时,两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干预前,SI、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S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术后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改善LDH术后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稳定性,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躯干本体感觉训练 阶梯式康复护理 腰椎功能 稳定性
下载PDF
肩袖损伤术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杏杰 陆雨婷 曹振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肩袖损伤术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6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 目的肩袖损伤术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6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肩袖损伤术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调节疼痛介质水平,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臧传艳 贾文萍 +5 位作者 杨文全 张红倩 代新年 李志帅 李丽 刘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0年10月10日治疗的LDH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2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体外冲击波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本体感觉训练,C组给...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0年10月10日治疗的LDH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22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体外冲击波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本体感觉训练,C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本体感觉评估采用Tecnobody平衡仪测量平均误差率、躯干稳定指数。结果通过4周的康复训练,三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及本体感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C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B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体感觉训练 体外冲击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