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行政主体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1
作者 朱世海 朱应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0-89,共10页
我国学界关于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在我国是否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政府职能部门是否继续作为行政主体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尚未形成共识。我国不宜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治与西... 我国学界关于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在我国是否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政府职能部门是否继续作为行政主体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尚未形成共识。我国不宜移植国外分权行政主体理论,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治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而且我国也没有国家法人学说。当然,我国目前的行政主体理论有待完善,面临本土化建构的重大任务。有鉴于此,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应继续保留,但应取消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行政主体资格;基于公权不可处分原则,行政法规和规章原则上不应授予社会组织行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主体理论 本土化建构 行政主体制度 分权行政主体理论
下载PDF
幸福家庭的分析框架与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严静 林本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93-99,共7页
在对国内外有关幸福、主观幸福感和幸福家庭的相关文献整理基础上,从社会学学科视角对幸福家庭的概念进行解读,用因素分析法寻求测量指标体系的具体维度及操作化,并建立幸福家庭的理想类型,通过多元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社会学变量建构幸... 在对国内外有关幸福、主观幸福感和幸福家庭的相关文献整理基础上,从社会学学科视角对幸福家庭的概念进行解读,用因素分析法寻求测量指标体系的具体维度及操作化,并建立幸福家庭的理想类型,通过多元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社会学变量建构幸福家庭的解释框架,提出在中国语境中对于幸福家庭的本土化建构的具体路径。即,提高家庭整体收入于合理化水平、建构合理的家庭网络结构、计划生育建设和文明幸福家庭建设、提高幸福家庭的主观和客观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家庭 指标体系 本土化建构
下载PDF
文化的本土化建构:自觉、对话与创新——以谭嗣同的仁学建构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泽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建构需要一种文化自觉,需要自觉克服本土文化知识内部的学科隔离和思想樊篱。这一方面需要对西方的文化体系进行批判与改造,同时也需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并与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新的契合与融通。谭嗣同兼... 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建构需要一种文化自觉,需要自觉克服本土文化知识内部的学科隔离和思想樊篱。这一方面需要对西方的文化体系进行批判与改造,同时也需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养分,并与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新的契合与融通。谭嗣同兼收并蓄,展开与西学的对话与沟通,创立了其"仁学"社会思想体系。本文以谭嗣同仁学思想及文化建构路径为个案进行探讨,为文化本土化建构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范式,为中国文化建构的合法性问题、文化自觉问题强化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本土化建构 对话与沟通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取向及其本土化建构
4
作者 张德祥 周润智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研究成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学而言 ,这一旨趣能否有效实现 ,首先取决于研究者在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学素养及其自觉性。高等... 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研究成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学而言 ,这一旨趣能否有效实现 ,首先取决于研究者在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学素养及其自觉性。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既要遵行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策略和原则 ,又要从高等教育的实在特性出发 ,将其研究的目的、策略和方法真正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视域之中 ,从而实现研究方法体系同研究主体、客体和具体环境的高度协同 ,这是实施高等教育社会学本土化建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社会学 研究方法 本土化建构 学科建设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传媒经济学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拥军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年第1期15-21,共7页
经过我国学界多年的共同努力,传媒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实践理论总结,还是方法的进展,都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并逐渐树立起学科地位和话语权。然而,相对于成熟发展的其他学科,这个与传媒产业经济密切关联的后起之秀,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拓展的领... 经过我国学界多年的共同努力,传媒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实践理论总结,还是方法的进展,都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就,并逐渐树立起学科地位和话语权。然而,相对于成熟发展的其他学科,这个与传媒产业经济密切关联的后起之秀,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拓展的领域,尤其是面对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兴起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危机,传统媒体产业生存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等现实问题。如何立足于本土国情,因应社会时代需求与产业未来长远进步要求,择取正确的学科研究突破取向,以学界同仁集体智慧的合力创新,建树具有中国气派的传媒经济学理论大厦,从而赢得更高学术尊严和国际同行研究的话语权,成为我们学术共同体成员的科研使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经济学 本土化建构 取向
下载PDF
浅析证据法的本土化建构——读《漂移的证据法》有感
6
作者 周维珩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1期49-50,共2页
达马斯卡的《漂移的证据法》运用三段论演绎逻辑的结构。跳出普通法系的视阈,以比较的方法检视英美法系证据法规则的发展理路,为我们思考我国证据法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了许多的有益启示:英美证据法“三大支柱”的程序性功能及其制... 达马斯卡的《漂移的证据法》运用三段论演绎逻辑的结构。跳出普通法系的视阈,以比较的方法检视英美法系证据法规则的发展理路,为我们思考我国证据法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了许多的有益启示:英美证据法“三大支柱”的程序性功能及其制度性转变以及对证据法的后现代话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证据法本土化建构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支柱” 后现代话语分析 本土化建构
下载PDF
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建构及其与道教生命伦理思想的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赖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中国生命伦理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引入到中国并开始了发展进步的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架构相对粗糙,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话语引导权,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作为西方学术思想引进的产物,化解中国生命伦理... 中国生命伦理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引入到中国并开始了发展进步的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架构相对粗糙,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话语引导权,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作为西方学术思想引进的产物,化解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困境,需要回归自己的文化本源,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为生命的形上根据,赋予生命神圣的价值,强调"珍生"、"贵生",鼓励人们通过修炼脱离自然存在的状态,获得精神生命和自由意志,进入生命的意义之境,蕴涵了丰富的生命伦理学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今天化解困境、实现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建构 道教生命伦理思想 融合
下载PDF
量刑程序控制机制的模式化分析及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巧燕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2-96,共5页
从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机制上有效约束和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价值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将量刑权的制约问题囿于实体法研究的领域,没有从程序制约这一维度审思制约量刑权的有效对策,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克减量刑失... 从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机制上有效约束和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价值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将量刑权的制约问题囿于实体法研究的领域,没有从程序制约这一维度审思制约量刑权的有效对策,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克减量刑失当的现象。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法制传统,导致我国的量刑程序改革不可能全盘移植英美国家的独立量刑模式,唯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倡导的"审判二分法"才是克服"水土不服"的良药。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点,充分吸收和借鉴独立量刑模式的合理要素,继续发扬大陆法系自身的传统优势,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的量刑程序制度改革,建立相应的本土化的量刑程序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裁量权 程序制约模式 比较法考察 本土化建构
下载PDF
公共文化治理需要本土化建构
9
作者 李少惠 崔吉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1-251,共1页
李少惠、崔吉磊撰文《中国公共文化治理的本土化建构》指出,公共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框架下的一项总体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治理作为现代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 李少惠、崔吉磊撰文《中国公共文化治理的本土化建构》指出,公共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框架下的一项总体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治理作为现代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关系到实现和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共文化需求、培育公共精神、促进社会融合与文化认同的根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 本土化建构 李少惠 中国
下载PDF
浅析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建构
10
作者 顾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11期296-296,共1页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在其哲学理念与价值取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用以指引和限制助人行为的伦理实施守则, 其规范了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 对同事、 对机构、 对专业及对社会大众的职责与义务. 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中国传...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在其哲学理念与价值取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用以指引和限制助人行为的伦理实施守则, 其规范了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 对同事、 对机构、 对专业及对社会大众的职责与义务. 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之一, 其价值体系包含着与社会工作伦理体系相契合的基本特质.在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建构中, 儒家思想以其 “仁爱” 、 “人本” 、 “群体观念” 等重要元素, 对促进全面而规范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的建构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思想 社会工作伦理 本土化建构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话语的百年进路与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加晋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并非不证自明,而是经历了至少百年的话语构建历程。从近代社会的话语萌发,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历史学的学术话语实践,再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构建的权威性遗产话语体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尺度逐步从... 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并非不证自明,而是经历了至少百年的话语构建历程。从近代社会的话语萌发,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历史学的学术话语实践,再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构建的权威性遗产话语体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尺度逐步从个人与家庭的变成国家与国际的,期间国际组织、中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等逐步合流掌握了遗产的话语权。尽管主导当下遗产实践的权威性遗产话语依然是对农业文化遗产最具意义的表达与阐释,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西欧中心主义话语,遗产的多样性被“标准化”,同时在权力关系的分离与倒错现象中容易造成遗产的失真。构建农业文化遗产本土话语体系,需要在统合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以农业历史为基、地方叙事为本、农民群体为重、外国话语为参去开展话语“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权威性遗产话语 话语实践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公共文化治理的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少惠 崔吉磊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1,共7页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视野下,如何将治理论应用于其中,进行公共文化治理成为其应有之义。按照西方治理理论的逻辑,其理论及应用存在...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视野下,如何将治理论应用于其中,进行公共文化治理成为其应有之义。按照西方治理理论的逻辑,其理论及应用存在诸多现实约束条件。公共文化治理实践中如果也简单地套用或照搬这一理论,同样会在治理的本质、结构以及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实现公共文化治理的价值理念,需要弥补治理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进行本土化的建构,即从"宪政框架"、"公共理性"、"动态协商"、"有效参与"四个维度,在纵向与横向中建立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主体组成的共同作用域,实现多元主体的优势叠加,这是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的深度思考,也是对实现公共文化治理价值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公共文化治理 困境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建构
13
作者 竺乾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7期87-88,共2页
公共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了五个二级学科,而这些学科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土地资源管理与公共卫生管理涉及的理论、概念、方法等大不相同。要讨论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及其话语体系是不现实的,也... 公共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了五个二级学科,而这些学科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土地资源管理与公共卫生管理涉及的理论、概念、方法等大不相同。要讨论这样一个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及其话语体系是不现实的,也不切合实际,并且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 二级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 话语体系 本土化建构 切合实际 理论和方法
原文传递
时间银行嵌入西部农村互助养老的本土化建构——兼与“时间银行”圆桌论坛的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赵 张桂凤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4期22-24,共3页
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整合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实现途径。2019年,《探索与争鸣》发表时间银行圆桌论坛(下称"圆桌论坛")一组论文,围绕时间银行的核心结构、运行机制、技术支持与文化底蕴等问题,结合当前时... 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整合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实现途径。2019年,《探索与争鸣》发表时间银行圆桌论坛(下称"圆桌论坛")一组论文,围绕时间银行的核心结构、运行机制、技术支持与文化底蕴等问题,结合当前时间银行试点案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总结与讨论,但讨论多集中在宏观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与争鸣》 圆桌论坛 农村互助养老 运行机制 本土化建构 社区互助养老 实现途径 银行
下载PDF
到底寻到什么——以“寻根文学”为例反思当代文学话语的本土化建构
15
作者 李自芬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在20世纪80年代异彩纷呈的文学语境之中,'寻根文学'尽管只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因其强烈鲜明的理论诉求,普遍性地表达了当代文坛所隐含的生存焦虑与发展困境,成为世纪末中国文学话语的重要表征。经过30多年的时间淘洗,站在当... 在20世纪80年代异彩纷呈的文学语境之中,'寻根文学'尽管只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因其强烈鲜明的理论诉求,普遍性地表达了当代文坛所隐含的生存焦虑与发展困境,成为世纪末中国文学话语的重要表征。经过30多年的时间淘洗,站在当下文学话语的场域,重新检视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话语 创作实践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知识传统反思与社会学本土化建构
16
作者 姜利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9期129-130,共2页
如何生产具有解释效力的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提升学科话语的世界地位,成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发展必然遭遇的行动议题。针对学科发展的现实态势,学界近年来关于本土化路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自然过渡策略”和“能动调和策略”两种代表性观点上。
关键词 代表性观点 本土化路径 过渡策略 解释效力 社会学本土化 学科知识 学科话语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他者”与“路径”:现代剧学体系本土化建构中的“民间立场”
17
作者 浦晗 《戏曲研究》 2020年第4期166-182,共17页
论及近代以来中国戏剧研究的进程时,文献的发现、戏曲史的编撰、专业学术机构的建立都已经在学术史中占据了重要的篇章,加之史学、美学、社会学等方法论的创新,中国现代剧学史的体系框架似乎已经完备了。
关键词 民间立场 戏曲史 学术机构 现代剧 中国戏剧研究 学术史 方法论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18
作者 潘曌东 《中财法律评论》 2018年第1期101-119,共19页
'合意方可调解'一直以来是我国调解租序的启动基础,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对调解制度之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诉前强制调解制度是对传统合意调解的突破和超越,它在纠纷系属法院之前对当事人裁判请求权的行使形成一定限制,... '合意方可调解'一直以来是我国调解租序的启动基础,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对调解制度之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诉前强制调解制度是对传统合意调解的突破和超越,它在纠纷系属法院之前对当事人裁判请求权的行使形成一定限制,旨在通过强制手段促使当事人在诉前选择调解程序解决纠纷,进而缓解社会纠纷无限性和司法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尚无诉前强制调解的制度实践,但可以从法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两个层面证成其理论可行性。对于诉前强制调解的本土化建构,本文认为可以考虑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地方进行试点改革,而后适时推进诉前强制调解的立法进程,在参照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对诉前强制调解的原则理念、适用范围、参与主体、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前强制调解 裁判请求权 本土化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政策过程的西方视角与本土化构建——一个文献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金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从制度结构视角、动态过程视角、价值理念视角等多维度阐析了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探讨西方解释理论诠释中国政策过程的借鉴意义和不足,并尝试构建中国政策过程的本土化理论。研究认为,学界对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制... 从制度结构视角、动态过程视角、价值理念视角等多维度阐析了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探讨西方解释理论诠释中国政策过程的借鉴意义和不足,并尝试构建中国政策过程的本土化理论。研究认为,学界对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从制度结构而言,应重视政府与政治结构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从动态过程而言,应重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尤其是日益兴起的网络媒体和社会力量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从价值理念而言,应重视不同层次政策网络中的行动者价值理念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策过程 西方解释理论 碎片化威权主义 协商威权主义 网络威权主义 本土化建构
下载PDF
建构中国理论:中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8,共6页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建构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 基础理论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