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的科学化建构和阐释
1
作者 赵耀 李志宏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 中国的科学化美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美学的本土话语,对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理作出不同于西方传统本体论美学的新阐释:事物的外形与事物本身及其内在价值之间、事物内在价值与人的需要和情感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种情形内化在人脑认知神经系统中的表现是:对事物外形的知觉构成了知觉中枢,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领悟构成了意义中枢,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构成了情感中枢;当人知觉到一个对象事物时,这三个中枢在瞬间被依次激活,形成暂时神经反应连接链。这一神经反应连接链的特定性和稳定性使之成为与某一事物相对应的功能性认知模块。在认知模块已然构成的前提条件下,人再遇到与此认知模块相匹配的事物,就能直觉性地形成认知和情感。当人处于没有急切利害性需求状态时,就不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因而意义中枢不被高度激活;但知觉中枢和情感中枢仍可被高度激活,从而形成二者间的直接关联,构成新型的、可审美的认知模块。其外在表现就是事物外形直接引发了愉快情感。这时的情感不与利害性需求相关联,被称为无利害的美感。引发美感的对象事物因此被称为美的。这一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论述的基础之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生命结构方面的具体表现,可有效地对康德美论及文艺的功利与非功利等现实理论问题作出科学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 科学化美学 认知论路径 认知神经美学
下载PDF
黄河文明学科化的本土话语构建——基于“黄河学”学科平台的文本分析
2
作者 尹全海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等学科平台,在黄河文明学科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形成了自主性知识体系。从“黄学”“黄河学”到“黄河文明”学科群,以...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其出版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主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等学科平台,在黄河文明学科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形成了自主性知识体系。从“黄学”“黄河学”到“黄河文明”学科群,以自主设置“黄河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为标志,黄河学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界定“黄河学”交叉学科性质,确认黄河、黄河流域和黄河文明为“黄河学”主要研究内容,明确提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黄河学”建设目标等,初步构建了“黄河学”学科体系。关于黄河文明标识性概念、黄河文明话语表达和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重大命题的构建,构成黄河文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 大河文明 黄河学 学科化 本土话语
下载PDF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看本土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京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4,共7页
就近年来本土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势来看,我们对于优秀传统资源的继承与时代性转换,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无疑判若云泥,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凝练出的、为绝大多数文明形态所共同... 就近年来本土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态势来看,我们对于优秀传统资源的继承与时代性转换,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无疑判若云泥,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凝练出的、为绝大多数文明形态所共同认可的思想成果,抱持的却并非宽容与开放的接纳态度,而是日益趋于排斥与自我封闭,甚至不免有"文化孤立主义"之嫌。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的理念主张,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全球化时代,普遍主义以全球性共同文明为分析问题的逻辑基点,以共性为前提看待个性,以普遍性为前提看待特殊性,以全球性知识为前提看待"地方性知识",因此,便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有机生态联系。而与之对垒的特殊主义方法论,片面强调"地方性知识"的独特性,以至于忘记了特殊性赖以立身的共性与"共通性知识"。如果我们不能够秉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开放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阔胸怀,去筹划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而是仍以陈旧思维方式去回应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构欲求,无疑会导致"名新实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话语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特殊主义 普遍主义 文化孤立主义
下载PDF
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 被引量:7
4
作者 史爱兵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2期41-52,共12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艺术批评成果丰硕,形成了重品、厚意象,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特点。自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我们源于强国之梦师法他者。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盲目地求新声于异邦中,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思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失语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艺术批评成果丰硕,形成了重品、厚意象,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特点。自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我们源于强国之梦师法他者。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盲目地求新声于异邦中,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思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失语的尴尬之境。对此,本文呼吁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回归和重构不是对传统的复制,单纯地对古典批评话语的重新启用,而是对传统艺术批评话语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立定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艺术理论、归纳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建立一套能够呈现中国人文精神内涵、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话语表达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失语 本土话语 重构
下载PDF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本土语境是如何制约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规定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探究“社会性别”
关键词 本土话语资源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社会性别分析
下载PDF
延安文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科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规定制约新的文化生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话语在中国“五四”理论旅行的结果,是使中国现代知识者建构一套旨在改造国民的灵魂,扫除封建积弊的启蒙主义西方话语系统,那么经过整风后的延安文人遵循着毛泽东指示,走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承担着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人 现代民族国家 新的文化生产 本土话语体系
下载PDF
当代绘画批评的本土话语争锋与尴尬
7
作者 宫旭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当代绘画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中,绘画批评家面临话语考验。在论述传统绘画批评的当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重点以"星星美展""85美术新潮""笔墨等于零"与"守住中国画底线"之争为案,探讨20世纪末以来... 当代绘画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中,绘画批评家面临话语考验。在论述传统绘画批评的当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重点以"星星美展""85美术新潮""笔墨等于零"与"守住中国画底线"之争为案,探讨20世纪末以来绘画批评的本土话语争锋与尴尬,揭示其问题的因由。提出当代绘画批评的应有之义是在反思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借鉴各民族的美学精髓,重构属于本土的又兼具时代性的绘画批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绘画 批评体系 本土话语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下维护本土话语权的思考
8
作者 邱钰斌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21期198-199,共2页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西方的文化思潮借着这个趋势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输出。落后民族国家对于这股思潮出现了接受和抵制两种反应。就中国以普世价值争论为代表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西方的文化思潮借着这个趋势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输出。落后民族国家对于这股思潮出现了接受和抵制两种反应。就中国以普世价值争论为代表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话语权争夺事件,分析中国应对文化思潮全球化的态度。指出在全球化趋势下,应本着谨慎原则,认清形势,采用积极的态度来维护国内民族文化特质,同时主动融入到全世界范围的全人类文明,价值追求的构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话语 外来文化 全球化 文化
下载PDF
戏曲召唤在叶广芩小说中的渐进与淡出——兼论动态追踪的必要和本土话语建构启示
9
作者 李玫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
当下叶广芩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对“京剧影响”的指认,以戏曲的演述机制为参照,在其小说叙事与京剧美学之间寻求对应。对于细致探究叶广芩创作而言,上述研究功不可没。但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戏曲(不只京剧)的召唤力在其小说中事实上经... 当下叶广芩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对“京剧影响”的指认,以戏曲的演述机制为参照,在其小说叙事与京剧美学之间寻求对应。对于细致探究叶广芩创作而言,上述研究功不可没。但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戏曲(不只京剧)的召唤力在其小说中事实上经历了动态的衍化过程;二是从文体发展史看,小说对戏曲的使用在明清时期即已存在,仅作静态指认难以凸显影响的当代特质。传统戏曲有其自身已然定型的价值观和美学形态,当下小说对其吸纳不能只是戏曲镜像的变格、回声或是技艺的复原与重新组合。叶广芩从对镜像的简单依托到充分激活,从尝试转换到淡化出新,是后生文艺在影响焦虑之下推陈出新的自觉尝试,也是对当代文学本土话语建构路径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广芩 戏曲召唤 动态 本土话语
下载PDF
论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本土话语再造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凡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191,共9页
本土话语再造是新世纪"学术之新潮流",反映出新世纪文学以本土性话语替代现代性话语的范式新变。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并进行本土理论建构是自觉地本土话语再造的具体呈现。新世纪的时... 本土话语再造是新世纪"学术之新潮流",反映出新世纪文学以本土性话语替代现代性话语的范式新变。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并进行本土理论建构是自觉地本土话语再造的具体呈现。新世纪的时代背景、文学生态、理论创新的呼唤以及现代汉语的未完成性是本土话语再造的出发点和驱动力。本土话语再造批评和研究的立场与标准应回到中国、回到文学本身,应在当下和本土标准对其进行建构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批评 本土话语再造 世界性 “转型中国” 现代汉语
下载PDF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6,共7页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思想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有其一以贯之的内在线索。以往学界较为关注学科层面的“引进移植”问题,而忽视了思想层面的“继承转型”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美学研究过于局限于学科框架内,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基础。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规模探索人性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戴震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通过对个体情感欲望和认知能力的肯定,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本体论,提升个体的主体地位,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本土话语 人性结构 认识论 存在论
下载PDF
别现代理论:“后焦虑时期”本土话语再造的新维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以本土性话语替代现代性话语是新世纪学术范式的新变。本土话语再造是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大特征,是中国学者抗拒全球文艺同质化、西方化的自觉悖反,标志着中国学者的理论原创实践趋于自觉。别现代理论是本土话语再造取得的丰厚... 以本土性话语替代现代性话语是新世纪学术范式的新变。本土话语再造是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大特征,是中国学者抗拒全球文艺同质化、西方化的自觉悖反,标志着中国学者的理论原创实践趋于自觉。别现代理论是本土话语再造取得的丰厚实绩,其产生的学术坐标是"转型中国"的"始源性问题"。就学术史而言,从社会问题和文艺症候出发进行话语原创是新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别现代理论的建构既有利于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又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文学、美学与哲学研究话语、研究范式的整体转型。对别现代理论的评价宗旨是:应建立在对价值立场及其具体形态清晰识别的基础上,而捍卫永恒的价值立场是本土话语再造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理论 本土话语再造 "转型中国" "后焦虑时期" 学术范式
下载PDF
中国艺术批评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
13
作者 何嘉欣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艺术批评的成果比较丰富,也形成了关注意象及人文关怀的特点。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艺术批评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开始受到一定挑战,甚至出现失语的境地。提出对艺术批评本土话语进行回归与重构,对艺术批评本土...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艺术批评的成果比较丰富,也形成了关注意象及人文关怀的特点。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艺术批评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开始受到一定挑战,甚至出现失语的境地。提出对艺术批评本土话语进行回归与重构,对艺术批评本土化进行传承与发展;要在艺术批评中注重本土话语的表达、渗透民族艺术思维、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批评 本土话语 回归 重构
下载PDF
浅析我国艺术评论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建构
14
作者 张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5期204-205,共2页
中华文化历时数千年,积淀了无数的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艺术作品与艺术评论相伴而生,完美的艺术作品更是需要艺术评论的引导。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艺术评论成果丰硕,形成了重品、厚意象、具有强烈... 中华文化历时数千年,积淀了无数的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艺术作品与艺术评论相伴而生,完美的艺术作品更是需要艺术评论的引导。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艺术评论成果丰硕,形成了重品、厚意象、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特点。随着近代以来我国的艺术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艺术评论方面也备受质疑,甚至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艺术评论方面本土话语失语的现状及发展演变进而提出其回归与建构之策,以期促进我国艺术评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 本土话语 回归与建构
下载PDF
中国传统契约中的本土权利话语研究——以清水江文书为视角
15
作者 钟一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中国古代法律虽并未明确提出现代意义上“法定权利”之概念,但在传统契约中却广泛蕴含着“应然权利”之观念,并通过“分”“业”“主”等本土权利话语予以表达。其中,“分”作为明确权利归属与界限的总称,有“四至分明”“对半平分”等... 中国古代法律虽并未明确提出现代意义上“法定权利”之概念,但在传统契约中却广泛蕴含着“应然权利”之观念,并通过“分”“业”“主”等本土权利话语予以表达。其中,“分”作为明确权利归属与界限的总称,有“四至分明”“对半平分”等表达,是确定财产份额、划分权利边界的主要依据;“业”作为私有财产的统称,有“为业”“祖业”“管业”等表达,用于明确权利人对其财产所拥有的各项权利;“主”作为财产所有权人的专称,有“买主”“山主”“田主”等表达,是物之所有者主体地位的体现。上述话语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居民本土的权利意识与权利思维,亦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中可吸纳的部分,并为当代中国法律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基因与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权利话语 中国传统契约 清水江文书
下载PDF
建构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与艺术审美的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美育学刊》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中国艺术学理论长期形成以自有本土名称命名却大量借助西方艺术理论学说构建的现象。随着中国艺术的长足发展,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建设越来越需要本土化和建构化。近年学术界对于中国的艺术理论、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多以西方艺术理论为基础,... 中国艺术学理论长期形成以自有本土名称命名却大量借助西方艺术理论学说构建的现象。随着中国艺术的长足发展,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建设越来越需要本土化和建构化。近年学术界对于中国的艺术理论、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多以西方艺术理论为基础,常因偏离中国思维、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艺术价值观等而引起争议不断,因此当下亟须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与艺术审美话语体系。可以从构建本土艺术理论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艺术审美的根源、中国艺术审美的语言言说建构、中国的艺术学理论发展和艺术学学科建设等方面,辨析和阐释构建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与艺术审美话语体系的历史渊源、时代使命与发展状貌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实施和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西方艺术理论 艺术审美 本土艺术话语
下载PDF
社会创新概念:世界语境与本土话语 被引量:9
17
作者 臧雷振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71,共6页
社会创新作为新兴的实践程序和话语体系,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失灵、促进组织间整合协作与公民社会成长方面体现出其应有的实践价值。但是由于本土话语与世界语境存在尚未弥合的理解鸿沟和... 社会创新作为新兴的实践程序和话语体系,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失灵、促进组织间整合协作与公民社会成长方面体现出其应有的实践价值。但是由于本土话语与世界语境存在尚未弥合的理解鸿沟和认知差距,无法令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文章对这一富有增值性的理论话语和内蕴挑战性的现实课题进行系统考察和比较分析,提出了中国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 世界语境 概念 本土话语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
18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5-157,共3页
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理论在第三世界人文知识分子中的广泛传播和震动,我们的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界,乃至整个文化学术界,有关“失语症”的焦虑日渐滋长,并由此引发了关于话语问题的热烈争论.人们好象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在西装领带和牛... 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理论在第三世界人文知识分子中的广泛传播和震动,我们的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界,乃至整个文化学术界,有关“失语症”的焦虑日渐滋长,并由此引发了关于话语问题的热烈争论.人们好象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在西装领带和牛仔服取代了中山装、可口可乐易拉罐取代茶壶茶碗、肯德鸡和麦当劳夺走饺子馆生意的同时,我们的学术话语和日常语言也早已被西方“强奸”了,我们本土祖先的语言传统正在消解和被人遗忘,我们所说所读所写,几乎全是上一世纪闻所未闻的外来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话语 比较文学 世界话 文学人类学 文化对话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理论 人文知识分子 再阐释 中国诠释学
下载PDF
在虚无中自嘲: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盖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2,共5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场域中接连涌现了多部具有典型荒诞喜剧特质的类型电影作品,并且基本上都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本文将从对荒诞喜剧电影之哲学底色和喜剧观念的溯源性分析切入,在确定荒诞喜剧电影亚类型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代... 近年来,中国电影场域中接连涌现了多部具有典型荒诞喜剧特质的类型电影作品,并且基本上都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本文将从对荒诞喜剧电影之哲学底色和喜剧观念的溯源性分析切入,在确定荒诞喜剧电影亚类型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对中国荒诞喜剧电影的本土话语机制做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喜剧电影 存在主义哲学 现代喜剧观念 亚类型边界 本土话语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的历史脉络及其制约力量 被引量:6
20
作者 时胜勋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7,188,共7页
中国当代艺术深处全球化处境之中,如何更好地彰显本土文化特征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当前有比较明确的反对和赞同意见。就历史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作风与中... 中国当代艺术深处全球化处境之中,如何更好地彰显本土文化特征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问题,当前有比较明确的反对和赞同意见。就历史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中国化"系列,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三大本土化话语。而从更深层次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本土话语与社会现实及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经济、西方文化等因素较为深刻地参与并制约了本土化话语。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是历史发展与当下社会现实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因此需要审慎地分析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话语 民族文艺 中国精神 西方艺术本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