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美学本土话语的科学化建构和阐释 |
赵耀
李志宏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黄河文明学科化的本土话语构建——基于“黄河学”学科平台的文本分析 |
尹全海
|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看本土话语体系建构 |
刘京希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4
|
中国艺术批评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 |
史爱兵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7 |
7
|
|
5
|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
王宇
|
《河北学刊》
|
2003 |
4
|
|
6
|
延安文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
黄科安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7
|
当代绘画批评的本土话语争锋与尴尬 |
宫旭红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文化全球化下维护本土话语权的思考 |
邱钰斌
|
《经济研究导刊》
|
2009 |
0 |
|
9
|
戏曲召唤在叶广芩小说中的渐进与淡出——兼论动态追踪的必要和本土话语建构启示 |
李玫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2 |
0 |
|
10
|
论新世纪文学批评中的本土话语再造 |
余凡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1
|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
杨宁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2
|
别现代理论:“后焦虑时期”本土话语再造的新维度 |
余凡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3
|
中国艺术批评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重构 |
何嘉欣
|
《文化产业》
|
2019 |
0 |
|
14
|
浅析我国艺术评论中本土话语的回归与建构 |
张玉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0 |
0 |
|
15
|
中国传统契约中的本土权利话语研究——以清水江文书为视角 |
钟一苇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16
|
建构中国本土艺术理论与艺术审美的话语体系 |
周星
李昕婕
|
《美育学刊》
|
2023 |
1
|
|
17
|
社会创新概念:世界语境与本土话语 |
臧雷振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8
|
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 |
叶舒宪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9
|
在虚无中自嘲:荒诞喜剧电影的亚类型边界与本土话语机制 |
盖琪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20
|
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话语的历史脉络及其制约力量 |
时胜勋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