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方言》本字考证琐议——以湘方言为例
1
作者 郭宇轩 《汉字文化》 2024年第9期107-110,共4页
章太炎《新方言》是近现代语言学史上跨时代的著作,其中许多观点为后世所一一印证,例如对湘方言“[o^(13)kai^(33)]”“[liê^(13)]不”的本字考证在20世纪较为超前,为湘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成书的历史年代所限,《新... 章太炎《新方言》是近现代语言学史上跨时代的著作,其中许多观点为后世所一一印证,例如对湘方言“[o^(13)kai^(33)]”“[liê^(13)]不”的本字考证在20世纪较为超前,为湘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成书的历史年代所限,《新方言》在考据方言读音与本字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ʨ^(h)ia^(24)fan^(21)]”的本字值得商榷、否定词“[mau^(21)]”的本字论述应更明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新方言》 湘方言 本字考证
原文传递
河南社旗方言中“蹲”义动词考证
2
作者 张耀晖 马军丽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1-75,共5页
河南社旗方言中表示“蹲下”之义,存在“圪蹴、跍蹴、跍装、跍集”这样一组近义词。其词义与用法基本相同,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但各方言词的起源与生成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政治以及地缘方言片接触等因... 河南社旗方言中表示“蹲下”之义,存在“圪蹴、跍蹴、跍装、跍集”这样一组近义词。其词义与用法基本相同,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但各方言词的起源与生成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政治以及地缘方言片接触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比较这组近义词的内部差异,可以看出河南社旗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社旗方言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旗方言 “蹲”义动词 本字考证
下载PDF
钟祥方言本字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汛 肖国政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三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调查了湖北钟祥方言,著下了《钟祥方言记》一书(简称《方言记》)。该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但留下了许多本字待考,在书中用方框标示。四十多年过去了,钟祥方言的本字考证未见有人来做。不过,我们没有囿... 三十年代,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调查了湖北钟祥方言,著下了《钟祥方言记》一书(简称《方言记》)。该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但留下了许多本字待考,在书中用方框标示。四十多年过去了,钟祥方言的本字考证未见有人来做。不过,我们没有囿于《方言记》的方框。凡属《方言记》中的待考字,字头前边都加有角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本字 广韵 平声 三十年代 去声 内容丰富 本字考证 集韵 上声 入声
下载PDF
温州方言[ji^(33)]的本字考
4
作者 曹怡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0年第5期11-12,共2页
方言是对部分古汉语的现实反映,其中吴方言更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及语音。所以,对吴方言进行共时、历时的纵横考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隶属于吴方言的温州方言中表"馊"义的[ji33]进行方言本字的考察,论... 方言是对部分古汉语的现实反映,其中吴方言更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及语音。所以,对吴方言进行共时、历时的纵横考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隶属于吴方言的温州方言中表"馊"义的[ji33]进行方言本字的考察,论证"饐"及"餲"较之近代及现代方言志中所使用的"蔫"更具备充当[ji33]的本字的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方言 本字考证
下载PDF
客家话覃谈有别的存古层次 被引量:5
5
作者 严修鸿 余颂辉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90,共14页
根据最新调查与文献考证,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许多客家方言点是确实存在的,前人相关断言有误,有必要作出修正。客家话覃谈相别,反映在口语层次,是覃韵存古而非像闽南话的"谈韵在变化之后与覃韵互相区别"。客家话在口语词汇... 根据最新调查与文献考证,中古覃谈重韵的区别在许多客家方言点是确实存在的,前人相关断言有误,有必要作出修正。客家话覃谈相别,反映在口语层次,是覃韵存古而非像闽南话的"谈韵在变化之后与覃韵互相区别"。客家话在口语词汇里不仅明确无误地保留了覃谈之别,而且在声母条件上也见于见系,不像吴语、赣语那样仅局限于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话 重韵 语音层次 本字考证
下载PDF
“甩”“摔”和“蟀”的读音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鸿魁 《东岳论丛》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甩"、"摔"是同词分化字形,考察两字的意义关联,其语义核心是利用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处置事物。考察元曲和聊斋俚曲,并参照有入声韵、有入声调和无入声三类现代方言读音,可证"摔"一词的读音跟"蟀&... "甩"、"摔"是同词分化字形,考察两字的意义关联,其语义核心是利用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处置事物。考察元曲和聊斋俚曲,并参照有入声韵、有入声调和无入声三类现代方言读音,可证"摔"一词的读音跟"蟀"一样来自入声,《方言调查字表》的[摔]的音韵地位应当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字形 语义核心 音韵地位 字音调查 本字考证
下载PDF
福建西部方言的量词“茎”字 被引量:1
7
作者 严修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2-65,共4页
本文就福建省西部许多方言点中修饰条状物的个体量词的词源考证,通过方言比较,从语义、语音两个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证,把这个量词的本字考订为“茎”,从而否定了前人写为“行”的做法。
关键词 福建西部方言 个体量词 本字考证
下载PDF
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 ~5(再)字考释
8
作者 严修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2,共2页
多数客家话及粤语表示“再……都……”常用“aη^5……都……”格式。粤中河源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甚至可以用在“aη^5+动词+数量”结构中。透过方言比较及文献对照,特别是证明见母读喉塞现象的可能性,这个表示“再”的副词本... 多数客家话及粤语表示“再……都……”常用“aη^5……都……”格式。粤中河源客家话及部分粤语aη^5甚至可以用在“aη^5+动词+数量”结构中。透过方言比较及文献对照,特别是证明见母读喉塞现象的可能性,这个表示“再”的副词本字其实就是“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话 粤语 本字考证
下载PDF
汉语方言里的“挑”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稚瑶 项梦冰 《现代语言学》 2014年第3期115-130,共16页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33图为依据,讨论930个汉语方言点挑的说法。“担”和“挑”是通行最广的两种优势词形,分别见于510个方言点(453 + 57)和393个方言点(343 + 50)。“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33图为依据,讨论930个汉语方言点挑的说法。“担”和“挑”是通行最广的两种优势词形,分别见于510个方言点(453 + 57)和393个方言点(343 + 50)。“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担”则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南北两翼,两者构成了所谓的“中心—外围”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南宋以后兴起的“挑”打破了“担”的连续分布格局而造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客家话的“荷”以及浙西南、赣东北部分吴语的“揭”,分别见于 60 个方言点(56 + 4)和12个方言点(9 + 3)。本文认为吴语的“揭”本字也是“荷”。客家话的“荷”大概是古河洛方言的继承形式,而浙西南、赣东北部分吴语的“荷”则为古江东方言“荷”的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地图集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下载PDF
延川话中保留的表示“看”的一组古语词
10
作者 张崇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7-58,共2页
在陕北延川话中,"看"的同义词除"见、瞟、瞪、瞄、瞅、相、觑"等以外,还保留了一组平时难以写出本字的古词语.现将这些词语的本字考证出来,为词语的历史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 广韵 本字考证 历史研究 保留 同义词 古词语 平声 古语词 集韵 表示
下载PDF
从南方方言里“肾、 、睡”白读音看禅母古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修鸿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9,封三,共8页
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是 Klj 型的 ,前人只注意到闽语中章、昌母读如K 类声母的古音残余现象。本文则认为章系声母读舌根音的存古现象不限于闽语及章昌母。笔者通过对南方汉语方言 (包括闽、粤、客、赣、湘、徽、吴... 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是 Klj 型的 ,前人只注意到闽语中章、昌母读如K 类声母的古音残余现象。本文则认为章系声母读舌根音的存古现象不限于闽语及章昌母。笔者通过对南方汉语方言 (包括闽、粤、客、赣、湘、徽、吴语及平话等 )的比较研究 ,从语音、语义角度充分证明许多南方方言点里表示“肫肝”、“站立”、“疲倦”三个意义的字分别是“肾”、“”和“睡”。本文结论若能成立 ,那么对禅母乃至章系声母的上古音形式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禅母 上古音 本字考证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上) 被引量:2
12
作者 项梦冰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80-88,245,共10页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必须注意调查和研究的系统性,而基础性的方言地图集则必须是纯描写性的;百业待兴的汉语方言地理学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拾取义动词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里的拾取义动词(下) 被引量:1
13
作者 项梦冰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60-91,223,共34页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47图'捡'的研究为例,说明词形的恰当分类依赖于本字考证工作的深入,只有把词源梳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描述词语之间的历史关系,解释性地图的绘制和分析才不会走向歧途。本文的研究可以充分说明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必须注意调查和研究的系统性,而基础性的方言地图集则必须是纯描写性的;百业待兴的汉语方言地理学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拾取义动词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