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外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印虎 赵德贞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腹外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 目的探究腹外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23年4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性水平、疼痛感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当天、术后1、3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0)及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0.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3.914,P均<0.05)。结论腹外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降低术中出血量、稳定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其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疝 无张力疝修补 术中出血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陈光耀 曾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1-0074,共4页
观察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不同术式(开颅、神经内镜微创)作用。方法 选择幕上HICH病例(N=60,时间范围2022.1.1-2023.9.30),分组依据为随机数表(2组):A组(n=30,手术方案:去骨瓣减压术)、B组(n=30,手术方案:神经内镜微创);比较指... 观察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不同术式(开颅、神经内镜微创)作用。方法 选择幕上HICH病例(N=60,时间范围2022.1.1-2023.9.30),分组依据为随机数表(2组):A组(n=30,手术方案:去骨瓣减压术)、B组(n=30,手术方案:神经内镜微创);比较指标:(1)手术指标;(2)并发症;(3)预后;(4)神经功能;(5)昏迷指数。结果 B组手术耗时、ICU入住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分别为(1.62±0.34)h、(6.68±1.23)d、(154.68±30.89)ml、(92.68±4.87)%,均较A组更佳,P<0.05。较A组,并发症以B组更低,P<0.05。预后良好占比,较A组,以B组更高,P<0.05。手术前神经功能(NFDS)、昏迷指数(GCS)无差异,P>0.05;术后,NFDS以B组更低,GCS以B组更高,P<0.05。结论 幕上HICH治疗中,相较开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指标更佳,血肿清除率更高,并发症更少,预后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 神经内镜微创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 术中出血量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临床与超声指标对剖宫产切口部妊娠术中出血量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洁莹 万辉 +2 位作者 刘莹莹 芦钺 杜建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8-363,共6页
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部妊娠(CSP)术中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寻找能预测CSP术中出血量的临床及超声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3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资料,按照术中出血量是否大于100 mL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量<100 mL)和B组(出... 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部妊娠(CSP)术中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寻找能预测CSP术中出血量的临床及超声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3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资料,按照术中出血量是否大于100 mL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量<100 mL)和B组(出血量≥100 mL),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孕囊最大直径和剩余肌层厚度可作为预测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截断值分别为32.5 mm和2.45 mm。本研究认为剩余肌层厚度和孕囊最大直径是预测CSP术中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剖宫产切口部妊娠 术中出血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宁东晨 薄德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手术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确诊40例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 目的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手术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临床确诊40例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手术用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术毕之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为(211±46)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650±330)mL,相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较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在术后随访16~37个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为20.00%(4/20),观察组为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以行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可以将畸形致病因去除后,对冠状面、矢状面达到较好的固定矫形效果,并且达到360°减压,称得上目前临床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病症有效治疗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截骨内固定 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 时间 术中出血量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
5
作者 程萃萃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出血、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水囊压迫止血法,观察... 目的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出血、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水囊压迫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4%)低于对照组(1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背带式缝合 产后出血 剖宫产 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孙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60-0062,共3页
目的探究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效果。方法一个年度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用随机数字原则分组,对比对照组(传统纱布填塞)和观察组(背带式缝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更少(P<0.05),下床活动、宫缩持... 目的探究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效果。方法一个年度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用随机数字原则分组,对比对照组(传统纱布填塞)和观察组(背带式缝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更少(P<0.05),下床活动、宫缩持续、恶露持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止血效果突出,可以快速止血,还能促进产妇快速下床活动,提升身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和速度,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背带式缝合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术中出血量 下床活动时间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雷 张雷 +3 位作者 刘训芹 陈立建 郑立东 顾尔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LCVP组患者在肝脏切除期间通过调节体位、药物控制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C...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LCVP组患者在肝脏切除期间通过调节体位、药物控制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CVP)≤0.49 k Pa,对照组CVP不予干预。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肝脏切除前5min(T1)、肝脏切除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补液量等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LCVP组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尿量明显增多(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未能显著减少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转归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心静脉压 精准肝脏手 术中出血量 后转归
下载PDF
超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分离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健 刘敏 +5 位作者 杜浩 黄河 何远志 孙荣辉 李德培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去骨瓣减速压术后6周内)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分离时间及出术中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行超早期颅骨修补术25例颅骨缺损患者为超早期修补组。选择同期去骨瓣减压术后3月以上行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 目的探讨超早期(去骨瓣减速压术后6周内)颅骨修补术对皮瓣分离时间及出术中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行超早期颅骨修补术25例颅骨缺损患者为超早期修补组。选择同期去骨瓣减压术后3月以上行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18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的差异。结果超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的皮瓣分离时间[(12.9±7.2)min]较对照组[(30.1±10.8)min]明显缩短(P<0.01),而术中出血量[(226.3±40.3)ml]较对照组[(381.5±58.9)ml]明显减少(P<0.01)。术后3月、6月患者均来院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未见脑积水、感染、硬膜下积液、头皮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超早期颅骨修补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皮瓣分离时间,且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皮瓣分离时间 术中出血量 超早期
下载PDF
重度肝硬化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与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新凤 程月娥 +1 位作者 肖红梅 叶志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35-36,5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肝硬化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与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将2013年8-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癌伴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行肝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例和肾功... 目的探讨重度肝硬化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与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将2013年8-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癌伴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行肝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例和肾功能不全组79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尿量情况。结果术后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肾功能正常组长,术中出血量为[(890.4±460.7)ml],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444.2±281.3)ml](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尿量分别为[(151.2±51.3)]、[(100.5±40.8)]ml/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重度肝硬化患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尿量少,医护人员应当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出血量及增加肾脏血流量,积极防治术后肾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肝硬化 术中出血量 尿量 后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芳 李鑫 +2 位作者 胡德凤 杨雯 陈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8年5月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孕晚期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8年5月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孕晚期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分为研究组(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37例,对照组(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后壁及侧壁)30例。对比2组患者的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母婴结局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大于对照组患者(t=8.410、11.407、19.013、16.372、18.265,P均<0.01)。研究组患者子宫切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DIC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24.671、6.184、4.671、5.063,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t=6.184、1.713,χ^2=4.159、4.381,P均<0.05);2组间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其术中出血量更大且母婴结局不佳,此类患者更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型前置胎盘 胎盘主体附着位置 术中出血量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骨科病人术中出血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吉林 莫治强 +4 位作者 罗用宇 张毅 李倩烨 张小梅 黄洁 《云南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骨科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GPII Ia、GMP1 4 0、血小板超微结构及凝血机制影响的观察 ,探讨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方法  90例骨... 目的 通过对骨科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GPII Ia、GMP1 4 0、血小板超微结构及凝血机制影响的观察 ,探讨手术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方法  90例骨科手术病人 ,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研究。分对照组 (A) ,服药一天组(B) ,服药两天组 (C)。每天剂量、服法为 :0 5MG/次 ,四次每日 ,B组服一天 ,C组服两天 ,A组服空白胶囊。分别于服药前、术前、术毕即刻抽取静脉血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IIb、GPI IIa、GMP1 4 0 ;测D -二聚体、HB、RBC、PLT、HCT、PT、KPTT、FB ,凝血酶原活动度 ;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 ;计算全部病人术中出血量。结果 本研究显示 ,骨科病人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 :(1 )使PT缩短 ,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 ;(2 )使血小板表面糖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聚集及其止血功能显著增强 ,无血栓形成之危险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术中出血量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下载PDF
以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为参数研究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鹏 李连军 +2 位作者 张栋 张沂南 孙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 以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参数研究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收集本院泌尿微创中心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同一组临床医师完成的135 例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按先后顺序以每组27 例分为五组.统计每组... 目的 以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参数研究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收集本院泌尿微创中心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同一组临床医师完成的135 例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按先后顺序以每组27 例分为五组.统计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 通过描述统计可见,随例数增加,手术时间呈缩短趋势,术中出血量呈下降趋势.五组间,后四组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后三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具有丰富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50 ~ 60 例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是此手术的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 学习曲线 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立安 冯伟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胆囊结石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胆囊结石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痊愈出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差异显著(P <0. 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 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 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感染、胆漏、胆管受损等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涛 刘清泉 徐崇松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入组7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入组7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MDA均有所上升、SOD有所下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用于结肠癌患者的治疗,虽然对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影响,但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 术中出血量 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军 卞建强 +1 位作者 郑航 窦启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1期3386-33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表浅层膀胱癌息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表浅层膀胱癌息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表浅层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与观察组43例(实施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创伤相关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留置尿管、膀胱冲洗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FIB及PT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手术创伤相关指标值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层膀胱癌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 术中出血量 预后
下载PDF
肺裂不全情况下应用避开肺裂操作模式进行肺叶切除术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贵廷 邹志田 +3 位作者 杨柳 高克锋 张胜强 黄建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在接受手术的存在肺裂不全的肺癌患者中,通过分析比较避开肺裂操作模式肺叶切除与传统模式肺叶切除的术中出血情况,探讨肺裂不全情况下避开肺裂操作模式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132例存在肺裂不全的... 目的在接受手术的存在肺裂不全的肺癌患者中,通过分析比较避开肺裂操作模式肺叶切除与传统模式肺叶切除的术中出血情况,探讨肺裂不全情况下避开肺裂操作模式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132例存在肺裂不全的肺癌患者中,69例采取避开肺裂操作模式肺叶切除法(A组),63例采取传统模式肺叶切除法(B组);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99.57±94.86)ml,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79.21±147.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结论在需要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出现肺裂不全时,应用避开肺裂操作模式的肺叶切除技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裂不全 避开肺裂操作模式的肺叶切除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宫外孕术中出血量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桂乐 李建英 姚俊荣 《中原医刊》 2005年第5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术中出血量 时间 输液量 宫外孕 观察与护理 输血治疗 麻醉并发症 输血量 正常 血液系统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峰 秦洁 郭霖森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30例)和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30例)和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6.87±21.05)min,住院时间为(5.20±1.47)d,对照组分别为(95.42±18.74)min、(8.12±1.58)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08±14.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5.41±17.2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期结石取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积极进行处理症状消失。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一期结石取净率均显著,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优势,具有临床使用及借鉴价值,但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 复杂性肾结石 临床疗效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军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77-147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6%(2/32)低于对照组28.14%(9/32)(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促使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中出血量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围手术前期口服田七胶囊对慢性鼻窦炎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强中 夏纪严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术中出血量 慢性鼻窦炎 前期 田七胶囊 口服 西医结合理论 出血 控制性降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