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的价值与影像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芝 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32例,良性20例;增强CT检出恶性32例,其中诊断准确31例,增强CT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率为96.15%(50/52),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95.00%(19/20),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919)。临床病理诊断确诊T0期1例,T1期8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检出T0期0例,T1期9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各病理分期类型的准确率为96.88%(31/32)。结论: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灵敏度高,且增强CT影像特征清晰、辨识度高,临床综合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增强CT 术前诊断 灵敏度
下载PDF
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用于肛瘘术前诊断准确性分析
2
作者 吴卉卉 冯克 翁苓苓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用于肛瘘术前诊断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到2022年8月肛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及DWI序列扫描,对比MRI-DWI、常规序列扫描对外口、内口、主瘘管、分支瘘...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用于肛瘘术前诊断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到2022年8月肛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及DWI序列扫描,对比MRI-DWI、常规序列扫描对外口、内口、主瘘管、分支瘘管、脓腔检出率及肛瘘Parks分型准确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病灶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肛瘘患者中,分别检出外口192个、内口88个、主瘘管78个、分支瘘管156个、脓腔60个,MRI-DWI对外口、内口、主瘘管、分支瘘管、脓腔的检出率分别为86.98%、89.77%、 87.18%、80.13%、81.67%高于单纯MRI常规序到78.13%、73.86%、71.79%、67.31%、63.33%(P<0.05);78例肛瘘患者parks分型包括Ⅰ型30、Ⅱ型25例、Ⅲ型14例、Ⅳ型9例;MRI-DWI对肛瘘parks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3、0.769、0.788、0.820,均>0.75,二者一致性均较好,MRI-DWI对肛瘘prks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1%、87.74%、93.59%、96.15%均高于单纯MRI常规序列诊断准确率7.654%、74.36%、79.49%、88.46%,总体准确率为85.90%高于MRI常规序列58.97%(P<0.05);78例患者肛瘘病灶活动度包括活动期29例,缓解期49例,缓解期患者ADC值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评价肛瘘病变活动性曲线下面积0.908,灵敏度82.80%,特异度85.70%。结论 MRI-DWI诊断肛瘘有较高应用价值,Parks分型准确,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较高,可准确检测出肛瘘内口、外口、主瘘管、分支瘘管和脓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术前诊断 磁共振 常规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超声内镜、MRI在壶腹周围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魏书堂 徐菱遥 杨丙信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MRI)在壶腹周围癌(PA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疑似PA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均行EUS、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PAC的检...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核磁共振(MRI)在壶腹周围癌(PA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疑似PA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前均行EUS、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PAC的检出率。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130例疑似PAC患者,确诊胰头癌56例,壶腹癌18例,胆总管癌14例,十二指肠癌5例,胆总管结石37例。②EUS对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十二指肠癌的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EUS诊断PAC的准确度为96.2%,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4.6%,阴性预测值为92.1%,阳性预测值为97.8%,假阳性率为5.4%,假阴性率为3.2%,正确指数为0.91;MRI诊断PAC的准确度为75.4%,敏感度为72.0%,特异度为83.8%,阴性预测值为54.4%,阳性预测值为91.8%,假阳性率为16.2%,假阴性率为28.0%,正确指数为0.56。④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EUS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06,两者一致性处于较高水平;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80,两者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结论与MRI相比,EUS是诊断PAC最灵敏、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壶腹周围结构及病变部位,有利于提高PAC术前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术前诊断 超声内镜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CA125、CA153结合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玉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结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在本院2...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结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卵巢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疑似卵巢癌患者中选取80例,均进行血清CA125、CA153水平检测及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据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疑似卵巢癌患者中,阳性患者70例,阴性患者10例,其中血清CA125检测组检出52例真阳性,4例真阴性;血清CA153检测组检出55例真阳性,5例真阴性;MS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60例真阳性,8例真阴性;联合检测组检出64例真阳性,9例真阴性。血清CA125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4.29%、40.00%、70.00%;血清CA153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57%、50.00%、75.00%;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71%、80.00%、85.00%;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3%、90.00%、91.25%;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与单一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对比(P>0.05)。血清CA125检测组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4.29%(52/70);血清CA153检测组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为78.57%(55/70);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为85.71%(60/70);联合检测组病理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1.43%(64/70);4组对比(P>0.05)。结论:血清CA125、CA153结合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进一步筛查卵巢癌,并明确卵巢癌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卵巢癌 术前诊断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和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5
作者 胡楠楠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进行TVS、MRI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R...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进行TVS、MRI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Kappa=0.811,TVS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Kappa=0.771。结论TVS、MRI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其中MRI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术前诊断
下载PDF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
6
作者 王靖 梁卫霞 +2 位作者 林建平 张文茹 刘改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宝鸡市陈仓医院肛肠科的62例高位肛肠瘘患者,手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宝鸡市陈仓医院肛肠科的62例高位肛肠瘘患者,手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判断瘘管分型能力的差异。结果: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高位肛瘘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为93.55%(58/62),直肠内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4.48%(5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准确率更高,内口与支管检出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型检查结果比较,MRI检查总准确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直肠内超声,其中,经括约肌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应用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更高,分型判断更准确,直肠内超声检查方便快捷、价格低廉,二者合用可以准确高效地评估疾病情况,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腔内超声 高位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128层CT与MRI术前诊断直肠癌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英 马骏 +1 位作者 董燕 孙晓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53-154,16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128层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本院120例直肠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与MRI对于疾病术前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判别效能。结果CT检测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包括T1-2期25例,T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128层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本院120例直肠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与MRI对于疾病术前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判别效能。结果CT检测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包括T1-2期25例,T3期61例,T4期34例;MRI检测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包括T1-2期26例,T3期58例,T4期36例;MRI.对直肠癌T1-2、T3、T4分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5.00%、87.50%、92.50%高于CT诊断87.50%、71.67%、84.17%,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别为0.857、0.749、0.823高于CT诊断0.637、0.434、0.620(P<0.05);术前CT扫描共检测出淋巴结转移阳性71例,阴性49例;MRI共检测出淋巴结转移阳性70例,阴性50例;MRI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90.83%高于CT扫描78.33%,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为0.812高于CT扫描0.554(P<0.05)。结论 MRI相较于128层CT对于直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正确率更高,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术前诊断 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3D ASL技术结合D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中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李文华 李伟 +5 位作者 刘文波 马瑞芳 辛丽琴 苗田慧 刘浩 杨金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435-2439,共5页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进行诊疗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3...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进行诊疗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3D ASL及DWI检查,根据患者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5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低级别组,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高级别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3D ASL[总脑血流量(TBF)、局部总脑血流量(rTBF)、健侧脑白质血流(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ADC(rADC)]检查结果的异同,探究3D ASL及DWI技术对在术前分级中的评估价值。结果高级别组的3D ASL检查CBF、rCBF、TBF、rTBF值分别为88.11±13.26、6.22±1.98、2.88±0.83、4.23±0.98,均高于低级别组(60.11±15.56、3.77±1.22、1.45±0.21、1.8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3D ASL诊断脑胶质瘤高低级别的准确率为84.62%,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94.29%,高级别预测值为91.67%,低级别预测值为80.49%。高级别组ADC、rADC值分别为1.05±0.22、1.33±0.33,均低于低级别组(1.22±0.26、1.77±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DWI诊断脑胶质瘤高低级别的准确率为86.15%,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1.43%,高级别预测值为88.89%,低级别预测值为84.21%;3D ASL联合DWI诊断脑胶质瘤高级别的准确率为87.69%,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8.57%,高级别预测值为86.67%,低级别预测值为88.57%。3D ASL、DWI分别及联合检查诊断脑胶质瘤患者术前高级别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8、0.802、0.876。结论术前3D ASL技术结合DWI对脑胶质瘤患者病情诊断分级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 脑胶质瘤 术前诊断分级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及细胞病理学特征
9
作者 王玉环 方庆全 +1 位作者 郑海燕 苏龙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86-4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细胞病理学形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4例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例资料及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进... 目的探讨血清学、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细胞病理学形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4例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例资料及细胞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进行比较,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的细胞病理学形态特征。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组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降钙素原检测值升高例数均显著多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对照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准确率为75.00%,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符合率为91.67%。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病理学主要形态特征有:胞质不规则形或梭形、核偏位的细胞、双核或多核巨细胞、散在突出的大细胞、染色质呈“胡椒盐样”、梭形细胞、淀粉样物。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病理学特征:核增大,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型,可见纵向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常见小核仁,染色质毛玻璃样,常见浓厚胶质,偶见砂砾体。结节性甲状腺肿细胞病理学特征:可见成簇或小片蜂窝状的滤泡上皮细胞,核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常见多量巨噬细胞,背景可见较多红细胞及少量炎性细胞。结论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降钙素原检测与超声诊断对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掌握甲状腺髓样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可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血清学 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 细胞病理学特征 术前诊断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胡涛 姬利娟 杜灵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08-910,共3页
目的:分析桡骨骨折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中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桡骨骨折患者,入组者均行DR、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DR与MSCT对桡骨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 目的:分析桡骨骨折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中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桡骨骨折患者,入组者均行DR、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DR与MSCT对桡骨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DR与MSCT对桡骨骨折检查的影像学指标及图像特征,影像学指标包括冠状面积腕关节面塌陷度、矢状面骨折位移距离;同时对比DR与MSCT对骨折处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测量结果。结果:DR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Barton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0%、73.91%、64.71%,总符合率为72.22%;MSCT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Barton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8%、95.65%、94.12%,总符合率为95.83%,高于DR检查(P<0.05);MSCT检查对矢状面骨折位移距离、冠状面腕关节面塌陷度测量结果高于DR检查(P<0.05)。结论:桡骨骨折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中MSCT的应用价值优于DR,可更为直观显示骨折情况,准确分型,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桡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术前诊断 后评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明影 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 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中均接受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2%,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9.2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为96.43%,瘘管检出率为98.03%;超声检查内口检出率为86.90%,瘘管检出率为90.79%;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内口检出率、瘘管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7.539,P<0.05)。结论: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率更高,能够很好地了解肛瘘病灶的位置、数量、分布、走向等,从而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检查 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3.0T磁共振与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刘文庆 罗成华 +3 位作者 郭勇 薛利芳 张龙飞 陈伟达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0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应用在肛瘘(AF)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且行手术的77例疑似AF患者,均于术前行3.0T MRI、ERUS,参照手术结果,评价二者诊断效能、AF分型检出率。结果:(1)77例...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应用在肛瘘(AF)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且行手术的77例疑似AF患者,均于术前行3.0T MRI、ERUS,参照手术结果,评价二者诊断效能、AF分型检出率。结果:(1)77例疑似AF患者经手术确诊72例,剩余5例为窦道感染;另外,3.0T MRI准确性(93.51%)与手术结果(100.00%)无差异,P>0.05;ERUS准确性(81.82%)低于手术结果(100.00%),P<0.05;3.0T MRI、ERUS的特异性无差异,P>0.05,但是前者准确性(93.51%)、敏感性(94.44%)高于后者(81.82%)、(83.33%),P<0.05;(2)手术检出经肛管括约肌型23例、肛管括约肌外型2例、肛管括约肌型46例、肛管括约肌上型1例,3.0T MRI、ERUS在各具体分型方面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但是前者整体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3.0T MRI能够准确诊断AF,ERUS能够简便且快速地诊断AF,二者联合应用在AF术前诊断中可以准确、高效地评估病情,提高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 直肠腔内超声 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采宏 张卫社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1-714,共4页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AS)为严重妊娠并发症,其可引起多种围产期母胎并发症。结合高危因素、辅助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病检可明确诊断。由于其围术期高风险,术前诊断PAS对于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PAS的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AS)为严重妊娠并发症,其可引起多种围产期母胎并发症。结合高危因素、辅助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病检可明确诊断。由于其围术期高风险,术前诊断PAS对于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PAS的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各有其特点,本文就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术前诊断 超声 磁共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贱辉 钟荣明 +2 位作者 曾令泉 马麟 刘金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以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以... 目的: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以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以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以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为对照1组,直肠腔内超声诊断结果为对照2组,联合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三组诊断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中的诊断准确率,对内口、瘘管的检出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得出,有12例患者为低位复杂性肛瘘、20例患者为高位复杂性肛瘘。观察组对高位、低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对高位、低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对比(P>0.05);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得出,瘘管数为60个,内口数为50个。观察组对内口以及瘘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对内口以及瘘管的检出率对比(P>0.05)。结论: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联合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腔内超声 复杂性肛瘘 术前诊断
下载PDF
MRI在肛瘘疾病术前诊断价值及瘘管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景明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92-94,98,共4页
目的分析MRI在肛瘘疾病术前诊断价值及瘘管MRI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肛瘘患者100例,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MRI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目的分析MRI在肛瘘疾病术前诊断价值及瘘管MRI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肛瘘患者100例,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MRI检查,对比分析患者的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肛瘘患者的术前MRI检查结果显示的脓肿、外口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其准确率100%;内口的诊断准确率89.60%,支管的诊断准确率86.40%,瘘管的诊断准确率95.76%;术前MRI检查内口肛瘘13例假阴性、支管肛瘘7例假阴性、瘘管肛瘘7例假阴性、支管肛瘘1例假阳性。与肛瘘患者手术结果相比,MRI检查显示,括约肌外型肛瘘的诊断确诊率66.67%,括约肌上型肛瘘的诊断确诊率75.00%,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确诊率86.67%,括约肌间型肛瘘的诊断确诊率96.43%。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的显示肛瘘的脓肿、外口、内口、支管及瘘管,可用于肛瘘的术前诊断;还可以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用于确定瘘管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MRI 术前诊断 瘘管 分型
下载PDF
MRI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陈泽明 陈锡章 +1 位作者 许程生 钟华成 《医疗装备》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 比较MRI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5例乳腺癌(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 比较MRI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5例乳腺癌(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测定瘤体体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病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RI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8.29%,高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7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测定的瘤体体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系数r为0.943,高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0.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2%、100.00%、100.00%,均高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63.27%、68.00%、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及不同病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且测定的瘤体体积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高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可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乳腺癌 术前诊断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超声、增强CT、增强MRI单独或联合用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立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2期160-161,169,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增强CT、增强MRI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乳腺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彩超以及腋窝淋巴结增强CT、MR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 目的:研究超声、增强CT、增强MRI单独或联合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乳腺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彩超以及腋窝淋巴结增强CT、MRI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术后病理组织冰冻检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2例,未发现转移者58例。超声、增强CT、增强MRI三种联合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6.55%、97.62%、97.00%,单纯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79.31%、76.19%、78.00%,单纯增强MRI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3.33%、85.00%,单纯增强CT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7.93%、88.10%、88.00%,与单独检查方法相比,三种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最高(P<0.05)。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联合应用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病灶诊断最为准确,适用于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增强MRI 乳腺彩超 乳腺癌转移 腋窝淋巴结 术前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昝培霞 姚焕玲 张荣荣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等,对比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等,对比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确诊60例,诊断确诊率为85.71%(60/70);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结果为Ⅰ期34例,Ⅱ期16例,Ⅲ期10例;术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为Ⅰ期30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符合率为86.67%;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分级确诊G_(1)级30例,G_(2)级20例,G_(3)级10例,术后病理组织分级确诊G_(1)级19例,G_(2)级28例,G_(3)级13例,符合率为63.33%。结论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上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需借助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评估患者病情,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术前诊断性刮宫 后病理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应用于冈上肌腱损伤关节镜术前诊断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裘逸伶 王蓉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应用于冈上肌腱损伤关节镜术前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冈上肌腱损伤且需适时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需接受多模态超声检查...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应用于冈上肌腱损伤关节镜术前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冈上肌腱损伤且需适时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需接受多模态超声检查与特殊体征检查,对比多模态超声检查与特殊体征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利用多模态超声检查术诊断冈上肌腱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4%(63/64)、91.67%(33/36),均高于特殊体征检查(落臂试验、Neer征检查、零度位外展抗阻试验、Hawkins征检查、Jobe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7、41.011、41.011、21.955、39.237、16.756、15.126、10.667、8.036、18.463,P<0.001)。结论 多模态超声应用于冈上肌腱损伤关节镜术前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多模态超声检查术可将广泛用于进行关节镜术前诊断的冈上肌腱损伤患者,促使诊断质量、诊断价值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检查 冈上肌腱损伤 关节镜术前诊断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1.5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晓刚 郑历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以及疾病分期过程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方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南郊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均对其进行1.5T MRI平扫、... 目的: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以及疾病分期过程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方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北京南郊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均对其进行1.5T 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且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从而研究观察1.5T MRI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0例患者病灶区胃壁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增厚情况,厚度大约在7.33~31.73mm之间;且MRI T分期和临床病理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T2期)、90.00%(T3期)及90.00%(T4期)。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成像速度较快,能够明显地反映出胃壁分层、病灶侵犯深度等相关情况,可将其使用于T2期、T3期进展期胃癌临床诊断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成像 胃癌术前诊断 癌症疾病分期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