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4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氧饱和度在术后神经认知障碍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帆 何施谦 +3 位作者 郭尹浩 何红霞 徐岁寒 李军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前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唯一策略。脑氧饱和度(rSO_(2))变化可反映脑组织氧合情况,研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rSO_(2)降低与PND的发生发展有关,rSO_(2...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前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唯一策略。脑氧饱和度(rSO_(2))变化可反映脑组织氧合情况,研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rSO_(2)降低与PND的发生发展有关,rSO_(2)监测可用于PND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饱和度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 术后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术后快速康复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护理研究
2
作者 吴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30-0133,共4页
探讨确诊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案,主要分析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2020.1-2022.1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展开研究,均在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配合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0例的术后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称作对照组;其中40... 探讨确诊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护理方案,主要分析术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 对2020.1-2022.1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展开研究,均在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配合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0例的术后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称作对照组;其中40例的术后护理方式是快速康复,称作观察组。结果 对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实施统计分析,可见两组差异,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确诊粘连性肠梗阻并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积极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让患者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手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快速康复 术后康复时间 术后并发症率
原文传递
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外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源(综述) 吕扬 周方(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是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常见于中青年[1~3]。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如何选择尚存争议[4,5],但对于运动员、年轻人等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肯定[6]。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多样,近年来出现各种微创术式[7,8]。术式以及医生经验的差异导致术后外固定佩戴时间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计划有所不同[9,10]。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案通常需要严格非负重跖屈位石膏固定6周[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 跟腱断裂 早期功能锻炼 医生经验 石膏固定 微创 修复术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4
作者 张峥 郭立芬 +2 位作者 潘冰晶 陈安忠 朱红霞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在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肩袖损伤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流限制训练,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SF-36健康状况量表比较两组干预4周和8周后的康复效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改善。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和内旋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肩袖损伤术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艾灸在减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朱小华 徐雯 +2 位作者 殷俊翔 林伟青 陈晓亮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艾灸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普外一科接受LSG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试验组(n=52)。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艾灸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普外一科接受LSG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试验组(n=52)。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加认知行为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6个月时增加使用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方法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6、8、10、12个月所测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率(BF)、内脏脂肪面积(VFA)、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2组体重、BMI、WHR、BF、VFA、EWL、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0和12个月时,试验组体重、BMI、WHR、BF、VFA、TC、TG、LDL-C、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且EW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艾灸应用于LSG术后的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代谢水平,调节其内分泌功能,有助于巩固减重手术的中长期效果,预防术后复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艾灸 减重术后 术后复胖
下载PDF
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6
作者 张云 蒋翠翠 +2 位作者 杨磊 李亚 赵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PO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PO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SSLF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或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2组患者术前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POP-Q各指示点测量值相比,2组患者术后测量值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测量值更低(P<0.05)。术前PFDI-20、PFIQ-7评分2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LF治疗POP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阴道骶棘韧带悬吊 时间 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 盆底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马红霞 卢星 +1 位作者 袁野 吴光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急诊行ATAAD手术患者80例,跟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维来司他钠组及对照组各40例。西维来司他钠组于手术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他钠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急诊行ATAAD手术患者80例,跟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维来司他钠组及对照组各40例。西维来司他钠组于手术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西维来司他钠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相同的速率静脉泵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术后3 d内采用3 min谵妄诊断量表(3D-CAM)对患者POD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于术后24 h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改良的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比色法检测PBMCs内铁离子(Fe^(2+))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BMCs内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L4)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记录围手术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西维来司他钠组PO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OD严重程度评分及POD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西维来司他钠组PBMCs内Fe^(2+)浓度及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均<0.05)。西维来司他钠组PBMCs内ACSL4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GPX4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西维来司他钠组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维来司他钠可预防急性ATAAD手术患者PO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主动脉夹层 术后并发症 术后谵妄 铁死亡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6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林常红 陈琳琳 王雅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以剖宫产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于产后24 h后协助下床活动,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6 h开始分阶段协助下床活动。比较2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等恢复时间指标,产妇产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子宫复旧情况、产妇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5 d母乳喂养率,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和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以及对术后恢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胃肠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其产后24 h VAS评分为(1.49±0.58)分,低于对照组的(2.45±0.83)分(P<0.05)。观察组产妇24 h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 d母乳喂养率达到92.0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恢复的满意度高达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6 h产妇下床活动对其产后康复有积极意义,可缩短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感,促进子宫复旧和乳汁的分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产妇 术后6 h 下床活动 术后康复 并发症 疼痛感
下载PDF
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徐霜霜 范志君 +4 位作者 于淼 何侃 陆军 任炳旭 杨小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BTM根据术后1~7d的疼痛强度进行组间轨迹建模分析,确...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于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BTM根据术后1~7d的疼痛强度进行组间轨迹建模分析,确定术后早期疼痛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疼痛轨迹与术后持续性疼痛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模型(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适用于分析术后早期疼痛轨迹。术后6个月持续性疼痛发生率为50.80%,其中有42.24%出现轻度疼痛,有8.55%出现重度疼痛。常见疼痛部位依次为胸部(39.57%)、腋窝(27.81%)、手臂(13.91%)和后背(7.49%)。术后早期疼痛中的重度疼痛轨迹与术后6个月持续性疼痛相关(P<0.001)。ROC曲线显示,重度疼痛轨迹预测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的AUC为0.865。结论 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术后持续性疼痛,临床中可根据术后早期疼痛轨迹对患者进行分类,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急性疼痛 乳腺癌手 门诊手 术后持续性疼痛 术后疼痛轨迹
下载PDF
术后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应用现状及策略
10
作者 柯春连 刘媛 卢曼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7-0120,共4页
探讨在肝胆胰脾外科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理念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本研究为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所接收治疗的肝胆胰脾疾病患者中选择85例。这些患者随机被划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 探讨在肝胆胰脾外科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理念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本研究为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所接收治疗的肝胆胰脾疾病患者中选择85例。这些患者随机被划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在手术后采用加速康复的护理方法,再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后恢复进程、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整体治疗成效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在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差别明显,改善程度更加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组中,患者的住院期限、补液所需时间以及首次排气发生的时间都优于参照组,且这些差异非常显著(P<0.05);经过护理,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出现的并发症数量显著减少,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整体效果和满意度均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肝胆胰脾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对其实施以术后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情绪,可促进术后康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让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脾外科手 术后加速康复理念 心理情绪 术后康复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下载PDF
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中西医评估方法
11
作者 张晓彤 周永坤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122-126,共5页
该文主要对近年中西医评估术后胃肠功能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和前景展望,结合中医与西医诊断技术及方法,进一步认识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生理与病理,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术后胃肠功能评估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腹部外科手 评估方法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
12
作者 熊青 张菲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0-0113,共4页
分析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 本研究探讨了52名食管癌患者(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病人)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效果。通过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人),并实施双盲... 分析食管癌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 本研究探讨了52名食管癌患者(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病人)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效果。通过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人),并实施双盲试验,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护理成效。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在胃肠道恢复、拔管、出院时间以及胃肠减压引流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术后不适和疼痛,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期护理 集束化护理 术后康复进程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谵妄发生的影响观察
13
作者 陈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9-020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研究所在医院的80例大肠癌术后病患,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甲组接受常规护理,乙组接受护理干预。运用躁动型谵妄早期检出率, 意外拔管发... 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大肠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研究所在医院的80例大肠癌术后病患,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甲组接受常规护理,乙组接受护理干预。运用躁动型谵妄早期检出率, 意外拔管发生率,以及住院情况等作为结果评估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后,乙组的谵妄早期检出率显著高于甲组,发生躁动型谵妄和意外拔管的比例显著降低;同时乙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以及ICU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甲组;乙组在社会生活、躯体活动、精力、睡眠、情感及疼痛等方面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甲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大肠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早期谵妄检出以及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谵妄、躁动和意外拔管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大肠癌术后重症监护 谵妄发生率 大肠癌术后 谵妄发生率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
14
作者 苏子容 朱佳佳 刘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剖宫产是临床上用于解决难产、提高母婴存活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产妇畏疼、胎儿过大等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但该种分娩方式需暴露产妇腹腔,对产妇造成一定损伤,极易引发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的... 剖宫产是临床上用于解决难产、提高母婴存活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产妇畏疼、胎儿过大等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但该种分娩方式需暴露产妇腹腔,对产妇造成一定损伤,极易引发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是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2]。患者临床表现为术后排气、排便异常,恶心、腹胀、呕吐等,如若不及时处理,影响产妇产后进食、手术切口愈合等,还容易导致术后感染、脏器粘连、子宫复旧,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降低母婴生活质量[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感染 排便异常 中药热奄包 剖宫产率 子宫复旧 胃肠功能紊乱 剖宫产术后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电针治疗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应用前景
15
作者 王晟懿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638-644,共7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可达79.2%,且其并发症包括了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谵妄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加住院时间、为患者带来不良的治疗体验。近年来电针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火热... 大量的研究表明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可达79.2%,且其并发症包括了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谵妄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加住院时间、为患者带来不良的治疗体验。近年来电针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火热,其广泛的治疗作用包括术后镇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电针治疗相关资料对其作用机制以及应用进行总结,为日后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腹腔镜 术后疼痛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谵妄
下载PDF
瑞马唑仑用于术中镇静对术后谵妄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16
作者 肖梦哲 周乐广 +2 位作者 刘程曦 时宏昭 王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评估瑞马唑仑对术后谵妄(PO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当6项研究全部纳入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去除异质性明显... 目的 评估瑞马唑仑对术后谵妄(PO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当6项研究全部纳入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去除异质性明显的2项研究后,结果显示瑞马唑仑组POD发生率低于其他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谵妄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中使用瑞马唑仑镇静有降低POD发生率的趋势,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术后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如何摄入饮食与营养
17
作者 张俊丽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5期85-85,共1页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患者的饮食与营养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还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加速康复进程。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骨科手术术后饮食与营养的经验,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蛋...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患者的饮食与营养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促进伤口愈合,还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加速康复进程。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骨科手术术后饮食与营养的经验,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帮助。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和组织生长的基础,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术后患者应选择富合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鱼类、豆类、蛋类和低脂乳制品等。这些食物不仅富合优质蛋白质,还提供了必要的氨基酸,有助于支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建议患者每餐都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确保全天的营养供给,以最大程度地支持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质 康复进程 康复阶段 骨科手术后 术后饮食 营养供给 术后康复 新陈代谢
下载PDF
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廖怡 李琪 +3 位作者 王晓娥 詹明盈 肖力 陈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两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15评分),其次为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提高[(89.60±13.24)vs(81.18±12.78),P=0.012],静息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03±0.72)vs(4.26±0.93),P<0.001],咳嗽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4.40±0.89)vs(5.44±1.05),P<0.001]。同时,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24 h阿片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减少[14.15(4.95~30.00)mg vs 40.50(19.25~68.18)mg,P=0.002],补救镇痛需求亦明显减少[0.00(0.00~0.00)mg vs 0.00(0.00~100.00)mg,P=0.007]。【结论】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可通过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及减少阿片药物使用量,提高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总体恢复质量,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恢复质量 胸骨切开心脏手 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策略挖掘柴胡-芍药用于术后疼痛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宋雨欣 冯飞雪 +2 位作者 周嘉迪 陈坤 侯俊明 《特产研究》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PP)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从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柴胡及芍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以及术后疼痛靶点。采用术后疼痛综合征(Pos...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PP)的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的分子机制。从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柴胡及芍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以及术后疼痛靶点。采用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PPS)及神经性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相关的靶点,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出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的活性成分、成分一疾病的交集靶点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在满足筛选条件的18个成分中共筛选鉴定出5个生物活性成分豆甾醇、山柰酚、beta-sitosterol、Areapilin、isorhamnetin及36个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的作用靶点,其中MAPK8、HMOX1、RELA、NOS2、JUN、PTGS2、PPARG、TNF、IL-6是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的关键靶点。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TNF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和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通路可能在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两个生物活性成分均可较好结合,其中谷甾醇与TNF的结合能负值最大,可能是柴胡-芍药治疗术后疼痛有效活性成分。本研究通过成分-靶点-疾病的角度初步预测和验证了“柴胡-芍药”对治疗PP的药理和分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神经性病理性疼痛 术后疼痛综合征 柴胡 芍药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术后反应分析
20
作者 张雨 李永成 王永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观察组手术、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 四肢骨折 术后并发症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