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马春阳 陈冰燕 +5 位作者 蔡鸿宇 周元 陈红健 张素青 邵冰峰 周益龙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与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ostoperative liver insufficiency,P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标...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计数与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postoperative liver insufficiency,PL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2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出现PLI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PLI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NEU计数、NLR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test 15-minute retention rate,ICG-R15),分析NLR在预测PL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NEU计数、NLR及ICG-R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NEU、NLR及ICG-R15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发生PL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ICG-R15及两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01、0.603及0.622,其中NLR的AUC最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EU计数、NLR及ICG-R15均为PLI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NLR可有效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PLI的发生,与NLR联合能提高ICG-R15对PLI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术后肝功能不全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
下载PDF
标准残肝体积预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龚文锋 陆战 +4 位作者 张志远 钟鉴宏 马良 向邦德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the 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共181例半肝切除术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体积、切除的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标本的体积。按照"50-50标准"分成肝衰竭组(22例)与无肝衰竭组(159例),分析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肝硬化亚组SRLV的临界值及其预测PHLF效能,并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CT分级资料。结果:术后共发生PHLF 22例,PHLF相关死亡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及SRLV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按照肝硬化病理进行亚组分析,肝硬化组102例(Ⅰ、Ⅱ级肝硬化84例,Ⅲ级肝硬化18例,无Ⅳ级肝硬化),18例发生PHLF,PHLF相关死亡1例。HCC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发生PHLF的SRLV临界值为340 mL/m^2(灵敏度94.4%,特异度74.7%,曲线下面积0.861,P<0.01)。结论:SRLV≤340 mL/m^2的HCC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行半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 术后肝功能衰竭 标准残肝体积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分析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虹 李俊 +4 位作者 王旭 范铁艳 张庆 陈新国 沈中阳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50-150,共1页
肝功能异常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表现,绝大多数移植术后不良事件都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可以出现在术后的任何阶段。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通常可随其基础疾病的有效治疗而逆转,患者和移植肝能够长期存活;但少数情况下基础病变进行性发展,... 肝功能异常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表现,绝大多数移植术后不良事件都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可以出现在术后的任何阶段。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通常可随其基础疾病的有效治疗而逆转,患者和移植肝能够长期存活;但少数情况下基础病变进行性发展,肝功能持续恶化,最终不得不再次进行肝移植。与非移植人群相比,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有其特殊性:1肝功能异常的基础病因涵盖更为广泛,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肝功能 基础病因 移植肝 诊断分析 基础疾病 胆道并发症 慢性排斥反应 放射性肝炎 基础病变
下载PDF
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绪涛 翟健 +5 位作者 张一军 屈淑平 吴东 施乐华 沈锋 吴孟超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肝功能衰竭相关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APRI≥1.1,前白蛋... 目的分析影响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肝功能衰竭相关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APRI≥1.1,前白蛋白<170 mg/L及术中输红细胞是影响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当术前APRI≥1.1或/和前白蛋白水平<170 mg/L时行肝切除术应当谨慎,以避免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 术后肝功能衰竭 前白蛋白 肝功能评估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标准化残肝体积比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丰晓 白雪松 胡敬华 《肝脏》 202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评价标准化残肝体积比(sFL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术前腹部三维CT重建、施行肝切除术HCC患者74例(男58例、女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 评价标准化残肝体积比(sFL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术前腹部三维CT重建、施行肝切除术HCC患者74例(男58例、女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PHLF相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确定PHLF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74例HCC患者PHLF28例(PHLF组)、非PHLF46例(非PHLF组)。PHLF组、非PHLF组患者PLT分别为123(29,238)×10^(9)/L、168(38,53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分别为36.3(26.0,41.2)g/L、42.8(25.6,48.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R分别为0.50(0.38,0.78)、0.67(0.36,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分别为9(6,12)分、7(6,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PT、INR、ALT、HBsAg及肿瘤直径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PLT、Alb、sFLR及MELD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LT、Alb、sFLR及MELD评分均是HCC患者PHL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sFLR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4、76.9%及73.9%,MELD评分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53.8%及82.6%,两者联合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为80.8%、91.3%。sFLR联合MELD评分诊断HCC患者PHLF发生时的AUC值均分别显著高于sFLR、MELD评分(P<0.05)。结论 sFLR联合MELD评分是预测HCC患者PHLF发生的有效指标,该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肝切除术后的早期处理,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为肝切除术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标准化残肝体积比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患者EST并ENBD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歌今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92-93,共2页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总管结石患者多有不同肝功生化指标异常表现。研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EST)及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肝功生化指标的改善、胆结石的治疗、病情的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2010年...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总管结石患者多有不同肝功生化指标异常表现。研究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EST)及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肝功生化指标的改善、胆结石的治疗、病情的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74例胆结石患者行EST及ENBD。现将其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肝功能 胆结石患者 胆总管结石 ENBD 护理方法 EST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生化指标异常
下载PDF
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志伟 吴印爱 +4 位作者 刘献棠 谢尚奎 蒋邦好 金浩生 胡世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 观察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机体一期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术后12h应用丹参治疗组,分别测定其手术前后外周血水平ALT、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及透明酯酸(HA)水平变... 目的 观察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机体一期术后肝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术后12h应用丹参治疗组,分别测定其手术前后外周血水平ALT、Tbil、肿瘤坏死因子(TNF)及透明酯酸(HA)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自术后48h始ALT、Tbil、TNF及H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丹参有利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丹参 术后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 总胆红素 肿瘤坏死因子 透明酯酸
下载PDF
残肝体积/体重比率预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陆战 龚文锋 +4 位作者 张志远 钟鉴宏 马良 向邦德 黎乐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肝硬化患者残肝体积/体重比率(RLV-BWR)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效能。方法分析181例行半肝切除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Myrian-Liver手术规划系统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肝硬化患者残肝体积/体重比率(RLV-BWR)的安全临界值及其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效能。方法分析181例行半肝切除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Myrian-Liver手术规划系统测定肝脏总体积、肿瘤体积、残肝体积,切除的肝体积。术中排水法测定切除标本体积。按照"50-50标准"分成肝衰竭组与无肝衰竭组,分析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肝硬化亚组RLV-BWR的临界值及其预测PHLF的效能,回顾性分析患者肝硬化背景CT分级。结果术后共发生PHLF22例,PHLF相关死亡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水平及RLV-BWR是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按照术后肝硬化病理进行亚组分析,肝硬化组102例,18例术后发生PHLF,PHLF相关死亡1例。HCC合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发生PHLF的RLV-BWR临界值为0.94%(ROC=0.853,P<0.01,敏感度94.4%,特异性72.3%)。半肝切除肝硬化患者CT评级为Ⅰ~Ⅲ级。结论对RLV-BWR≤0.94%的HCC合并肝硬化患者行半肝切除术,术后发生PHLF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残肝体积/体重比率 术后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术后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联合标准残肝体积对肝细胞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梅理祥 王栋 +2 位作者 李欢妮 李增博 周乐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第3天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联合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肝细胞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 目的:探讨术后第3天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联合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肝细胞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1例肝细胞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肝功能良好组(n=40)与肝功能不全组(n=21),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回归分析筛选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单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联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肝功能不全诊断上的价值差异。结果:61例手术患者中共有21例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4.4%。术后肝功能良好组与肝功能不全组在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肿瘤体积、切除肝体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术后ICG R15,术中出血量和SRLV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ICG R15,术中出血量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后ICG R15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logit(P)=1.277+0.140×术后ICG R15–5.125×SRLV。术后ICG R15联合SRLV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的术后ICG R15和SRL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13和0.681。结论:术后第3天ICG R15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两者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其诊断价值可能优于单一的术后第3天ICG R15和SR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术后肝功能不全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 标准残肝体积
下载PDF
重组生长激素对肝硬化断流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孟一文 陈维广 崔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重组生长激素 术后肝功能 断流术后 肝硬化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病人 围手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纤维化评价指标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水荣 林浩钟 +5 位作者 钱柏锋 李牧其 彭洪 华赟鹏 彭宝岗 沈顺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4-882,共9页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 【目的】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肝脏纤维化-4指数(FIB-4)等指标已被证实可用于无创性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讨APRI与FIB-4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PHLF)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在我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肝切除术前2周内的实验室数据,计算APRI、FIB-4、Child-Pugh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PRI、FIB-4、Child-Pugh评分的AUC值和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APRI和FIB-4对PHLF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1.3%(48/426)患者发生PHLF。多因素分析显示:大范围肝切除术(≥3个肝段切除)、失血量>400 mL,TBIL、PLT、纤维蛋白原以及APRI、FIB-4均为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PRI(AUC=0.816)和FIB-4(AUC=0.728)对PHLF的预测能力均优于Child-Pugh评分(AUC=0.566)P均<0.001。【结论】术前APRI与FIB-4都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 肝脏纤维化-4指数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CHILD-PUGH评分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土明 何世东 +2 位作者 潘晓峰 魏彬彬 王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61-862,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肝功能 胆囊良性病变 肝外胆管 术后出血 术后胆漏 离断伤 金标准
下载PDF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博 杨林 +3 位作者 孙艺波 杨涛 柏强善 阴继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21-624,共4页
目的:分析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选取1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HLF将17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发生PHLF)和对照组(未发生PHLF),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选取1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HLF将17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发生PHLF)和对照组(未发生PHLF),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血液指标、ALBI评分、吲哚菁绿(ICG)试验结果及PHLF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对象中共有36例患者发生PHLF,发生率为20.93%。研究组患者中大范围切除术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ALBI评分和ICR-R15均高于对照组(P<0.05);PT、ALBI评分、ICG-R15预测PHL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2、0.738、0.730(P<0.05);当ALBI评分与PT进行联合检测时,AUCROC提高至0.875(P<0.05),灵敏度为0.944,均高于ICG-R15与PT的联合检测(AUCROC为0.734,灵敏度为0.444)。结论:相对于传统的ICG试验,ALBI评分预测原发性肝癌PHLF的价值较高,将其与PT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预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凝血酶原时间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14
作者 蔡启晨 张俊勇 龚建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648-1650,1653,共4页
肝脏手术是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肝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考虑到PHLF的危害性和治疗手段的有限性,适当的手术技术和精细的围术期管理对预防PHLF颇有价... 肝脏手术是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肝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考虑到PHLF的危害性和治疗手段的有限性,适当的手术技术和精细的围术期管理对预防PHLF颇有价值。术后早期识别,及时启动人工肝等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也十分重要。本文就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围术期预防以及治疗策略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预防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围术期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其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红元 朱明炜 +4 位作者 杨鑫 吕骅 乔江春 刘燕南 韦军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以Child-pugh分级和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ICG R15)评价术前肝脏功能,应用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标准评价肝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营养状态与围术期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112例患者中,70例(62.5%)为A级,34例(30.3%)为B级,8例(7.1%)为C级,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7.5%(B+C级42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86例(86.0%)为A级,14例(14.0%)为B级,无C级病例,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4.0%(B+C级14例),观察组患者总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19.73,P<0.001)。观察组患者ALB、PA、BMI、AC、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2例肝癌患者术前应用Child-pugh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其中A级81例(72.3%),B级20例(17.9%),C级11例(9.8%)。术前应用ICG R15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ICG R15<10%65例(58.0%),10%≤ICG R15<40%32例(28.6%),ICG R15≥40%15例(13.4%)。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者79例(70.5%),肝功能轻度不全28例(25%),肝功能重度不全5例(4.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前Child-pugh分级(r_s=0.829,P<0.001),术前ICG R15的方法(r_s=0.879,P<0.00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r_s-=0.89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差,并与其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CHILD-PUGH分级 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2 位作者 史帅涛 张志东 李坤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回顾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汇集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成功实施弓部置换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2例,监测术后1周内血液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 目的:回顾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汇集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成功实施弓部置换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2例,监测术后1周内血液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分为两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与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LT>40U/L,腹腔干动脉夹层,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内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术后低氧血症。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ALT>40U/L,术中及术后24h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跟多种相关因素有关,而术前ALT>40U/L,术中及术后24h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是夹层围手术期肝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置换 术后肝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切除术后标准化残肝体积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延霖 马荣花 赵克昌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5-287,291,共4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标准化残肝体积大小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因泡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残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标准化残肝体积大小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因泡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残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标准化残肝体积(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残肝体积占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例(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 ratio,SRLVR)。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状况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SRLVR的差异;并根据SRLVR再分为两组,比较组间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术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SRLVR分别是44%和67%(P=0.015)。在术后肝功能不全患者将分为A、B两组,A组(SRLVR≤50%)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为76.9%,而在B组(SRLVR>50%)中、重度肝功能不全者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LVR是影响泡型肝包虫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因素,SRLVR≤50%可使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肝包虫病 标准化残肝体积 术后肝功能代偿
下载PDF
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诊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晓彪 周亚龙 +2 位作者 林云志 曾凯 文拔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1期4052-4055,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行手术治疗患者共126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者6例,均是合并肝叶切除患者。及时准确诊断肝功能衰竭后予抗炎...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行手术治疗患者共126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者6例,均是合并肝叶切除患者。及时准确诊断肝功能衰竭后予抗炎、护肝、止血、输血、糖皮质激素、抑酸、人血白蛋白、利尿、降血氨、血浆置换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结果:6例患者出院前复查总胆红素28.3~58.7mmol/L,谷丙转氨酶16~62U/L,谷草转氨酶12~85U/L,血浆白蛋白32.1~37.8g/L,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腹水消失,血氨正常,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术后12~35d出院,平均18d。6例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目前均存活。结论:肝功能衰竭是肝脏及胆道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评估,术后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 肝叶切除 术后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再认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伟 李川 文天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530-1537,共8页
目的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危险因素及术前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50-50标准"和国际肝脏外科学组(... 目的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危险因素及术前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50-50标准"和国际肝脏外科学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Liver Surgery,ISGLS)标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可大体分为患者相关、肝脏相关及手术相关三类。术前评估主要是基于肝脏功能以及肝脏体积两个方面。结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均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和Pringle′s法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广进 李立翔 熊其如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肝功能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术后患者 原发性肝癌患者 第一肝门阻断 血流阻断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