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东垣与朱丹溪阴阳升降观之异同比较
1
作者 李梦茜 宋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阴阳升降观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自《黄帝内经》描述了“阳升阴降”与“阴升阳降”两种升降形式之后,后世医家不断进行了补充与完善。金元时期李东垣和朱震亨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分别对“阳升阴降”与“阴升阳降”进行了重点阐发与论述... 阴阳升降观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自《黄帝内经》描述了“阳升阴降”与“阴升阳降”两种升降形式之后,后世医家不断进行了补充与完善。金元时期李东垣和朱震亨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分别对“阳升阴降”与“阴升阳降”进行了重点阐发与论述,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遣药制方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李、朱二人各自升降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他们的遣药制方思路,认为李杲基于“脾胃论”思想重视“阳升阴降”,尤其强调“升阳”,临床善用“风升生”之品配合甘温之品,益气升阳,清阳得升浊阴自降;朱震亨在“相火论”与“阳有余而阴不足论”的思想基础上更重视“阴升阳降”,强调“阴阳比和”,临床善用苦寒之品清降火邪以使“阳降”,补益阴血又常佐以升散之品以“升阴”,认为阴升阳降方能阴阳交感达到“阴阳比和”。二位医家所侧重的阴阳升降形式在人体中是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对人体的阴阳升降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朱丹溪 阳升阴降 阴升阳降 升降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2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探讨中风病机及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婷 丁元庆 徐胤聪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58-263,共6页
朱丹溪一生著述颇多,他提出的“痰热致中”学说丰富了中风的病机理论。本文系统梳理朱丹溪学术思想中的“六郁学说”“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提出在中风发病过程中可以借助“六郁”认识中风病理要素的发生,“阳有余、阴不足”... 朱丹溪一生著述颇多,他提出的“痰热致中”学说丰富了中风的病机理论。本文系统梳理朱丹溪学术思想中的“六郁学说”“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提出在中风发病过程中可以借助“六郁”认识中风病理要素的发生,“阳有余、阴不足”论揭示阴虚(肝肾阴虚为主)是中风的发病基础,相火妄动是中风的诱发因素。本着未病先防的治病理念,将中风的防治关口前移,扶正祛邪,针对阴虚为本的病理基础,防治过程中重视滋阴及顾护津液,借助六郁学说辨识病理要素不同,遣方用药,以期达到预防中风发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中风 六郁 阳有余 阴不足 相火
下载PDF
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胃癌
4
作者 夏宁俊 顾根网 +2 位作者 田永立 李志鹏 王国方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18,共3页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丹溪心法》 气血痰郁 胃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析朱丹溪辨治痰证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晶晶 张念志 +3 位作者 薛晓明 韩明向 尚芳 张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1-54,共4页
论痰治痰是朱丹溪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分支。朱丹溪认为痰证的发病与脾虚失运、肝气郁结及痰湿体质等关系密切。痰证发病特点为痰随气行、痰挟六淫、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等。临床诊疗特色为以健脾、顺气为法,灵活运用下法、吐法;善用二陈... 论痰治痰是朱丹溪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分支。朱丹溪认为痰证的发病与脾虚失运、肝气郁结及痰湿体质等关系密切。痰证发病特点为痰随气行、痰挟六淫、痰瘀互结、虚实夹杂等。临床诊疗特色为以健脾、顺气为法,灵活运用下法、吐法;善用二陈汤加减;善于审位分经;善于审因分型;注重标本缓急。丹溪认为痰证只要治疗及时,用药精准,一般预后尚可,若与气郁、瘀血及癌毒等病理因素杂合,则预后较差。现代医家临床运用二陈汤治疗多种复杂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其治痰理论和经验对临床诊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治 痰证 思想特色 朱丹溪
原文传递
朱丹溪从“痰夹瘀血”辨治疾病思路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逸雯 胡镜清 许伟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09,共3页
通过系统整理并阐释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探析朱丹溪从“痰挟瘀血”辨治疾病的思路。朱丹溪认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反胃之次第也”,且提出“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种疾病... 通过系统整理并阐释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探析朱丹溪从“痰挟瘀血”辨治疾病的思路。朱丹溪认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噎膈、反胃之次第也”,且提出“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种疾病均见“痰挟瘀血”。朱丹溪认为人体常因气机失常、怫郁而生痰湿,久病或重病则痰挟瘀血,生成窠囊,依据临床表现不同有痞、痛、呕吐、噎膈、反胃等病之分。治疗这类疾病注重痰瘀分治,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健脾理气,二陈汤加减降气化痰,四物汤加减养血。窠囊既成,常用苍术燥湿行痰,桃仁、红花活血行血。每以枳术丸加减除痞,以五积丸治积聚,以四物汤加减及牛羊乳补养阴血、降火散结治噎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窠囊 痰瘀互结
下载PDF
朱丹溪治痹方药特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笑男 许霞 +1 位作者 孙朗 崔绍永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27-231,260,共6页
从朱丹溪相关著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手镜》《丹溪治法心要》《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中探讨其治痹方药特色,指出痹病除外邪之外,以血、痰为因,擅从血分着手治痹,其立法遣药,有随位、随因、随人之特色,辨证论治,变化... 从朱丹溪相关著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手镜》《丹溪治法心要》《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中探讨其治痹方药特色,指出痹病除外邪之外,以血、痰为因,擅从血分着手治痹,其立法遣药,有随位、随因、随人之特色,辨证论治,变化无穷。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其治痹所用药物的性味多为辛温苦寒,归经多为脾经、肝经、肺经,且以治血祛湿化痰药物为主,随证加减,不拘一法,不限一方,可为后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医学著作 痹病 方药特色 治血 祛湿 化痰
下载PDF
从朱丹溪“六郁”学说探讨中风病因病机
8
作者 赵哲 丁玉洁 +3 位作者 陈哲 赵丽丽 黄鑫磊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朱丹溪基于《黄帝内经》“五郁”理论,首创“气、湿、痰、热、血、食”之“六郁”学说,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郁为六郁之先”“凡郁皆在中焦”等观点。笔者通过系统梳理“六郁”学说,提出中风病因病机与“六郁”密切相关。指出... 朱丹溪基于《黄帝内经》“五郁”理论,首创“气、湿、痰、热、血、食”之“六郁”学说,提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郁为六郁之先”“凡郁皆在中焦”等观点。笔者通过系统梳理“六郁”学说,提出中风病因病机与“六郁”密切相关。指出六郁皆为中风常见病理因素,气郁为先,诸郁相合,损伤营卫气血津液进而累及血脉,损脑毁神,与中风气机逆乱、病在血脉、脑髓神机受损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故六郁能完满解释临床所观察到的各项危险因素导致中风的发病机制。将“六郁”学说与血脉理论相结合,指导中风病因病机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干预诸郁形成与致病过程,是保护血脉、预防中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六郁 气郁为先 郁在中焦 中风 血脉 病因病机
下载PDF
朱丹溪与张景岳治疗痰证用药特点探析
9
作者 李佳盼 李林俸 +2 位作者 姚海霞 王贤良 毛静远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析朱丹溪与张景岳治疗痰证的用药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对两位医家治疗痰证的遣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朱丹溪用方共147首,含中药149味,得到药物组合33个,方剂聚类为4类;张景岳用方共... 目的:探析朱丹溪与张景岳治疗痰证的用药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对两位医家治疗痰证的遣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朱丹溪用方共147首,含中药149味,得到药物组合33个,方剂聚类为4类;张景岳用方共197首,含中药188味,得到药物组合31个,方剂聚类为4类。用药方面二人均以温药为主,多用辛、苦、甘味,多归于脾、胃、肺经,但在应用具体药物上有所不同,二者均常用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白术、甘草、胆南星,朱丹溪还常用黄芩、苍术、香附、川芎,张景岳较多用人参、熟地黄、当归、干姜。结论:朱丹溪和张景岳在治疗痰证时均以二陈汤为基础方,朱丹溪重视脾胃,强调顺气为先,痰瘀同治,张景岳重视脾肾,强调扶正治本、补益元气。二人治疗痰证的异同,对临床实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张景岳 痰证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原文传递
致衰不过精血俱耗,治衰不离补精养形--朱丹溪论治精血虚衰思想初探
10
作者 贺平一 闫黎 申定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62-65,共4页
“精血虚衰”理论及由此衍生的“补精养形”之学术思想在中医药防治衰老与老年病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斐然。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承接《黄帝内经》“阴虚致衰”的学术精髓,确立了“精血俱耗致衰”学说,开启了“补精养形治衰”之先河。临床上... “精血虚衰”理论及由此衍生的“补精养形”之学术思想在中医药防治衰老与老年病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斐然。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承接《黄帝内经》“阴虚致衰”的学术精髓,确立了“精血俱耗致衰”学说,开启了“补精养形治衰”之先河。临床上强调味厚以补精,针对精血虚衰之老年病擅用大量味厚之品;重视温存以养形,倡导老年人温存养气、保全形体的养生之法,提示了在老年病的防治中补益精血与温存养形的缺一不可性。文章先溯“精”与“精血”之源,后基于丹溪《格致余论》中“精血虚衰”的核心学术理论,凝练丹溪“精血俱耗乃衰老之本”的学术精髓以及由此开创的“补精养形”之治衰大法,无疑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老年病 精血虚衰 补精养形 朱丹溪 《格致余论》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汪机之学受朱丹溪的影响
11
作者 罗世旷 储全根 +3 位作者 李帅 许笑雯 韩娟 李丹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0期216-218,223,共4页
通过对明代新安医家汪机著作的研读,并与朱丹溪相关著作进行比较,发现其学术思想与临证诊治受朱丹溪影响颇深,包括学术观点、杂病病机、临床治疗、方药运用及针灸等诸多方面。汪机深受朱丹溪影响,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发挥,从“阳有... 通过对明代新安医家汪机著作的研读,并与朱丹溪相关著作进行比较,发现其学术思想与临证诊治受朱丹溪影响颇深,包括学术观点、杂病病机、临床治疗、方药运用及针灸等诸多方面。汪机深受朱丹溪影响,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发挥,从“阳有余阴不足论”中引出“营卫论”“参芪论”等学说;对于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汪机极为推崇丹溪之学,并有独到见解;临证施治,能活用丹溪之法;遣方用药,师古不泥;在赞同朱丹溪“针法只泻无补”思想基础上提倡针药并举等,体现了汪机的传承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机 朱丹溪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医易思想探析
12
作者 周茂琳 安世英 +1 位作者 安世军 王佑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3期37-40,共4页
《周易》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易经》思维相交流。《格致余论》是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的代表作,该书有大量中医传统医理与易理精华相贯通、... 《周易》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易经》思维相交流。《格致余论》是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代表人物朱丹溪的代表作,该书有大量中医传统医理与易理精华相贯通、融合的内容体现,为中医药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对朱丹溪《格致余论》中的医易思想作一探讨,以期深化对丹溪学术思想的认识,拓宽中医药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格致余论 医理 易理
下载PDF
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初探
13
作者 罗燕彤 徐晓凡 +2 位作者 李彤 吴新权 刘璐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朱丹溪(朱震亨)是金元四大家“滋阴派”创始人,“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六郁学说”是其著名学术理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相火妄动、气郁不畅是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妇女的常见病证,朱震亨重视滋阴降火、升补阴血、调气解郁的治... 朱丹溪(朱震亨)是金元四大家“滋阴派”创始人,“阳有余,阴不足”“相火论”“六郁学说”是其著名学术理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相火妄动、气郁不畅是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妇女的常见病证,朱震亨重视滋阴降火、升补阴血、调气解郁的治疗思路契合PMS妇女的病理特点,其学术观点对本病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更年期 朱丹溪 相火 六郁 阳有余阴不足论
下载PDF
从《局方发挥》解读朱丹溪的养阴思想
14
作者 杜菲 沈堂彪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815-816,共2页
朱丹溪重视养阴,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张保精养血、滋阴降火。通过研读《局方发挥》,从反对温燥用药、倡议相火妄动、临证从阴辨治、养生顾护阴血四个方面解读朱丹溪的养阴思想。
关键词 朱丹溪 局方发挥 养阴思想
下载PDF
基于“丹溪学说”探讨朱丹溪治疗腰痛的理论基础
15
作者 圣宁 杨月月 +2 位作者 刘好好 张宗逸 吴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3期65-67,共3页
腰痛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腰痛从老龄化逐渐转变为年轻化。与此同时,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手段越来越多样,西医对较为严重者采用手术方法居多。对此病的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丹溪心法·腰痛》中指出... 腰痛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腰痛从老龄化逐渐转变为年轻化。与此同时,临床上治疗腰痛的手段越来越多样,西医对较为严重者采用手术方法居多。对此病的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丹溪心法·腰痛》中指出,对于不同病因的腰痛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根据脉象进行辨证治疗。笔者通过对“丹溪学说”进一步研读探讨后,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百病皆生于痰”“相火论”等方面,对朱丹溪治疗腰痛做出理论分析与研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腰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心法 朱丹溪 腰痛 相火论
下载PDF
浅析朱丹溪“倒仓法”运用和拓展
16
作者 张梅凌 陈玉鹏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7期40-41,45,共3页
“倒仓法”首见于《格致余论》,是朱丹溪根据老师罗知悌及金元医家张从正、李杲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创立的治疗方法。此法是将黄牛肉用长流水煮糜烂,融汤为液取净汁,文火熬成琥珀色,少时饮用数十盅,虚者可补益虚损、润泽枯槁,... “倒仓法”首见于《格致余论》,是朱丹溪根据老师罗知悌及金元医家张从正、李杲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创立的治疗方法。此法是将黄牛肉用长流水煮糜烂,融汤为液取净汁,文火熬成琥珀色,少时饮用数十盅,虚者可补益虚损、润泽枯槁,实者可涌吐下利、祛除病根,达到补虚祛积、虚实并治的效果。“倒仓法”可用于治疗瘫痪、劳瘵、蛊胀、癞疾等疑难杂症,经后世医家继承与发展,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改良了其服用方式,明确了祛积补虚先后次序,拓展了药用新材,为治疗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仓法 牛肉汤 朱丹溪
下载PDF
朱丹溪传说中的弃儒从医现象研究
17
作者 王秋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23,38,共8页
弃儒从医现象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元代,这种现象愈发多见。元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就是弃儒从医,关于朱丹溪的传说甚多,主要记载于传记、医案、碑刻和文人文集,民众口头讲述也多,迄今不绝。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发... 弃儒从医现象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尤其是到了元代,这种现象愈发多见。元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就是弃儒从医,关于朱丹溪的传说甚多,主要记载于传记、医案、碑刻和文人文集,民众口头讲述也多,迄今不绝。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发现,朱丹溪弃儒从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元代社会对儒生的需求减少,对医家的需求不断提升,儒生入仕无门,从医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儒生与医家的仁爱之心原本相通,亲人罹病不愈、对庸医固方的憎厌则成为朱丹溪走上从医道路的直接原因。儒生从医有利于中医的理论总结和医术提升,对中医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传说 弃儒从医 儒医 金元四大家
下载PDF
朱丹溪湿热痹辨证施治理论探要
18
作者 蒋天翔 谢雨欣 司鹏飞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丹溪所述之痛风属痹证之一,症现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朱丹溪单设“痛风论”一篇,指出湿热之邪亦能致痹,认为湿热痰瘀是其致病主因。朱氏根据病因论治,注重疾病发展全过程的阴血状态,创立“潜行散”“二妙散”“上中下痛风方”等著名方剂... 丹溪所述之痛风属痹证之一,症现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朱丹溪单设“痛风论”一篇,指出湿热之邪亦能致痹,认为湿热痰瘀是其致病主因。朱氏根据病因论治,注重疾病发展全过程的阴血状态,创立“潜行散”“二妙散”“上中下痛风方”等著名方剂。根据其所著,探究朱丹溪学术思想,追溯湿热痹辨证施治的思路及脉络。结论认为,湿热痹理论补充了传统风寒湿邪致痹理论的不足,朱丹溪在其时代及学术背景下,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痹证的内容,系统构建了湿热痹辨证施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痛风论 湿热痹 辨证施治
下载PDF
朱丹溪“阳常有余”与“清阳”的探讨
19
作者 张振宇 胡润萍 +3 位作者 朱玲逸 阮艳玲 刘粉宁 王奕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0期10-14,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阳常有余”与“清阳”的区别,以指导临床采用使相火敛守于本位的治疗方法,治疗因“阳常有余”引发的疾病,达到准确辨治疾病的目的。方法: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经典古籍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区别。结果:在人体生理功能... 目的:通过探讨“阳常有余”与“清阳”的区别,以指导临床采用使相火敛守于本位的治疗方法,治疗因“阳常有余”引发的疾病,达到准确辨治疾病的目的。方法: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经典古籍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区别。结果:在人体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等方面,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且不可缺少的动力。“阳常有余”指相火不守本位而妄动。当相火蛰守本位时,相火属于人体正常阳气的一部分;当相火越位时,则不属于正常阳气。结论:对朱丹溪“阳常有余”理论与“清阳”理论进行辨析探讨是必不可缺的,一方面可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另一方面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作出更准确的判断,指导医生辨证立法、处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 清阳 阳常有余 相火妄动 《格致余论》 朱丹溪
下载PDF
朱丹溪肝病相关病症医论验案思想探微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春雨 梁慧风 +3 位作者 朱音 黄瑛 方力行 张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16-2218,共3页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在血者主要责之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血虚者多责之于气不生血,或失血过多;血瘀者多责之于气郁、血燥所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胁痛 鼓胀 黄疸 现代肝病 气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