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4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棉品种--湘XH50
1
作者 彭凡嘉 《湖南农业》 2024年第1期39-39,共1页
湘XH50是长江流域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210034,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3天。湘XH50株型紧凑,株高92.1厘米,果枝短、上举,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较大,叶色较浅,果枝始节位5.8节;单株结铃13.... 湘XH50是长江流域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210034,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3天。湘XH50株型紧凑,株高92.1厘米,果枝短、上举,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较大,叶色较浅,果枝始节位5.8节;单株结铃13.3个,铃卵圆形,单铃重4.9克,衣分42.4%,子指11.2克,霜前花率95.2%。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耐枯萎病(相对病指14),耐黄萎病(相对病指26.1)抗棉铃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开花结铃 霜前花率 单株结铃 耐黄萎病 单铃重 机采棉 枯萎病
下载PDF
基于SE-SBM的机采棉加工工艺配置效率评价
2
作者 崔思浩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若宇 蔡凤杰 刘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2,共7页
针对目前机采棉加工工艺优化过程中缺乏从系统角度定量评估工艺配置效率的情况,把机采棉加工工艺系统看作一个具有输入输出的系统,以机采棉生产投入、工艺配置情况作为输入指标,以机采棉加工质量和皮棉产量等产出水平作为输出指标,建立... 针对目前机采棉加工工艺优化过程中缺乏从系统角度定量评估工艺配置效率的情况,把机采棉加工工艺系统看作一个具有输入输出的系统,以机采棉生产投入、工艺配置情况作为输入指标,以机采棉加工质量和皮棉产量等产出水平作为输出指标,建立了基于SE-SBM(Super Efficiency Slacks-based Measure)的工艺配置效率评价模型。以新疆某棉花加工企业的9条机采棉加工生产线为例,通过收集数据和利用DEA-Slover5.0软件计算,对其工艺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再根据所得结论确定了改进方向和额度,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的工艺配置效率,能为实施机采棉加工工艺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工艺配置 效率评价 SE-SBM模型
下载PDF
如何提高机采棉的质量
3
作者 何阳 《中国棉花加工》 2024年第1期30-31,共2页
按照国家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依据全国各区域地理优势,目前棉花种植主要分布于新疆区域。新疆坐拥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地理纬度跨越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和局部气候等条件更适合优质棉生长需要,棉花种植比例约占全国总量的85%,年产量约... 按照国家农业产业的整体布局,依据全国各区域地理优势,目前棉花种植主要分布于新疆区域。新疆坐拥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地理纬度跨越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和局部气候等条件更适合优质棉生长需要,棉花种植比例约占全国总量的85%,年产量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8%。目前,新疆棉花种植方式已由过去的小规模种植向规模化和机械化转变,棉花从定植、田间管理到收获,机械化作业比例达90%以上。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机采棉品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新疆农业产业的产值,如何提高机采棉品质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新疆农业 花种植 地理优势 机采棉 地理纬度 花产量 农业产业
下载PDF
机采棉水肥一体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
作者 陆秀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48-0151,共4页
本文在多年种植棉花的基础上,从播前准备、播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滴灌系统回收等几个方面,对新疆棉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新疆棉区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机械... 本文在多年种植棉花的基础上,从播前准备、播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滴灌系统回收等几个方面,对新疆棉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新疆棉区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精简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棉花生产中,通过对播种、水肥化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一系列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化,可以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王燕 张谦 +5 位作者 董明 李冰 王树林 冯国艺 梁青龙 祁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2-1030,共9页
[目的]研究行距和密度对机采棉株型塑造、高产和优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明确适合冀南棉区机采棉株行距配置的方法。[方法]以‘冀棉803’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行距(L1:66 cm、L2:76 cm、L3:86 cm和L4:96 cm)和3种密度(D1:45 000株·hm^(-2... [目的]研究行距和密度对机采棉株型塑造、高产和优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明确适合冀南棉区机采棉株行距配置的方法。[方法]以‘冀棉803’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行距(L1:66 cm、L2:76 cm、L3:86 cm和L4:96 cm)和3种密度(D1:45 000株·hm^(-2)、D2:75 000株·hm^(-2)和D3:105 000株·hm^(-2))对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处理相比,L1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长,果枝夹角较小;L2和L3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短;L4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株高较低,果枝数较少。不同密度处理中,与D1相比,D2和D3处理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增加,果枝长度、果枝节数和吐絮率降低,棉花株型更紧凑。在棉花花铃期,与L2处理相比,L3和L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降低5.74%和25.36%,透光率分别显著增加50.00%和125.00%;与D1处理相比,D2和D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7.87%和28.28%,透光率分别降低25.00%和50.00%,叶倾角分别降低8.68%和13.35%,均达到显著水平。与该区域机采棉常规栽培模式L2D2相比,L1D2、L1D3和L2D3的冠层结构没有显著差异,L3D3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随着行距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总铃数和产量随之降低,铃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降低,总铃数和产量增加。与L2D2相比,L1D2、L1D3和L3D3的产量分别增加8.70%、7.97%和4.38%,但差异不显著。L2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L1和L4处理显著增加3.67%和4.40%;L4处理的棉纤维整齐度比L1和L2处理显著降低2.15%和2.11%。与L2D2相比,L1D1、L1D2、L4D2和L4D3的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L4D1的棉纤维整齐度显著降低,L4D2的棉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加。[结论]冀南棉区机采棉兼顾株型和产量的株行距配置3个适宜组合为行距76 cm、密度75 000株·hm^(-2),行距66 cm、密度105 000株·hm^(-2)和行距86 cm、密度105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密度 株行距配置 株型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6
作者 徐道青 郑曙峰 +4 位作者 刘小玲 王维 阚画春 陈敏 李淑英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3-19,共7页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种植模式 适应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品种
下载PDF
新疆南疆无膜机采棉花品种(系)筛选
7
作者 王士杰 刘齐峰 +4 位作者 朱继杰 赵红霞 贾晓昀 李妙 王国印 《中国棉花》 2023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筛选适宜新疆南疆植棉区无膜种植的机采棉品种和相关育种资源材料,2019―2020年在南疆植棉区对13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筛选比较试验。通过对农艺性状、皮棉产量、纤维品质、丰产性、稳产性及理想指数等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南疆植... 为筛选适宜新疆南疆植棉区无膜种植的机采棉品种和相关育种资源材料,2019―2020年在南疆植棉区对13个供试棉花品种(系)进行筛选比较试验。通过对农艺性状、皮棉产量、纤维品质、丰产性、稳产性及理想指数等的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南疆植棉区无膜种植的机采棉品种2个——新陆早77号和新陆早51号,以及较优的相关育种材料2个——抗病早熟6号和冀丰1187,其中抗病早熟6号综合表现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南疆实现无膜植棉和适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无膜栽培 机采棉 品种筛选 GGE双标图
下载PDF
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管利军 罗鹏 +1 位作者 李世奎 朱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39-43,64,共6页
对101份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品系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性状中,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0%,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6%;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相关性分析表明,... 对101份早中熟机采棉种质资源品系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性状中,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0%,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6%;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关联,14对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9对数量性状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3.228%;聚类分析将101份棉花种质品系分成了4大类,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不同特性的种质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分析
下载PDF
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9
作者 蒋从军 崔建平 +8 位作者 谢云 努尔曼古丽·吾甫尔 蒋争军 梁昌毅 买里亚木姑·依斯拉依 林涛 郭仁松 王亮 张娜 《农村科技》 2023年第5期24-27,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巴楚县推广种植的机采棉品种,2022年巴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引进10个已通过审定的棉花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新陆中84号、新陆中80号、酒棉20号3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可在巴楚县继续进行试验示范,为生产... 为筛选出适宜巴楚县推广种植的机采棉品种,2022年巴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引进10个已通过审定的棉花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新陆中84号、新陆中80号、酒棉20号3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可在巴楚县继续进行试验示范,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品种 筛选
下载PDF
新疆滴灌机采棉生长及产量的最佳水氮组合
10
作者 潘洋 付秋萍 +4 位作者 海英 祁通 洪明 马英杰 潘俊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74-2686,共13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机采棉最佳水氮投入组合,实现机采棉节水提质增效。【方法】以膜下滴灌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个灌水水平(3000、3525和42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0、168、240和312 kg/hm^(2)),研...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机采棉最佳水氮投入组合,实现机采棉节水提质增效。【方法】以膜下滴灌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个灌水水平(3000、3525和42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0、168、240和312 kg/hm^(2)),研究机采棉的株高、茎粗、SPAD、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与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机制。【结果】(1)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会使株高、茎粗、SPAD和叶面积指数增大,过量的施氮量和灌水量会使棉花的茎粗减小。(2)灌水量一致时,不施氮处理的耗水量明显低于施氮处理,且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处理的耗水量最大;施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不施氮处理高,且灌水量为3000和3525 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3)施氮168 kg/hm^(2)的处理,灌水量的增加会促进机采棉的氮肥生产率,施氮量为312 kg/hm^(2)的处理,灌水量增加会使氮肥生产率降低。(4)灌水量为3525 m^(3)/hm^(2),施氮量为240 kg/hm^(2)时,膜下滴灌机采棉的水分生产效率、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最高,为当地适宜的水肥组合。【结论】灌水量及施氮量对机采棉的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灌水量为3600~4200 m^(3)/hm^(2)、施氮量为160~312 kg/hm^(2)时可使籽棉产量、WUE、PFPN同时达到最大值的80%以上,是试验研究区机采棉最适宜的水氮组合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水氮耦合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刘海军 张昊 +4 位作者 王一帆 陈茂光 吴凤全 林涛 汤秋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91-210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地膜覆盖材料(裸地(A_(1))、高堡膜覆盖(A_(2))、普通PE地膜覆盖(A_(3))为主区),灌溉量(3150 m^(3)/hm^(2)(W 1)、4050m^(3)/h...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地膜覆盖材料(裸地(A_(1))、高堡膜覆盖(A_(2))、普通PE地膜覆盖(A_(3))为主区),灌溉量(3150 m^(3)/hm^(2)(W 1)、4050m^(3)/hm^(2)(W_(2))、4950m^(3)/hm^(2)(W_(3)))为副区3个灌溉量,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量对机采棉产量形成及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但棉田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在不同覆盖材料条件下,A_(2)处理较A_(1)和A_(3)处理可提高苗期棉田土壤温度,分别提高2.39、0.20℃,A_(2)处理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较A_(1)和A_(3)分别提高6.96%、0.77%。二者互作条件下,W 1A_(2)处理的棉田有效积温最高为1476.98℃·d,单株干物质生长速率最快,达到1.61 g/d,生殖器官占比最高为47.00%,产量最高为6431.10 kg/hm^(2),有效积温生产效率达到4.58 kg/(hm^(2)·℃·d)。【结论】高堡膜覆盖条件下,采用3150 m^(3)/hm^(2)的灌溉量时,有助于提高棉田土壤温度,增加有效积温,提高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促进棉花籽棉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覆盖材料 灌溉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下载PDF
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王琼珊 王孝刚 +5 位作者 夏松波 张教海 秦鸿德 冯常辉 张友昌 别墅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长江流域机采棉产业的现状和必要性,明确了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优势,分析了机采棉推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长江流域机采棉... 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长江流域机采棉产业的现状和必要性,明确了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优势,分析了机采棉推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区域化优化布局;充分利用本区域冬闲田发展小麦、油菜作物;在长江流域两湖(洞庭湖、鄱阳湖)两江(长江、汉江)近700000 hm2滩涂旱地宜棉区扩大种植棉油(麦)双直播双机采;形成以棉增油、棉油双稳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长江流域 现状 展望 优化布局
下载PDF
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申莹莹 张巨松 +4 位作者 彭增莹 李宗润 段松江 吴一帆 郭仁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0-797,共8页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_(1))和不喷施缩节胺(H_(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_(1))和不喷施缩节胺(H_(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_(1))、人工打顶(D_(2))和不打顶(D_(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均可以显著增加棉铃数量,提高棉花产量。【结论】喷施缩节胺和打顶剂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的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及棉铃分布,在生产中使用缩节胺和打顶剂相结合,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打顶剂 机采棉 株型塑造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氮肥与缩节胺对机采棉生长发育及氮素分布的影响
14
作者 彭增莹 张巨松 +3 位作者 卡地力亚·阿不都克力木 贺宏伟 刘群 郭仁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1-789,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机采棉田合理的施肥化控配套技术。【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设置3个纯氮水平(160、320、480 kg/hm^(2))及3个缩节胺剂量(189、280.5、372 g/hm^(2)),分析氮肥与缩节胺对机采棉农艺性状、干... 【目的】研究新疆机采棉田合理的施肥化控配套技术。【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设置3个纯氮水平(160、320、480 kg/hm^(2))及3个缩节胺剂量(189、280.5、372 g/hm^(2)),分析氮肥与缩节胺对机采棉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多,棉花生育时期滞后,喷施缩节胺可以提前棉花生育时期;随施氮量增多,棉花株高、倒四叶宽、茎粗、株高日增量、干物质总量增加,喷施缩节胺可以降低株高日增量、倒四叶宽及果枝数,增加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各施氮量下的氮素积累总量差异显著,N_(2)较N_(1)提高66.4%、较N_(3)提高12.3%;氮肥与缩节胺对籽棉产量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N_(2)水平下籽棉产量较N_(1)提高21.6%,较N_(3)提高14.8%,N_(2)H_(2)处理较N_(2)H_(1)、N_(2)H_(3)单株结铃数提高5.6%、3.6%,单铃重提高5.6%、11.8%。【结论】N_(2)H_(2)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最合理,且蕾花铃氮素吸收量占比高,籽棉产量最高,为新疆南疆最适氮肥与缩节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氮肥 缩节胺 生长发育 氮素分配
下载PDF
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氮肥效应研究
15
作者 兰茜 朱倩倩 +2 位作者 高瑞 谢香文 洪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199,共9页
机采棉种植已成为新疆棉花的主要栽培模式,由于种植密度与滴灌制度的改变,急需对氮素的效应进行研究,以期科学合理指导机采棉的氮肥施用。采用大田试验,在养分投入比例(N∶P_(2)O_(5)∶K_(2)O=1∶0.38∶0.3)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用... 机采棉种植已成为新疆棉花的主要栽培模式,由于种植密度与滴灌制度的改变,急需对氮素的效应进行研究,以期科学合理指导机采棉的氮肥施用。采用大田试验,在养分投入比例(N∶P_(2)O_(5)∶K_(2)O=1∶0.38∶0.3)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用量(0、180、220、270、315 kg/hm^(2)),研究氮素对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植株养分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棉田土壤养分变化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机采模式下,棉花的单株结铃数和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显著提高单株铃数继而提升籽棉的产量,但施氮对棉花衣分无显著影响;地上部干物质量、植株养分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正比;百公斤籽棉需氮5.10 kg,磷1.37 kg,钾4.90 kg;籽棉氮、磷素积累量高于秸秆,钾素则表现为相反。机采棉滴施氮肥对表层(0~2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影响最大。施氮270 kg/hm^(2)时棉花的收获指数、肥料利用率最优,且养分能达到收支平衡。综合考虑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棉田养分收支平衡等指标,建议北疆膜下滴灌机采棉优化氮肥用量为2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膜下滴灌 机采棉 氮素效应 产量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
16
作者 王琼珊 夏松波 +6 位作者 王孝刚 张友昌 冯常辉 张教海 秦鸿德 钟涛 别墅 《中国棉花》 2023年第12期55-59,共5页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光温富能期 栽培技术 集中成铃 调控技术 长江流域 全生产链
下载PDF
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申莹莹 张巨松 +3 位作者 彭增莹 段松江 李宗润 吴一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0-1117,共8页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二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包括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包括3个水平,...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二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包括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包括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结果】在各处理中H1处理较H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0%、25.5%、8.9%、18.1%;D1处理较D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倾角、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增幅分别为16.9%、11.0%、16.1%、3.2%、10.9%;H1处理较H0处理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分别增加了43%、9.8%,存在显著差异;D1处理单株结铃数较D2、D3处理,分别平均增加了9.2%、31.9%,单铃重分别平均增加了4.0%、11.7%。棉花的籽棉产量以H0D3处理最低,为3 350.7 kg/hm^(2),H1D1处理最高,为7 023.6 kg/hm^(2),H1D1处理较H0D3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加了109.6%,各处理籽棉产量整体表现为D1>D2>D3。H1处理较H0处理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42.6%、42.3%。【结论】选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进行全程化学调控,可以塑造适宜机采棉采收的合理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并提高棉花的产量,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打顶剂 机采棉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8
作者 杨星宇 李斌 +4 位作者 高海强 刘向新 王士国 刘洋 王涛 《新疆农机化》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棉花是新疆主要的农产品,其中长绒棉凭借其优良的品质成为棉花中的精品,被广泛用作高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由于长绒棉对生产环境要求高,种植面积小,且机械化采摘程度相较于细绒棉而言较低,因此针对机采长绒棉的清理加工装置的研究较少,... 棉花是新疆主要的农产品,其中长绒棉凭借其优良的品质成为棉花中的精品,被广泛用作高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由于长绒棉对生产环境要求高,种植面积小,且机械化采摘程度相较于细绒棉而言较低,因此针对机采长绒棉的清理加工装置的研究较少,缺少专用的清理设备。为了研制针对长绒棉的加工设备,提高机采长绒棉的加工质量,本文介绍了不同阶段棉花清理所需的清理加工设备,对这些设备的特点与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了机采棉花清理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未来机采长绒棉加工设备的设计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清理 特点 建议
下载PDF
机采棉在不同生态区的性状差异
19
作者 梅建虎 阚画春 +2 位作者 郑曙峰 徐道青 王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4期0181-0184,共4页
为筛选适宜不同生态区的机采棉品种,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2年在安徽东至、滁州与阜阳三地开展了机采棉在不同生态区性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生态区的机采棉性状有一定差异,三者比较,沿江棉区株高最高,第一果枝节位高度最... 为筛选适宜不同生态区的机采棉品种,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2年在安徽东至、滁州与阜阳三地开展了机采棉在不同生态区性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生态区的机采棉性状有一定差异,三者比较,沿江棉区株高最高,第一果枝节位高度最高,果枝数最多,子指最小;黄河流域棉区株高最矮,第一果枝节位最低,果枝数最少,单铃重最大,衣分最低,子指最大,单株结铃最少;江淮丘陵棉区第一果枝节位最高,第一果枝节位高度最低,单铃重最小,衣分最高,单株结铃最多,大多数性状接近沿江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生态区 性状 差异
下载PDF
高纬度地区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
作者 沈章明 刘琰军 +1 位作者 穆龙 赵东升 《农村科技》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随着新疆棉花水肥一体化应用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植棉户收益显著增多,有力地推动了新疆棉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但新疆各植棉区纬度跨度较大,气候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纬度植棉区光热资源差,导致棉花产量低,直接影响植... 随着新疆棉花水肥一体化应用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植棉户收益显著增多,有力地推动了新疆棉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但新疆各植棉区纬度跨度较大,气候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纬度植棉区光热资源差,导致棉花产量低,直接影响植棉户的收益。本文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水肥管理、化调化控、机械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高纬度地区机采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高纬度棉区棉花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高纬度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