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宗“机锋”与钟惺诗的标新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共11页
竟陵派诗歌虽一问世就备受恶评,却在当时诗坛迅速流行。其所以广为接受,善于推陈出新当为重要原因。考察钟惺诗的创新思路,可见禅宗"机锋"影响。机锋即通过不符常规、乃至不合逻辑的方式打破日常思维局限,刺激人们去感知事物... 竟陵派诗歌虽一问世就备受恶评,却在当时诗坛迅速流行。其所以广为接受,善于推陈出新当为重要原因。考察钟惺诗的创新思路,可见禅宗"机锋"影响。机锋即通过不符常规、乃至不合逻辑的方式打破日常思维局限,刺激人们去感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钟惺敢于改造主流文学价值标准、大胆以俗为雅,应与此相关。其诗歌中种种令人瞠目的出格形式,如逻辑矛盾、主客倒置等,也充满借助佛教思维建立诗歌新貌的"机锋"。上述某些特征已在宋诗中有所表现;限于晚明诗坛扬唐抑宋的风气,竟陵派并未出面为宋诗正名,但客观上对宋诗接受应有所推动。晚明士林好佛习禅蔚然成风,佛教对诗学的影响尚有不少空间值得研究者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机锋 以俗为雅 《楞严经》
下载PDF
审美与伦理的双重超越:《坛经》机锋探析
2
作者 谭苑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1-94,共4页
《坛经》机锋是禅宗研究的重要话题。《坛经》机锋的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审美意味,而其思想意蕴又大多指向伦理观念,二者之间的对立在精神信仰的超越中实现了理论上的圆融。因此,《坛经》的机锋是一种具有精神超越性的审美意识形态。
关键词 《坛经》 机锋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六祖坛经》的“机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宜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作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徒自造的佛经,对后世影响之大,已超越了禅宗的范围,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且,它在语言方面也与它以前的经文不同。它不仅充满了中国式的机智与幽默,又具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和文学韵味,特... 《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作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徒自造的佛经,对后世影响之大,已超越了禅宗的范围,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且,它在语言方面也与它以前的经文不同。它不仅充满了中国式的机智与幽默,又具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和文学韵味,特别是在人物对话的描写方面,犹见功夫,实在值得一谈再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祖坛经 禅偈 魏晋清谈 佛家机锋 对话体文学
下载PDF
禅宗“斗机锋”交际的核心思维模式
4
作者 杨一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9,共7页
"斗机锋"在行为表层体现为双人或多人参与的言语、副言语互动交际。"斗机锋"与一般交际行为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斗机锋"是由禅宗逻辑下的思维系统驱动的,在一般理性下显得不可理喻。"斗... "斗机锋"在行为表层体现为双人或多人参与的言语、副言语互动交际。"斗机锋"与一般交际行为存在共性,同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斗机锋"是由禅宗逻辑下的思维系统驱动的,在一般理性下显得不可理喻。"斗机锋"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互动,若剥离其行为表层,则可还原为不同思维模式之间的对垒,涉及的思维模式主要有五类:"一切现成"思维、"不二"思维、"究竟本缘"思维、"离杀"思维、"空空"思维。"斗机锋"训练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参与者对固化思维程式的执著,开发更广泛的思维途径。经过训练,参与者可以提升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和迅捷性,也可能被偶然地诱导发生顿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机锋 交际 思维模式
下载PDF
一个“机锋”的历史真探:从《图像证史》看彼得·伯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确 《湖南包装》 2021年第4期5-7,14,共4页
以《图像证史》及相关著作的局部信息为“证据”,窥探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的一些品质,如庞杂的知识结构和宏阔的知识广度,锱铢必较的细节钻营深度,在评判事物时保持机锋和弹性,对小人物和“微素材”的平等对待,以及对权威人物和方... 以《图像证史》及相关著作的局部信息为“证据”,窥探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的一些品质,如庞杂的知识结构和宏阔的知识广度,锱铢必较的细节钻营深度,在评判事物时保持机锋和弹性,对小人物和“微素材”的平等对待,以及对权威人物和方法的祛魅,展现出人文关怀、公平多义的价值底色。在《图像证史》的最后,彼得主张结合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艺术社会学去激活作为工具的图像学,展现了他的知识迁移能力、思辨开放精神和求真向善的野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锋 图像学 开放性 价值
下载PDF
修辞传播视角下王阳明言语机锋探析——以《传习录》为核心的考察
6
作者 张星 张实龙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2-28,共7页
机锋是依据接受者的特点及相应的语言环境,为提高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王阳明《传习录》常带机锋。其机锋大致分为语义矛盾、答非所问、仿拟佛经三类。王阳明言语机锋的成因可以从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修辞主体与修辞受体、... 机锋是依据接受者的特点及相应的语言环境,为提高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王阳明《传习录》常带机锋。其机锋大致分为语义矛盾、答非所问、仿拟佛经三类。王阳明言语机锋的成因可以从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修辞主体与修辞受体、王阳明的言意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修辞 机锋
下载PDF
试论《续金瓶梅》的哲学机锋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来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论述了《续金瓶梅》的基本思想.认为它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佛道的形式宣扬了人本主义,另一方面是具有轮回转世的宿命论思想。
关键词 续金瓶梅 哲学机锋 垃圾 精品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角下禅宗话语机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广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0期91-93,共3页
禅宗话语机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因为佛法高深,难以用只言片语阐释清楚,只能靠学人去领悟,因此,禅师在接引学人时,通常采用隐喻的方法来诠释佛法。本文在认知隐喻框架下,对禅宗话语机锋的特... 禅宗话语机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因为佛法高深,难以用只言片语阐释清楚,只能靠学人去领悟,因此,禅师在接引学人时,通常采用隐喻的方法来诠释佛法。本文在认知隐喻框架下,对禅宗话语机锋的特征展开分析,以期更加有效地解读禅宗语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话语机锋 认知隐喻 特征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9
作者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4-59,共6页
本文认为,禅宗机锋单刀直入,直彻心源,是禅的魅力所在。它包括“绕路说禅”和“公案”,而“公案”又包括“棒喝”和“话头”。乍看起来,禅宗机锋玄之又玄,但它以口应心,不假修饰,自然天成,总是指向言意之外的心灵领域,因此,只要剥离它... 本文认为,禅宗机锋单刀直入,直彻心源,是禅的魅力所在。它包括“绕路说禅”和“公案”,而“公案”又包括“棒喝”和“话头”。乍看起来,禅宗机锋玄之又玄,但它以口应心,不假修饰,自然天成,总是指向言意之外的心灵领域,因此,只要剥离它的宗教神秘主义外衣,就不难看出它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某些深刻的一致性,并由此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这一中心论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透视、剖析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机锋 宗教神秘主义 绕路说禅 公案 临济宗 心源 审美特征 临济义玄 碧岩录 祖师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机锋对答
10
作者 李超云 张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7-90,共4页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名士的言谈和举止,其中对魏晋名士的机锋对答着墨颇多。具体而言,机锋对答可以分为发语者和回应者,正是因为两者的互动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另外,机锋对答和社会背景、主体修养、身份依恃等密切相关。同时,机锋对答...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名士的言谈和举止,其中对魏晋名士的机锋对答着墨颇多。具体而言,机锋对答可以分为发语者和回应者,正是因为两者的互动造成了尴尬的局面。另外,机锋对答和社会背景、主体修养、身份依恃等密切相关。同时,机锋对答在文学创作和人格方面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锋 尴尬 修养 人格 影响
下载PDF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11
作者 董运庭 《江汉学术》 1992年第1期38-43,共6页
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载,法演禅师曾举无名氏《小艳诗》“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之句开示后学,昭觉克勤因此而“忽有省”。其后,克勤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法演深为赞许... 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载,法演禅师曾举无名氏《小艳诗》“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之句开示后学,昭觉克勤因此而“忽有省”。其后,克勤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法演深为赞许。男女相思的微妙心境,同禅僧参证的悟境一样,都是不可言传、不可替代的,唯有自己去“亲证”。禅宗不立文字,以坐禅内观为主,能所双遣,物我两忘。禅师接引门徒,全赖机锋峻烈,单刀直入,剿情绝见,所谓“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它鼓吹在一喝一棒之下,茅塞顿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机锋 审美特征 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 中国古典美学 公案 本质特征 禅师 目的性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本质与诠释——论禅宗对“本质”的解释进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凤鸣 李永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 为了让人认识到对"自性"的发现就是存在的本质发现,禅宗用了种种说教方法,让人相信这个本质,以破除心灵的遮蔽。禅宗将直说、直显、机锋等说明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种种语言修辞形式,都在于开启自性或本质。其中"机锋"是解剖心灵症结的手术刀,"公案"是启人开悟的好教材,棒、喝、动作、形象等具体方法更以"别传"的形式打开了通向本质认识的方便门。从现代哲学的眼光看来,禅门的一切手段都在于消解主体的习惯性思维,消解语言的障碍,以期来到心灵自在状态而让"本质"自动呈现,在生存现实中直接实现真相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本质 机锋 公案 直指
下载PDF
《坛经》中的教学艺术初探——读禅悟教之一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如密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第2期85-89,共5页
《坛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艺术资源,主要有巧譬妙喻、诗化偈颂、反诘导悟、默传意会、机锋问答和随方解缚等,有些对今天的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坛经》 譬喻 偈颂 反诘 默传意会 机锋 随方解缚
下载PDF
楞严三昧印禅心——续论《楞严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言生 《唐都学刊》 1999年第2期39-44,共6页
《楞严经》对自性本体的睿智思索,对超越途径的颖脱标举,对了悟境界的诗意描绘,孕含着电光石火的机趣,形成了孤峻峭拔的禅宗公案,产生了空灵超妙的禅宗诗歌,为中国禅林、中国诗林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关键词 楞严经 禅悟思维 禅宗诗歌 机锋 公案 观照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论语》与士人的言谈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强中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世说新语》大量记载了汉末魏晋士人在相互对话中灵活化用《论语》的逸闻趣事。士人或以《论语》经义自我砥砺,或借《论语》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依据,或凭借《论语》劝说或品评他人,或依据《论语》批评讽刺他人,或通过《论语》增强谈... 《世说新语》大量记载了汉末魏晋士人在相互对话中灵活化用《论语》的逸闻趣事。士人或以《论语》经义自我砥砺,或借《论语》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依据,或凭借《论语》劝说或品评他人,或依据《论语》批评讽刺他人,或通过《论语》增强谈话的艺术趣味。就士人活用《论语》典故的方式而言,多数未说明其语出自《论语》,而是直接把《论语》的原话或典故灵活转化为自己谈话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用典方式使得他们的谈话机锋迭出,简洁含蓄,充满幽默。这种语言艺术正是魏晋风度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论语》 典故 言谈艺术 机锋 含蓄 幽默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春秋三传”在汉末魏晋士人中的传播
16
作者 强中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75,共5页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春秋三传"相关的逸闻轶事,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末魏晋士人在言谈中灵活化用"春秋三传"典故的逸闻趣事。士人们或以"春秋三传"经义为准绳,砥砺品节,互相激励;或以经义为标准,品鉴...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春秋三传"相关的逸闻轶事,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末魏晋士人在言谈中灵活化用"春秋三传"典故的逸闻趣事。士人们或以"春秋三传"经义为准绳,砥砺品节,互相激励;或以经义为标准,品鉴他人;或以"春秋三转"为依据,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论依据;或化用"春秋三传"典故,增强言谈的艺术趣味。就化用"春秋三传"的方式而言,士人很少明示典故的出处,而是直接将其灵活转化为自己谈话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用典方式使得他们的言谈颇具机锋,简洁含蓄,意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春秋三传” 用典 趣味性 机锋
下载PDF
道至之处任逍遥——《庄子》中体道者形象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津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3-65,共3页
庄子的逍遥游,不只是一种驰骛八极的心灵境界,其文中与道合一的体道者,在生活中同样体现了一种不为世法所拘的自由。文章以之为研究对象,归纳其特点有三:其言自合天倪,颇类禅宗宗师自性涌出之机锋;其情趋归山水田园,游心道之广漠之乡;... 庄子的逍遥游,不只是一种驰骛八极的心灵境界,其文中与道合一的体道者,在生活中同样体现了一种不为世法所拘的自由。文章以之为研究对象,归纳其特点有三:其言自合天倪,颇类禅宗宗师自性涌出之机锋;其情趋归山水田园,游心道之广漠之乡;其事世俗之末技,然出神入化,显出与道冥合的自由之境。通过这种形象分析,借助同他术如禅宗、老子等的比较,可进一步看出庄子逍遥游实是身与心的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体道者 机锋 自然 技艺
下载PDF
慧能与马祖禅教学精神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伍先林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6,共9页
慧能从承认一般人现实地存在迷妄的事实出发,在对于佛教经教的处理上,不主张废弃佛教的经教文字,而认为主要关键在于,要以禅宗的自性本源融通般若教理,要以佛教的经教教理启发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将般若智慧落实到自性本源中实践、实证... 慧能从承认一般人现实地存在迷妄的事实出发,在对于佛教经教的处理上,不主张废弃佛教的经教文字,而认为主要关键在于,要以禅宗的自性本源融通般若教理,要以佛教的经教教理启发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将般若智慧落实到自性本源中实践、实证,并最终在作为自性本源的当下、现前一念中,打破迷妄,获得觉悟,自证本源。慧能主张在禅宗顿法的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慧能的教学精神是非常平实的。马祖道一继承了慧能的禅思想,但马祖道一更强调从自心本来是佛的理论前提出发,与慧能在禅宗顿法的基础上以禅融教而禅教融通、以顿融渐而顿渐融通的教学精神不同,而是更为有意识地摆脱经教的正面说教,更为有意识地强调着眼于超越教、渐的本来无迷无悟的自心自证境界,因而在教学精神上更为突出禅宗顿法相对独立于教、渐的超绝性,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大开后世机锋棒喝的先河。从教学精神上来说,慧能是从如来禅过渡到祖师禅的核心和关键人物,而马祖则是使祖师禅得以大肆开展的关键人物。本文认为,慧能与马祖在佛教禅宗中的地位,类似于孔子与孟子在儒家,老子与庄子在道家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通 禅与教 顿与渐 教学精神 机锋棒喝
下载PDF
试谈禅宗对古代文论之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德彪 刘清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文艺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的文学论著与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大相径庭。前者即使是在理论性著作中也往往充满了意象、模糊;后者则充满了思辨的色彩、清晰的言论。形成这种差异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文艺学也是如此。中国古代的文学论著与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大相径庭。前者即使是在理论性著作中也往往充满了意象、模糊;后者则充满了思辨的色彩、清晰的言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只用社会学的观点就能解释通的,它除了和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有关外,关系最大的是哲学思想。可以说:中国的佛教哲学—禅宗,就是使中国古代文论形成自己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艺术构思、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禅宗机锋 文人士大夫 艺术表达 艺术构思 艺术鉴赏 文化现象 文学理论 意象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下载PDF
《莊子》若干處淺釋
20
作者 劉洪生 《诸子学刊》 2014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王先謙為郭慶藩的《莊子集釋》作序,説《莊子》之書'嘗累著於後矣'1,指出了莊子其人其書在後世的影響和難知,不久他自己也做了《莊子集解》。林希逸曾有讀莊'五難'之論:'此書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皆與吾書不同,一... 王先謙為郭慶藩的《莊子集釋》作序,説《莊子》之書'嘗累著於後矣'1,指出了莊子其人其書在後世的影響和難知,不久他自己也做了《莊子集解》。林希逸曾有讀莊'五難'之論:'此書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皆與吾書不同,一難也;其意欲與吾夫子争衡,故其言多過當,二難也;鄙略中下之人,如佛書所謂為最上乘者説,故其言每每過高,三難也;又其筆端鼓舞變化,皆不可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四難也;況語脈機鋒,多如禪家頓宗所謂劍刃上事,吾儒書中未嘗有此,五難也2。'林氏之見雖有宗派性的偏頗,但論《莊子》一書在閲讀方面所存在的困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響 意欲 子集 機鋒 變化 性命 蹊徑 宗派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