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虫草菌丝粉对NK细胞自然杀伤率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戴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为了探讨虫草菌丝粉对免疫系统,特别是人体NK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口服虫草菌丝粉胶囊的临床试验,测量了NK细胞自然杀伤率。
关键词 NK细胞自然杀伤率 虫草菌丝粉 调节作 NK细胞功能 免疫系统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城市反恐作战中爆炸杀伤率的评估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娄文韬 李虹 +4 位作者 陈嘉硕 李娜 姚欣彤 孙静波 樊倩文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针对城市反恐作战中远程武器瞄准点的选择问题,建立了一种应用于城市反恐作战的杀伤率评估模型。首先对人物在爆炸区域内的杀伤来源进行了分类,将超压、热辐射和房屋碎片作为杀伤来源,并选取了超压、冲量、碎片平均质量、热通量和热剂... 针对城市反恐作战中远程武器瞄准点的选择问题,建立了一种应用于城市反恐作战的杀伤率评估模型。首先对人物在爆炸区域内的杀伤来源进行了分类,将超压、热辐射和房屋碎片作为杀伤来源,并选取了超压、冲量、碎片平均质量、热通量和热剂量作为爆炸威力评估参数,基于爆炸威力评估参数建立了爆炸杀伤模型,最后基于Matlab针对某英国电影的爆炸场景,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在可瞄准区域内对平民和恐怖分子的杀伤率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对人物的杀伤率与瞄准点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建立的杀伤率评估模型能够反映出远程武器瞄准点对爆炸区域内的杀伤概率,对于降低城市反恐作战中导弹对人民的伤害,提升导弹对恐怖分子的伤害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杀伤率评估 城市反恐 MATLAB
下载PDF
CD3AK与LAK培养过程中的增殖率及杀伤率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燕 顾玉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CD3AK细胞 LAK细胞 杀伤率 增殖 培养 抗肿瘤作用 治疗过程
下载PDF
纳米蜂胶对肿瘤细胞K562,L929,MNK28的杀伤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道锋 朱慧芬 +3 位作者 邵静芳 张悦 沈关心 龚非力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了解纳米蜂胶对常见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探讨其机理。方法: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纳米蜂胶体外对小鼠成纤维瘤细胞、人胃癌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和非肿瘤源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目的:了解纳米蜂胶对常见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探讨其机理。方法: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纳米蜂胶体外对小鼠成纤维瘤细胞、人胃癌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和非肿瘤源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纳米蜂胶在浓度16~400μg·ml^(-1)范围内对3种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杀伤率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普通蜂胶,但低于氟尿嘧啶。纳米蜂胶对K562,L929,MNK28半数致死浓度(IC_(50))分别为(357.8±8.3)μg·ml^(-1),(472.3±27.5)μg·m^(-1),(461.7±18.7)μg·ml^(-1)。而普通蜂胶对K562,L929和MNK28的IC50分别为(737.6±74.3)μg·ml^(-1),(753.6±82.1)μg·ml^(-1),(939.3±75.5)μg·ml^(-1)。而两种蜂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均较低。细胞凋亡率与杀伤率有一定的线形关系,纳米蜂胶作用后处于G_0/G_1期的肿瘤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纳米蜂胶体外对小鼠成纤维瘤细胞、人胃癌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蜂胶 蜂胶 肿瘤细胞 杀伤率
原文传递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治文 夏俊 +1 位作者 刘爱国 何天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培养40d... 目的:观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培养40d的黑色素瘤TIL,扩增达9773倍。TIL对黑色素瘤、卵巢囊腺癌、大网膜转移性腺癌和癌性腹水等自体瘤细胞的效靶比例为40∶1时,培养15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20∶1;当效靶比例相同(20∶1)时,培养20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15d,而在40∶1时培养20d与15d的杀伤率无差别。TIL对K562肿瘤细胞株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TIL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效靶比例及培养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 淋巴细胞 体外培养 肿瘤细胞杀伤率
下载PDF
脐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治文 夏俊 刘爱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LAK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方法: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脐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脐血LAK),并作脐血LA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6例培养25d的脐血LAK细胞平均扩增... 目的: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LAK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方法: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脐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脐血LAK),并作脐血LA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6例培养25d的脐血LAK细胞平均扩增速度为134.39倍,在效靶比例为20∶1时,培养10d的脐血LAK细胞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黑色素瘤2例,卵巢囊腺癌1例及其癌性腹水1份,大网膜转移性腺癌1例及癌性腹水1份),杀伤率38.13%~58.70%。结论:脐血LAK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提示脐血可作为LAK细胞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脐血 肿瘤细胞 杀伤率
下载PDF
某舰空导弹超低空反导射击效率分析
7
作者 孙伟 阳再清 杨柏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93-96,共4页
以某舰空导弹超低空反导射击效率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选择某型反舰导弹为拦截目标,设计了典型拦截航路,通过弹道仿真计算,获得导弹与目标遭遇数据。利用固定点法建立了目标散射简化模型,建立了引信启动概率模型、破片密集型战斗部破片... 以某舰空导弹超低空反导射击效率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选择某型反舰导弹为拦截目标,设计了典型拦截航路,通过弹道仿真计算,获得导弹与目标遭遇数据。利用固定点法建立了目标散射简化模型,建立了引信启动概率模型、破片密集型战斗部破片动态飞散区模型及条件杀伤概率计算模型,将目标等效成几组杆件,建立了目标毁伤模型,以弹目遭遇数据为基础,采用蒙特卡罗统计试验法完成单发杀伤概率仿真计算。应用导弹武器射击效率计算准则进行了反导射击效率的计算与分析。对该型导弹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导 射击效 单发杀伤率 蒙特卡罗 仿真
下载PDF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来源的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的细胞模型建立
8
作者 姜小丹 吴群 +3 位作者 熊平 冯玮 郑芳 龚非力 《世界肿瘤杂志》 2005年第1期16-17,20,共3页
目的 建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来源的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的细胞模型。方法常规培养NK92细胞和猪内皮细胞(PEC),利用MTT法检测NK92细胞对PEC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β-hexosaminidase释放实验显示杀伤过程中,NK92细胞的胞吐量。结果效靶比... 目的 建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来源的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的细胞模型。方法常规培养NK92细胞和猪内皮细胞(PEC),利用MTT法检测NK92细胞对PEC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β-hexosaminidase释放实验显示杀伤过程中,NK92细胞的胞吐量。结果效靶比为10:1时作用时间6h,NK92细胞的胞吐量最大,对PEC的杀伤率为100%。结论NK92细胞杀伤异种细胞的细胞模型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K92 细胞模型 异种细胞 细胞杀伤 MTT法检测 内皮细胞 杀伤效应 EC细胞 释放实验 作用时间 杀伤率 PEC 胞吐
下载PDF
TLR7激动剂增强人CIK细胞杀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艳媛 李旺 +3 位作者 魏志璋 王宇环 罗晓玲 高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s 7,TLR7)激动剂(Tlr7a)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CIK)杀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s 7,TLR7)激动剂(Tlr7a)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CIK)杀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按照常规CIK细胞培养(Control组)或day0额外添加Tlr7a(Tlr7a组)2种方案培养2周。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亚群的比例,CCK-8比色法检测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比,Tlr7a处理后,总细胞中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双阳细胞占比增加4.1%,分别为(11.9±2.9)%和(16.0±5.8)%。杀伤实验结果显示,当E∶T为20∶1时,2组细胞对K562杀伤率分别为(98.8±4.2)%和(74.4±12.3)%。相比于Control组,Tlr7a组的细胞杀伤功能明显增强(P〈0.05)。结论 TLR7激动剂(Tlr7a)具有增强CIK效应细胞的扩增能力,其刺激后获得的CIK细胞对K562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TOLL样受体 肿瘤 杀伤率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10
作者 王茜婷 姚惟琦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7-71,共5页
肿瘤生物治疗目前是继手术、药物、放化疗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由于CIK培养方式多样,因子选择及配比不同,医疗机构各有不同,造成CIK细胞数量、有效细胞数量、... 肿瘤生物治疗目前是继手术、药物、放化疗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由于CIK培养方式多样,因子选择及配比不同,医疗机构各有不同,造成CIK细胞数量、有效细胞数量、杀伤率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的单克隆抗体CD3,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IL-2),采血者自体血浆进行正交实验,得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CD3 100ng/mL,I-2 700IU/mL,自体血浆2%时,培养效果最好,双阳性有效细胞比率可达97.88%,以效靶比10∶1接种,MTT法检测,效应细胞CIK对Hela细胞杀伤率为32.80%。初步观察此种培养条件下的CIK细胞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细胞CIK 正交实验 双阳性细胞 杀伤率
下载PDF
12种杀螨剂对山楂叶螨防效评价及其对天敌塔六点蓟马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涂洪涛 张金勇 +2 位作者 陈汉杰 郭小辉 李元朝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对苹果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和天敌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哒螨灵EC(0.4 mL/L)、73%炔螨特EC(0.5 mL/L)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但是对塔六点蓟马有一定... 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的杀螨剂对苹果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和天敌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哒螨灵EC(0.4 mL/L)、73%炔螨特EC(0.5 mL/L)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但是对塔六点蓟马有一定的杀伤作用,240 g/L螺螨酯SC(0.2 mL/L)、5%唑螨酯SC(0.4 mL/L)对山楂叶螨相对防效较好,对塔六点蓟马影响较小,500 g/L四螨嗪SC(0.2 mL/L)速效性较差,但对天敌安全,20%甲氰菊酯EC(0.5 mL/L)对山楂叶螨防治效果差,且对天敌杀伤率始终较高,从而可能造成山楂叶螨的爆发。复配药剂10%阿维.四螨SC(0.67 mL/L)综合了单剂的优点,15.6%阿维.丁醚EC(0.5 mL/L)、6%阿维.哒EC(0.5 mL/L)相对单剂对天敌杀伤率有所降低,1.8%阿维.甲氰EC(0.83 mL/L)则主要表现出单剂甲氰菊酯相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山楂叶螨 防效 塔六点蓟马 杀伤率
下载PDF
灵芝胶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渊 丁克祥 +6 位作者 徐顺清 谭祥林 王红 王爱军 周艳彬 刘堤 曾尔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灵芝胶囊 抗衰老 免疫调节 NK细胞自然杀伤率 T淋巴细胞亚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7种农药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瑞德 王继青 +2 位作者 张涛 程星 冯明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园的捕食性蜘蛛(Araneae)是其最主要的天敌。为找到既可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又对捕食性蜘蛛影响较小的农药,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7种杀虫剂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园的捕食性蜘蛛(Araneae)是其最主要的天敌。为找到既可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又对捕食性蜘蛛影响较小的农药,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研究了7种杀虫剂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捕食性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虫螨腈(Chlorfenapyr)、丁烯氟虫腈(Butene-fipronil)、噻虫嗪(Thiamethoxam)、吡蚜酮(Pymetrozine)、噻嗪酮(Buprofezin)、氧苦·内酯(Oxymatrine·lactone)和联苯菊酯(Bifenthrin);对蜘蛛的杀伤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丁烯氟虫腈、氧苦·内酯、联苯菊酯和虫螨腈。其中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和丁烯氟虫腈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较高,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74.0%,而对蜘蛛的影响较小,药后10 d的杀伤率均低于24.9%。因此,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和丁烯氟虫腈4种农药适合在生态茶园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 捕食性蜘蛛 防效 杀伤率
原文传递
独角莲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段玉敏 刘书鑫 +1 位作者 张洪娟 谷长秀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对人胃腺癌MGC-803、肝癌Hep-2、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细胞杀伤率、半数抑制浓度的测定,确定对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敏感瘤株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该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1.采用体外细... 目的:通过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对人胃腺癌MGC-803、肝癌Hep-2、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细胞杀伤率、半数抑制浓度的测定,确定对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敏感瘤株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该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1.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96h的肿瘤细胞形态。结果: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对胃癌MGC-803、肝癌Hep-2、肺癌A549、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与细胞作用72h时的IC50分别为(74.14±5.29)mg/mL、(81.61±6.14)mg/mL、(128.26±11.43)mg/mL、(120.26±9.46)mg/mL,与细胞作用48h时的IC50分别为(94.55±6.85)mg/mL、(108.94±8.69)mg/mL、(187.78±9.87)mg/mL、(280.54±14.51)mg/mL;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能使MGC-803细胞发生凋亡。结论:独角莲20%乙醇提取物对胃癌MGC-803瘤株最敏感且可使该瘤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莲 半数抑制浓度 细胞杀伤率 MTT
下载PDF
吡虫啉防治褐稻虱应用技术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夕林 张建明 +1 位作者 张治 张谷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8-30,共3页
在三代褐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16克,对水60公斤常规喷雾,药后2天的防效为80.8%,比噻嗪酮高29.0%,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的杀伤率为27.9%,与噻嗪酮相似;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率为8... 在三代褐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吡虫啉16克,对水60公斤常规喷雾,药后2天的防效为80.8%,比噻嗪酮高29.0%,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吡虫啉对稻田蜘蛛的杀伤率为27.9%,与噻嗪酮相似;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率为85.9%,比噻嗪酮高27.2%,仅次于甲胺磷、毒死蜱、喹硫磷的杀伤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褐稻虱 天敌 杀伤率 杀虫剂
下载PDF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K_(562)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存牛 马玉英 齐浩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超声激活血卟啉对人体肿瘤细胞K562的作用,以及声参量和血卟啉浓度对瘤细胞杀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声参量和血卟啉浓度与瘤细胞杀伤率呈正相关.当频率为1.8MHz,声强度为1.5W/cm2,作用时间为60s,血卟... 研究了超声激活血卟啉对人体肿瘤细胞K562的作用,以及声参量和血卟啉浓度对瘤细胞杀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声参量和血卟啉浓度与瘤细胞杀伤率呈正相关.当频率为1.8MHz,声强度为1.5W/cm2,作用时间为60s,血卟啉浓度为200μg/mL时,超声激活血卟啉对K562肿瘤作用效果较佳,杀伤率达98%,超声单独作用,杀伤率仅为42%.单纯血卟啉无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血卟啉 抗肿瘤效应 杀伤率 抗肿瘤效应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介钻 张众 +4 位作者 马骊 姚新生 周明乾 王祥斌 王小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7-7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疗法已难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实验数据及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介导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的生物学活性,为其临...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疗法已难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实验数据及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介导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的生物学活性,为其临床前试验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BHL-I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与靶细胞SKOV3结合、MT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增殖及PBL对靶细胞SKOV3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杀伤过程中PBL分泌hIFN-γ、hTNF-α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花环形成率(15.7%)显著高于对照组(11.1%)(P<0.01);在抗原存在下,BHL-I显著促进PBMC增殖和PBL对靶细胞的杀伤(P<0.01),且杀伤率与花环形成率呈正相关(r=0.946);杀伤过程中上清液中hIFN-γ、hTNF-α显著增高(P<0.01)。结论BHL-I能介导PBL和SKOV3结合并活化PBL特异杀伤效应,杀伤可能与其hIFN-γ、hTNF-α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scBsAb) 肿瘤/免疫疗法 卵巢癌细胞株 细胞结合 T细胞杀伤率 人类
下载PDF
八种杀虫剂对棉田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朱明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9-31,共3页
在棉田常用的8种杀虫剂中,对害虫天敌瓢虫安全的杀虫剂是灭多成和哒螨灵;对草间小、黑蛛安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哒螨灵和灭多戚。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两种天敌的毒性最大,有机磷类杀虫剂则低于菊酯类。
关键词 杀虫剂 杀伤率 棉花 合理用药 天敌
下载PDF
基质胶原蛋白降解产物参与瘤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趋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迎松 冯盼盼 李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19-2019,共1页
关键词 基质胶原 蛋白降解 肿瘤侵袭 黑色素瘤细胞 趋化活性 杀伤活性 杀伤率 负协同 阴性对照 趋化作用
下载PDF
BC_(369)对人源胰腺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炳团 张洪涛 +1 位作者 张静宇 王铮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1期91-91,93,共2页
胰腺癌是1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胰腺癌由于位置深且隐蔽,早期缺少特异性症状,极易侵犯周围脏器和发生转移,故大多数患者就诊已属晚期,手术切除不足20%[1];化学治疗暂时缓解率为20%~48%[2]。BC369具有... 胰腺癌是1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胰腺癌由于位置深且隐蔽,早期缺少特异性症状,极易侵犯周围脏器和发生转移,故大多数患者就诊已属晚期,手术切除不足20%[1];化学治疗暂时缓解率为20%~48%[2]。BC369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杀伤肿瘤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双重作用,我们采用无免疫功能的裸鼠研究BC369对人源胰腺癌(PANC-1)的直接杀瘤实验,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369 胰腺癌 肿瘤杀伤率 吉西他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