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自然杀伤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薇 王亮 +1 位作者 莫安薇 黄琰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种具有强大细胞毒性和活性的先天淋巴细胞。基于NK细胞的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疗效较低。该文就NK细胞的功能、表型及其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肿瘤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可溶性B7-H4蛋白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静 张虹宇 +2 位作者 张磊 赵仰光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51)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参数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及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sB7-H4水平变化,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值较对照组升高,RSV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sB7-H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7.69%(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化疗中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选择最优药物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B7-H4蛋白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波 任博 周文策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自然杀伤细胞是具有细胞毒性的淋巴样细胞,能够直接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既往研究证明过继自然杀伤细胞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可行、安全及有效性,深入研究自然杀伤细胞过继疗法的抗实体瘤潜力成为现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当前自然杀伤... 自然杀伤细胞是具有细胞毒性的淋巴样细胞,能够直接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既往研究证明过继自然杀伤细胞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可行、安全及有效性,深入研究自然杀伤细胞过继疗法的抗实体瘤潜力成为现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当前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免疫及细胞过继疗法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实体瘤
下载PDF
基于WGCNA筛选胃癌相关自然杀伤细胞基因及潜在中药预测
5
作者 郑翼欣 肖尚平 +1 位作者 邝美霞 邝卫红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胃癌相关自然杀伤细胞基因,探讨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预测潜在治疗的中药。方法:运用WGCNA分别构建TCGA-STAD数据集和GSE84437数据集胃癌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胃癌相关自然杀伤细胞基因,探讨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与胃癌预后相关性,预测潜在治疗的中药。方法:运用WGCNA分别构建TCGA-STAD数据集和GSE84437数据集胃癌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获得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基因,对预后相关基因进行生存分析,获得与生存相关的基因,以GSE84433作为验证集。运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生存相关基因在22种免疫细胞中的浸润情况。将预后相关的基因映射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获得潜在中药,并对筛选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的频数统计。结果:通过WGCNA及差异分析,筛选出98个与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基因,单因素Cox分析共获得22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通过生存分析,发现5个基因与生存显著相关,且与大部分免疫细胞存在相关性,并在GSE84433数据集得到验证。将预后相关基因映射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获得潜在治疗中药186味,其中姜黄、郁金等10味中药出现频数较高,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结论:IL32、IRF8、INFG、SNX10、BATF2等5个胃癌相关自然杀伤细胞基因与胃癌预后相关,姜黄、郁金等中药可能通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改善胃癌的预后。本研究揭示中药可能通过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善患者生存预后,为后续中药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WGCNA 自然杀伤细胞 郁金 姜黄
下载PDF
大规模扩增人外周血来源自然杀伤细胞体系的筛选
6
作者 董国秀 张蕾 +3 位作者 黄健 武芝 张闻宇 贾在美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三种体外培养体系活化扩增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扩增倍数、生物学表型和细胞毒性上的异同。方法:收集健康供者捐赠的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介导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使用含自...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三种体外培养体系活化扩增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扩增倍数、生物学表型和细胞毒性上的异同。方法:收集健康供者捐赠的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介导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单个核细胞。使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各体系均添加IL-2和IL-15,体系B额外添加抗人CD3单抗,体系C额外添加IL-18,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扩增14 d,比较不同培养体系的NK细胞在细胞表型、细胞活力及细胞毒性的异同。结果:体系A、B、C中NK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811.43±30.07、2800.79±36.42和1047.97±85.21,表明抗人CD3单抗可以增强NK细胞的扩增。三种体系培养NK细胞在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IL-2、IL-15细胞因子和抗人CD3单抗的无血清培养液,在37℃、5%CO_(2)条件下可以实现NK细胞大规模培养,获取高纯度的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倍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负载MAGE-A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好 贾虹 +2 位作者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miR⁃221、miR⁃651⁃3p及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荃 韦芳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miR⁃221、miR⁃651⁃3p及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8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就诊143例P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E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PE组(n=...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miR⁃221、miR⁃651⁃3p及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8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就诊143例P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E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PE组(n=85)和轻度PE组(n=58),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及PE患者中不同妊娠结局患者的外周血miR⁃221、miR⁃651⁃3p、KIR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221、miR⁃651⁃3p、KIR对重度PE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miR⁃221、miR⁃651⁃3p、KIR与PE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PE组、重度PE组外周血miR⁃221、miR⁃651⁃3p、KIR表达水平升高,且重度PE组高于轻度PE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21、miR⁃651⁃3p、KIR诊断重度PE的AUC值分别为0.836、0.835和0.879(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1.43、1.70和52.13μg/L。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PE组最高,轻度PE组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及重度PE患者中,结局不良患者外周血miR⁃221、miR⁃651⁃3p、KIR水平均高于结局良好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PE、miR⁃221、miR⁃651⁃3p、KIR与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P<0.05)。结论PE患者外周血miR⁃221、miR⁃651⁃3p、KIR表达水平偏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会增加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检测外周血miR⁃221、miR⁃651⁃3p、KIR水平或可为临床重度PE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微小RNAS miR⁃221 miR⁃651⁃3p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RCC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行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观察组予以CIK治疗,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外周血象及...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RCC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行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观察组予以CIK治疗,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免疫功能[CD_(3)^(+)、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CD_(4)^(+)CD_(25)^(+)T细胞]。结果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8)^(+)、CD_(4)^(+) CD_(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D_(3)^(+)、CD_(4)^(+)、CD_(4)^(+)/CD_(8)^(+)、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CC患者中采用CIK治疗效果确切,利于调节免疫功能,且不会对患者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造成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治疗过程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活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0
作者 袁小兵 陈慰慰 +2 位作者 刘小莉 姜铭 范向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肝叶切除术后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治疗,随访2年。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性肝叶切除术后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27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治疗,随访2年。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进行影像学检查,将复发肿瘤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结果术后,127例HCC患者外周血CD3^(-)CD56^(+)和CD3^(-)CD16^(+)CD56^(+)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7.3±1.6)%和(16.3±1.4)%,均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16.4±1.4)%和(12.5±1.5)%,P<0.05】;术后随访发现肿瘤复发53例,肿瘤复发组外周血CD3^(-)CD56^(+)、CD3^(-)CD16^(+)CD56^(+)和D3^(-)CD161^(+)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4±2.3)%、(14.8±1.5)%和(19.4±2.6)%,均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分别为(25.4±2.6)%、(17.1±1.6)%和(22.6±2.8)%,P<0.05】;15例Ⅲ期复发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56^(+)、CD3^(-)CD16^(+)CD56^(+)和D3^(-)CD161^(+)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3±1.6)%、(13.2±1.5)%和(17.3±1.2)%,显著低于21例Ⅱ期患者【分别为(20.2±1.4)%、(16.7±1.5)%和(20.4±2.5)%,P<0.05】或17例Ⅰ期患者【分别为(23.4±2.5)%、(17.1±1.7)%和(21.4±2.4)%,P<0.05】。结论HCC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根治性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上升,可能对防止肿瘤复发起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根治性肝叶切除术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复发 治疗
下载PDF
过表达PAX6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能力的机制
11
作者 朱权 黄柏胜 +1 位作者 邬力祥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7-956,共10页
目的: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gene 6,PAX6)主要在胚胎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肿瘤中可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过表达PAX6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 目的: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gene 6,PAX6)主要在胚胎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肿瘤中可发挥促癌或抑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过表达PAX6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68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PAX6、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样蛋白A(solubl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like protein A,sMICA)和可溶性UL16结合蛋白2(soluble UL16 binding protein 2,sULBP2)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和LM3及人正常肝细胞LO2,将PAX6过表达质粒(PAX6-OE)和空载体(NC)转入HepG2和LM3细胞中构建稳定细胞株,分别采用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HepG2和LM3细胞中PAX6的表达水平;在HepG2和LM3细胞中过表达PAX6,采用CCK-8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2种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较,HCC患者血清中PAX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2),而sMICA和sULBP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4和P<0.001)。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LO2相比,HepG2和LM3细胞PAX6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亦可见肝癌细胞HepG2和LM3中PAX6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肝细胞LO2。与NC组比较,PAX6-OE组肝癌细胞HepG2和LM3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下降(均P<0.05);PAX6-OE组的HepG2和LM3细胞中MMP2、MMP9、ADAM10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PAX6-OE组的HepG2和LM3细胞上清液中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与NC组比较,PAX6-OE组NK细胞对HepG2和LM3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PAX6在HCC患者血清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降低,过表达PAX6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其机制与PAX6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sMICA和sULBP2的分泌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盒基因6 细胞 细胞生长 金属蛋白酶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变化
12
作者 侯环荣 康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组17例健康对照者、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肝损伤患者、21例IM合并肝损伤患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组17例健康对照者、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肝损伤患者、21例IM合并肝损伤患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CD16-、CD56^(+)CD16^(+)、CD56-CD16^(+)3个NK细胞亚群比例。PBMC分别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中CD107a的表达和CD16平均荧光强度(MFI)。使用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观察NK细胞功能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7.36±0.92)%和IM无肝损伤组(10.67±1.37)%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2±2.51)%(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低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62.03±8.78)%和IM无肝损伤组(44.74±13.03)%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0.74±10.15)%(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高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血浆IL-15在IM合并肝损伤组(309.1±68.00)pg/ml的水平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269.6±53.57)pg/ml和对照组(257.4±73.93)pg/ml(P<0.05)。NK细胞通过不同受体介导杀伤相应靶细胞后,IM合并肝损伤组NK细胞中CD107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CD16 MFI明显低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后,NK细胞中CD107a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存在NK细胞亚群失衡和功能增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IL-15水平升高可能增强NK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的细胞保存液对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短期保存的影响
13
作者 仇欣霞 张丽华 +1 位作者 陈荷 董为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4℃运输保存条件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在不同的保存液中保存0、6、12、24 h后其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为开展免疫细胞保存运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集4份... 目的:探讨4℃运输保存条件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在不同的保存液中保存0、6、12、24 h后其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为开展免疫细胞保存运输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集4份40 ml血液标本,将同一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分别按照NK细胞、NKT细胞培养方案分成2份培养。将已经培养好的8份NK细胞、NKT细胞分别收集并应用生理盐水(保存液A)、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保存液B)、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1%低分子右旋糖苷(保存液C) 3种保存液分别保存。于0、6、12、24 h分别进行细胞活率及结团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及细胞杀伤实验检测。结果:存放12 h时,A组的细胞活率已低于85%,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放24 h时,各组细胞活率均低于85%,但A组保存液中的细胞活率明显低于B、C组(P<0.05)。存放12、24 h时,B组和C组保存液中细胞结团率均低于A组,且存放24 h时,C组的结团率低于B组(P<0.05)。直至24 h,各处理组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存放12 h时NK细胞和NKT细胞的A组细胞与C组比较,杀伤作用明显减弱(P<0.0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至24 h各组细胞的杀伤力均出现显著下降,A组、B组细胞的杀伤力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条件下,NK细胞和NKT细胞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24 h,且以生理盐水+5%人血白蛋白+1%低分子右旋糖苷保存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时间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T细胞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下调对自然杀伤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罗小宁 张羽 +1 位作者 王钇力 王祥财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Huma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7,ADAM17)下调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NCI-H520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Huma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7,ADAM17)下调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NCI-H520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nonsense siRNA)和ADAM17下调组(转染ADAM17 siRNA)。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ADAM17 mRNA和蛋白表达。制备NK细胞,加入各组NCI-H520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颗粒酶B(Granzyme B,GraB)、穿孔素(Pore-forming protein,PFP)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ADAM17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DAM17下调组ADAM17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NCI-H520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差异,ADAM17下调组NCI-H520细胞生存率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IFN-γ、GraB、PFP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ADAM17下调组IFN-γ、GraB、PFP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肺鳞状细胞癌NCI-H520细胞中ADAM17下调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作用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文娇 李燕 +2 位作者 郑宇欢 张丽 牛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 尽管新药的进展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难治MM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且预后差。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技术虽然在复发难治MM中有不错的疗效,但仍存在局限性,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和脱靶效应等。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分,在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基于NK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免疫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CAR-NK免疫治疗MM的研究显示,多个靶点可作为CAR-NK免疫治疗技术特异性治疗靶点,并且在MM细胞及动物实验中也证实其抗肿瘤效应。本文总结了MM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抗肿瘤机制、生物学特点和功能缺陷情况,以及CAR-NK免疫治疗MM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 复发 难治 治疗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邢宏 韩方正 汪莉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的杀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临床研究 肿瘤生物治疗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激活的杀伤细胞 CD3单抗 杀瘤作用
下载PDF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17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 深圳市血液中心 +4 位作者 邓志辉 朱发明 汤敏中 王珏 鲍晓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57-562,共6页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家族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态性,既有等位基因水平的多态性,同时还存在KIR单体型组成、基因拷贝数的差异性。为了规范KIR基因检测,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与深圳市血液中心组织专家依据国内外...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家族具有复杂的遗传多态性,既有等位基因水平的多态性,同时还存在KIR单体型组成、基因拷贝数的差异性。为了规范KIR基因检测,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与深圳市血液中心组织专家依据国内外文献和实践经验,制定了此专家共识,对KIR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检测报告和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KIR基因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家族 多态性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早期潜伏梅毒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朱由瑾 周向昭 +3 位作者 吴远慧 温杰 高晓莉 冯冬梅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140-214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潜伏梅毒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早期潜伏梅毒病人13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早期潜伏梅毒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早期潜伏梅毒病人13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并进行对比。另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将观察组病人分为RPR初始滴度≤1∶8组与>1∶8组,对比RPR初始滴度≤1∶8组与>1∶8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RPR初始滴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CD8^(+)绝对计数及所占比例[(67.79±10.76)%比(64.85±12.95)%、(29.51±5.92)%比(28.09±5.61)%]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绝对计数及所占比例[(37.36±7.26)%比(29.73±5.84)%]、CD4^(+)/CD8^(+)所占比例(1.27±0.25比1.06±0.21)均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绝对计数及所占比例[(16.59±3.29)%比(17.46±3.34)%]低于对照组(P<0.05);RPR初始滴度≤1∶8组外周血 CD3^(+)、CD4^(+)、CD8^(+)绝对计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 RPR初始 滴度>1∶8组(P<0.05),且 CD4^(+)/CD8^(+)所占比例低于 RPR初始滴度>1∶8组(P<0.05),NK细胞绝对计数及所占比例均高于 RPR初 始滴度>1∶8组(P<0.05);经 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潜伏梅毒病人外周血 CD3^(+)、CD4^(+)、CD8^(+)绝对计数与百分比均与 RPR初始滴度呈正相关(P<0.05),CD4^(+)/CD8^(+)比值与 RPR初始滴度呈正相关(P<0.05),NK细胞绝对计数、百分比均所占比例均 与 RPR初始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早期潜伏梅毒病人外周血 CD4^(+)、CD4^(+)/CD8^(+)水平较健康人群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上 升,NK细胞水平降低,而 CD3^(+)、CD8^(+)细胞水平无明显改变,且外周血 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均与早期潜伏 梅毒病人 RPR初始滴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可能参与了早期潜伏梅毒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潜伏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梅毒滴度
下载PDF
回阳固本汤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然杀伤细胞重建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高小丽 何海涛 +7 位作者 王启 姚翔媚 秦涛 张海溪 赵婕 冯帅 胡芃 杨同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探讨回阳固本汤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重建与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allo-HSCT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0)与HYG... 目的:探讨回阳固本汤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重建与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行allo-HSCT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0)与HYGB组(n=20)。对照组患者仅采用allo-HSCT单独治疗,HYGB组患者于allo-HSCT前采用回阳固本汤干预4周。allo-HSCT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计数、外周血NK细胞标志分子CD56与CD16的表达,分离两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体外培养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2)体外细胞实验。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分离培养NK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HYGB组(回阳固本汤干预)与LY294002组(回阳固本汤+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测定三组细胞活性与凋亡情况。结果:(1)对照组患者造血重建良好率为90%(18/20),复发率为10%(2/20),非移植相关死亡率为5%(1/20);HYGB组患者造血重建良好率为100%(20/20),复发率为5%(1/20),未出现死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YGB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10%,2/20)显著低于对照组(45%,9/20),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CD56、CD16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K细胞体外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YGB组患者NK细胞内PI3K/Akt通路显著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YGB组相比,LY294002组NK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逆转了回阳固本汤在体外促进NK细胞活性的效果。结论:回阳固本汤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allo-HSCT后NK细胞重建与活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固本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 重建 活性
下载PDF
过氧化氢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损伤的特点和主要机制
20
作者 齐婧姝 平大冰 +3 位作者 孙鑫 胡旭东 彭渊 刘成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MI)损伤的特点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0、1、5、25 mmol/L)诱导NK92MI细胞损伤,显微镜下观察NK92MI细胞的生长状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自然杀伤细胞株(NK92MI)损伤的特点及其主要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_(2)O_(2)(0、1、5、25 mmol/L)诱导NK92MI细胞损伤,显微镜下观察NK92MI细胞的生长状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及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NK92MI细胞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JNK1、Bcl2、PD-1、PD-L1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JNK1、p-JN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未经刺激组(H2O20 mmol/L)相比,经H2O2(1、5、25 mmol/L)刺激5 h后,NK92MI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以Annexin V+PI+晚期凋亡细胞居多(P<0.01);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下降(P<0.05);JNK1、PD-1、PD-L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1)。结论:H2O2体外诱导NK细胞氧化损伤的特点以细胞晚期凋亡为主,其作用机制与激活JNK1信号通路进而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人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