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勇 席宇 吴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种类及其提取和分离方法 ,最后对细菌杀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有害类水华 杀藻物质
下载PDF
溶藻细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邓建明 陶勇 +1 位作者 李大平 董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5-900,共6页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 溶藻细菌在"水华"防治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广受关注.本文从系统分类、溶藻机制和杀藻物质等方面对已报道的溶藻细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在细菌溶藻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核酸探针和全细胞杂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以及溶藻机制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在溶藻细菌的研究和应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有害类水华 生物控制 细菌 机理 杀藻物质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滇池中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琪 Paulina Simon +7 位作者 刘锦钰 迟玉新 代先祝 杜红霞 张晓辉 五十岚泰夫 杨彩云 罗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4-2623,共10页
【背景】藻类水华或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带来各种危害,亟需找到有效途径控制水华或赤潮。溶藻细菌具有杀死藻类控制藻类生物量的能力,可以作为防治水华和赤潮的有效工具。【目的】分离并鉴定滇池中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 【背景】藻类水华或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带来各种危害,亟需找到有效途径控制水华或赤潮。溶藻细菌具有杀死藻类控制藻类生物量的能力,可以作为防治水华和赤潮的有效工具。【目的】分离并鉴定滇池中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及其溶藻细菌,对溶藻菌作用于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进行研究,初步了解其溶藻特性与溶藻机制。【方法】采用LB平板稀释涂布,再经多次划线分离纯化细菌,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以鉴定细菌种类;采用毛细管分离的方法分离铜绿微囊藻,并测定其cpcBA基因序列以鉴定蓝藻种类;采用热乙醇法提取叶绿素a,从而计算溶藻效率;基于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探究藻细胞在溶藻菌处理下的抗氧化系统响应。【结果】共分离获得11株微囊藻和17株针对铜绿微囊藻的高效溶藻菌。选取其中一株生长速度最快的铜绿微囊藻DCM4和一株溶藻效果最好的溶藻菌Sp37 (Bacillus siamensis)进行后续研究。Sp37对DCM4的4 d溶藻率达到92.4%±1.5%,且对微囊藻属的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和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均有溶藻效果,而对绿藻没有溶藻效果。Sp37的原菌液和无菌滤液对DCM4的4d溶藻率分别为86.8%±4.3%和81.1%±2.2%,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Sp37菌体对DCM4的溶藻率为25.4%±7.3%。Sp37无菌滤液经不同温度和pH处理之后的溶藻率与未经处理的无菌滤液的溶藻率无明显差异。Sp37无菌滤液处理藻细胞会使藻细胞的CAT、GSH和MDA含量发生变化。【结论】菌株Sp37对铜绿微囊藻DCM4具有高效的溶藻作用,而且对微囊藻属具有一定的溶藻特异性。Sp37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Sp37无菌滤液处理藻细胞会触发藻细胞抗氧化系统,并且会损伤藻细胞膜。Sp37无菌滤液很可能是通过对藻细胞造成氧化胁迫,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 叶绿素a 杀藻物质 抗氧化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