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杂事》:世界公共媒体鲁迅叙事的开端——新见“日本与鲁迅”资料考论之一
1
作者 朱芬 潘世圣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在世界范围内,公共媒体的“鲁迅叙事”肇始于1909年《日本及日本人》(半月刊,东京)刊载的记事《文艺杂事》。日本学者藤井省三在1980年著文披露《文艺杂事》有关鲁迅兄弟译介出版《域外小说集》的一则文字,为鲁迅研究史提供了极有纪念... 在世界范围内,公共媒体的“鲁迅叙事”肇始于1909年《日本及日本人》(半月刊,东京)刊载的记事《文艺杂事》。日本学者藤井省三在1980年著文披露《文艺杂事》有关鲁迅兄弟译介出版《域外小说集》的一则文字,为鲁迅研究史提供了极有纪念意义的史料。其他未有介绍的内容涉及文豪森鸥外的小说新作、福本日南的历史小说、丸善书店的经营变革、政治家的治丧通知、新闻媒体对社会趣闻的处理、东京学者对言文一致体写作的执着以及商业资本与文学的勾连等,五光十色,呈现了1909年春鲁迅归国前夕东京缤纷文艺界的片羽吉光,对切实把握留日时期鲁迅置身之日本语境大有裨益。《文艺杂事》整体实为“后期东京鲁迅”的重要文艺现场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日本及日本人》 《文艺杂事 孙竹丹 宫崎滔天 东京
下载PDF
以杂说笔记为中心的清代杂事小说考察
2
作者 宋世瑞 时培根 《天中学刊》 2023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杂说笔记作为笔记类别之一,具有叙事、议论、考证、载记四种叙述方式并存的特点,其内容中的叙事因素值得注意。清代的杂说笔记在叙述杂事中,关于前朝梦影与当代的历史记录、士子之心与群体镜像、超出常态化的女性世界以及代表士大夫情... 杂说笔记作为笔记类别之一,具有叙事、议论、考证、载记四种叙述方式并存的特点,其内容中的叙事因素值得注意。清代的杂说笔记在叙述杂事中,关于前朝梦影与当代的历史记录、士子之心与群体镜像、超出常态化的女性世界以及代表士大夫情怀的笔记小品文之类的现象较为突出,从中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一种实录精神和道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事小说 历史 士风 女性 小品
下载PDF
《汉杂事秘辛》杨慎伪撰说生成史及其反思
3
作者 朱仙林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2,89,共7页
《汉杂事秘辛》是杨慎从安宁州董氏处得到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文言小说。杨慎认为此书成书于东汉。胡震亨等人以书中所述史实与史传所载不符,认为此书非东汉人所撰。沈德符首次提出该书乃杨慎伪撰,并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通过考察可... 《汉杂事秘辛》是杨慎从安宁州董氏处得到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文言小说。杨慎认为此书成书于东汉。胡震亨等人以书中所述史实与史传所载不符,认为此书非东汉人所撰。沈德符首次提出该书乃杨慎伪撰,并得到后世大多数人的认可。但通过考察可见,由沈德符“论定”,并经四库馆臣、周中孚等人层累地构建起来的杨慎伪撰说,其证据却仅有该书非成书于东汉及杨慎得书于董氏两点,且均不具有说服力。但遗憾的是,因四库馆臣对明代学者的傲慢态度,特别是对杨慎的成见过深,因此错失了得到真相的机会。而后人因未能细致梳理杨慎伪撰说的生成史,只是慑于四库馆臣及诸大家如梁启超等的分析,也错失了寻找真相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遗憾且值得认真加以反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杂事秘辛》 杨慎 沈德符 《四库全书总目》 辨伪
下载PDF
贾谊《新书》之“连语”“杂事”新解
4
作者 杨延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66-73,共8页
结合“说体”内容,从篇章结构与取材特点出发,可知“连语”为“连缀主旨相同的语体故事”,“杂事”为“聚集门类相同的语体故事”。两者的篇章结构相同,均由两部分组成,即篇章主旨的论说与表现篇章主旨的“说体”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论... 结合“说体”内容,从篇章结构与取材特点出发,可知“连语”为“连缀主旨相同的语体故事”,“杂事”为“聚集门类相同的语体故事”。两者的篇章结构相同,均由两部分组成,即篇章主旨的论说与表现篇章主旨的“说体”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论述主题的范围不同,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标以“连语”的篇目又可分为两类,即“为君之道类”与“礼制典章类”,后者很可能援引自当时常见的儒家礼类“说体”文献,是贾谊为汉家立法及编著《五曹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贾谊有时会对援用的“说体”故事进行修改,使它们的故事结构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 “连语” 杂事 “说体”
下载PDF
从《日本杂事诗》到《日本国志》——黄遵宪思想发展的一段轨迹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飚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通过考察《日本杂事诗》的修改并与《日本国志》对照 ,探测黄遵宪思想发展的轨迹。论文对《日本杂事诗》初刻本、定稿本作了细致比勘 ,纠正了此前不够准确的结论 ;进而具体论证定稿本强化了对明治维新及各项新政、新事的介绍和肯定 ... 本文通过考察《日本杂事诗》的修改并与《日本国志》对照 ,探测黄遵宪思想发展的轨迹。论文对《日本杂事诗》初刻本、定稿本作了细致比勘 ,纠正了此前不够准确的结论 ;进而具体论证定稿本强化了对明治维新及各项新政、新事的介绍和肯定 ,表明黄遵宪对民权运动从心存疑虑转为同情、赞扬 ,对新闻自由、近代财经政策和警察制度等等的认识都有重大改变或深化 ;此后又进_步批判闭关锁国和德治思想 ,明确提出对外开放和以法治国。这些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应当重视“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杂事 日本国志 思想发展
下载PDF
别裁诗史补心史——论清代雍乾咏史诗集《南宋杂事诗》、《明史杂咏》 被引量:2
6
作者 邱睿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南宋杂事诗》和《明史杂咏》是清代雍乾时期两部重要的咏史诗专集,其体例亦史亦诗,在诗歌之后详列史料来源。这种手法出于创作群体"补史"的动机,除了补阙前史,有资考证外,还力图在稗官野史的民间表达中建立自己的史识态度,... 《南宋杂事诗》和《明史杂咏》是清代雍乾时期两部重要的咏史诗专集,其体例亦史亦诗,在诗歌之后详列史料来源。这种手法出于创作群体"补史"的动机,除了补阙前史,有资考证外,还力图在稗官野史的民间表达中建立自己的史识态度,着力补前朝遗逸节士和乡邦风物之史,含蓄地表达故国之思等心曲。在艺术特色上,"饾饤"的浙派风格含有文字狱阴影下寻求保护色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杂事诗》 《明史杂咏》 以诗补史 浙派
原文传递
从《日本杂事诗》的修改看黄遵宪日本观的嬗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9期87-91,共5页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杂事诗》的“定本”和“原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黄遵宪在...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杂事诗》的“定本”和“原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出版十余年后对其进行有意识的修改,包含着对日本的重新审视和评价。通过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通过担任驻日文化参赞等一系列外交职务,黄遵宪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民主观念逐步形成,对日本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这无疑代表了当时先进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日本观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完 明治维新 《日本杂事诗》 日本观
下载PDF
浙博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献疑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春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此文在考察《浙藏敦煌文献》图录中浙敦195(浙博17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基础上,对本号文书作为敦煌文献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重点分析王仁堪题签、题记和钤印等信息,以及王氏此类信息与敦煌文献出土时间的矛盾关系,倾向于认... 此文在考察《浙藏敦煌文献》图录中浙敦195(浙博170)《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的基础上,对本号文书作为敦煌文献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重点分析王仁堪题签、题记和钤印等信息,以及王氏此类信息与敦煌文献出土时间的矛盾关系,倾向于认为本号文书不属于敦煌文献范畴。文中还对本号文书定性中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相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 敦煌文献 王仁堪
下载PDF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霍有明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杂事诗》 中日文化交流 独特意义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日本杂事诗》的中国文学书写——从日本学界的黄遵宪研究说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杰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6-30,共5页
日本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着重于从其著作探讨明治时期的方方面面,国内的研究也多倾向于其与日本的关系。中日学术界都指出,在诗歌创作上,黄遵宪明显受明治汉诗的影响,而忽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及传统文化对其杂事诗创作的内在作用。《... 日本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着重于从其著作探讨明治时期的方方面面,国内的研究也多倾向于其与日本的关系。中日学术界都指出,在诗歌创作上,黄遵宪明显受明治汉诗的影响,而忽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及传统文化对其杂事诗创作的内在作用。《日本杂事诗》虽是旅日的产物,但黄遵宪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和对乡土文化的深刻体验,使其旅日诗歌不时出现中国风物,传统诗词意象和创作手法则贯穿其中。此外,黄遵宪心怀家国,受杜甫诗史书写精神的影响,其诗多以时局、变法和兵防为内容。而这也是日本杂事诗多书写乡土风物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杂事诗》 中国文学 书写 相互影响
下载PDF
亦新亦旧:《日本杂事诗》中的“新名词”
11
作者 苏明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以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为研究个案,探讨了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新名词"不新这一文学现象。分析了"新名词"背后隐藏着旧意境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的新词语,一方面见证着先行者的勇气和他们在"... 以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为研究个案,探讨了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新名词"不新这一文学现象。分析了"新名词"背后隐藏着旧意境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的新词语,一方面见证着先行者的勇气和他们在"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显露出由于无法摆脱强大文化惯习的牵绊而存在的思想局限。通过对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新名词"不新这一个案的研究,不但可以看到中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何其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出域外行旅对作者思想、创作以及文学变革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杂事诗》 “新名词” 旧意境 黄遵宪
下载PDF
佛经《毘奈耶杂事》中之智童巧女故事及其流传
12
作者 金荣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9-64,共6页
佛经《毘奈耶杂事》中记载了16则有关智童大药和巧女毘舍佉的故事,包括:验呕物以判真假丈夫、沙绳、两难之题、搬移花园、公牛奶、以驴赔骡、计破村外失钱案、偷情不成付钱脱身、巧媳妇妙悟家书、以水中马影付赌注、辨两马之母子、辨蛇... 佛经《毘奈耶杂事》中记载了16则有关智童大药和巧女毘舍佉的故事,包括:验呕物以判真假丈夫、沙绳、两难之题、搬移花园、公牛奶、以驴赔骡、计破村外失钱案、偷情不成付钱脱身、巧媳妇妙悟家书、以水中马影付赌注、辨两马之母子、辨蛇之雌雄、辨木棍之根梢、水中珠影认作真、美妇巧戏登徒子、猴子学人上了当。这16则故事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中都有类似的故事,这些经由口头传播,基本结构相同而外貌变异的故事群,在故事分类时,合称为一个类型。对不同国家同一类型的民间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将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毘奈耶杂事 16则故事 故事群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儿童杂事诗》看周作人与儿童诗歌的关系
13
作者 陈秋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年第4期59-61,共3页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渊源,尤其与儿童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杂事诗》是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扛鼎之作。本文从周作人晚年的《儿童杂事诗》的剖析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起... 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渊源,尤其与儿童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儿童杂事诗》是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扛鼎之作。本文从周作人晚年的《儿童杂事诗》的剖析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起源、创作过程、诗歌内涵等,旨在探寻周作人与其研究并且实践的儿童诗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杂事 周作人 儿童诗歌
下载PDF
叶大庄与《阳岐杂事诗五十首》
14
作者 由亚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6-50,共5页
叶大庄是清末民初福州诗人、藏书家、文学家。其生长于被誉为"世翰林"的诗书之家。才名早盛,著作等身,为官勤勉。在同光体诗人中虽然属于普通诗人,但是作为年辈较长者,推举带动了一批闽派中坚作家。《写经斋续稿》中的《阳岐... 叶大庄是清末民初福州诗人、藏书家、文学家。其生长于被誉为"世翰林"的诗书之家。才名早盛,著作等身,为官勤勉。在同光体诗人中虽然属于普通诗人,但是作为年辈较长者,推举带动了一批闽派中坚作家。《写经斋续稿》中的《阳岐杂事诗五十首》以竹枝词的形式描述家乡福州阳岐风物,保留家乡风景中的历史文化,展现家乡多样化的节日文化习俗和丰富多样的饮食民俗,保留了清末福州鲜活的生活画面,具有民俗文化史料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大庄 生平 《阳岐杂事诗五十首》
下载PDF
对失落自我的苦苦寻觅及其他--读周作人的《儿童杂事件》
15
作者 顾琅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5-39,53,共6页
一再在文中阐述人性的归根倾向,是40年代初期开始的周作人撰文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心理动因,在于附逆后的周作人自感于本我失落而试图寻回以恢复内心平衡的迫切要求。1946年关押于南宋监狱中《儿童杂事诗》的创作,正是从与这种寻... 一再在文中阐述人性的归根倾向,是40年代初期开始的周作人撰文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心理动因,在于附逆后的周作人自感于本我失落而试图寻回以恢复内心平衡的迫切要求。1946年关押于南宋监狱中《儿童杂事诗》的创作,正是从与这种寻根倾向一脉相承而来。诗作者在稚情憨态孩童的勾描中,在人与自然圆融无碍童年世界的创造中,在与鲁迅“兄弟怡怡”之情的重温中,苦苦寻觅着失去的自我。另外,《儿童杂事诗》也隐含着周作人的某种申辩,寄寓着他对人们以“变”来概括全人,抹煞了他“未变”部分的某种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失落 寻觅 儿童杂事
下载PDF
一部由欧洲传教士编纂的索引──评阳玛诺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志杰 《辞书研究》 2000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关键词 阳玛诺 《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 天主教 神学理论
全文增补中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所见晚清开明士人的近代化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慎之 王子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日本杂事诗》 黄遵宪 人的近代化 竹枝词 留学生 政治文化 “西学” 《德国学校论略》 历史演进 师范学校
下载PDF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的风俗日本形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萍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7-75,共9页
近代日本作为中西兼具的特殊他者,成为传统中国走向现代时的深入思考和曲折表达,日本形象为研究晚清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角度。《日本杂事诗》与《日本国志》中的日本形象"同而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杂事诗》... 近代日本作为中西兼具的特殊他者,成为传统中国走向现代时的深入思考和曲折表达,日本形象为研究晚清的社会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角度。《日本杂事诗》与《日本国志》中的日本形象"同而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杂事诗》中塑造的风俗日本形象:通过"化异为同"等方法,日本风俗中的异质性不再绝对,同质性则更加鲜明。日本形象相对于西方形象的独特性所在,既依托于一定的历史事实,延续了已有的形象类型,也体现了特定历史境遇中的文化认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杂事诗》 风俗日本形象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校勘八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丹青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4期57-59,共3页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中华大藏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均只据各自校本列出异文,亦未见有综合校勘。故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对校本,对《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的部分内容进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中华大藏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均只据各自校本列出异文,亦未见有综合校勘。故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对校本,对《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中华大藏经 大正藏 校勘
下载PDF
论黄遵宪的日本观──以《日本杂事诗》为中心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9-95,共7页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本文论述了黄遵宪的日本观发展的三个阶段,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矛盾之处,并着重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及自身知识心理结构等入手,探讨其日本观的成因,作者的立论大多以在日本新发现的资料为依据,...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本文论述了黄遵宪的日本观发展的三个阶段,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矛盾之处,并着重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及自身知识心理结构等入手,探讨其日本观的成因,作者的立论大多以在日本新发现的资料为依据,时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 《日本杂事诗》 日本观 《日本国志》 甲午战争 梁启超 李鸿章 心理结构 政治理念 戊戌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