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晓宇 潘媛媛 +3 位作者 付明欢 林赟 陈怡然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920,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多给予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首选,但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随之诞生。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冠心病进行介绍,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优势、应用、对患者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进展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在多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姜明泽 曹建军 +2 位作者 陈浩 刘伟 王宏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左侧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风总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采用分站式杂交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10例多支冠状动...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左侧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风总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采用分站式杂交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10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后期介入治疗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患者冠状动脉吻合口通畅。围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4.0±8.8)个月,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满意,长期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运重建 杂交技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慧慧 张亚敏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机器人辅助HCR联合PCI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双侧踝肱指数(AB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HCR联合PCI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器人辅助手术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杂交”技术在多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4
作者 姜明泽 曹建军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2-286,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rdiopathy,CHD)一直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死病因。因此,其治疗技术的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rdiopathy,CHD)一直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死病因。因此,其治疗技术的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也 徐昕晔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HCR)作为一种新的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ABG)的优势,成为除PCI和传统CABG之外的第三种备选的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本文将对HCR的发展历程、应用...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HCR)作为一种新的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ABG)的优势,成为除PCI和传统CABG之外的第三种备选的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本文将对HCR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道虎 刘辉 +1 位作者 何书武 葛广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行HCR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血管通畅率。结果①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DA、CK-MB和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PV)、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O、FPV、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应用HCR对MV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近中期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通 沈刘忠 胡盛寿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3-869,共7页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HCR)结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LIMA-LAD)旁路的远期通畅率优势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微创优势,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再血管化治疗选择。绝大部分文...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技术(HCR)结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LIMA-LAD)旁路的远期通畅率优势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微创优势,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再血管化治疗选择。绝大部分文献报道提示HCR可显著减小围术期创伤,在符合指征的患者中,可获得不亚于传统再血管化技术的中远期结果。本文基于该领域近10年来的国内外主要文献报道,总结了HCR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SYNTAX Ⅱ评分系统指导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昕晔 凌云鹏 郭丽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 目的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分站式HCR的患者共50例,计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前总SYNTAXⅠ评分,据此计算术后SYNTAXⅠ评分及预估SYNTAXⅡ评分,比较预估的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与实际SYNTAXⅡ评分的差异。结果在MIDCAB术前SYNTAXⅠ评分为36.00(13.00,70.50)分,SYNTAXⅠ评分>33分患者29例(58.0%),MIDCAB术后残余病变SYNTAXⅠ评分为11.50(7.00,18.50)分,较术前SYNTAXⅠ评分降低21.50(9.0,27.50)分。MIDCAB术前肌酐清除率(Ccr)为72.53(32.00,137.03)ml/min,术后复查Ccr为82.48(33.05,145.00)ml/min,较MIDCAB术前增加了8.87(–20.12,41.73)ml/min(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分为27.25(15.80,45.90)分,实际评分为27.20(15.90,52.30)分,增加了1.60(–4.80,1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预测行PCI的4年死亡率为5.45%(2.00%,23.50%),实际死亡率为5.40%(2.10%,36.90%),增加了0.6%(–5.4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评分为23.20(5.20,43.70)分,实际评分为23.65(4.20,40.70)分,增加了0.60(–6.3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前预测行CABG的4年死亡率为3.90%(0.90%,20.10%),实际死亡率为4.05%(0.80%,15.90%),增加了0.20%(–7.6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根据MIDCAB术前预估的SYNTAXⅡ评分,10.0%(5/50)患者行PCI术后4年死亡率低于CABG;对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进行预测,该比例为38.0%(19/50),而实际比例为42.0%(21/50),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比例为90%(45/50,P=0.125)。结论预估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指导手术策略的尝试是可行的。MIDCAB术前、术后SYNTAXⅡ评分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术后Ccr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SYNTAX Ⅰ评分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的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婷婷 刘广忠 +3 位作者 孙丽 赵冠棋 李悦 李为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前,冠心病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上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多选择微创介入治疗,但尤其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根据SYNTAX积分或指南,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心脏外科... 目前,冠心病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上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多选择微创介入治疗,但尤其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根据SYNTAX积分或指南,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等缺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也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孕育而生,现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定义、手术策略及患者选择、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俊霞 吴铮 白成芝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MVD患者先行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间隔时间为(7.25±1.89)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引流量(461.87±87.45)ml,10例输血,机械通气时间为(9.36±3.25)d,ICU住院时间为(24.12±10.69)d;CABG中超声血流仪检测静脉桥血流值(24.01±15.08)ml/min,平均吻合口数(2.47±0.58)个;PCI术中共置入支架97个,植入支架长度(31.64±17.36)mm,其中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时冠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桥通畅率100.00%;5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为10.45%(7/67),5年无MACCE累积生存函数89.60%;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期、收缩压、体质指数(BMI)、完全血管化是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分站式HCR治疗MV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NYHAⅢ~Ⅳ期、BMI、完全血管化为分站式HCR治疗MVD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祁泉 李昕 +4 位作者 刘俊 李波霞 董帅 陈万强 宋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R患者27例(HCR组)和行OPCAB患者34例(OPCAB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术前SYNTAX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手术资料、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花费、术后院内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HCR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明显小于OPCAB组(P<0.05),2组最终再血管化的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R组的24 h和48 h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CR组(P<0.05),2组均无院内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最长随访1年,两组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HCR有更好的围术期表现,以及不劣于OPCAB的花费及早期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鹤 尤斌 +3 位作者 高峰 李平 李光 罗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45-746,共2页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是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DCAB)与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机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项新技术。现将我科应用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一站式杂交手术 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与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疾病中远期随访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姚博宸 白云鹏 +3 位作者 任珉 姜楠 王联群 郭志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2-66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疾病中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ry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疾病中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Registry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计算每项研究中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CI),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研究对象4030例,其中1142例接受HCR治疗,2888例接受传统CABG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0.72,95%CI:0.54~0.96)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4,95%CI:0.35~0.82)均低于CABG组。而在血运重建(OR=0.90,95%CI:0.61~1.34)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51,95%CI:0.18~1.4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期随访中HCR组的MACCE发生率低于CABG组(OR=0.31,95%CI:0.15~0.66),而全因病死率(OR=0.79,95%CI:0.52~1.22)、血运重建(OR=0.77,95%CI:0.30~1.96)以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71,95%CI:0.05~9.46)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远期随访中HCR组术后全因病死率(OR=0.67,95%CI:0.46~0.98)及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OR=0.32,95%CI:0.15~0.68)均低于CABG组。而在MACCE(OR=0.72,95%CI:0.43~1.21)与血运重建(OR=0.93,95%CI:0.60~1.4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R相比CABG可降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中期MACCE和远期全因病死率、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中远期随访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杂交手术在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方斌 崔连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866-870,共5页
支架替代大隐静脉移植血管应用于非左前降支血管病变,从而使左内乳动脉-左前降支旁路手术以更少、更有限的创伤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杂交手术可能是"两全其美"。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杂交手术 心肌血运重建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支架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近中期效果探究
15
作者 王大玮 王茜 +2 位作者 沙博欣 王欣 晋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3-66,96,共5页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动脉桥即时血流及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术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工或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丙二醛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动脉桥即时血流值及动脉桥血流量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7个月,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损伤及动脉血流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使尽早复工或运动,具有较好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T 丙二醛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松 凌云鹏 +8 位作者 傅元豪 张鲁锋 杨航 郭丽君 王贵松 崔鸣 牛杰 高炜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ml vs.980(130~8770)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h vs.(19.0±18.3)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χ~2=1.041,P=0.308)。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杂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随访结果
下载PDF
杂交技术在冠状动脉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强 夏利民 +2 位作者 陈安清 王哲 徐德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总结29例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4月,29例冠心病接受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管化.均为男性,年龄(62.8±9.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二支病变10例... 目的 总结29例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4月,29例冠心病接受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管化.均为男性,年龄(62.8±9.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19例.左室射血分数0.576±0.108. 结果 29例接受33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27支,大隐静脉6支.共植入支架41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5支.全组无死亡,无住院并发症.LIMA血流量(45±14) ml/min.胸腔引流量(274±197) ml,2例(6.9%)接受输血.ICU时间(1.9±0.1) d.术后住院4~11 d,平均7.5 d.29例随访0.5~5.1年,(2.2±0.9)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4例.冠脉造影共4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 结论 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中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高危病人,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杂交技术 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佳预 张博方 陈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2],然而即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行PCI,仍有较多患者在其出院后1年内发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致死性疾病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心血管不良事件 再灌注治疗 血运重建 出院后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3 位作者 陈红卫 詹海波 蒋艳艳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中的meta分析
20
作者 王园园 赵志芳 +1 位作者 柳磊 武云静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价HCR和CABG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以及红细胞输注率)有无差异的指标;用均数差(median difference,MD)和95%CI作为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7篇文献满足条件,总计8608例患者。行HCR的患者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比较,在死亡率[OR=0.77,95%CI(0.42,1.41),I 2(0%),P=0.39]、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8,95%CI(0.40,1.52),I 2(0%),P=0.47]、卒中发生率[OR=0.67,95%CI(0.34,1.33),I 2(0%),P=0.26]、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74,95%CI(0.53,1.03),I 2(0%),P=0.07]、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OR=2.41,95%CI(0.91,6.38),I 2(0%),P=0.08]以及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OR=0.92,95%CI(0.70,1.22),I 2(29%),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红细胞输注率[OR=-0.16,95%CI(-0.22,-0.09),I 2(34%),P<0.01]方面有所降低;在机械通气时间[OR=-6.25,95%CI(-9.01,-5.32),I 2(22%),P<0.01]、ICU时间[OR=-18.58,95%CI(-23.65,-13.52),I 2(45%),P<0.01]、总住院时间[OR=-0.3,95%CI(-0.46,-0.15),I 2(6%),P<0.01]方面,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HCR安全可行,且较CABG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再血管化 杂交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