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新一代RNA-FISH技术检测EV-A71 RNA及其与病毒3D聚合酶的相互作用
1
作者 邢一凡 傅美贤 龙健儿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4期203-210,共8页
RNA荧光原位杂交(RNA-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NA-FISH)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核苷酸探针,通过互补链杂交,对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定位。由于RNA-FISH产生的阳性信号较弱,需要结合特异性信号放大,提高信噪比... RNA荧光原位杂交(RNA-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NA-FISH)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核苷酸探针,通过互补链杂交,对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RNA序列进行检测和定位。由于RNA-FISH产生的阳性信号较弱,需要结合特异性信号放大,提高信噪比。但传统信号放大技术的背景难以消除,无法定量且分辨率低,是RNA-FISH技术应用的巨大障碍。本文基于第3代杂交链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version 3.0,HCR v3.0),利用一对分裂式探针消除非特异杂交背景,并引发荧光信号放大反应,建立了针对肠道病毒A71(enterovirus-A71,EV-A71)RNA的敏感、特异的FISH检测方法,并将该技术与蛋白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结合,通过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成像,成功地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了EV-A71感染细胞后病毒RNA与其聚合酶3D蛋白的分布变化和相互作用情况,并对细胞中病毒RNA和3D蛋白进行定量。发现相较于传统定量方法,如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新一代RNA-FISH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病毒RNA和3D聚合酶的表达情况与群体细胞检测的结果在趋势上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新一代RNA-FISH技术,可以克服群体细胞数量增减掩盖病毒组分变化的缺点,从而真实反映病毒在单个细胞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杂交链反应 RNA原位杂交技术 肠道病毒A71 3D聚合酶
下载PDF
杂交链反应在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栋国 陈星兆 +3 位作者 吴宏祥 张晔 罗世华 郑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76-1980,共5页
开发功能强大、简单可行且成本低廉的DNA扩增技术对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已开发出了许多信号放大策略,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滚环扩增(RCA)和DNA链置换扩增(SDA)。其中杂交链反应(HCR)是利用一种立足点介导的链置换... 开发功能强大、简单可行且成本低廉的DNA扩增技术对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已开发出了许多信号放大策略,例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滚环扩增(RCA)和DNA链置换扩增(SDA)。其中杂交链反应(HCR)是利用一种立足点介导的链置换反应,其具有不需要酶介导、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实验方案简单、扩增效率高等多种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典型的HCR反应中,靶物质引发两个DNA发夹的交叉结合,产生类似于交替共聚物的DNA双螺旋结构。作为一个高效的扩增策略,HCR已被用于检测各种分析物,包括核酸、蛋白质、小分子和细胞。该综述对HCR在生物传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HCR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链反应 生物传感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杂交链反应在超灵敏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赵云虎 覃晓琳 +3 位作者 杨结仪 陈文韬 廖仪文 郑和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63-867,共5页
DNA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DNA检测技术日益增多,近些年一种无酶等温高效的超灵敏扩增技术,杂交链反应(HCR)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HCR,仅在特定的核苷酸引发物(NI)和两个特殊设计的发夹DNA(H1,H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自组装,实... DNA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DNA检测技术日益增多,近些年一种无酶等温高效的超灵敏扩增技术,杂交链反应(HCR)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HCR,仅在特定的核苷酸引发物(NI)和两个特殊设计的发夹DNA(H1,H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自组装,实现了原位扩增反应。由于NI,H1,H2的可编辑性及可修饰性,使得HCR适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HCR在核酸检测、蛋白检测、细胞检测及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来探究其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链反应 等温扩增 超灵敏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应用于病原菌检测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夏涵 黄君富 +2 位作者 梁盼盼 黄庆 府伟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52-4455,共4页
目的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不对称PCR产物,建立一种新的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rray Designer 4.0软件,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16SrDNA可变区域设计非对称发夹式DNA探针,优化探针浓度,以不对称PC... 目的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不对称PCR产物,建立一种新的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rray Designer 4.0软件,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16SrDNA可变区域设计非对称发夹式DNA探针,优化探针浓度,以不对称PCR扩增肺炎克雷伯菌16rDNA可变区所制备的单链DNA为靶序列,采用HCR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CR体系中发夹探针最佳浓度为1μmol/L;当靶序列初始浓度≥0.05μmol/L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明显的HCR聚合物;不对称PCR法制备的单链DNA可以启动杂交反应。结论应用基于非对称发夹探针的杂交链反应技术检测病原菌具有反应体系简单,无需酶促反应等优点,可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基因组进行简便、快速、特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发夹DNA探针 杂交链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磁性辅助的杂交链反应放大检测三磷酸腺苷
5
作者 吕菊波 张亚会 +1 位作者 刘刚 徐慧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4,76,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辅助的杂交链反应放大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传感策略。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易于修饰,而且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能够提高生物传感的选择性。首先,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亲和力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AT...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性辅助的杂交链反应放大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传感策略。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易于修饰,而且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能够提高生物传感的选择性。首先,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亲和力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ATP核酸适配体连接到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加入与ATP核酸适配体互补的一段DNA进行杂交,通过磁性分离除去未杂交上的DNA,加入靶向ATP,ATP与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将适配体的互补链通过磁性分离出来,磁性分离出的信号DNA继续用于下一步的杂交链反应,将信号放大,最后利用氧化石墨烯(GO)对荧光的猝灭效应降低背景荧光,达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靶向ATP。其中,ATP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1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杂交链反应 磁性辅助 荧光信号放大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6
作者 杨正林 傅明德 +3 位作者 杜琼 杨明清 乔国蓉 唐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 对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 1130份临床标本 ,分别用抗酸染色、培养、PCR电泳及 PCR微孔板杂交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 ,并结合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目的 对聚合酶链反应 ( PCR)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杆菌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 1130份临床标本 ,分别用抗酸染色、培养、PCR电泳及 PCR微孔板杂交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 ,并结合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 0份临床证实无结核病的体液标本经抗酸染色和 PCR电泳 ,分别有 1例和 2例假阳性 ,但经培养和 PCR微孔板杂交法未查出阳性 ;其余 10 30份高度怀疑含有结核杆菌的体液标本的检测结果 ,以 PCR微孔板杂交阳性检出例数最高 ( 481/ 10 30 ) ,其次为 PCR电泳 ( 40 6 / 10 30 )、培养 ( 36 5 /10 30 )以及抗酸染色 ( 2 5 6 / 10 30 ) ;χ2 检验结果显示 ,PCR微孔板杂交的结核杆菌阳性检出例数与其它三种方法比较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 ( P<0 .0 0 83及 P<0 .0 0 17)。结论  PCR-微孔板杂交方法是特异、灵敏、准确、快速的结核杆菌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反应-微孔板杂交 结核杆菌 诊断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7
作者 杨正林 付明德 +3 位作者 杜琼 杨明清 乔国蓉 唐蓉 《医学科技》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对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1130份临床标本,用抗酸染色、培养、PCR 电泳、PCR 微孔板杂交法分别进行结核杆菌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1130份临床标本,用抗酸染色、培养、PCR 电泳、PCR 微孔板杂交法分别进行结核杆菌的检测,并结合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份临床证实未含结核杆菌的临床标本,抗酸染色和 PCR 电泳分别有1例和2例假阳性;培养和 PCR 微孔板杂交法未查出阳性。1030份高度怀疑含有结核杆菌的体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以 PCR 微孔板杂交阳性检出例数最高(481/1030),其次为 PCR 电泳(406/1030)、培养(365/1030)以及抗酸染色(256/1030);x^2检测结果显示 PCR 微孔板杂交的结核杆菌阳性检出例数与其它三种方法比较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 PCR-微孔板杂交方法是一种特异、灵敏、准确、快速的结核杆菌检测方法,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反应-微孔板杂交 结核杆菌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8
作者 凌文利 李欣欢 +1 位作者 张益康 陈荣安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半巢式PCR -MPH)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方法 分别用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扩增。将下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 ,经半巢式PCR扩增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后 ,扩增产物被包被有... 目的 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半巢式PCR -MPH)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方法 分别用质粒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进行扩增。将下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 ,经半巢式PCR扩增Ct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后 ,扩增产物被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微孔板捕获 ,经碱变性后与标有荧光素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辣根酶标记的抗荧光素抗体与杂交分子反应 ,经过酶底物显色 ,通过测定吸光度来判断结果。结果 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引物半巢式PCR较质粒引物PCR更敏感 ,比半巢式PCR产物酶切后电泳法高 1 0倍 ,半巢式PCR -MPH法特异性强。该法重复法好 ,批内CV值 <1 0 % ,批间CV值 <1 5 % ;该法在包被浓度为 4mg L、产物 1∶2 0稀释、与微孔板结合 2 0min后加入 1 0pmol mL探针杂交 3 0min ,用 1∶3 0 0 0稀释的酶显色条件下有最佳结果。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无放射性和EB染料污染 ,适于临床样本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巢式聚合酶反应-微孔板杂交 沙眼衣原体 限制性内切酶 半巢式PCR-MPH 泌尿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 被引量:1
9
作者 龚玉华 刁仁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6-956,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含量 聚合酶反应-微孔板杂交 检测
下载PDF
霍夫变换在PCR-反向点杂交检测结果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刚 李岭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3,173,共7页
探讨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 探讨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变换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以快速判读PCR-RDB的检测结果,并提出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检测结果后处理方案。利用开发的软件,对113份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以及86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的PCR-RDB检测结果进行了自动读取,并同人工判读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符合率均达100%。将霍夫变换应用于PCR-RDB检测图像的自动化判读符合实际需求,无需人工干预,可以降低肉眼判读的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反应-反向点杂交 霍夫变换 二值化图像 中值滤波 基因突变筛查 无线移动终端
下载PDF
拭子培养、尿沉渣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杂交梳检测淋球菌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敬泽 汤全贵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侵入性取材的尿沉渣培养和尿沉渣聚合酶链反应 (PCR)-杂交梳法检测淋球菌在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①以金标准的拭子培养法与以上 2种方法相对照;②同一患者的标本用以上 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3种淋球菌的检测方法均... 目的 探讨非侵入性取材的尿沉渣培养和尿沉渣聚合酶链反应 (PCR)-杂交梳法检测淋球菌在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①以金标准的拭子培养法与以上 2种方法相对照;②同一患者的标本用以上 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3种淋球菌的检测方法均有较高检出率,其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男性分别为 94.80%、 94.81%和 95.35%;女性分别为 94.35%、 96.97%和 84.10%)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而且同一患者的标本拭子培养与尿沉渣 PCR-杂交梳法之间(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94.76%、 96.02%和 91.17%)亦无差异( P >0.05)。 结论 非侵入性取材的尿沉渣及 PCR-杂交梳法或可取代拭子培养,可广泛用于性病防治工作、临床诊断与治疗; PCR-杂交梳法可能更具优点,但鉴于我国国情,目前更应推广尿沉渣培养法检测出淋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球菌 淋病 聚合酶反应-杂交 PCR
原文传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夹心杂交法半定量检测人白细胞介素-6 m RNA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立林 吕建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反应-酶联夹心杂交 半定量检测 白细胞介素6 MRNA
原文传递
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可视化免疫分析检测癌胚抗原
13
作者 王静 张冰 +1 位作者 常宏宏 林建英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构建了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比色免疫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的检测。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下,在磁珠表面构建夹心式免疫复合物,进一步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作为信号放大策略,将染料曙红Y嵌入至DNA长链中。在可见光的... 构建了基于杂交链反应的比色免疫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的检测。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下,在磁珠表面构建夹心式免疫复合物,进一步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作为信号放大策略,将染料曙红Y嵌入至DNA长链中。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使反应底液中的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且与癌胚抗原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癌胚抗原的浓度在1 pg/mL^5 ng/mL范围内呈线性变化,检出限为1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免疫分析 可视化检测 杂交链反应
原文传递
3053例就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兴态 杨怡 +1 位作者 金心 王晟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 通过回顾并调查分析宜昌地区不同年龄段就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防治H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3 053例就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别为21~30岁... 目的 通过回顾并调查分析宜昌地区不同年龄段就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防治H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3 053例就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别为21~30岁组(229例)、31~40岁组(568例)、41~50岁组(1 102例)、51~60岁组(871例)、61~70岁组(235例)、>70岁组(4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杂交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统计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3 053例受检者中共检出HPV阳性421例,阳性率为13.79%。其中单一亚型感染328例,占所有感染的77.91%(328/421);双重亚型感染70例,占所有感染的16.63%(70/421);多重亚型感染23例,占所有感染的5.46%(23/421)。对不同年龄组女性的HPV感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1~30岁组和51~6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8.34%(42/229)、16.19%(141/87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分别为31~40岁组12.32%(70/568)、41~50岁组12.43%(137/1 102)、61~70岁组10.64%(25/235)、>70岁组12.50%(6/48)。高危亚型HPV的阳性检出率为10.12%(309/3 053),其中最常见的感染型别为HPV52亚型,共74例,占比为13.58%(74/545);其次是HPV58亚型,共45例,占比为8.26%(45/545);HPV16亚型共33例,占比为6.06%(33/545)。低危亚型以HPV44亚型居多,共41例,占比为7.52%(41/545);其次为HPV42亚型,共34例,占比为6.24%(34/545)。疑似高危型以HPV53亚型最多,占比为8.26%(45/545)。结论 宜昌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HPV感染情况有所不同,以高危型感染和单一感染为主,宫颈癌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开展HPV基因亚型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反应-反向杂交 亚型
下载PDF
DNA逻辑计算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云彬 周士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01-3209,共9页
DNA计算因其优异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DNA逻辑计算模型是DNA计算体系与运算实现的重要依托。按应用技术将现有DNA逻辑计算模型进行分类:基于链置换的DNA逻辑计算模型、基于核酶的DNA逻辑计算模型、基于G-quadruplex的DNA逻... DNA计算因其优异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DNA逻辑计算模型是DNA计算体系与运算实现的重要依托。按应用技术将现有DNA逻辑计算模型进行分类:基于链置换的DNA逻辑计算模型、基于核酶的DNA逻辑计算模型、基于G-quadruplex的DNA逻辑计算模型、基于DNA自组装的逻辑计算模型、基于其他分子技术和分子材料的DNA逻辑计算模型。首先阐述了DNA逻辑计算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现阶段在生物分子检测、疾病诊断、多因素分析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并简述其相关概念;然后梳理各DNA逻辑计算模型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各类逻辑计算模型所应用的分子操控技术和分子材料以及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最后归纳总结了DNA逻辑计算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为未来提出全新的计算方式奠定基础,也为信息、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DNA逻辑计算模型 置换 核酶 自组装 杂交链反应
下载PDF
陕西省咸阳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及亚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军 王一羽 +5 位作者 南星 王国庆 柳瑛 原荣 尹悦 田小飞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94-198,共5页
目的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 708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在被研究的7 708例妇女中感染HPV者2 477例,总感染率为32.14%... 目的对陕西省咸阳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 708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在被研究的7 708例妇女中感染HPV者2 477例,总感染率为32.14%(2 477/7 708),高危型HPV感染率(包括高危多重感染)为23.96%(1 847/7 708),在被检测的18种高危亚型中,常见的类型为16、52、58、51、56和66型。HPV单一基因型的感染率为27.58%(2 126/7 708),单一高危型的感染率为19.94%(1 537/7 708),单一高危型感染常见的亚型为16、52、58、51、33和39型。多重感染率为4.55%(351/7 708),多重高危型的感染率为4.53%(349/7 708)。在不同年龄组妇女中,31~40岁组感染率最高(10.20%)。在31~40岁组妇女HPV高危型感染的亚型主要为16、52、58、51、56和33型,其他各年龄组感染的亚型分布各不相同。结论陕西省咸阳地区妇女的宫颈HPV感染率较高,常见高危型为16、52、58、51、56和66型。各年龄段妇女感染HPV的亚型分布特征各不相同,30~50岁年龄段妇女应作为HPV监测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聚合酶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 陕西省 咸阳地区
下载PDF
云南汉族HLA-DRB1多态性分析及与9个汉族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绍斌 陶玉芬 +6 位作者 黄小琴 初正韬 班贵宏 钱亚屏 OHASHI Jun TOKUNAGA Katsushi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检测。共发现 36种等位基因 ,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 0 0 5的有DRB1 15 0 1(0 12 4 0 ) ,DRB1 0 90 12 (0 0 96 9) ,DRB1 0 80 32 (0 0 930 ) ,DRB1 12 0 2(0 0 891) ,DRB1 12 0 1(0 0 814 ) ,DRB1 14 0 1(0 0 775 ) ,DRB1 0 70 1(0 0 6 2 0 )。云南汉族HLA 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其他 9个汉族群体进行 χ2 检验 ,结果显示与云南汉族比较 χ2 >10的有西安汉族 (DR8,χ2 =13 9712 )、上海汉族 (DR4 ,χ2 =10 16 32 )、广东汉族 (DR9,χ2 =12 6 12 1)和南京汉族 (DR4 ,χ2 =10 5 796 )。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 ,在 9个国内汉族群体中云南汉族与辽宁汉族有最近的距离 (0 0 5 4 1) ,而与广东汉族最远 (0 185 1)。云南汉族在构成上可能与辽宁汉族更为接近 ,尽管地处南方 ,但已不属典型的南方汉族。这也可能因云南汉族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存在基因交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族 HLA-DRBI基因多态 聚合酶反应-微孔板杂交 构象多态 遗传距离
下载PDF
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翁伟 唐吉斌 +3 位作者 宋晓菲 张盛 潘晓龙 宋有良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分析该地区不同基因型别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对铜陵地区228例HBV阳性感染者的血清...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分析该地区不同基因型别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对铜陵地区228例HBV阳性感染者的血清分别进行HBV基因型分型、HBV载量以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的检测,并结合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228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中,226例样本成功分型,其中B型54.4%(124/228)、C型37.3%(85/228)、B/C混合型7.5%(17/228),2例未检出,占0.09%。不同HBV基因型患者间年龄、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肝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载量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P<0.01)。结论铜陵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和少量B/C混合型;C型感染者HBV载量显著高于B型,C型感染者肝脏损害较B型重,提示HBV基因型可能影响患者体内HBV复制并可能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反应-反向点杂交
下载PDF
乙型肝炎基因分型同耐药位点突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志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905-1907,共3页
目的探讨耐药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他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以3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及基因分型。收集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探讨耐药位点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其他临床信息的相关性。方法以3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耐药位点及基因分型。收集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性别、年龄、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HBV基因型以B型(267例)为主,其次为C型(81例)、D型(10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1患者中完全野生型269例,未用药的47例患者均未见耐药突变。耐药位点突变以204及180/204位点突变为主。耐药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载量、病毒基因型、ALT水平及HBeAg无明显相关性(P>0.05);用药时间越长,耐药突变率越大(P<0.05);180位点突变与204位点突变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 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可有效检测HBV基因型及突变位点,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合酶反应-反向点杂交 耐药位点突变
下载PDF
饮服行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传染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方岸 陈新 +4 位作者 龚玉华 仲志鸿 陈娟 石笑笑 徐岚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镇江市饮服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传染性,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对HBsAg阳性并HBeAg阴性的饮服从业人员跟踪检测HBV-DNA。结果:1999年~2001年镇江市饮服从业... 目的:了解镇江市饮服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传染性,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杂交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对HBsAg阳性并HBeAg阴性的饮服从业人员跟踪检测HBV-DNA。结果:1999年~2001年镇江市饮服从业人员HBsAg平均阳性率为3.61%。HBsAg阳性人员中,HBeAg阳性者占15.81%。HBsAg<1:512且HBeAg阴性者900例中,HBV-DNA阳性312例,阳性率为34.67%。结论:HBsAg<1:512且HBeAg阴性的饮服从业人员仍有一部分是HBV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服行业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 从业人员 聚合酶反应-微孔杂交 实时荧光定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