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7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缺失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傅晓艳 谭海栋 +1 位作者 李旭升 郑闪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1-64,25,共5页
抑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染色体体臂上某一区域非随机杂合性缺失导致抑癌基因的丧失,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本文总结了第17号染色体短臂(17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该研究不... 抑癌基因是人类正常细胞中所具有的一类基因,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调节作用。染色体体臂上某一区域非随机杂合性缺失导致抑癌基因的丧失,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本文总结了第17号染色体短臂(17p)杂合性缺失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该研究不仅为我们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了基础,为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理解肿瘤的分子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短臂杂合性缺失 肿瘤 抑癌基因 细胞 非随机杂合性缺失 LOH
下载PDF
7个桉树杂交亲本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甘四明 白嘉雨 +2 位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施季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桉树杂交亲本的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材料包括不同起源的 3个尾叶桉母本和 4个细叶桉父本及其杂交产生的 5个全同胞家系 ,每家系 1 0株子代。RAPD为显性标记 ,其检测一个杂交群体中分离位...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桉树杂交亲本的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材料包括不同起源的 3个尾叶桉母本和 4个细叶桉父本及其杂交产生的 5个全同胞家系 ,每家系 1 0株子代。RAPD为显性标记 ,其检测一个杂交群体中分离位点的概率可以用分离位点至少在一个个体中出现的概率来表示 ,即 1 -(1 2 ) n - 1 (Aa×aa或aa×Aa)或 1 -(3 4 ) n - 1 (Aa×Aa) (n为群体内个体数 ) ,则利用 1 0个个体的杂交群体 ,其概率分别为 99 8%和 92 5 % ,检测的有效性较高。各样品RAPD扩增结果统计中 ,以 1代表一条谱带出现 ,以 0代表不出现。 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5 8条谱带 ,亲本间呈多态性的谱带 4 2条 ,占 72 4 % ,多态性较高。利用亲本的RAPD数据矩阵 ,计算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根据亲本出现的谱带在子代中是否分离判断该位点是否为杂合位点 ,如果某谱带出现于亲本且在子代中分离 ,则亲本在该位点上的基因型为Aa,即杂合位点 ,从而统计出不同亲本的杂合位点数。以亲本的杂合位点数占其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亲本的杂合性 ,检测各亲本的杂合性水平。 7个亲本的杂合性平均为 2 8 0 % ,杂合性较高。但不同亲本的杂合性有差异 ,介于 1 6 2 %和 3 9 5 %之间。并且 ,同一无性系在不同的家系中检测到的杂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亲本 RAPD 多态性 杂合性 桉树
下载PDF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抑癌基因ING1的突变、杂合性缺失及表达 被引量:19
3
作者 韦建宝 陈利生 高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背景与目的ING1(inhibitor of growth-1)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其过度表达使细胞生长受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ING1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ING1基因的表达、突变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背景与目的ING1(inhibitor of growth-1)基因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其过度表达使细胞生长受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ING1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ING1基因的表达、突变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鄄合酶链反应聚(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 strain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微卫星标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p33/ING1mRNA在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中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52和1.28,而p47/ING1mRNA分别为0.51和1.21;在同一种组织中这两种剪接体的平均光密度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癌组织与正常粘膜组织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Dukes蒺A、B期病例的癌组织中p33/ING1mRNA和p47/ING1mRNA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65和0.63,而在Dukes蒺C、D期者癌组织中分别为0.38和0.40,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46例中均未发现ING1基因突变,仅有5例(10.9%)出现LOH。结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基因的异常改变少见,它的表达降低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水平;ING1基因低表达可能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生长抑制因子 表达 突变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鼻咽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邵建永 王辉云 +7 位作者 黄晓明 黄丽惜 余杏娟 冯启胜 黄平 冯丙键 李锦添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25-1232,共8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全基因组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定位NPC发生高频率LOH的区域,为定位NPC相关基因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用PCR微卫星多态性分析(335个位点)技术检测98例NPC肿瘤... 目的: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全基因组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定位NPC发生高频率LOH的区域,为定位NPC相关基因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用PCR微卫星多态性分析(335个位点)技术检测98例NPC肿瘤基因组DNA等位基因缺失。结果:在22对染色体中,19对染色体在所选取位点中有至少1个位点LOH频率≥30%,3对染色体(15号、20号和22号)无LOH频率大于30%的位点;在335个位点中,4个位点LOH频率≥60%,其中3个在3号染色体,1个在9号染色体;5个位点LOH频率介于50%~59%,其中3个在3号染色体,5号和11号染色体各1个位点;22个位点LOH频率介于40%~49%,52个位点LOH频率介于30%~39%;252个位点LOH频率低于30%,提示为背景缺失;LOH频率≥30%的位点主要集中于12个染色体臂,分布于:1p36-34,3p24-26,3p14-21,3q25-27,4q35-31,5q15-21和5q32-33,8p22-23,9p21-23和9q33-34,11p12-14,11q13-23,13q13-14和13q31-32,14q11-13,14q23-24,14q32。本研究新报道在染色体区带1p,5q和19q等发生高频率LOH,LOH精细图谱提示这些区域内可能存在与NPC相关的TSG。结论:NPC肿瘤细胞在多染色体区带发生高频率LOH是常见的分子事件,提示在这些缺失区,可能存在与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染色体 杂合性缺失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中国人食管鳞癌10q23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初步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吴颜晖 陈汉春 +2 位作者 刘新发 李新梅 曹燕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6-468,共3页
关键词 食菅癌 PTEN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银染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GNAT1基因的表达、杂合性丢失及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易红梅 任彩萍 +3 位作者 彭丹 周亮 李辉 姚开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中,染色体3p21.3为高频缺失区,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分析和功能学研究都表明3p21.3区存在与鼻咽癌相关的抑瘤基因。GNAT1基因也定位于3p21.3,但在鼻咽癌中未见关于GNAT1基因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中,染色体3p21.3为高频缺失区,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分析和功能学研究都表明3p21.3区存在与鼻咽癌相关的抑瘤基因。GNAT1基因也定位于3p21.3,但在鼻咽癌中未见关于GNAT1基因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GNAT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LOH及甲基化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了33例鼻咽癌组织和1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GNAT1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微卫星分析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分析GNAT1基因LOH和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GNAT1基因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均稳定表达,而在72.7%(24/33)的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显著低于慢性鼻咽炎组织(100%,15/15)(P=0.022);LOH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GNAT1基因的杂合性丢失率为15%(3/20),且LOH与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P=0.016);甲基化分析发现在100%的鼻咽癌组织和80%慢性鼻咽炎组织中存在GNAT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结论:GNAT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这一现象与GNAT1基因的LOH存在相关性,而与3p21.3区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无关。GNAT1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不是鼻咽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抑瘤基因 GNAT1基因 杂合性丢失 甲基化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组合DNA杂合性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光华 唐梅 +4 位作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81-85,共5页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 但经t检验表明, 13个组合与汕优63 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新组合 RAPD 遗传差异 DNA杂合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9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邵建永 梁小曼 +3 位作者 吴秋良 李晓明 候景辉 LiewChoongTsek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对广东地区37例肝癌染色体9p的9个位点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明确这些位点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的情况,定位该区域可能存在的与肝癌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方法:对所取位点用PCR法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发生LOH... 目的:对广东地区37例肝癌染色体9p的9个位点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明确这些位点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的情况,定位该区域可能存在的与肝癌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方法:对所取位点用PCR法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发生LOH的位点;结果:30例(80.80%)在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其中LOH频率最高的位点是D9554(60.60%),LOH频率高于50%的位点有位于9p21带的1FNA,D9S1747和D9S1752,6例在所有能够提供信息的位点均发生LOH,7例在所有9个位点均未发生LOH。提示本地区肝癌染色体9P缺失的区域主要位于D9554(9p24),和DgS1752,D9S1747,1FNA(9p21)。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肝癌在染色体9p24区发生高频率LOH,染色体9p21区也发生高频率LOH,提示在染色体9p24和9p21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肝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杂合性丢失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宫颈染色体3p14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炯 孙小妹 +3 位作者 龚志强 许小明 王川来 李燕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染色体3p14区域D3S1300、D3S1600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l)及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为准确定位宫颈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位点提供实验依据,并探讨LOH及MSI与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癌染色体3p14区域D3S1300、D3S1600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l)及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为准确定位宫颈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位点提供实验依据,并探讨LOH及MSI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p14区域两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显微分离提取41例宫颈癌石蜡切片中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经PCR扩增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进行LOH及MSI研究。结果41例样本中有25例至少存在一个位点的LOH,D3S1300位点LOH的频率为35%,D3S1600位点LOH的频率为28%。MSI发生频率相对较低,D3S1300的MSI频率为7.5%,D3S1600的MSI频率为12.8%。D3S1300、D3S1600位点LOH的发生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性有显著意义(P<0.05),而MSI与之无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3p14区域内D3S1300、D3S1600位点具有较高的LOH,提示这两个微卫星位点附近可能存在尚未克隆的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宫颈癌染色体3p14区域LOH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成正相关,提示检测该区域的LOH可作为病程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MSI在本研究中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染色体3p14 肿瘤抑制基因 染色体3p14 微卫星不稳定性 基因杂合性缺失 宫颈癌发生 稳定性研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肿瘤抑制基因 基因位点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冬小麦部分基因杂合性与杂种优势表达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孙其信 倪中福 +2 位作者 陈希勇 刘志勇 黄铁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4,116,共2页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 杂合性 杂种优势
下载PDF
RFLP分子标记杂合性与玉米F_1产量性状相关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益勤 徐尚忠 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目的】探讨RFLP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选用在我国南方广泛推广的33个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按NC-II遗传设计估计了13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基于RFLP分子标记杂... 【目的】探讨RFLP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选用在我国南方广泛推广的33个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按NC-II遗传设计估计了13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基于RFLP分子标记杂合性与杂交组合F1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合性与F1穗粒重、百粒重和行粒数等产量性状之间相关极显著,但相关程度不高,与F1穗粒重相关系数仅为0.431;亲缘关系较近组合的F1产量与杂合性的相关明显高于亲缘关系较远的组合;杂合性低于0.60的组合几乎都表现为负优势(91.67%),其杂合性与F1产量平均优势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771**),当杂合性范围增大时,则相关不显著,表明要获得较强的杂种优势必须保证亲本之间有相当的杂合性,但并非杂合性越高杂种优势越强。【结论】尽管利用分子标记杂合性预测杂种优势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分子标记杂合性小于0.60可作为衡量弱优势组合的一个指标,这对帮助育种家提高组合鉴定的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RFLP标记 杂合性
下载PDF
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及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辉 彭芝兰 +4 位作者 王和 刘珊玲 张崇淑 唐茜萍 何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浸润性宫颈癌及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LOH和MI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浸润性... 目的探讨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浸润性宫颈癌及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LOH和MI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1300座位上,浸润性宫颈癌的LOH发生率分别为45.0%(27/60)、38.3%(23/60),MI频率分别为18.3%(11/60)、11.7%(7/60)。CIN的LOH频率分别为42.9%(15/35)、37.1%(13/35)。MI频率分别为11.4%(4/35)、8.6%(3/35)。宫颈癌及CIN在两个位点的LOH和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点的LOH阳性率在宫颈癌组织高中分化与低分化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座位的LOH及MI在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CIN(CIN及原位癌)患者的LOH和MI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CIN、)。结论FHIT基因的改变是CIN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FHIT基因 杂合性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下载PDF
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3p、9p染色体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人川 张艳 +2 位作者 辛军平 李秉琦 曾光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 3p、9p微卫星分析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技术 ,选取人正常口腔粘膜 (8例 )、口腔白斑 (31例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2 2例 )标本 ,分析分别位于3p(D3S6 5 9)、9p(D9S16 1、D9... 目的 探讨 3p、9p微卫星分析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的改变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PCR为基础的微卫星分析技术 ,选取人正常口腔粘膜 (8例 )、口腔白斑 (31例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2 2例 )标本 ,分析分别位于3p(D3S6 5 9)、9p(D9S16 1、D9S15 7、D9S171)上四位点微卫星的改变。 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 (NOM )及单纯上皮增生组均未见等位基因的改变。在口腔鳞癌 (OSCC)组中 12 / 2 2 (5 4.5 % )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LOH) ,异常增生组中 6 / 2 3(2 5 .1% )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还观察到这几个位点均存在一定频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OSCC组 9/ 2 2观察到MI,达 40 .9% ,异常增生组中达 2 1.9%。结论  3p、9p上可能存在与口腔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3p、9p上这四位点的改变可能系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本研究提示该四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一部分口腔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口腔癌 口腔鳞癌 3p 9p 染色体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胃癌中18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群 王振宁 +5 位作者 罗阳 敖杨 鲁冲 姜莉 徐惠绵 张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18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情况.方法: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扩增(highfidelity-wholegenomeamplification,HF-WGA)-变性高效... 目的:检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18号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情况.方法: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高可信度全基因组扩增(highfidelity-wholegenomeamplification,HF-WG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dhighpressur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检测胃癌中18号染色体上短插入/缺失多态(shortinsertiondeletionpolymorphism,SIDP)标记的LOH.结果:在所检测的10例胃癌组织中3例呈现SIDP位点LOH(30%);9个SIDP位点中3个(MID148、MID150和MID352)发生LOH,其中MID150位点LOH见于3例胃癌组织.在1例胃癌组织中3个SIDP位点同时呈现LOH.结论:联合应用LCM和HF-WGA,经DHPLC分析SIDP标记,可进行肿瘤细胞中LOH检测.本研究为18号染色体上胃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8号染色体 杂合性丢失 研究
下载PDF
SEMA3B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杂合性丢失和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红梅 任彩萍 +3 位作者 彭丹 杨旭宇 赵明 姚开泰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SEMA3B基因定位于鼻咽癌高频缺失区域3p21.3上,最近被证明具有抑瘤基因的功能.分析了鼻咽癌组织中SEMA3B基因的表达、杂合性丢失(LOH)和甲基化情况.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3例鼻咽癌组织和1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 SEMA3B基因定位于鼻咽癌高频缺失区域3p21.3上,最近被证明具有抑瘤基因的功能.分析了鼻咽癌组织中SEMA3B基因的表达、杂合性丢失(LOH)和甲基化情况.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3例鼻咽癌组织和1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SEMA3B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75.8%(25/33)鼻咽癌组织中SEMA3B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显著低于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P=0.001).进一步选取3个微卫星位点D3S1568、D3S1621和D3S4597分析了20例鼻咽癌组织中SEMA3B基因LOH的情况,结果表明3个位点的丢失率分别为10%、20%和15%,总的丢失率为45%,统计分析发现LOH与基因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P=0.023).最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了SEMA3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发现在100%的鼻咽癌组织和73.3%的慢性鼻咽炎组织中检测到SEMA3B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由此得出结论,SEMA3B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缺失或下调,LOH是引起其表达异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3B 鼻咽癌 抑瘤基因 杂合性丢失 甲基化
下载PDF
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杂合性丢失及HPV感染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燕杰 赵富玺 +2 位作者 王喜英 刘润花 崔克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1-354,共4页
[目的]研究RASSF1A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p上2个微卫星位点,对110例宫颈组织进行LOH及HPV感染状态的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RASSF1A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p上2个微卫星位点,对110例宫颈组织进行LOH及HPV感染状态的分析。[结果]宫颈癌及CIN中RASSF1A基因LOH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P﹤0.05);宫颈癌Ⅲ期和Ⅳ期LOH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低分化宫颈癌的LOH阳性率明显大于高中分化宫颈癌(P﹤0.05);随CIN级别的增加LOH阳性率也呈逐渐递增趋势,高级别CIN(CINⅢ及原位癌)明显高于低级别CIN(CINⅠ/Ⅱ)(P﹤0.05)。宫颈癌中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RASSF1A的LOH阳性率在HPV感染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RASSF1A基因的改变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RASSF1A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HPV感染与RASSF1A基因的LOH共同作用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SF1A基因 杂合性丢失(LOH)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下载PDF
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喜英 赵富玺 +1 位作者 燕杰 刘润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90-1491,共2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6%(23/50)、40%(20/5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0%(16/40),37.5%(15/40)。宫颈癌与CIN在D3S1234位点上的L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在2位点上LOH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HPV16感染的阳性组中LOH发生率为79.5%(35/44);阴性组LOH发生率为33.3%(2/6),组间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 杂合性丢失(LOH)
下载PDF
胃癌7号染色体长臂的杂合性缺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锦添 买世娟 +6 位作者 冯炳健 冯启胜 黄丽惜 余杏娟 潘志忠 詹友庆 夏建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7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以初步确定7号染色体长臂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及LOH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例原发性胃癌中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覆盖整个7号染...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7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以初步确定7号染色体长臂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及LOH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例原发性胃癌中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覆盖整个7号染色体长臂的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1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用GeneScan、Genotyp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均可发生于原发性胃癌,总的LOH频率为34.3%(24/70),其中D7S486和D7S798位点的LOH频率较高,分别为24.0%(12/50)和19.2%(5/26);总的LOH频率随临床分期而显著增高(P=0.046),D7S486位点的LOH频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结论:在7号染色体长臂D7S486和D7S798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7号染色体长臂 杂合性缺失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及P1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瑞武 巴颖 +2 位作者 钟鸣 张学 张核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 检测9号染色体及p16基因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经显微切割的口腔鳞癌组织中两个DNA微卫星多态标记DqS319(9p21)和DqS299(9q22~31),分析染色体9p、9q的杂合性丢失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p1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29.4%出现DqS319标记的LOH,DqS299标记发现较高频率LOH(43.8%)。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86.4%。其中3例未表达p16的标本中,有2例发现DqS319的LOH。结论:口腔鳞癌在染色体9p21区域频繁丢失可能与p16失活有关,而染色体9q22~31区域在口腔鳞癌的较高频率丢失推测此区可能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杂合性丢失 口腔肿瘤 P16基因
下载PDF
原发性NSCLC中3p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赛芳 许凯黎 +2 位作者 赵明 陈复华 周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 3p)上两个独特区域——— 3p14和3p2 5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与NSCL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二核苷酸 (CA)n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 ,分析 16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 3p)上两个独特区域——— 3p14和3p2 5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与NSCL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二核苷酸 (CA)n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 ,分析 162例新鲜NSCLC手术标本、85例癌旁肺组织及 5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 3p14和 3p2 5位点的LOH。结果  162例NSCLC组织中共有 10 8例 ( 66.67% )出现LOH ,84例 ( 5 1.85 % )为 3p2 5LOH ,65例 ( 4 0 .12 % )为 3p14LOH ,其中 41例 ( 2 5 .3 1% )同时出现 3p14和 3p2 5两个位点的丢失。 3pLOH与肺癌组织学分类及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但腺癌中 3 8% ( 19/5 0 )同时出现3p2 5和 3p14LOH ,明显高于鳞癌 ( 19.5 1% ,16/82 ) (P <0 .0 5 )。而且发生 3p14LOH的Ⅱ期NSCLC患者( 5 1.2 8% ,2 0 /3 9)和Ⅲ期患者 ( 4 4.93 % ,3 1/69)均明显高于Ⅰ期 ( 2 5 .93 % ,14 /5 4) (P均 <0 .0 5 )。 85例癌旁肺组织及 5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均未发现 3pLOH。结论  3p杂合性丢失普遍存在于NSCLC中。在这些丢失区域内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抑癌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杂合性丢失 染色体3P PCR-LO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