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鳞片石墨粗磨粗选阶段杂质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李鲁笑 刘政 +1 位作者 钱玉鹏 王守彬 《非金属矿》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探究石墨在粗磨粗选过程中杂质分布规律,降低石墨粗精矿中杂质含量,以黑龙江萝北某石墨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磨浮单因素条件试验和显微镜下矿物解离度分析,考察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及起泡剂用量对石墨粗磨粗选阶段杂质迁移规律的影响。... 为探究石墨在粗磨粗选过程中杂质分布规律,降低石墨粗精矿中杂质含量,以黑龙江萝北某石墨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磨浮单因素条件试验和显微镜下矿物解离度分析,考察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及起泡剂用量对石墨粗磨粗选阶段杂质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增加,石墨单体与脉石有效分离,能减少杂质脉石进入粗精矿,杂质回收率从21.14%降至12.70%;捕收剂用量增加,脉石杂质回收率由4.51%升至10.73%,石墨粗精矿品位降低;起泡剂用量增加能够提高气泡的机械强度,防止气泡兼并,提高石墨的回收率,但起泡剂用量增加,夹带作用增强,细粒杂质脉石的回收率由3.8%升至6%。本研究结果为降低粗磨粗选阶段石墨粗精矿中的杂质含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分布 粗磨粗选 石墨浮选 显微镜分析
下载PDF
磷石膏颗粒级配、杂质分布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姜洪义 刘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筛分和 SEM研究了磷石膏的颗粒级配和二水石膏晶体的形貌 ,测定了不同粒径磷石膏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测试了不同粒径磷石膏的性能。结果表明 :磷石膏的颗粒级配、形貌与天然石膏存在明显不同 ,磷石膏中的杂质含量... 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筛分和 SEM研究了磷石膏的颗粒级配和二水石膏晶体的形貌 ,测定了不同粒径磷石膏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测试了不同粒径磷石膏的性能。结果表明 :磷石膏的颗粒级配、形貌与天然石膏存在明显不同 ,磷石膏中的杂质含量随粒径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颗粒级配 杂质分布
下载PDF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ESR 和杂质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成 胡百柳 +2 位作者 张道标 姚锡平 毛志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6-369,共4页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由三部分组成:(1)在590~800nm 有一个强的宽带吸收,这是决定宝石颜色的主要吸收峰,可通过 Fe^(2+)→Ti^(4+)不同价态的电荷传输(IVCT)加以解释;(2)峰值分别在565nm 和447nm 的540~590nm 和421~476nm 吸收带是 Cr...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由三部分组成:(1)在590~800nm 有一个强的宽带吸收,这是决定宝石颜色的主要吸收峰,可通过 Fe^(2+)→Ti^(4+)不同价态的电荷传输(IVCT)加以解释;(2)峰值分别在565nm 和447nm 的540~590nm 和421~476nm 吸收带是 Cr^(3+)在 O_h 场下基态~4A_2到~4T_2和~4T_1的跃迁;(3)峰值在373nm 和385nm 的363nm~394nm 吸收被归为于 O^(2-)→Fe^(2+)的电荷传输.与标准刚玉的红外吸收光谱比较,山东蓝宝石在1090cm^(-1)有一个新的吸收峰.晶体粉末电子顺磁共振谱证实 Cr^(3+)离子存在,Fe^(3+)和 Ti^(3+)的鉴别还需作进一步实验.平行于晶体 c 轴观察到六角形着色和生长区域,分散金属离子分布在(1010)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吸收光谱法 ESR 杂质分布
下载PDF
从甲基苯丙胺的杂质分布图推断合成信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新 张大明 +2 位作者 韩旭光 杨士云 辛国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通过杂质分布图,分析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的合成路线,为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甲基苯丙胺样品溶于磷酸盐缓冲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含有4个内标,C10、C15、C20和C28),对萃取液进行GC-MS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杂质分布图,分析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的合成路线,为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甲基苯丙胺样品溶于磷酸盐缓冲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含有4个内标,C10、C15、C20和C28),对萃取液进行GC-MS分析。结果对北京市公安局2006~2007年间缴获的8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6批是以麻黄碱或伪麻黄碱为原料合成的,采用技术路线为碘酸/红磷方法。结论麻黄碱或伪麻黄碱是目前合成甲基苯丙胺的主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杂质分布 GC-MS 合成信息
下载PDF
金隆铜业公司阴极铜杂质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源 高大银 +1 位作者 张胜树 文燕 《矿冶》 CAS 1999年第3期45-48,3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阴极铜的质量,确保1999年在LME注册成功,按照GB/T467-1997标准中Cu-CATH-1要求[1],用ICP-AES、GFAAS分析法,调查了阴极铜中杂质分布,同时进行了一系列验证性试验.本文叙述了调查方案、调查结果... 为进一步提高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阴极铜的质量,确保1999年在LME注册成功,按照GB/T467-1997标准中Cu-CATH-1要求[1],用ICP-AES、GFAAS分析法,调查了阴极铜中杂质分布,同时进行了一系列验证性试验.本文叙述了调查方案、调查结果、结果分析及杂质产生不均匀分布的原因,从而为稳定阴极铜质量提出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铜 杂质分布 冶炼 金隆铜业公司
下载PDF
利用杂质分布图对甲基苯丙胺样品进行同批鉴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新 张大明 +3 位作者 韩旭光 乔静 杨士云 辛国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6-739,744,共5页
目的通过甲基苯丙胺(MA)杂质分布图,比较和分类不同案件中的MA晶体,为MA样品进行同批次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每份MA样品取50mg溶于1ml缓冲液(pH 7.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8ml,10%Na2CO3水溶液0.2ml),用乙酸乙酯0.5ml萃取(含有四个内标,... 目的通过甲基苯丙胺(MA)杂质分布图,比较和分类不同案件中的MA晶体,为MA样品进行同批次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每份MA样品取50mg溶于1ml缓冲液(pH 7.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8ml,10%Na2CO3水溶液0.2ml),用乙酸乙酯0.5ml萃取(含有四个内标,C10、C15、C20、C28),用气相色谱仪-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分析,使用DB-5毛细管柱(30m×0.32mm i..d×1.0μm),选择17个特征峰对样品进行比较和分类,相对峰面积取对数值后用欧氏距离进行评价。结果对北京市公安局2006~2007年间缴获的8批MA样品进行分析,每批样品取6份,共48份样品进行实验,相同批次的样品成功地被分到同一组。结论本实验方法能很好地对MA样品进行同批次鉴定,可为毒品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同批样品 杂质分布
下载PDF
海绵钛中杂质分布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鸿斌 《钛工业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论述了海绵钛产品的杂质分布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针对杂质分布的不均匀性,提出了生产中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对产品进行处理,分部包装,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合格率。
关键词 海绵钛 杂质分布 产品质量
下载PDF
双极型晶体管发射区有效杂质分布的温度关系
8
作者 郑茳 王燕 +2 位作者 黄勤 吴金 魏同立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从理论上研究了双极型晶体管发射区中有效杂质分布N_(Eeff)在不同温度下与发射区浓度N_E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和高温时,N_(Eeff)随N_E的增大而上升;在低温下,N_(Eeff)则随N_E的增大而下降,而在某一特殊温度时N_(Eeff)将与N_E无关,这将... 从理论上研究了双极型晶体管发射区中有效杂质分布N_(Eeff)在不同温度下与发射区浓度N_E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和高温时,N_(Eeff)随N_E的增大而上升;在低温下,N_(Eeff)则随N_E的增大而下降,而在某一特殊温度时N_(Eeff)将与N_E无关,这将为双极晶体管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有效杂质分布 晶体管
下载PDF
杂质分布的红外光谱椭偏分析方法
9
作者 孙艳玲 王于辉 邓建国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在半导体工艺中,掺杂杂质类型、浓度及结深的改变都会引起不同频率的红外光谱,介绍了一种通过红外椭偏仪测量浅结杂质分布的方法。利用Drude方程将Si中不同掺杂与其引起的光学常量的变化对应起来,通过红外椭偏分量Ψ和Δ的测量及模型拟... 在半导体工艺中,掺杂杂质类型、浓度及结深的改变都会引起不同频率的红外光谱,介绍了一种通过红外椭偏仪测量浅结杂质分布的方法。利用Drude方程将Si中不同掺杂与其引起的光学常量的变化对应起来,通过红外椭偏分量Ψ和Δ的测量及模型拟合来测定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分布。并建立高斯渐变层模型,即将离子注入退火后的非均匀掺杂层分成n小层,各层载流子浓度之间符合高斯分布,且每一层载流子浓度可以用Drude方程来描述。测量采用了可变角度的红外光谱椭偏仪,该测量方法具有非接触性、非破坏性的优点,测量快捷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椭偏仪 杂质分布 结深 高斯 Drude
原文传递
硅-硅键合界面氧化层模型与杂质分布的模拟
10
作者 陈新安 黄庆安 +1 位作者 刘肃 李伟华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硅-硅直接键合的硅片界面存在一层很薄的氧化层,其化学成分是非化学计量比的氧化物S iOw(0<w<2)。杂质在界面氧化层S iOw中的扩散系数与化学组成有关。文中根据建立的界面氧化层模型推导出了杂质在界面氧化层S iOw中的杂质扩散系... 硅-硅直接键合的硅片界面存在一层很薄的氧化层,其化学成分是非化学计量比的氧化物S iOw(0<w<2)。杂质在界面氧化层S iOw中的扩散系数与化学组成有关。文中根据建立的界面氧化层模型推导出了杂质在界面氧化层S iOw中的杂质扩散系数D(w)和在S i/S iOw界面处的分凝系数m(w)。最后,根据这些关系和键合界面的杂质扩散模型,对杂质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且把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这一模型和模拟结果对硅-硅直接键合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硅直接键合 本征氧化物 界面氧化层模型 杂质分布
下载PDF
杂质分布对多晶硅薄膜电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岚 刘雅言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报道了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光生截流子在多晶硅晶界区域的收集、复合情况,并采用剖面分析方法研究了杂质的分布对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多晶硅 薄膜 杂质分布 剖面分析 电阻率
下载PDF
脉冲激光退火中分凝效应对杂质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
12
作者 田人和 卢武星 张官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3期35-42,共8页
一、引言激光退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但能使离子注入时形成的无定型半导体表面层恢复为单晶,而且可使汽相淀积或溅射在单晶衬底上的非晶或多晶薄层转变为单晶.山于激光退火工艺简单.得到的晶体完整性好,杂质的激活率高,因此... 一、引言激光退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但能使离子注入时形成的无定型半导体表面层恢复为单晶,而且可使汽相淀积或溅射在单晶衬底上的非晶或多晶薄层转变为单晶.山于激光退火工艺简单.得到的晶体完整性好,杂质的激活率高,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退火 分凝 杂质分布 固液交界面 有效分凝系数 晶体生长速度 表面层 理论分析 激活率 液相外延
下载PDF
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ESR和杂质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建成 姚锡平 《上海硅酸盐》 1992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山东蓝宝石 吸收光谱 ESR 杂质分布
下载PDF
双离子注入、红外瞬态退火后多晶—单晶中的杂质分布
14
作者 张沈军 穆森 《微处理机》 1993年第2期62-64,共3页
开展多晶—单晶复合结构中杂质分布研究对多晶发射双极型器件以及微细化的结 MOS 器件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研究了高—低双能量/离子注入的多晶—晶复合样品在经红外瞬态退火后体内及介面的杂质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合适... 开展多晶—单晶复合结构中杂质分布研究对多晶发射双极型器件以及微细化的结 MOS 器件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研究了高—低双能量/离子注入的多晶—晶复合样品在经红外瞬态退火后体内及介面的杂质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合适的双注入以明显改善多晶中杂质的分布形貌使其中的杂质分布平坦、均匀掺杂;快速瞬态退火可以保在杂质充分激活的同时抑制杂质在单晶中的进一步扩展,有利于在单晶中形成近于突变N^+—P 浅结。该方法与单离子注入后炉管退火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对制造高速多发射双极型器件以及高速微细化多晶电极塞的 MOS 器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杂质分布 掺杂 退火
下载PDF
硅硅直接键合界面杂质分布研究
15
作者 霍文晓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根据硅片直接键合工艺中硅片的杂质分布与扩散规律,使用集成电路模拟软件T-SUPREM 4建立一个键合过程中杂质再扩散模型。该模型有利于MEMS和IC电路的集成化设计。使用该模型对键合热处理时的杂质再扩散进行模拟,得到了在500℃温度下进... 根据硅片直接键合工艺中硅片的杂质分布与扩散规律,使用集成电路模拟软件T-SUPREM 4建立一个键合过程中杂质再扩散模型。该模型有利于MEMS和IC电路的集成化设计。使用该模型对键合热处理时的杂质再扩散进行模拟,得到了在500℃温度下进行键合时界面处杂质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热处理1 h杂质再扩散已基本停止;键合界面处的氧化层对杂质扩散有明显的阻止作用,这有利于改善器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直接键合 杂质分布 功率器件
下载PDF
对接沟道 NMOS 结构杂质分布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维锋 刘三清 +1 位作者 应建华 曹广军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8-51,共4页
针对VDMOS-NMOS兼容集成结构建立了对接沟道NMOS晶体管工艺模型,根据其工艺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C++编程对对接沟道NMOS结构的杂质分布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并且进行了分析.结... 针对VDMOS-NMOS兼容集成结构建立了对接沟道NMOS晶体管工艺模型,根据其工艺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C++编程对对接沟道NMOS结构的杂质分布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并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接沟道NMOS结构能较好地实现VDMOS与p阱NMOS电路的兼容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JNMOS 杂质分布 数值模拟 NMOS结构 MOS器件
下载PDF
四探针测半导体材料杂质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玮 谢宜臣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设计一个新的近代物理实验题目 .利用阳极氧化法对半导体材料逐次去层 ,采用四探针法测量其每层的电阻率及相应杂质浓度 ,可得出半导体材料的杂质分布 N (x) .实验设备简单 ,测量方便 ,结果准确 .并提供了自制四探针测量仪的方法 .
关键词 四探针 半导体材料 杂质分布
下载PDF
扩展电阻法测量亚微米器件的结深和杂质分布
18
作者 张安康 李文渊 +1 位作者 王健华 陈明华 《电子器件》 CAS 1998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本文介绍了亚微米器件结深和杂质分布的测量方法,叙述了扩展电阻法测量结深的原理。
关键词 结深 扩展电阻 杂质分布 VLSI 亚微米器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