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习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杨楠 杨倩倩 +3 位作者 王小英 徐晓霞 陈雨 王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6,91,共4页
目的 探究个人饮食习惯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状况的影响,为降低Hp感染率、改善人群饮食习惯、促进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西安市某体检中心选取3015例健康人群进... 目的 探究个人饮食习惯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状况的影响,为降低Hp感染率、改善人群饮食习惯、促进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西安市某体检中心选取3015例健康人群进行Hp检测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饮食习惯与Hp感染状况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中,Hp检测阴性组1773人,Hp检测阳性组1242人。两组在婚姻、职业、吸烟或被动吸烟、慢性胃炎史、胃息肉史、消化性溃疡史等方面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热烫食物、经常喝纯牛奶或羊奶、经常喝咖啡等饮食习惯与Hp感染有关联。调整上述混杂因素后,经常吃热烫食物人群感染Hp的风险是不具有该习惯人群的1.240(95%CI:1.032, 1.489)倍,而经常喝纯牛奶或羊奶、喝咖啡人群感染Hp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常吃热烫食物人群感染Hp的风险是不具有该饮食习惯人群的1.2倍,提倡避免进食热烫食物,从而减少Hp感染的风险及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习惯 单因素logistic回归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无影响
2
作者 易维 饶才俊 +3 位作者 王金丽 高翔 凃玲 黄骁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7-20,30,共5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3 133例体检人群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代谢相关指标及HP感染比例;将NAFLD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增加(OR=1.366,95%CI:1.314~1.420,P<0.001)、糖代谢异常(OR=2.066,95%CI:1.628~2.621,P<0.001)、甘油三酯(TG)升高(OR=2.298,95%CI:1.928~2.7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OR=2.147,95%CI:1.535~3.005,P<0.001)、尿酸升高(OR=1.003,95%CI:1.002~1.005,P<0.001)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6,95%CI:0.935~1.404,P=0.188)。NAFLD患者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比较,肝脏炎症相关指标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I增加、糖代谢异常、TG升高、LDL升高、尿酸升高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对NAFLD患者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肝脏炎症 肝脏纤维化
下载PDF
中老年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李迪 李诗扬 孙志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2-0095,共4页
了解大庆地区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检测开展情况,探究中老年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肱指数(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油田职... 了解大庆地区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检测开展情况,探究中老年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肱指数(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油田职工,需同时进行了动脉硬化检测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并符合本项目纳排标准。基于大庆油田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数据库,清洗整理数据,分析传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校正各种影响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baPWV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根据参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共466例,其中Hp感染弱阳性63例,阳性140例,阴性263例。设定Hp感染组203例(43.56%),非感染组263例(56.44%)。两组在颈动脉斑块检出率、hs-CRP上有差异(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Hp感染组双侧baPWV均升高,感染组的左侧baPWV(1732.54±362.57)cm/s、右侧(1721.36±379.45)cm/s(P<0.05),两组ABI差异不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中老年体检人群Hp感染与baPWV间有正相关性(右侧r=0.483,P=0.002;左侧r=0.592,P=0.001),与ABI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中老年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baPWV的升高有相关性,及早发现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拓宽早期血管老化、动脉硬化、冠心病预防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BAPWV 踝肱指数(ABI) 相关性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对IL-8、PGE2的影响
4
作者 赵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00例Hp呼吸试验为阳性的BRG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00例Hp呼吸试验为阳性的BRG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PGE2(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对比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CK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轻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熊去氧胆酸能够提升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提升胃动力,调节胃肠激素,提升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8 前列腺素E_(2)
下载PDF
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筛查诊断
5
作者 李艳艳 王川 +5 位作者 孙乐乐 潘晴 王娜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麻风患者、健康人群的PBMCs中进行IGRA检测。麻风患者进一步按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展开研究,使用I-SPOT-TB试剂盒(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释放IFN-γ的效...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麻风患者、健康人群的PBMCs中进行IGRA检测。麻风患者进一步按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展开研究,使用I-SPOT-TB试剂盒(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释放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比较分析MB和PB患者IGRA检测的阳性率,结合qPCR结果对PB患者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确诊依据,纳入29例麻风患者,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用rESAT6-CFP10刺激后,MB和PB患者IFN-γ的激活程度和IGRA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7.5%的PB患者qPCR阴性,IGRA阳性;12.5%的PB患者IGRA阴性,qPCR阳性;IGRA阳性或qPCR阳性的PB患者达75%。结论:IGRA阳性提示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IGRA联合qPCR可作为早期筛查麻风的辅助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6
作者 韩京宏 刘永霞 +1 位作者 付希安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45-346,共2页
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典型特征为皮肤感染性肉芽肿。抗生素是治疗海分枝杆菌皮肤感染的首选药物。本文报道了一例海分枝杆菌感染的中年女性,由于抗生素不耐受,给予光动力治疗和点阵激光辅助加速治疗后成功治愈。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光动力疗法 点阵激光 抗生素不耐受
下载PDF
误诊为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的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7
作者 于越乾 暴芳芳 +1 位作者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25-427,共3页
患者,女,48岁。左膝结节16个月。患者曾在外院接受伊曲康唑及氨苯砜治疗9个月,无效。患者在我院通过皮肤组织分枝杆菌培养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技术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口服利福平和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皮损明显好转。患者从... 患者,女,48岁。左膝结节16个月。患者曾在外院接受伊曲康唑及氨苯砜治疗9个月,无效。患者在我院通过皮肤组织分枝杆菌培养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技术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口服利福平和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皮损明显好转。患者从出现皮肤症状到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时间为16个月,提醒皮肤科临床医生应注意海分枝杆菌感染的非典型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误诊
下载PDF
结肠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丁丹 张波 +1 位作者 张晶 邸雅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结肠息肉的有效筛查及早诊早治,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存在于胃黏膜的细菌,其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 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结肠息肉的有效筛查及早诊早治,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存在于胃黏膜的细菌,其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世界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幽门螺杆菌感染 早诊早治 消化性溃疡 消化系统肿瘤 结直肠癌
下载PDF
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廖秋霞 冯志 +2 位作者 陈小莉 林建东 林海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28 d的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 目的:探讨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28 d的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用列线图(Nomogram)绘制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模型的稳定性。并将预测模型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评分Ⅱ(APACHEⅡ)相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判别模型的预测价值。将各预测因子分值相加得到总分,分为低、中、高危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预测各组的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177例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其中死亡组43例,存活组134例。死亡组入ICU第1天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在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OR:8.035,95%CI:0.460~140.409)、低蛋白血症(OR:1.830,95%CI:0.772~4.336)、急性肾损伤(OR:4.207,95%CI:1.588~11.141)、感染性休克(OR:7.290,95%CI:2.957~17.975),构建了赤池信息准则值最小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4,大于SOFA评分(0.7012)和APACHEⅡ评分(0.6724)。预测模型总分<12分的患者为低危组,12~18分为中危组,>18分为高危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低、中、高危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7.2、23.9、17.8 d(P<0.001)。结论: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是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d死亡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可用于预测患者住院28 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住院28d死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王洋洋 田秀峰 于庆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用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脾胃科收治的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 目的探讨用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脾胃科收治的脾虚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除西药外,加用自拟健脾清化方加减治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清化方联合四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化方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
11
作者 武红梅 赵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观察组(Hp感染,310例)和对照组(Hp未感染,506例)。统计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分析Hp感染者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结果 816例受检者中男426例,女390例。男性阳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检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Hp家族传染史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有Hp家族传染史是体检者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人群Hp感染与血清PGI、PGⅡ、G-17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体检人群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异常与Hp感染有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 相关性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辅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12
作者 李雪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辅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治疗,观...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辅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情况,治疗前后症状(胃灼热、反酸、嗳气)积分,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胃酸)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肠道微生态(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χ^(2)=5.031,P=0.025);观察组^(14)C尿素呼气试验平均值低于对照组(t=26.128,P<0.001)。治疗14 d后,2组胃灼热、反酸、嗳气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胃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对照组中乳杆菌与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中各菌种菌落数及B/E值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与肠杆菌菌落数及B/E值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7.08%(χ^(2)=7.500,P=0.006)。结论 益生菌制剂辅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肯定,对肠道微生态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降低^(14)C-UBT值,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益生菌 三联疗法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行为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3
作者 马虹 辛雅雅 赵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9例。对照组接受分期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加施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按时就餐、合理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结合分期饮食指导可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行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跟进式护理 分期饮食指导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 饮食行为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14
作者 马虹 辛雅雅 赵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6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6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p转阴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不仅能够提高Hp感染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改变疾病应对方式,加强疾病控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 聚焦解决模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自我管理能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应用...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总根除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与对照组的20.00%(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方案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对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推荐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艾司奥美拉唑 大剂量阿莫西林 四联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雪 陈露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药学监护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8例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A组,另58例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B... 目的 研究药学监护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8例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A组,另58例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B组,收集并整理两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尿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重症监护室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并对比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最后针对A组菌株鉴别及耐药分析结果,选择对应的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或者阿米卡星进行治疗,2周后进行总有效率测评。结果 A组尿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重症监护室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均长于B组,且APACHE II评分高出B组(P<0.05)。A组所有患者经对应治疗,发现其中显效14例(36.84%),好转18例(47.37%),无效6例(15.79%),总有效率84.21%。结论 临床应重视对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明显增强疗效,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监护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周月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青年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幽... 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青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青年患者,按照门诊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和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6.24±1.36)mg/L、肿瘤坏死因子-α(121.24±22.18)pg/ml、白细胞介素-6(5.54±1.12)pg/ml较对照组的(9.32±1.16)mg/L、(178.21±20.56)pg/ml、(8.16±1.27)pg/ml更低(P<0.05)。用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观察组CD4^(+)(48.32±2.78)%、CD4^(+)/CD8^(+)(1.56±0.15)高于对照组的(46.21±3.54)%、(1.32±0.12),CD8^(+)(33.18±1.68)%低于对照组的(35.78±1.56)%(P<0.05)。用药后,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目上升,肠球菌和肠杆菌数目下降,观察组双歧杆菌(9.60±0.72)CFU/g、乳酸杆菌(9.78±0.56)CFU/g高于对照组的(8.44±0.81)、(8.54±0.48)CFU/g,肠球菌(7.12±1.16)CFU/g、肠杆菌(7.18±0.72)CFU/g低于对照组的(8.44±1.18)、(8.24±1.12)CFU/g(P<0.05)。用药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112.21±1.72)μg/L、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11.15±0.74)较对照组的(88.56±1.78)μg/L、(6.78±0.73)更高,胃蛋白酶原Ⅱ(10.06±2.32)μg/L较对照组的(11.12±2.44)μg/L更低(P<0.05)。结论予以幽门螺杆菌感染青年患者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调节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改善免疫功能作用明显,对胃蛋白酶原水平有调节作用,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内外多种疾病相关
18
作者 潘锋(文/图)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全球高感染地区之一,总体Hp感染率为40%~60%。在日前武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强调,Hp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有效...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全球高感染地区之一,总体Hp感染率为40%~60%。在日前武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强调,Hp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主要病因,根除Hp可有效预防胃肠内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胃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学术会议 Hp感染 主要病因 消化系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