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十三十大本》中的逆序词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朋彪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7-20,共4页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逆序词数量较多,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方言用...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逆序词数量较多,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十三十大本 关中方言 逆序词 碗碗腔
下载PDF
《李十三十大本》语法现象札记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朋彪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分"着"...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分"着"的用法、趋向动词"起去"、"把"字句与"教"字句的套合句式以及助词"来"四部分展开讨论,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十三十大本 关中方言语法 碗碗腔 起去 “把”“教”套合句式
下载PDF
《李十三十大本》中的“着”字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朋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54,共4页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对"着"字的...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李十三十大本》为底本,对"着"字的用法展开讨论,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李十三十大本》中"着"字有三种用法:动词,表示感受、打击、达到目的、使役;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语气助词,表示祈使和假设。"的"用如"着"的现象也附带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十三十大本 关中方言语法 碗碗腔
下载PDF
《李十三十大本》中的关中方言词语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晓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50-56,共7页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关中方言词语数量较多,文章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关中方言词语数量较多,文章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关中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十三十大本 关中方言 词语 碗碗腔
下载PDF
“锁定”在方言中的民间文化记忆——《李十三十大本》方言词例释
5
作者 韩佳蔚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期19-20,共2页
《李十三十大本》是清代乾嘉时期陕西戏剧家李芳桂创作的碗碗腔皮影戏剧本。作为以特定地域的乡村百姓为主要传播对象的民间戏剧脚本,作者使用关中方言。剧中人物,特别是社会下层人物的对白,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民俗特色。“姚婆”、... 《李十三十大本》是清代乾嘉时期陕西戏剧家李芳桂创作的碗碗腔皮影戏剧本。作为以特定地域的乡村百姓为主要传播对象的民间戏剧脚本,作者使用关中方言。剧中人物,特别是社会下层人物的对白,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民俗特色。“姚婆”、“地方”、“乡约”、“外姓之人”等方言词语承载了关中地区的民间生活和历史文化信息。方言已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急剧变化、萎缩和消亡的过程之中”,这意味着以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文化正在消亡,因此应该对方言所负载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十三十大本 关中方言词汇 民俗文化 历史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