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政道: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1
作者 刘金岩 田淼 Lü Xin(译)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81-121,共41页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逐渐开启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这是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些科学家相继来到中国内地访问与合作,其中部分华裔科学家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并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将新知识带到中国,还... 20世纪70年代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逐渐开启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这是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些科学家相继来到中国内地访问与合作,其中部分华裔科学家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并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将新知识带到中国,还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建议。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促进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其他华裔知名科学家在跨国知识交流中扮演了特殊角色。李政道的工作包括几个方面,例如,他于1972年、1974年访问中国时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及物理学家们互动;他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决策过程中促进了跨国知识流动;此外,他还在推动中国科学界参与国际学术机构合作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基础研究 对撞机 国际交流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的多功能化设计与实现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煦蔚 张浩 郭晶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共3页
文章以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美术馆"五馆"功能合一的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设计、馆藏资源建设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李政道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美术馆 科技馆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名人档案特色资源创新服务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汤萌 郭晶 袁继军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特色资源体现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服务促进资源价值成长,在建设人文与科技交叉学科的需求下,以数字服务为主导推进特色资源内涵挖掘与价值传播,从而支撑学科建设与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图书馆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 特色资源体现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服务促进资源价值成长,在建设人文与科技交叉学科的需求下,以数字服务为主导推进特色资源内涵挖掘与价值传播,从而支撑学科建设与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图书馆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立足点。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数字资源及平台建设为契机,探索高校图书馆名人档案特色资源创新服务方法,通过以价值传播为导向的服务实践经验,梳理多元异构资源的服务案例,探索基于数据深度挖掘的特色资源创新服务,支撑高校"双一流"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资源 名人档案 创新服务 双一流 数字化 李政道
下载PDF
次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李政道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朱婧姝 《中国市场》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捐资创建的,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前5项1901年首次颁奖,后1项1969年首次颁奖)6个奖项组成,在其112年(1901—2012)的颁奖历史上,所有获...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捐资创建的,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前5项1901年首次颁奖,后1项1969年首次颁奖)6个奖项组成,在其112年(1901—2012)的颁奖历史上,所有获奖者总计835人839人次(另有21个机构24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其中居里夫人(法国,1867—1934)、鲍林(美国,1901—1994)、巴丁(美国,1908—1991)和桑格(英国,1918—)4人先后两次获奖。本文详细介绍了李政道教授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简要评述了他的主要科研成就,并根据翔实的资料分析阐明: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次年轻的获奖者(即除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以外,李政道是迄今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李政道 杨振宁 吴健雄 弱相互作用 宇称不守恒定律
下载PDF
李政道关于杰出科学人才培养的思想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月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38,共3页
李政道教授作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1972年回国访问开始,30多年来,为祖国科学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他关于科学杰出人才成长规律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 李政道教授作为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自1972年回国访问开始,30多年来,为祖国科学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他关于科学杰出人才成长规律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科学 杰出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李政道对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松庆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0年第2期90-95,共6页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整体文化的两朵苛葩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手段 ,是具有不同规律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融合的。经过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科学与艺术又逐渐走向融合。李政道教授从独特的视角 ...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整体文化的两朵苛葩 ,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手段 ,是具有不同规律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融合的。经过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 ,科学与艺术又逐渐走向融合。李政道教授从独特的视角 ,采用独特的方法对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阐明了一系列的思想和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科学 艺术 融合 贡献 物理学家
下载PDF
李政道: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政道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基础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李政道 20世纪 科学发现 规划 科学家
下载PDF
基础与应用之辩:李政道与杨振宁对中国科技战略的不同观点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庆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和工业落后的现实状况,极力主张中国要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国家建设的急需,并反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在如何看待李、杨观点相左这一问题上,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窠臼,非要评判二者孰优孰劣、谁对谁错。二人的观点都很深刻,都有理有据,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李、杨二人观点相左,对于中国科技发展而言,反而是好事。不同观点的碰撞,能让中国领导人听到不同的声音,进而能让中国的科技战略决策更加理性、务实、周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科学与政治:1957年台湾地区对李政道、杨振宁的争取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庆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10,共9页
海峡两岸在1957年都对李政道和杨振宁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及荣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都视李、杨之成就和荣誉为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李、杨有过密切接触,并都努力争取他们二位回到己方。台湾当局和社... 海峡两岸在1957年都对李政道和杨振宁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成就及荣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都视李、杨之成就和荣誉为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与李、杨有过密切接触,并都努力争取他们二位回到己方。台湾当局和社会各界全方位介绍、宣传、渲染李政道、杨振宁的成长、成才经历及其科学成就,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争取他们二位:官方直接授荣誉、发贺电、给邀请;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和知名人士通过宴请、祝贺、游说等方式进行;媒体则打亲情牌,试图感召李、杨,促其赴台。在争取李、杨的整个过程中,当时的台湾当局和岛内各界仍以中国正统自居,意在传达对中国主权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诺贝尔奖
下载PDF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振宁 何祚庥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第4期99-103,共5页
本刊2020年第1期发表了《李政道杨振宁遭遇冷处理——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获诺奖》(华新民、王作跃),最近收到杨振宁先生来信,对文中个别表述及标题提出意见,并提供了当年中国物理学家的祝贺电文(及他的回复),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 本刊2020年第1期发表了《李政道杨振宁遭遇冷处理——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获诺奖》(华新民、王作跃),最近收到杨振宁先生来信,对文中个别表述及标题提出意见,并提供了当年中国物理学家的祝贺电文(及他的回复),以及何祚庥先生的一封表达相关意见的信。征得杨、何两位先生同意,本刊将上述材料公布于众,以期读者对当年国内关于杨、李获奖的态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李政道 杨振宁 何祚庥 冷处理 物理学家 全面客观
下载PDF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与获奖的科学文化意义——纪念中国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50周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该发现作为迄今惟一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成就,是20世纪世界科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在对当下存在的“诺贝尔情结”之合理性给予辨析的基础上,回顾50年来粒子物理的进展,阐述了此发现的科学... 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该发现作为迄今惟一荣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成就,是20世纪世界科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在对当下存在的“诺贝尔情结”之合理性给予辨析的基础上,回顾50年来粒子物理的进展,阐述了此发现的科学意义;回溯海峡两岸关系和东西方国际关系的变迁,讨论了科学与政治的纠葛;回首李政道杨振宁青少年时代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对如何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杨振宁 宇称不守恒 诺贝尔奖
下载PDF
李政道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上海,中国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朝晖 杨晓川 《世界建筑》 2018年第5期60-61,共2页
李政道图书馆建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担任名誉馆长。建筑以"诺贝尔山"为设计意象,用李政道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辉煌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建... 李政道图书馆建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担任名誉馆长。建筑以"诺贝尔山"为设计意象,用李政道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辉煌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建筑的体通、高度、色彩等与周边的教学楼群相呼应,保持有机联系。本馆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理学分馆,同时还收藏了李政道先生捐赠的珍贵档案藏品8万余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大学图书馆 李政道 校区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 科技工作者 物理学家
下载PDF
李政道与他的三位中国恩师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庆桥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第2期70-77,共8页
1946年春,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被选中赴美研修原子技术,原因与三位物理学大师密不可分。束星北对李政道志向物理学有"启蒙"之功;吴大猷选中李政道跟随自己赴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引发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年轻教师的不满,... 1946年春,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被选中赴美研修原子技术,原因与三位物理学大师密不可分。束星北对李政道志向物理学有"启蒙"之功;吴大猷选中李政道跟随自己赴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引发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年轻教师的不满,但得到了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鼎力支持。李政道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天分和才华是吴大猷和叶企孙都选中他的根本原因。李政道早年的"机遇"与"幸运"是他后来不断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束星北 吴大猷 叶企孙
下载PDF
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互动交流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庆桥 《科学文化评论》 2016年第5期62-72,共11页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与李政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频繁交流,在推动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教政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急需向全世界"借智",积极听取海外华人杰出科学...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与李政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频繁交流,在推动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教政策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大而独特的作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急需向全世界"借智",积极听取海外华人杰出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李政道都是在他熟悉的科技和教育领域向邓小平建言献策,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李政道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李政道赴美深造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庆桥 《同舟共进》 2018年第3期38-41,共4页
1945年夏天,原子弹的威力不仅加速了日本的败亡,也震撼着身处二战煎熬中的各国政治家。当时,蒋介石听从了高参们的建议,计划向美国学习原子能技术,在中国研发原子弹。于是,从1945年秋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为研制原子弹做准备,其... 1945年夏天,原子弹的威力不仅加速了日本的败亡,也震撼着身处二战煎熬中的各国政治家。当时,蒋介石听从了高参们的建议,计划向美国学习原子能技术,在中国研发原子弹。于是,从1945年秋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为研制原子弹做准备,其中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1946年派员赴美学习原子技术的“种子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政道 原子能技术 原子弹 政治家 蒋介石 学习 败亡
下载PDF
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合作
16
作者 胡松青 杨渭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22-25,共4页
杨振宁 (C N Yang)和李政道 (T .D .Lee)密切合作 ,共同指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探讨他们的合作历程和成果 .
关键词 杨振宁 李政道 宇称不守恒 弱相互作用 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奖
下载PDF
科学艺术相关联一枚硬币有两面 贺年卡文理交融 ?政新篇科艺赛 立德树人育英才 李政道寄语未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教育》 2020年第1期78-79,共2页
刚刚进入2020年,我便收到94岁的耄耋老人李政道的亲笔鼠年贺岁卡,感到十分欣喜。李政道的贺年卡是一个折页。打开一看,左边是他亲笔画的一幅彩色简笔画,一树红梅报新春,树枝上挂了5只红灯笼,写了5个字:“‘鼠’你最有福”。“鼠”是“... 刚刚进入2020年,我便收到94岁的耄耋老人李政道的亲笔鼠年贺岁卡,感到十分欣喜。李政道的贺年卡是一个折页。打开一看,左边是他亲笔画的一幅彩色简笔画,一树红梅报新春,树枝上挂了5只红灯笼,写了5个字:“‘鼠’你最有福”。“鼠”是“数”谐音,李老数我最有福,真不敢当!图的右下方红花绿草大地上,有一只活泼的小松鼠,卷着一条大尾巴,可爱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简笔画 李政道 耄耋老人 红灯笼 育英才 文理交融
下载PDF
李政道教授与西北大学
18
作者 赵弘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阐述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生平、学术贡献。重点阐述了李政道教授在设立博士后站、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给予西北大学的支持。附有李政道教授致西北大学有关方面的一些重要信件。
关键词 李政道 西北大学 高能物理
下载PDF
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获诺贝尔奖提名情况探微——纪念中国人首次荣膺诺贝尔奖60周年(中)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科技风》 2017年第20期183-188,共6页
中国留美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博士因首先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诺奖官网截至1966年现有的诺物奖提名数据库检索发现,杨李是历史上已知的唯一一次"未获诺奖提名"便荣膺诺奖者。笔者试图... 中国留美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博士因首先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诺奖官网截至1966年现有的诺物奖提名数据库检索发现,杨李是历史上已知的唯一一次"未获诺奖提名"便荣膺诺奖者。笔者试图对这种极为特殊的现象成因进行探讨,在推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了合理结论:诺奖提名情况保密50年的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杨李在诺奖提名数据库中的信息缺失是因为当事人仍健在或出于某些个人原因而引起的,他俩并非真正是"未获诺奖提名"而荣膺诺奖者。在对吴健雄女士未能与杨李共享诺物奖的原因予以探究的同时,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人早期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以及详细阐述了科学大师杨振宁教授三大科学成就与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诺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诺物奖 PH) 诺贝尔化学奖(诺化奖 CH)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医奖 PM)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奖提名(诺奖提名) 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物诺委) 杨振宁 李政道 吴健雄 弱相互作用 宇称不守恒定律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YMT) 杨-巴克斯特方程(YBE) 菲尔兹奖 超弦理论
下载PDF
李政道和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
20
作者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李政道 中国 高能物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