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方裕谨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0-89,共10页
关键词 私盐 道光十一年 两淮 清政府 奏折 道光帝 李秉礼 淮盐 孙玉庭 地方官员
下载PDF
李宜民承充广西临全埠商述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林京海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1期90-93,共4页
李宜民承充广西临全埠商述略林京海袁枚《随园诗话》卷10:“丹臣先生少贫,以笔一枝,伞一柄至广西,不二十年,致富百万。”①丹臣先生者,江西临川李宜民,字丹臣,号厚斋,生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于嘉庆三年(179... 李宜民承充广西临全埠商述略林京海袁枚《随园诗话》卷10:“丹臣先生少贫,以笔一枝,伞一柄至广西,不二十年,致富百万。”①丹臣先生者,江西临川李宜民,字丹臣,号厚斋,生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于嘉庆三年(1798)。清初雍正七年(1729)为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通志》 乾隆 《随园诗话》 桂林市 清会典 盐法 《杂记》 李秉礼 州县 盐引
下载PDF
《韩诗臆说》的真正作者为李宪乔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隽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4-57,共4页
《韩诗臆说》的真正作者为李宪乔郭隽杰《韩诗臆说》是本颇有影响的著作,虽仅两万余字,薄薄一小册,而研究韩愈诗歌的人,大都拿来作参考。该书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1月初版,翌年2月再版,列为王云王主编的“国学小丛书”... 《韩诗臆说》的真正作者为李宪乔郭隽杰《韩诗臆说》是本颇有影响的著作,虽仅两万余字,薄薄一小册,而研究韩愈诗歌的人,大都拿来作参考。该书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1月初版,翌年2月再版,列为王云王主编的“国学小丛书”之一,著作者署名程学恂。但此书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宪乔 韩诗 过录本 臆说 李秉礼 桂林 诗集编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乾隆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桂林榕杉湖文化及其开发
4
作者 余福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5-88,共4页
中华文明离不开江河,因而有黄河、长江文明的发育。同时,也多少与湖有缘,因而有洞庭湖、太湖、西湖、玄武湖文化的出现。 湖文化往往以秀美的自然景观为条件,以该地域的文明为基石,吸引着迁客骚人,或相继或群集,他们以湖为友,借景抒发... 中华文明离不开江河,因而有黄河、长江文明的发育。同时,也多少与湖有缘,因而有洞庭湖、太湖、西湖、玄武湖文化的出现。 湖文化往往以秀美的自然景观为条件,以该地域的文明为基石,吸引着迁客骚人,或相继或群集,他们以湖为友,借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人生羁旅之怀,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文人的墨迹与湖光山色融汇一体,由此湖文化成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硕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些文化现象是人们共睹的。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自己的湖文化,那就是榕、杉湖文化。最早的榕、杉湖形貌,现存于鹦鹉山的巨型南宋桂州府城石刻图碑中。榕、杉湖东通漓江,而西端折北,连接濠塘直近鹦鹉山,将桂林半城环抱,成为桂林城西南的护卫。这种形势、规模至今仍无大变。唐宋时,榕、杉湖在南门城墙外,属外湖。至明初,桂林城向南扩展,榕、杉湖才成为内湖,那时统称阳圹,东为杉湖,西为莲荡。明人邝露《阳圹记》描述是绕湖“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而莲荡则是“风开翠扇”,“杜若芳洲”,“红藻白芝”,景象美而慰人。这样的自然环境,自清乾隆以后,逐渐成为桂林地方文人结庐、辟园、聚游之地,一批桂林地方诗人、词家、画师在这里产生、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榕湖 地方文化 文化点 李秉礼 历史文化名城 文人 水榭 开发实施 芙蓉池
下载PDF
解读清代一起“粤西盐商案”
5
作者 林志捷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8-33,共6页
清朝道光年间,广西临桂籍御史周贻徽一纸奏折,引发广西历史上最大一起盐业走私大案,案子涉及到桂林"一门风雅"的李氏一族,道光皇帝发下谕旨,责成两广最高长官亲自查办此案。这一起"粤西盐商案"的台前幕后,包含了大... 清朝道光年间,广西临桂籍御史周贻徽一纸奏折,引发广西历史上最大一起盐业走私大案,案子涉及到桂林"一门风雅"的李氏一族,道光皇帝发下谕旨,责成两广最高长官亲自查办此案。这一起"粤西盐商案"的台前幕后,包含了大量信息,逐一剖析李氏家族的经商手段,可以还原那个时代桂林城的名利场镜像,还能解析出明清时期桂商中佼佼者的成功秘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 盐商 桂商 一门风雅 李宜民 李秉礼 李秉绶 阮元 周贻徽 临全埠
下载PDF
书香漫过李家村
6
作者 彭文斌 《当代江西》 2016年第2期59-59,共1页
晨曦刚刚在赣抚平原露出微笑之际,我已站在了温圳镇李家村的村口。这儿,距离省城南昌不过一个多钟头的车程。我品读着那浓墨重彩的牌坊上的对联:"村无别姓根番李,溪有先人手种杨。"隐约间,南宋丰城籍进士李松江悠然走来,插下... 晨曦刚刚在赣抚平原露出微笑之际,我已站在了温圳镇李家村的村口。这儿,距离省城南昌不过一个多钟头的车程。我品读着那浓墨重彩的牌坊上的对联:"村无别姓根番李,溪有先人手种杨。"隐约间,南宋丰城籍进士李松江悠然走来,插下五根杨柳枝,开启了一个村庄的创建之旅。千年逝如水,远帆碧空尽。李家村依然那样宁静,像一位托着香腮临窗吟读书卷的闺秀。一湾涓涓秀水将村庄一分为二,木桥、石桥飞架,时在深冬,杨柳仍有绿意。我犹似进入了梦中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村 杨柳枝 李松 秀水 如水 接天莲叶无穷碧 胡小石 想当年 李秉礼 李宜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