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洁仙 刘雪艳 +3 位作者 单晴 姜丽巍 吴斌 魏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1,200,共9页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 为探究NO对杏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作用,实验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外源NO处理,测定了杏果实采后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H_(2)O_(2)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可延缓杏果实采后硬度下降,降低了呼吸强度和TA含量,提高TSS含量,较好地维持杏果实贮藏品质。同时,NO处理降低了杏果实、果皮和果肉中H_(2)O_(2)含量,增强了APX、GR、MDHAR和DHAR的活性,提高了AsA和GSH的含量,降低了DHA和GSSG含量。此外,NO处理后果皮抗氧化酶活性和H_(2)O_(2)含量均高于果肉。NO处理通过激活AsA-GSH循环关键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清除H_(2)O_(2)的效率,调节杏果实采后AsA-GSH循环,从而维持了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且果皮的响应快于果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一氧化氮 贮藏品质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下载PDF
新疆不同品种杏果实采后的品质变化及贮藏性评价
2
作者 杨域宁 康洁 +4 位作者 易明玥 王清扬 罗峻渲 王伟 李学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 目的为了解不同品种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耐贮性,筛选最适贮藏的杏果实品种。方法以新疆主栽的14个杏果实品种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相对电导率、总酚、类黄酮、叶绿素和腐烂率10个指标。结果在贮藏末期,“小红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Vc含量、相对电导率、腐烂率均与初始值相比差异显著;“和田明星杏”的L^(*)值、a^(*)值、b^(*)值、总酚、类黄酮、硬度、SSC、TA均与初始值相比变化较小。“小红杏”的呼吸峰值比其余峰值高15.07%~37.17%,而“和田明星杏”的峰值比其余峰值低22.62%~40.42%,低于其他峰值。库车小白杏叶绿素下降最慢,伊利吊干杏下降最快。贮藏期间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78.936%,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和田明星杏”的贮藏性优于其他品种。文中研究可为新疆杏果实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不同品种 采后 主成分分析 品质变化
下载PDF
模拟冷链处理下不同储藏温度对杏果实贮藏期细胞膜脂过氧化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巩多蕊 杨莉玲 +5 位作者 韩江 杨忠强 刘佳 文钰 朱占江 崔宽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98-2207,共10页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_(1))、4~6℃(CK_(2))、近冰温(...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_(1))、4~6℃(CK_(2))、近冰温(-1.1~-1.6℃)条件下,振动处理8 h后,贮藏期间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近冰温(-1.1~-1.6℃)运输处理的杏果实较(1~2℃、4~6℃)冷链运输处理的杏果实有效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积累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增加,及杏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杏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下降。【结论】近冰温冷链运输有效减缓了杏果实细胞膜脂的氧化损伤及衰老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冷链运输 近冰温贮藏 品质 细胞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4
作者 王珂 姚婷 +2 位作者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外源果糖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芦玉佳 张昱 +5 位作者 宋美玉 任新雅 张亚琳 张文娜 马海娟 朱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159,共8页
为研究果糖对杏果实软化的影响,本实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300 mmol/L的果糖溶液进行减压渗透处理(0.05 MPa、2 min),之后恢复常压浸泡5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杏果实贮藏于(0±1)℃冷库中。每7 d测定杏果实硬... 为研究果糖对杏果实软化的影响,本实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300 mmol/L的果糖溶液进行减压渗透处理(0.05 MPa、2 min),之后恢复常压浸泡5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杏果实贮藏于(0±1)℃冷库中。每7 d测定杏果实硬度、细胞膜渗透率和可溶性果胶(water soluble pectin,WSP)、螯合性果胶(chelate soluble pectin,CSP)、碳酸钠可溶性果胶(Na2CO3 soluble pectin,NSP)、纤维素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PME)、β-葡萄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纤维素酶(cellulase,CEL)活力,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杏果实的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果糖处理能显著抑制杏果实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较好地维持CSP、NSP和纤维素含量,显著抑制细胞壁的降解。在贮藏49 d时,与对照组相比,果糖处理组杏果实CSP、NSP和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1.30%、10.58%、14.30%(P<0.05);对照组WSP含量和细胞膜渗透率分别是果糖处理组的1.09、1.25倍;外源果糖处理还能显著维持杏果实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有效延缓杏果实硬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果糖 细胞壁代谢 软化
下载PDF
外源葡萄糖通过调控蔗糖代谢增强采后杏果实的抗冷性
6
作者 张昱 芦玉佳 +5 位作者 赵亚婷 梁可欣 任新雅 刘志旭 石慧敏 朱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7-174,共8页
为探究外源葡萄糖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冷性与糖代谢的影响,本实验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0±1)℃的冷库中贮藏49 d,定期测定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冷害指数、品质及糖代谢相关... 为探究外源葡萄糖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冷性与糖代谢的影响,本实验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0±1)℃的冷库中贮藏49 d,定期测定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冷害指数、品质及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0 mmol/L外源葡萄糖处理可有效抑制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冷害指数与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较好地维持杏果实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质量分数与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同时,与对照组相比,200 mmol/L外源葡萄糖处理提高了杏果实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NI)、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和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S)活力,显著促进了贮藏过程中葡萄糖及果糖的积累,但在贮藏中后期(21~49 d)降低了蔗糖的含量。综上,外源葡萄糖处理可通过调控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来增强葡萄糖与果糖的含量,从而增强杏果实抗冷性,维持果实贮藏品质。本实验结果可为控制杏果实采后冷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葡萄糖 冷害 果糖 糖代谢
下载PDF
外源葡萄糖处理对杏果实抗氧化代谢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张昱 芦玉佳 +5 位作者 任新雅 石慧敏 刘志旭 高岩松 唐江北 朱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7-163,共7页
为探究外源葡萄糖(glucose,Glc)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与抗氧化代谢的影响,本实验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100、200、400 mmol/L)Glc进行减压渗透处理(0.05 MPa保持2 min,后于常压下浸泡5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 为探究外源葡萄糖(glucose,Glc)处理对杏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与抗氧化代谢的影响,本实验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100、200、400 mmol/L)Glc进行减压渗透处理(0.05 MPa保持2 min,后于常压下浸泡5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晾干后,于温度(0±1)℃、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贮藏49 d,定期测定杏果实品质及抗氧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外源Glc处理可有效维持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可滴定酸水平,降低杏果实呼吸强度,其中200 mmol/L Glc对杏果实品质维持效果最佳。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外源Glc处理提高了杏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与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较好地维持了抗坏血酸与谷胱甘肽含量,从而延缓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的积累与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说明外源Glc处理可调控杏果实贮藏期间的抗氧化代谢,保持果实贮藏品质。研究结果可为Glc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葡萄糖 抗氧化代谢 采后保鲜 贮藏品质
下载PDF
采后草酸处理对杏果实黑斑病的控制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马海娟 张昱 +5 位作者 张亚琳 石苗苗 任玉琴 芦玉佳 张文娜 朱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为探究草酸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该试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2、4、6mmol/L草酸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和湿度为(1±1.0)℃、90%~95%的条件下,贮藏48h后,损伤接种交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为探究草酸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该试验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2、4、6mmol/L草酸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晾干后,置于温度和湿度为(1±1.0)℃、90%~95%的条件下,贮藏48h后,损伤接种交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A.alternata)并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苯丙烷代谢相关指标,孢子萌发率、菌落直径。损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49天时,与对照组相比,4mmol/L草酸处理组接种发病率与病斑直径分别低了16.94%、19.44%。4mmol/L草酸处理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是对照组的1.06、1.04、1.07倍,有效促进了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体外试验结果表明,4 mmol/L草酸对A.alternata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可通过诱导苯丙烷代谢途径来增强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杏果实 苯丙烷代谢 采后病害
下载PDF
叶面喷施沼液提升包谷杏果实品质
9
作者 玄志友(摘录)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期59-59,共1页
据《青海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叶面喷施沼液对包谷杏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谢吉芳等)报道,为研究沼液对包谷杏优质生产的作用,以包谷杏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进行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分析不同浓度沼液对包谷杏叶片生理... 据《青海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叶面喷施沼液对包谷杏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谢吉芳等)报道,为研究沼液对包谷杏优质生产的作用,以包谷杏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进行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分析不同浓度沼液对包谷杏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品质 喷施沼液 杏果实 叶片生理特性 沼液喷施 叶面 《青海大学学报》 包谷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1—MCP)真空渗透处理对货架期杏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建康 谈小芳 +2 位作者 王敏 赵玉梅 姜微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火村红杏果实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真空渗透处理后,于0℃贮藏2周再转到货架期(23~25℃)贮藏。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地抑制货架期杏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 火村红杏果实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真空渗透处理后,于0℃贮藏2周再转到货架期(23~25℃)贮藏。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有效地抑制货架期杏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抑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积累和推迟果实色泽的转变。采后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货架期杏果实后熟软化,使果实的品质和风味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 货架期 杏果实 采后生理 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贮藏温度及成熟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花丽 李鹏霞 +1 位作者 梁丽松 王贵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85,共4页
以"北寨红"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及成熟度(高、低2个成熟度果实表面转红面积分别为2/4~3/4和1/4~2/4)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0.5℃贮藏条件可延缓2个成熟度杏果实硬度的快速下降,而1.5℃贮... 以"北寨红"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及成熟度(高、低2个成熟度果实表面转红面积分别为2/4~3/4和1/4~2/4)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0.5℃贮藏条件可延缓2个成熟度杏果实硬度的快速下降,而1.5℃贮藏果实的硬度下降较快;这3个贮藏温度对高成熟度果实SSC(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0.5℃和0.5℃贮藏条件可缓解低成熟度果实SSC的下降;与-0.5℃贮藏条件相比,0.5℃和1.5℃可使2个成熟度果实保持较高的TA(可滴定酸)含量。然而,1.5℃贮藏条件加重了2个成熟度果实的腐烂症状,且低成熟度果实腐烂情况较其高成熟度严重。分析认为"北寨红"杏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且高成熟度果实的贮藏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贮藏温度 成熟度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气体组合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红锦 胡花丽 +2 位作者 李鹏霞 梁丽松 王贵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5-889,共5页
以银白和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气调处理,即气体O2与CO2 6种比例组合:3%O2(CA1)、3%O2+2%CO2(CA2)、3%O2+4%C02(CA3)、8%O2(CA4)、8%O2+2%CO2(CA5)、8%O2+4%CO2(CA6)及对照(21%O2)对杏果实贮... 以银白和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气调处理,即气体O2与CO2 6种比例组合:3%O2(CA1)、3%O2+2%CO2(CA2)、3%O2+4%C02(CA3)、8%O2(CA4)、8%O2+2%CO2(CA5)、8%O2+4%CO2(CA6)及对照(21%O2)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内,气调贮藏可缓解银白杏果实硬度的下降,CA6处理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CA3和CA4处理;冷藏苹果白杏果实的硬度在贮藏后期增加,气调贮藏果实的硬度降低,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在贮藏30d内,冷藏银白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含量仍较高,贮藏30~45d两者明显下降,气调贮藏可缓解其下降,CA3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气调贮藏对苹果白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影响不大。气调贮藏可缓解银白和苹果白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可见,CA3处理对维持银白杏果实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作用;气调贮藏对苹果白杏果实品质的影响表现在可滴定酸方面,CA1和CA2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气体组合 贮藏品质
下载PDF
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 被引量:89
13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3 位作者 周杰 刘扬岷 慈志娟 吴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己烯醛、γ-十二内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C6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而大多数萜烯醇类在商熟期含量达最高;内酯类和酮类直到商熟期才检测出;还检测出大量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丁酯、乙酸-3-己烯酯、乙酸己酯、乙酸-2-己烯酯等。除丁酸-2-己烯酯和己酸-2-己烯酯外,其它酯类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味组分 杏果实 发育阶段 气相色谱-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 香味成分 乙酸丁酯 果实成熟 Γ-癸内酯 酯类化合物 绿熟期 芳樟醇 发育时期 主要成分 成熟过程 含量差异 完熟期 内酯类 己烯 醇类 检出 烯醛 香叶醇 十八酸 世纪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汪洋 胡花丽 +4 位作者 梁丽松 张瑞 李鹏霞 付占芳 王贵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6-238,共3页
以九成熟的"银白"、"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0.5℃、0.5℃、1.5℃)贮藏处理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杏果实均在1.5℃贮藏条件下软化较快,而0.5℃贮藏条件对于维持果实硬度有较好的作... 以九成熟的"银白"、"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0.5℃、0.5℃、1.5℃)贮藏处理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杏果实均在1.5℃贮藏条件下软化较快,而0.5℃贮藏条件对于维持果实硬度有较好的作用;经过45 d贮藏,与-0.5℃和0.5℃贮藏条件相比,1.5℃贮藏的银白、苹果白杏果实SSC和TA含量均最高;至贮藏结束时,3个温度贮藏银白、苹果白杏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出现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0.5℃贮藏有利于保持银白、苹果白杏果实商品性状,1.5℃贮藏能有效地延缓银白、苹果白杏果实SSC、TA、维生素C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贮藏温度 品质
下载PDF
甘肃主栽杏果实品种间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围 魏玉梅 +1 位作者 杨敏 王一帆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4,共5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杏果实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利时杏、李广杏、大接杏、张公圆杏、曹杏、...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杏果实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利时杏、李广杏、大接杏、张公圆杏、曹杏、李杏分别测出61、58、56、59、53、59种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86.92%、94.6%、82.61%、84.75%、93.92%、77.85%。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相同成分有40种化合物,这些成分共同构成杏果实的香味,但其量在6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杏果实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受迫振动下杏果实树枝能量传递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瞿维 王春耀 +2 位作者 王学农 蔡菲 张敏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3-227,共5页
【目的】研究果树在外激励载荷作用下树枝能量的传递过程,揭示振动采收果实的落果机理,为机械振动式采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机械式激振器为果实树枝提供振源进行振动采收,通过高速摄像仪对整个采收过程进行记录,再用高... 【目的】研究果树在外激励载荷作用下树枝能量的传递过程,揭示振动采收果实的落果机理,为机械振动式采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机械式激振器为果实树枝提供振源进行振动采收,通过高速摄像仪对整个采收过程进行记录,再用高速摄像仪的Phantom控制软件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获得树枝能量传递的一般规律。【结果】果实距离树枝分叉近的地方先脱落;各采样点以距离激振源远近依次达到能量的最大值且峰值依次降低,能量峰值大约损失了15%;树枝Ⅰ与主枝的夹角为42°时获得的峰值动能较树枝Ⅱ与主枝的夹角为80°的峰值动能大40%,且角度小果实也先脱落。【结论】能量以能量波的模式在树枝中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具有滞后性和能量的损失;果枝粗细对动能的传递有较大影响,细枝上的果实脱落所需时间较长;树枝与树干的夹角越小,各采样点在摆动方向获得的动能越大,越有利于果实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采收 杏果实 机械振动 能量传递 高速摄像仪 Phantom控制软件
下载PDF
套袋对大丰杏果实裂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铁铮 付雅丽 +3 位作者 贾彦丽 智福军 张冲 刘建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48-49,52,共3页
盛花后30 d,人工为大丰杏果实进行套袋。结果表明,套袋延后了大丰杏果实裂果发生的时期,降低了裂果率;套袋降低了果实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等指标;降低了矿质元素钙含量,提高了钾含量,铁、铜和锰... 盛花后30 d,人工为大丰杏果实进行套袋。结果表明,套袋延后了大丰杏果实裂果发生的时期,降低了裂果率;套袋降低了果实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等指标;降低了矿质元素钙含量,提高了钾含量,铁、铜和锰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杏果实 裂果率 BAGGIN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平均单果重 矿质元素 含量差异 钾含量 钙含量 指标 硬度 结果
下载PDF
乙烯利对杏果实后熟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香凤 张国海 +3 位作者 史国安 梁臣 张益民 张桂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以绿熟转色期的仰韶黄杏为试材 ,研究了乙烯利 (CEPA)促杏果实后熟的生理效应 .结果表明 ,10 0mg·kg-1CEPA能加速杏果实叶绿素和AsA的降解、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积累、O-·2 和H2 O2 产生、也能抑制SOD和POD酶活性 .认为CEP... 以绿熟转色期的仰韶黄杏为试材 ,研究了乙烯利 (CEPA)促杏果实后熟的生理效应 .结果表明 ,10 0mg·kg-1CEPA能加速杏果实叶绿素和AsA的降解、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积累、O-·2 和H2 O2 产生、也能抑制SOD和POD酶活性 .认为CEPA加速杏果实成熟与促进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CEPA处理 后熟效应 乙烯利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杏果实组织的结构变化与絮败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玄 朱璇 +2 位作者 赵亚婷 丁兰 方晨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3-207,共5页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根据转黄率将杏果实分为成熟度Ⅰ(着色面积﹤50%)、成熟度Ⅱ(着色面积50%~80%)和成熟度Ⅲ(着色面积〉80%),测定3种不同成熟度杏果实在4℃冷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同时通过石蜡切...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根据转黄率将杏果实分为成熟度Ⅰ(着色面积﹤50%)、成熟度Ⅱ(着色面积50%~80%)和成熟度Ⅲ(着色面积〉80%),测定3种不同成熟度杏果实在4℃冷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同时通过石蜡切片制作观察杏果实在冷藏7、21和35 d时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对3种不同成熟度杏果实显微结构变化与絮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Ⅲ杏果实在贮藏21 d后表皮细胞发生断裂、果肉细胞解体、细胞间隙大、组织分解,在感官指标上,絮败出现时间最早症状最严重,成熟度杏果实Ⅱ次之,成熟度Ⅰ最轻。说明成熟度是影响杏果实发生絮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絮败 杏果实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贮藏期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翠英 叶新华 黄伟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9,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金太阳杏果实,分析茶多酚处理对金太阳杏贮藏过程中几个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0.1%和0.2%茶多酚处理能明显减缓杏果实贮藏期POD、CAT活性的降低,0.4%茶多...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金太阳杏果实,分析茶多酚处理对金太阳杏贮藏过程中几个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0.1%和0.2%茶多酚处理能明显减缓杏果实贮藏期POD、CAT活性的降低,0.4%茶多酚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的减缓作用不太明显,而0.6%茶多酚处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POD、CAT活性的降低;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贮藏期SOD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由此认为,较低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在贮藏期抗氧化酶系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有利于杏果实的贮藏;而较高浓度的茶多酚处理对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的减缓作用不明显,反而加速了部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从而加速果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杏果实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