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1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视域下基于“MOOC+项目化教学”共融型的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学鹏 强新发 +2 位作者 张保森 巴志新 王章忠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3期1-3,13,共4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目标,然后论述了新工科视域下基于“MOOC+项目化教学”共融型的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最后提出了材料表面工程课程信息化在线教学平台体系构建。
关键词 “MOOC+项目化教学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 新工科
下载PDF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崔龙辰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192-192,184,共2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材料表面工程课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后叙述了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对材料表面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三个主要措施:(1)需求指导、重整内容,(2)问题引导、案例教学,(3)学生主导、翻转课堂。
关键词 材料表面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典型项目的金属材料焊接课程教学改革——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
作者 洪敏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金属材料焊接是高职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主要阐述课程基于企业典型项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课程教学结合典型企业现场产品项目对教学进行重构,通过学习情境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及课... 金属材料焊接是高职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主要阐述课程基于企业典型项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课程教学结合典型企业现场产品项目对教学进行重构,通过学习情境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及课程评价方法,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焊接 项目 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4
作者 宋英 钱龙根 +1 位作者 孙德勤 高超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年第1期171-173,共3页
化学与工程材料是常熟理工学院基于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紧密围绕苏州市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机械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文章总结了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 化学与工程材料是常熟理工学院基于应用型本科办学思路,紧密围绕苏州市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机械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文章总结了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并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实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的综合创新,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化学与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材料学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5
作者 施振莲 《大学》 2025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材料学科是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育人体系设计不完善、育人资源挖掘不全面、育人力量发挥不充分等... 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材料学科是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育人体系设计不完善、育人资源挖掘不全面、育人力量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科课程思政实践为例,从体系设计创新、内容供给优化、育人队伍强化三方面入手,探索材料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国家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科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建设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周丽娜 杜岳 田冬霞 《化工管理》 2025年第3期51-54,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 文章旨在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文章总结了PBL在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7
作者 任骏 《科技风》 2025年第5期31-33,共3页
随着新工艺和材料的持续发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需求相应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主要问题包括理论教学单调和实践条件限制。为此,我们进行了基于现代教学工具的双维度教学改革尝试。我... 随着新工艺和材料的持续发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需求相应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教育要求,主要问题包括理论教学单调和实践条件限制。为此,我们进行了基于现代教学工具的双维度教学改革尝试。我们在理论教学上采用了结合多媒体、案例和互动的混合模式,采用生动的方式展现知识并与实践环节相连接。在实验教学上,我们改善了实验室环境,增加了设计性的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工程设计技能。这次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他们的专业基础,并为进一步开发多元化的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改革 信息化教学 仿真模拟教学
下载PDF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微 张津 曾英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5-126,共2页
针对目前"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方式较单一,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等问题,结合重庆工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等5个方面对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针对目前"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方式较单一,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等问题,结合重庆工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等5个方面对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工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浅谈科学技术史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融入——以材料类课程为例
9
作者 万祥龙 赵岩 +1 位作者 李孟婷 李建军 《云南化工》 202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鉴于科学技术史在工科类专业中存在较丰富的可以发掘的资源,以材料类课程为例,从学生培养、职业发展和科技报国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在教学中融入基于科学技术史的...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鉴于科学技术史在工科类专业中存在较丰富的可以发掘的资源,以材料类课程为例,从学生培养、职业发展和科技报国三个层面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在教学中融入基于科学技术史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现科技强国的思想,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为我国工程领域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课程 课程思政元素 科学技术史案例 工匠精神 教学融入
下载PDF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会生 郭锋 +2 位作者 白朴存 苏娟 刘亮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8期21-23,共3页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偏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其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程技术应用之中。教学内容以各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为主,内容相对独立,前后关联度不大... 材料表面工程课程是材料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偏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其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程技术应用之中。教学内容以各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为主,内容相对独立,前后关联度不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材料表面工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及表面处理技术的学术前沿动态等课本外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思政元素,易于学生掌握各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工程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思政教学 应用案例 文献教学
原文传递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材料物质性教学初探
11
作者 任书斌 郑彬 任彦涛 《四川建筑》 2025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通过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植入建筑材料教学这一建筑的本体内容,填补了建筑教学中物质性教学的不足。这次教学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建筑是材料艺术不断实践的结果,看到材料在建筑实践和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纠正了学生重抽... 通过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植入建筑材料教学这一建筑的本体内容,填补了建筑教学中物质性教学的不足。这次教学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建筑是材料艺术不断实践的结果,看到材料在建筑实践和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纠正了学生重抽象、轻物质,重视觉、轻身体的某些片面倾向,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建筑设计理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将建筑与材料建造关联起来,建立起建筑作为一种实体物质环境的基本概念,从而对未来的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课程 抽象化 材料 物质性 教学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纺织材料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实践
12
作者 张春花 王明芳 孙爱华 《丝网印刷》 2025年第5期149-151,共3页
从三个层次设计纺织材料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文化、生态文明、团队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个实验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 纺织材料基础 课程思政 实验教学 实践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13
作者 盛燕萍 陈华鑫 +4 位作者 关博文 马晓燕 耿九光 王瑞阳 吴永畅 《西部素质教育》 2025年第5期159-164,共6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进,最后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价、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和综... 文章首先阐述了“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改进,最后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通功能材料”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评价、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和综合成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功能材料课程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
下载PDF
围绕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4
作者 荆兴斌 陈慧玉 张彦飞 《科技风》 2025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内涵和需求,结合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以深度学习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与改革,体现过程考核,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思考、深度参与、深度迁移、深度反思。教师将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中的相关... 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内涵和需求,结合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以深度学习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与改革,体现过程考核,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思考、深度参与、深度迁移、深度反思。教师将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中的相关经验融入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实习的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整合加强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复合材料结构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新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瑞良 闫牧夫 乔英杰 《教学研究》 2016年第5期44-46,共3页
基于材料表面工程类课程的学习以及《材料表面工程导论》《功能薄膜等离子体辅助加工技术》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表面工程学科"综合、复合、交叉、系统"的特色,提出了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生... 基于材料表面工程类课程的学习以及《材料表面工程导论》《功能薄膜等离子体辅助加工技术》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表面工程学科"综合、复合、交叉、系统"的特色,提出了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生课程讲授的新思路,即由传统制备技术到现代制备技术,由固态制备技术到气态(真空)制备技术、由污染环境型技术到环境友好型技术、由单一制备技术到复合制备技术,采用逐步过渡、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讲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工程技术 研究生课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创新性教学在高分子材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杨玲玲 瞿小兰 《漫科学(科学教育)》 2025年第1期85-87,共3页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性教学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高分子材料课程,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理论深度与实践要求并重而著称,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性教学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高分子材料课程,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理论深度与实践要求并重而著称,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鉴于此,文章致力于探索创新性教学在高分子材料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融入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等教学策略,巧妙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既科学又高效的过程性评价与反馈体系,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从而有力推动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改革进程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教学 高分子材料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性能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朱玲玲 张宗涛 +2 位作者 陈云翔 王葳蕤 寿好君 《化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基于“材料性能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技术人才为导向,全面实施“专业认知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培养层次的案例式教学,强化学生“宏观性能-微观设计-工程应用”辩... 基于“材料性能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技术人才为导向,全面实施“专业认知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培养层次的案例式教学,强化学生“宏观性能-微观设计-工程应用”辩证思维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特别是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将科研成果形成教学案例,深化科教融合;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利用KimiChat等AI智能工具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充分挖掘教学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将科技前沿进展、材料性能教学及课程思政(科-教-思)三者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并行发展,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性能学 案例式教学 科教融合 课程思政 AI赋能
下载PDF
关于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热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
18
作者 陶然 宋佳男 +1 位作者 陈刚 吴继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将《材料热力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讨其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通过融入科学家精神、工程伦理和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工程素养与思政水平,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以及... 在新工科背景下,将《材料热力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讨其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通过融入科学家精神、工程伦理和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工程素养与思政水平,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以及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如内容与思政理念深度融合、教师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度与思政兴趣培养,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与思政效果评估等难题。基于此,提出融合策略、提升策略、激发策略和评价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创新融合点、教师培训、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游戏化学习元素以及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具体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理念的深度融合,增强教学效果,为《材料热力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热力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工程伦理 科学家精神 家国情怀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9
作者 周哲 《化工管理》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是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结合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课程的要求,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多元化教学和考核方式,在讲授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是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结合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课程的要求,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多元化教学和考核方式,在讲授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提高课程思政成效,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加工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育人功能 教学案例
下载PDF
“表面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
20
作者 梁丹丹 张而耕 周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2期117-120,共4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识的大背景下,做好高校的课程思政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表面工程专业知识为载体,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科学设置...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识的大背景下,做好高校的课程思政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表面工程专业知识为载体,把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模式,构建表面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最终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育人的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爱党爱国、专业扎实的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应用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