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时孝廉精神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及实现途径--以福建将乐县为例
1
作者 肖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89-193,共5页
孝廉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宋代杨时,作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他的孝风廉行基因深厚,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挥积极作用。杨时孝廉精神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和实践途径,已成为闽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在涵养乡村文化... 孝廉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宋代杨时,作为“程氏正宗”“闽学鼻祖”,他的孝风廉行基因深厚,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挥积极作用。杨时孝廉精神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和实践途径,已成为闽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在涵养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素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该文简要阐述了杨时孝廉精神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了杨时孝廉精神如何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维融合宣传内涵、打造全域实践阵地、扩充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文化产业转化等多个途径,推动闽学杨时孝廉精神的挖掘、传承,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闽学 孝廉精神 乡村文化建设 时代价值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宣和道学复兴与杨时的登场
2
作者 孙逸超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3期149-162,共14页
宣和年间的政局变动对于道学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道学的成长是徽宗朝后期政治调整的必然结果,并非钦宗甚至高宗的刻意更化。本文考察了程颐去世后道学在太学中潜在的影响,宣和年间政局变动使得宣和三年(1121年)大量道学士人及第、太学学... 宣和年间的政局变动对于道学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道学的成长是徽宗朝后期政治调整的必然结果,并非钦宗甚至高宗的刻意更化。本文考察了程颐去世后道学在太学中潜在的影响,宣和年间政局变动使得宣和三年(1121年)大量道学士人及第、太学学风转变、道学著作流传,以及在此背景下杨时登场的历史过程。杨时入朝直接受到蔡攸而非蔡京的举荐,他只是蔡氏所要起用的诸多名士中的一位。宣和年间的道学复兴,包括科举、太学、著作,以及杨时为国子祭酒,使得道学真正在政治社会中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杨时 崇观学禁 宣和
原文传递
社稷为重,亲民为先——论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京菊 鲍增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理学家杨时在致力于学术的同时亦关注着社会政治。他继承传统儒家学者经世济事之志,积极地出仕为政,试图一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挽救两宋之际积弊重重的危局。在为政方略上,他提出知人善任,为政以公;重保仁心,视民如伤;积极抗金,反... 理学家杨时在致力于学术的同时亦关注着社会政治。他继承传统儒家学者经世济事之志,积极地出仕为政,试图一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挽救两宋之际积弊重重的危局。在为政方略上,他提出知人善任,为政以公;重保仁心,视民如伤;积极抗金,反对割地求和等具体的政治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仁心 抗金
下载PDF
杨时易学思想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詹石窗 李育富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9,共8页
杨时主要继承了二程的易学思想,注重从义理释《易》,同时也认同画前元有易,推崇先天学,融义理、象数为一炉。然而,杨时的易学旨趣却在于用易,不流于空谈易理。他主张反身而诚,学《易》必须心通的为学之方。由于受到当时学术背景和社会... 杨时主要继承了二程的易学思想,注重从义理释《易》,同时也认同画前元有易,推崇先天学,融义理、象数为一炉。然而,杨时的易学旨趣却在于用易,不流于空谈易理。他主张反身而诚,学《易》必须心通的为学之方。由于受到当时学术背景和社会政治的影响,杨时的易学思想理论建构并未超出前人范畴,但其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学 先天学
下载PDF
杨时易论抉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巧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8,共11页
作为二程高弟的杨时,是宋代理学与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比较重视易学,其易学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在他看来,《周易》的一个根本要义是变易。变易是气之变易。气属形而下,气之变易是神之所为。神即形而上的、无对之理。在变易中,万物... 作为二程高弟的杨时,是宋代理学与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比较重视易学,其易学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在他看来,《周易》的一个根本要义是变易。变易是气之变易。气属形而下,气之变易是神之所为。神即形而上的、无对之理。在变易中,万物赋得其性,《易》书又与性命之理无二致,是故必须知性知天,然后可以言《易》。而他对性、天的体认是典型理学性的。于是性、天成为他所理解的《周易》之关键要义或根本精神。他对读书学《易》体会深刻,见识独到,很能震动人心。这些见解决定了其对汉易象数学与邵雍先天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学 易论 变易 性天 学《易》
下载PDF
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京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 两宋之际,程门高弟杨时为尊师门,力行工程之道,不仅利用宋室南渡后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在现实政治中主张罢黜王安石配享孔子及其新法,更从理论上批判了王安石新学的不知天道、不知性、溺佛道、重财利等众多的"不知道"之处,以此提升洛学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理论批判,不仅体现了宋代学术的门户之争,更展示了洛学与新学这两种学术思维路向及价值取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王安石 新学 天人 义利 人性
下载PDF
从洛学到闽学——综论杨时、罗从彦、李侗哲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衷尔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7-63,共7页
人们都承认,我国宋代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洛学发源于北宋之中原,闽学则产生于我国之东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地域相距不可说是很近。从活动时间上说,朱熹晚二程有百年,程颐去世(1107),朱熹还未... 人们都承认,我国宋代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洛学发源于北宋之中原,闽学则产生于我国之东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地域相距不可说是很近。从活动时间上说,朱熹晚二程有百年,程颐去世(1107),朱熹还未出生,他们之间所谓的一脉相承,必须有中间过渡的桥梁,起这桥梁作用的就是后人往往不甚重视的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研究杨时、罗从彦和李侗,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掌握从北宋到南宋理学发展的实质以及深刻理解从洛学到闽学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杨时、罗从彦和李侗哲学思想特色及其历史作用,同时也要全面分析和评价洛学和闽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洛学 朱嘉 元学 太极 综论 历史作用 程颐 哲学思想 李延平
下载PDF
杨时故里考辨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海权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9-161,共13页
我国著名的理学家、闽学的创始人杨时是宋将乐人,但在明成化六年以后随着其龙湖故里管辖关系的改变,杨时也是归化县人即今明溪县人。文章针对学界杨时故里是将乐还是明溪的争论,进行翔实的考证,认为杨时故里在龙湖,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 我国著名的理学家、闽学的创始人杨时是宋将乐人,但在明成化六年以后随着其龙湖故里管辖关系的改变,杨时也是归化县人即今明溪县人。文章针对学界杨时故里是将乐还是明溪的争论,进行翔实的考证,认为杨时故里在龙湖,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古人早有定论,是无法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故里 龙湖 将乐 明溪
下载PDF
杨时承洛启闽的理学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京菊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6,共7页
程门弟子杨时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杨时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 程门弟子杨时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杨时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身格物,关注静中体验未发等,这些观点虽不为后学朱熹完全泥守,但却有开启闽学端绪之意义。杨时的理学思想在程朱理学的传衍中起上承下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洛学 闽学
下载PDF
杨时的“理一分殊”学说发微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修春 林凤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 杨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理一分殊”是杨时学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相对于张载、程颢、程颐对“理一分殊”侧重于文化和道德修养层次的理解,“理一分殊”在杨时的学术体系中已被落实到具体的人伦规范。杨时的“理一分殊”所体现的是儒学的仁道精神及现实社会人伦规范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理一分殊 哲学意义 道德伦理 社会人伦
下载PDF
杨时《中庸》学思想及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晓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81,共4页
杨时是理学由二程到朱熹间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庸》学直承二程,尤其注重《中庸》未发已发说和“诚”的思想。其政治目的在于批判王安石荆公新学,但其《中庸》思想并未完全摆脱新学影响,且受到佛教禅宗影响。
关键词 杨时 《中庸》 荆公新学
下载PDF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富恩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东南三贤” 理学
下载PDF
杨时“中庸”的道德形上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佳道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杨时的哲学思想核心在"中庸"思想,杨时"中庸"思想以天理为超越的形上根据,认为,天命即性即理且完备于物我,而且是涵盖了一切儒家德目的"德性"之体(也即是"诚"),成就"德性"之过程和... 杨时的哲学思想核心在"中庸"思想,杨时"中庸"思想以天理为超越的形上根据,认为,天命即性即理且完备于物我,而且是涵盖了一切儒家德目的"德性"之体(也即是"诚"),成就"德性"之过程和行为之道则是"诚意"。他以天人一体的思维模式对儒家道德作形上思辨,不仅确立了儒家道德的必要性、可为性、自律性,而且由此进发凸显儒家道德修养以"诚意"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中庸”道德形上论天理 “诚意”
原文传递
论杨时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品端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从洛学到闽学,是宋代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过渡。在这期间,杨时、游酢到河南拜洛学大师二程为师,"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朱熹创立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 从洛学到闽学,是宋代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过渡。在这期间,杨时、游酢到河南拜洛学大师二程为师,"程门立雪"、"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朱熹创立闽学,集理学之大成,在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形成新的文化重心。杨时道南学派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主要作用:其一是传续洛学,沟通二程与朱熹思想;其二是为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作了准备;其三是为朱熹的代表作《四书集注》成书提供了思想资料。杨时道南学派的思想是宋代中国文化南移再兴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洛学 闽学 作用
下载PDF
二程洛学的羽翼、突破与转向——以杨时为中心而展开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敬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程颐在"学禁"声中去世后,洛学陷入极度艰难的生存境遇。杨时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以道自担,着力接续和推阐二程洛学的核心话语"心性论"。在心性上,他突破二程的心性不分,严分心性界限,主张"心不可无,性不假修... 程颐在"学禁"声中去世后,洛学陷入极度艰难的生存境遇。杨时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以道自担,着力接续和推阐二程洛学的核心话语"心性论"。在心性上,他突破二程的心性不分,严分心性界限,主张"心不可无,性不假修";在仁学上,他主张以"知仁、求仁"为要,将仁学工夫向内收缩;在工夫上,他融合程颢的"直觉体认"和程颐的"未发涵养"以及"格物致知",主张"未发体中"和"反身格物",将心性工夫限制在自我意识之内。杨时对洛学的发展和推阐体现出羽翼、融合和突破的诠释特质和理论旨趣,赖其"南渡洛学大宗"之地位,使洛学在两宋之际转向到偏于向内用功、过于玄虚高远的维度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洛学 杨时 心性论 仁学 内倾
下载PDF
杨时“理一分殊”说的特色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昕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6年第2期49-53,共5页
"理一分殊"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许多思想家为了建构其理论体系,曾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阐发.那么,杨时是如何阐述"理一分殊"的呢?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 "理一分殊"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许多思想家为了建构其理论体系,曾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阐发.那么,杨时是如何阐述"理一分殊"的呢?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了解"闽学"发展的脉胳源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而分殊 朱熹 杨时 西铭 体用 思想家 重要范畴 程颐 兼爱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与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巧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5,共9页
杨时是宋代理学和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热衷于易学,曾作《易传》以解经,朱熹以为其说可取。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大体无外十翼与王弼义例,同时采纳了其师程颐的一些独特方法,故属于典型的义理易。然而与王弼、胡瑗、程颐比较,他解... 杨时是宋代理学和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热衷于易学,曾作《易传》以解经,朱熹以为其说可取。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大体无外十翼与王弼义例,同时采纳了其师程颐的一些独特方法,故属于典型的义理易。然而与王弼、胡瑗、程颐比较,他解《易》使用象数更加宽松(比如使用互体等),反映出他对象数的态度与三家有所不同。杨时解《易》时表现出不拘一格与勇于创新的特点,比如以乘刚为吉和提出"承乘皆阴"说,颇令人赞叹与玩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易学 解易 象数
下载PDF
杨时诠释方法的三大特点——以释“中”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佳道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2,共3页
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始向道学,学方有定,胡安国认为杨时思想“推本孟子‘性善’之说,发明《大学》、《中庸》之道”^[1],。作为《中庸》和二程道学重要概念的“中”,杨时对此有着怎样的诠释,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与检讨。一、“中... 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始向道学,学方有定,胡安国认为杨时思想“推本孟子‘性善’之说,发明《大学》、《中庸》之道”^[1],。作为《中庸》和二程道学重要概念的“中”,杨时对此有着怎样的诠释,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与检讨。一、“中”之意涵“中”之内涵丰富、用法多样,杨时对“中”有着诸多诠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方法 “中” 杨时 《中庸》 《大学》 胡安国 道学 程颢
下载PDF
道南一脉——从杨时到李侗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雪芳 《船山学刊》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南一脉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下载PDF
杨时“三唐”说辩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艳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诗分期的讨论中,这一记载一直被当作重要材料引用,多数学者认为这段话出自北宋杨时。而通过对《龟山先生语录》《修辞鉴衡》《对床夜语》《唐诗三体家法序》等的考察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这段话实际上出自南宋周弼而非杨时。这一结论亦可补足《修辞鉴衡》中"诗体之变"一条之下的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三唐”说 《修辞鉴衡》 周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