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时孝廉精神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及实现途径--以福建将乐县为例 |
肖敏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2
|
宣和道学复兴与杨时的登场 |
孙逸超
|
《宋史研究论丛》
|
2023 |
0 |
|
3
|
社稷为重,亲民为先——论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 |
刘京菊
鲍增军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4
|
杨时易学思想考论 |
詹石窗
李育富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5
|
杨时易论抉要 |
王巧生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6
|
杨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
刘京菊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7
|
从洛学到闽学——综论杨时、罗从彦、李侗哲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
衷尔钜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8
|
杨时故里考辨 |
林海权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杨时承洛启闽的理学思想 |
刘京菊
|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0
|
杨时的“理一分殊”学说发微 |
朱修春
林凤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1
|
杨时《中庸》学思想及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
王晓薇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2
|
论杨时的后继者“东南三贤”理学思想之异同 |
潘富恩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9 |
2
|
|
13
|
杨时“中庸”的道德形上论 |
包佳道
|
《学习与实践》
CSSCI
|
2011 |
2
|
|
14
|
论杨时在洛学到闽学中的作用 |
张品端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5
|
二程洛学的羽翼、突破与转向——以杨时为中心而展开 |
李敬峰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6
|
杨时“理一分殊”说的特色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
黎昕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86 |
2
|
|
17
|
杨时解《易》的象数体例与特色 |
王巧生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杨时诠释方法的三大特点——以释“中”为例 |
包佳道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9
|
道南一脉——从杨时到李侗 |
朱雪芳
|
《船山学刊》
|
2007 |
2
|
|
20
|
杨时“三唐”说辩误 |
张艳辉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