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遵义杨粲墓石刻浅谈
1
作者 伍衡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1期89-91,共3页
墓葬石刻艺术有着独特的历史、民俗特色,具有自成一脉的审美特点。宋代的墓葬石刻艺术传承着汉代石刻技艺的发展,与汉代墓葬石刻鬼神题材不同的是,宋代墓葬石刻艺术更注重人物的刻画,追求人物形象生动、面容和善的感觉。贵州省遵义市发... 墓葬石刻艺术有着独特的历史、民俗特色,具有自成一脉的审美特点。宋代的墓葬石刻艺术传承着汉代石刻技艺的发展,与汉代墓葬石刻鬼神题材不同的是,宋代墓葬石刻艺术更注重人物的刻画,追求人物形象生动、面容和善的感觉。贵州省遵义市发现的杨粲墓就具有典型的宋代墓葬石刻风格。本文将会介绍杨粲墓中发现的石刻,并根据石刻特色分析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石刻 价值
原文传递
杨粲墓的石刻艺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锦 《贵州文史丛刊》 198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年春,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年春,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石刻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多种技法,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减地雕及线刻。为了达到石刻的和谐统一,多种技法交替运用,互相配合,以求得最好的艺术效果。石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仿木结构建筑物、器用家具、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石刻艺术 仿木结构 皇坟 线刻 棺床 双室
下载PDF
杨粲墓石刻艺术的审美意象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舒扬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1-156,共6页
在我国现阶段已经发掘的南宋墓葬中,从规模宏大上看,杨粲墓当属第一。此外,其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其雄伟规模,墓室中的石刻艺术也引人注目。杨粲墓石刻艺术造型逼真、技艺巧妙娴熟、表现手法十分成熟。其石刻艺术明显继承了北宋艺术史传统... 在我国现阶段已经发掘的南宋墓葬中,从规模宏大上看,杨粲墓当属第一。此外,其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其雄伟规模,墓室中的石刻艺术也引人注目。杨粲墓石刻艺术造型逼真、技艺巧妙娴熟、表现手法十分成熟。其石刻艺术明显继承了北宋艺术史传统,遵循了其写实主义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延伸。杨粲墓石刻艺术很好地展示了南宋时期播州地区社会文化特色,故有"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的美称。但从审美角度看,在杨粲墓石刻艺术中,中国人物画造型语言得到了充分彰显、线描的运用达到了难以比拟的高度、丰富的主题和题材隐喻出了南宋播州地区真实的社会场景。因此,杨粲墓石刻艺术极具传承力、影响力及创新性的这些审美意象,不仅最大限度地表征了其石刻艺术的绘画性,也很好地展现了南宋播州地区艺术发展的风貌,其艺术价值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石刻艺术 审美意象 绘画性
下载PDF
杨粲墓石刻艺术的文化旨趣探析
4
作者 李舒扬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37,共5页
艺术作为受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仅是人们用精神去掌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审美形式,更是特定经济基础在艺术层面上的积极反映,艺术表象背后有着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色彩。被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的... 艺术作为受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仅是人们用精神去掌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审美形式,更是特定经济基础在艺术层面上的积极反映,艺术表象背后有着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性色彩。被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的南宋播州地区出土的杨粲墓石刻群,其艺术造型精巧奇特、艺术技法娴熟精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很好地展示了南宋播州地区的经济水平、政治结构、民族关系以及社会风尚等当时代文化场景。因此,艺术与社会间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展示了杨粲墓石刻艺术中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杨粲墓石刻艺术研究的巨大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石刻艺术 社会情境 文化旨趣
下载PDF
省人民政府关于杨粲墓文物保护规划的批复
5
作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年第1期19-19,共1页
黔府函[2019]132号省文化和旅游厅:你厅《关于请批准公布<杨粲墓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黔文旅呈[2019]97号)收悉。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杨粲墓文物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厅印发对... 黔府函[2019]132号省文化和旅游厅:你厅《关于请批准公布<杨粲墓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黔文旅呈[2019]97号)收悉。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杨粲墓文物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厅印发对社会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人民政府 文物保护规划 杨粲墓
下载PDF
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墓道教因素试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龚扬民 白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5,共13页
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墓墓室后壁雕刻的墓主像与道教信仰有关,是道教解注代人方术与秦汉以来流行的建生墓习俗相结合的产物。该墓出土的镇墓石的含义是,太上老君敕令三台星君、北斗星君、天官、地官等有关天神地祗前来长久守卫生墓,以确保... 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墓墓室后壁雕刻的墓主像与道教信仰有关,是道教解注代人方术与秦汉以来流行的建生墓习俗相结合的产物。该墓出土的镇墓石的含义是,太上老君敕令三台星君、北斗星君、天官、地官等有关天神地祗前来长久守卫生墓,以确保生墓墓主长命百岁,富贵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主像 寿藏 道教
原文传递
杨粲墓中异于汉俗的雕像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春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5-208,共4页
杨粲是南宋时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官,其墓葬中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墓室石刻,其中有四尊负重力士像及两幅进贡人像,雕刻细致,且与传统的汉族习俗大异其趣,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雕像在形象和衣饰上表现出来的特色,相比之下更接近于少... 杨粲是南宋时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官,其墓葬中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墓室石刻,其中有四尊负重力士像及两幅进贡人像,雕刻细致,且与传统的汉族习俗大异其趣,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雕像在形象和衣饰上表现出来的特色,相比之下更接近于少数民族风格,而非宗教原因或汉族习俗所常见,它们对研究遵义乃至贵州宋代民风民俗、民族文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室雕像 异于汉俗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贵州遵义杨粲墓出土地券的年代与性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必素 白彬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92,共11页
本文联系有关实物遗存和考古发现,提出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夫妇合葬墓附近所出石券,其年代并非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而是明世宗嘉靖二年(1524年);券石四周所刻用波浪形曲线相连之圆点,并非与天文星相有关之"星纹",而是川渝黔... 本文联系有关实物遗存和考古发现,提出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夫妇合葬墓附近所出石券,其年代并非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而是明世宗嘉靖二年(1524年);券石四周所刻用波浪形曲线相连之圆点,并非与天文星相有关之"星纹",而是川渝黔鄂地区宋元明墓葬较为流行之河图;该券并非生墓券,而是葬墓券;券主并非南宋杨粲夫人,而是明代嘉靖初年播州杨氏第二十七世土司杨斌之妻,生前因其丈夫身居三品之高位而被诰封为"淑人",死后皇帝遣官"谕祭旌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河图 年代 主身份
原文传递
播州杨氏土司墓群揭秘的播州史事--兼谈杨氏墓葬体现的“华裔杂糅”的文化交汇融合
9
作者 陈季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它和湖南、湖北的另两座土司城遗址一起,2015年被列入了“中国土司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地区中,播州杨氏是最强大的土司势力之一,从唐至明统治播州地区700多年,除海龙屯之外在贵州大地上还留下了...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它和湖南、湖北的另两座土司城遗址一起,2015年被列入了“中国土司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地区中,播州杨氏是最强大的土司势力之一,从唐至明统治播州地区700多年,除海龙屯之外在贵州大地上还留下了众多与之相关的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当数杨氏家族墓群。在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断的探究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清理发掘并确认了杨氏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29世土官或土司中15人的墓葬。文章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杨粲墓、杨价墓、杨辉墓等出土的器物、壁画、碑刻、石刻等,揭示杨氏墓葬体现的“华裔杂糅”的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文献阐释文物背后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遵义型铜鼓 文神道碑 演乐图 陶俑
下载PDF
杨粲墓石刻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进 《文物天地》 2015年第5期37-42,共6页
播州,唐贞观时在西南所置的一个州。唐末为南诏国攻占,太原人杨端应朝廷招募,组织民军收复,杨氏从此定居下来,形成地方势力。大约在南宋嘉泰时,已传13世,杨粲袭职执掌播事。杨粲崇尚儒学,治政宽简,经营数十年,并且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 播州,唐贞观时在西南所置的一个州。唐末为南诏国攻占,太原人杨端应朝廷招募,组织民军收复,杨氏从此定居下来,形成地方势力。大约在南宋嘉泰时,已传13世,杨粲袭职执掌播事。杨粲崇尚儒学,治政宽简,经营数十年,并且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播州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史称"播州盛世"。元明实行土司制度,杨氏辖地设为播州宣慰使司,是贵州四大土司之一。杨粲是播州历史上的一位显赫人物。据文献记载,他以藩臣自居,为稳定西南克尽厥职,朝廷累赠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官终武翼大夫(其墓志为武节大夫),死后赐庙忠烈,封威毅候。这里的"庙",应是指庙号,封建时代,是皇帝死后所用的专用名词,但文献所记似是而非,显然不是一时疏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播州 右武大夫 克尽厥职 武节大夫 宣慰使司 大土司 武翼 卫大将军 藩臣
原文传递
考古之美:杨粲夫妻合葬墓女室石刻
11
作者 朱良津 《晚晴》 2021年第3期40-42,共3页
唐朝末期,位于今天云南大理一带的南诏国,派兵攻陷了现代贵州遵义大部分地区的播州,唐朝下诏募人进剿,太原人杨端应募平息播州兵祸。唐中央政府给予杨氏家族世领其地的殊遇,从此,杨氏家族盘踞播州,经历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载。杨粲,字文... 唐朝末期,位于今天云南大理一带的南诏国,派兵攻陷了现代贵州遵义大部分地区的播州,唐朝下诏募人进剿,太原人杨端应募平息播州兵祸。唐中央政府给予杨氏家族世领其地的殊遇,从此,杨氏家族盘踞播州,经历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载。杨粲,字文卿,是杨氏家族的第十三代,杨粲墓自从发掘问世以来,便因精美的墓葬装饰石刻,进入了艺术史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粲墓 氏家族 艺术史家 葬装饰 播州 南诏国 云南大理 贵州遵义
原文传递
绘画工艺美术之匠刘复莘
12
作者 万泰华 《贵阳文史》 2016年第3期9-9,共1页
刘复莘(1925—2004年)贵阳青岩人。6岁进私塾,11岁插读小学四年级。自幼受中国传统家学影响。“七七”事变后,贵阳成为抗战大后方,青岩迁入许多学校和文化名人。刘复莘遂拜迁居青岩擅画花鸟的景筱南为师专习绘画,同时又向清华中学任... 刘复莘(1925—2004年)贵阳青岩人。6岁进私塾,11岁插读小学四年级。自幼受中国传统家学影响。“七七”事变后,贵阳成为抗战大后方,青岩迁入许多学校和文化名人。刘复莘遂拜迁居青岩擅画花鸟的景筱南为师专习绘画,同时又向清华中学任教的国内肖像名家李宗津习素描。小学、初中时就参加了抗日宣传画的制作。后转至贵阳达德中学就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岩 “七七”事变 清华中学 李宗津 文史研究馆 苏葆桢 国画院 达德 中国美术馆 杨粲墓
下载PDF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当代贵州》 2012年第23期32-33,共2页
遵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仡佬族傩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傩戏是以驱鬼逐疫、祈福纳吉,兼有巫教仪式、戏剧表演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仡佬族 四渡赤水战役 杨粲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服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