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魏肆州长城新探
1
作者 王兴锋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3-24,153,共13页
东、西魏对峙,加之柔然再次崛起,形成了三方鼎立的政治格局。东魏出于军事安全考虑,在今山西忻州北部和中部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和恒山余脉营建肆州长城。肆州长城东起土隥,西至马陵戍,长城的营建保障了沿线交通特别是恢河谷道的畅... 东、西魏对峙,加之柔然再次崛起,形成了三方鼎立的政治格局。东魏出于军事安全考虑,在今山西忻州北部和中部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和恒山余脉营建肆州长城。肆州长城东起土隥,西至马陵戍,长城的营建保障了沿线交通特别是恢河谷道的畅通,对于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局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肆州长城 马陵戍 土隥
下载PDF
汉风与胡风:东魏、北齐上层社会音乐生活探赜
2
作者 张杭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 在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表现出适于胡、汉政权的不同音乐形态,在既有“胡化”又有“汉化”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形态下,帝王对于胡、汉文化的选择尤为重要,决定了其音乐文化的特点与整体面貌,并可以从中看出帝王的政治意图与用乐观念,以及上层社会的音乐生活。北齐承自北魏,在东魏北齐之际社会风气还留有北魏末的“汉化”倾向,在音乐上的表现即是士人的雅集活动,然而传世文献以及考古文物几乎反映的是胡乐在北齐时代的兴盛,究其原因与帝王的心态与政治用人有关。从《北齐书》各列传的零碎史料中,可见北齐后期士人对胡乐的推崇,以证出土的乐舞扁壶图像之普遍性,并管窥北齐社会之胡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士人 雅集活动 胡乐 乐舞扁壶图像
下载PDF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探析
3
作者 董雪迎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地军政状况等密切相关。东魏北齐政权结构决定了晋阳特殊的军政地位,进而可能影响了晋阳地区墓葬文化的形成;而晋阳与邺城两地既相似又不同的墓葬特征,可能是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怀朔勋贵与高氏统治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和斗争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阳 北齐墓 地域特征 邺城
下载PDF
东魏《麹神墓志》与西平麹氏家族的佛教信仰
4
作者 魏军刚 《佛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0-22,共13页
新见东魏《麹神墓志》是研究北朝后期西平麹氏家族迁徙发展、任官履历和佛教信仰的重要资料。进入南北朝,西平麹氏家族中有随北凉西迁高昌者,亦有迁至南朝境内者,更多则为“平凉户”迁居平城,主要活动地点在北方中原地区。迁居中原的西... 新见东魏《麹神墓志》是研究北朝后期西平麹氏家族迁徙发展、任官履历和佛教信仰的重要资料。进入南北朝,西平麹氏家族中有随北凉西迁高昌者,亦有迁至南朝境内者,更多则为“平凉户”迁居平城,主要活动地点在北方中原地区。迁居中原的西平麹氏家族,在北魏末年开始崛起,后在东魏北齐时期出任重要官职,并呈现出由军界到政界、由武将到文官的发展趋势。西平麹氏家族与佛教产生关联,最早可追溯至生活在十六国后期至南朝刘宋前期的释道照。进入中原的麹氏家族,有部分成员坚持佛教信仰,北魏末至东魏初年的麹神虔诚信仰佛教并影响到其与家族子弟处世和任官的原则。北齐常山太守麹显贵率领吏民建造增修七级佛塔,也是其家族信仰佛教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麹神墓志 北齐 西平大族 佛教信仰
下载PDF
东魏北齐都城结构考述:兼论两都制下的晋阳与山西
5
作者 陈超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北魏末年,高欢和孝武帝在迁都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演化为军事冲突,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其后不久,高欢改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形成邺城和晋阳隔太行山东西联动的都城格局,对东魏北齐的政治演进和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政治地理... 北魏末年,高欢和孝武帝在迁都问题上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演化为军事冲突,加速了北魏的分裂。其后不久,高欢改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形成邺城和晋阳隔太行山东西联动的都城格局,对东魏北齐的政治演进和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政治地理的视域看,高欢迁都是新形势下寻求政治环境与地理空间相契合所做的必要调整,具有较强的主动性。迁都以后,高欢以邺城为政治中心,以晋阳总摄军事,实质上形成了军政分离的两都制架构。随着形势的发展,两都制在形式上逐渐固化,但权力重心却出现向晋阳倾斜的趋势,这种变化对山西地区的政治地理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两都制 晋阳 山西
下载PDF
东魏洛阳大移民的石窟寺资料——响堂山关帝洞三方碑刻浅析
6
作者 朱佩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6期41-43,共3页
中国历史上的大移民有过多次,它对中华民族政治、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巨大,耳熟能详的有过三次。在考察调研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之关帝洞的过程中,通过对洞窟内三则明清时代碑刻的分析中收获了这次大移民的一些信息资料,阐述如下。
关键词 洛阳大移民 石窟寺资料 响堂山关帝洞三方碑刻
原文传递
东魏、北齐时期的“道”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鹤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47,共10页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为固定的结合,因此,"道"成为地方化的稳定行台区的代称。这种"道",实际上,是东魏、北齐国家控制地方的重要军政区域,在对外实行军事防御以及保证国内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时期 “道” 大都督 地方化的稳定行台
下载PDF
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文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25,共22页
黄河南岸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代表着当时北方中央造型式样。绝大多数实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基于袈裟表现形式的微观变化可分为五组,前两组皆为龙门古阳洞实例,在沿袭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特征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 黄河南岸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代表着当时北方中央造型式样。绝大多数实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基于袈裟表现形式的微观变化可分为五组,前两组皆为龙门古阳洞实例,在沿袭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特征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性。第三组皆为龙门北魏窟龛中尺寸较大的主尊佛像,出现了多种新特征,第四组在云冈佛像造型基础上向程式化和装饰性发展,第五组是受前四组影响的洛阳周边地区小型洞窟龛像及零散单体造像。五组佛像大致呈先后发展次序,人体造型变化不甚显著,外在袈裟表现则是此时期佛像造型的重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中部 晚期至东 石刻佛像
下载PDF
兩篇東魏《檄梁文》的作者與相互關係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德章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魏書》卷九八《岛夷蕭衍傅》载長篇東魏對梁檄文,未言明作者,《文苑英華》卷六四五録《爲東魏檄梁文》,題名杜弼,兩者20%以上的文句重複。二文作者及相互關係,歷來著録及研究者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考訂二文作者俱是魏收。二者文句... 《魏書》卷九八《岛夷蕭衍傅》载長篇東魏對梁檄文,未言明作者,《文苑英華》卷六四五録《爲東魏檄梁文》,題名杜弼,兩者20%以上的文句重複。二文作者及相互關係,歷來著録及研究者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考訂二文作者俱是魏收。二者文句重複,或稱前文"潤益"後文,或稱後文"潤色"前文,或謂本只一篇,後文乃是前文之改寫;本文考訂二文原本各有所用,獨立成篇,其所以重複,緣於《蕭衍傅》之檄文襲取了《英華》所録檄文的部分文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檄梁文》 作者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文智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65,共18页
河北中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皆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按其袈裟表现样式可分为阶梯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棱角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双勾阴线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三种类型,三者依次出现,后两者存在直接的承续关系。第三类型的较大尺... 河北中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皆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按其袈裟表现样式可分为阶梯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棱角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双勾阴线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三种类型,三者依次出现,后两者存在直接的承续关系。第三类型的较大尺寸造像,体现出纯熟的雕刻技巧和富于装饰性的视觉特征。这些以白石为主的石刻佛像,在北魏晚期和东魏大致呈现两阶段发展,前阶段实例结合了洛阳地区造像因素和本地金铜佛像造型特征,后阶段逐渐形成自身特点,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广泛影响。这些实例头部造型只出现波形发髻和磨光发髻,其中东魏实例多数头部比例被有意夸大,人体也趋于丰壮,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北齐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中南部 晚期 石刻佛像
下载PDF
山东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的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文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共14页
本文以山东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的佛教石刻造像为中心,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尊佛立像造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洛阳地区的石刻技法与定州地区的金铜佛工艺应是山东北部北魏晚期石... 本文以山东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的佛教石刻造像为中心,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尊佛立像造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洛阳地区的石刻技法与定州地区的金铜佛工艺应是山东北部北魏晚期石刻佛像的技术来源;北魏晚期至东魏初期佛像流行波状发髻和磨光发髻,但螺形发髻是东魏佛教造像的主流形式;山东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的佛像以服饰为表现中心,四肢与躯体的空间关系比较模糊,因此这些造像体现了鲜明的地域和时代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北部 晚期至东 石刻佛像
下载PDF
东魏霸府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琦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东魏霸府包括相府和中外府,其中相府是霸府统治的核心机构。东魏霸府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掌控武装力量,二是处理全国政务,三是控制皇权,掌控武装力量是最主要的职能,其他职能都依赖于这一职能而存在。
关键词 霸府 相府 中外府
下载PDF
略论东魏北齐的贪污现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琦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6-241,共6页
东魏、北齐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高级还是低级官吏都普遍存在贪污现象,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无所不至。虽然东魏、北齐贪污盛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治理贪污的失败是最主要的原因。贪污的泛滥使东魏、北齐国力迅速衰退,最终被北周吞并。
关键词 北齐 贪污现象
下载PDF
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特征试探——以高齐皇室与怀朔镇勋贵婚媾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海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3,共6页
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汉化而非鲜卑化。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高齐皇室婚媾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文化修养的胡汉士族,而非是鲜卑化浓厚的怀朔镇勋贵。怀朔镇勋贵通婚的原则也不是鲜卑化,而是北边六镇时代的出身和现实权势。高... 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汉化而非鲜卑化。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高齐皇室婚媾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文化修养的胡汉士族,而非是鲜卑化浓厚的怀朔镇勋贵。怀朔镇勋贵通婚的原则也不是鲜卑化,而是北边六镇时代的出身和现实权势。高齐皇室出于巩固执政地位、皇位传承的政治需要,仍然要与具有军事实权的怀朔镇勋贵联姻,从而在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以高齐皇室为中心,包括了主要怀朔镇勋贵家族在内错综复杂的、庞大的婚姻圈,这使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婚姻的汉化特征被浓厚的鲜卑之风所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婚姻圈 怀朔镇勋贵 婚媾 汉化
下载PDF
晋阳在东魏北齐时的霸府和别都地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彦华 《晋阳学刊》 2004年第3期21-22,共2页
晋 阳 在东 魏 北 齐时 期 以 其 优越 的 地 理 条件 及 六 镇 鲜卑 实 力 所 在,又 以不 断 扩 大 的民 族 交 流 中心 区 域 优势和 繁 荣的 经贸 活 动等 条件 ,成 为当 时 的霸 府和 别 都,对中 国历 史 发展 和中 华 民族 的形 成... 晋 阳 在东 魏 北 齐时 期 以 其 优越 的 地 理 条件 及 六 镇 鲜卑 实 力 所 在,又 以不 断 扩 大 的民 族 交 流 中心 区 域 优势和 繁 荣的 经贸 活 动等 条件 ,成 为当 时 的霸 府和 别 都,对中 国历 史 发展 和中 华 民族 的形 成 具有 重要 影 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阳 北齐时期 霸府 别都
下载PDF
东魏北齐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再论史馆修史始于北齐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0,共12页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 东魏迁都邺城,学术文化中心转移,北魏太和以来积累的文明成果萃集邺下,为东魏北齐史官制度的发展与《魏书》编纂提供了良好条件,并由此形成了史馆修史与大臣监修制度。大臣监修与史馆修史二者一体,史馆是一专门修史机构,似在宫禁集书省与起居省内,已不同于北魏秘书省之"史阁"。大臣监修改变了北魏以来秘书监、丞典领国史的传统,入馆修史加兼著作,脱离了秘书著作系统。著作从秘书省游离出来,与集注起居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东魏北齐沿承北魏,置集书省和起居省,北魏以守尚书典注起居,东魏北齐以散骑常侍等侍官监领或撰修起居注。史馆修史与起居集注,造就了《魏书》、《齐书》、《齐纪》等史书。东魏北齐史官制度变化的依据为礼制的修订,唐代礼多因循北齐,故其史馆修史制度亦上承北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史官制度 史馆 官修史书
下载PDF
高欢、高澄父子与东魏的汉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中柱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3-76,共4页
从高欢对待汉人的态度、对待汉化的策略与措施 ,及其子高澄对待汉人与汉化的态度、措施等三个方面 ,考察东魏的汉化方向与过程 ,可以看到东魏总体上是朝着汉化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历史的倒退。
关键词 高欢 高澄 汉化 时期 汉族 政策
下载PDF
论东魏北齐王爵的封授及元氏诸王的“准例降爵”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鹤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4,共11页
东魏北齐时期,王爵为最高等级的实封爵。当时国家为了保证王爵封授的实现,实行了直接封授、进封和追封的方式。这些方式的实行,不仅使原来无爵者和有爵者都能受封王爵,并且,还能够明确体现这些受封王爵者具有的政治特权。东魏北齐国家,... 东魏北齐时期,王爵为最高等级的实封爵。当时国家为了保证王爵封授的实现,实行了直接封授、进封和追封的方式。这些方式的实行,不仅使原来无爵者和有爵者都能受封王爵,并且,还能够明确体现这些受封王爵者具有的政治特权。东魏北齐国家,还将王爵的封授区分为本封和别封,并且使一些受封王爵者在本封之外,获得别封。当时国家对受封王爵者,实行别封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特殊地位。北齐建国后,对原来东魏的元氏诸王实行了"准例降爵"的措施。这种降爵措施,不仅要降低元氏诸王的爵位等级,而且还要改变他们的原封地。这种封地的改变,实际包含歧视降爵后的元氏诸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王爵 封授 元氏诸王 准例降爵
下载PDF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凤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基本处于东魏、北齐的疆域中心,符合古代建都的一般原则: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原则、堪舆学的风水相宜原则、山川险固的国都安全原则、掌控全国的天下襟喉原则。同时又具备农业生产水土、气候条件和工商业繁荣的自然资源等经济地理因素。自商朝以后,邺城曾数次成为分裂割据背景下北方政治、军事中心,袁绍、曹操据此地以争天下,后赵、前燕先后于此地建都立国,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地理因素。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人文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邺城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下载PDF
东魏北齐造像碑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仲明 武昊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以考古发现及馆藏的纪年东魏—北齐造像碑为对象,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分为扁体造像碑和方柱造像碑两大类,再根据碑像类型等进行类型分析,将造像碑分为东魏初—北齐初,东魏末—北齐末两期,并归纳其时代特征。通过造像碑的纪年及分布区... 本文以考古发现及馆藏的纪年东魏—北齐造像碑为对象,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分为扁体造像碑和方柱造像碑两大类,再根据碑像类型等进行类型分析,将造像碑分为东魏初—北齐初,东魏末—北齐末两期,并归纳其时代特征。通过造像碑的纪年及分布区域分析,发现造像碑集中出现于豫北、豫西地区,东魏时期有少量出现于晋西南和鲁中。到了北齐时期,向晋中南、鲁西南、皖北扩张。从类型来看,以扁体造像碑为主,占全部的近八成。方柱造像碑主要流行于北齐时期,分析其类型、样式可知,应当为佛塔的模拟。从造像题材及发愿文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造像碑没有明确的信仰指向,结合供养人的身份,说明当时的中下层信众更加重视供养行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造像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