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1
作者 李干 李慧 +3 位作者 殷晓洁 滕皎 陈智 王妍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为研究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的294个自然分布点,结合基准期(1970-2000年)及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的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下未来时期(2061-2080年)的气候等环境数据,利用... 为研究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的294个自然分布点,结合基准期(1970-2000年)及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的新版本气候系统模式(BCC⁃CSM2⁃MR)下未来时期(2061-2080年)的气候等环境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基准期和BCC⁃CSM2⁃MR模式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分布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大别山五针松、红松、华南五针松、毛枝五针松及樟子松5个树种的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AUC)均大于0.90,基准期潜在适生区均完全覆盖自然分布点,表明模型模拟精度高。(2)影响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即低温、降水及温度变化程度是主要限制因子。(3)未来气候情景下,各珍稀濒危松属树种将向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迁移或扩张,其中大别山五针松向西北大范围迁移,华南五针松向西南较大范围迁移。大别山五针松、红松、樟子松适生面积缩减,未来3个时期大别山五针松缩减均超过5.00×10^(5)km^(2);红松、樟子松在SSPs585气候情景下分别缩减3.55×10^(5)和2.67×10^(5)km^(2)。华南五针松、毛枝五针松向北、西北扩张,SSPs585气候情景下面积分别增加6.48×10^(5)和2.72×10^(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 濒危 松属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松属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庆 马庆辉 《辽宁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0-42,69,共4页
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组成树种。自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提出至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分子标记技术逐渐完善,成为林木定向育种、缩短林木育种周期的有效工具。该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松属植物育种中的... 松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是我国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组成树种。自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提出至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分子标记技术逐渐完善,成为林木定向育种、缩短林木育种周期的有效工具。该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松属植物育种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松属植物中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松属植物 遗传改良
下载PDF
西南地区松属侧根的强度特征对其防护林固土护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跃 张军 +2 位作者 林锦屏 骆华松 徐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Soil reinforcement of tree roots is the main mechanical effect of shelter-forest on soil stability and slope protection, and the traction effect of lateral roo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ncern in mountainous ... Soil reinforcement of tree roots is the main mechanical effect of shelter-forest on soil stability and slope protection, and the traction effect of lateral roo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oncern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magnetite of this role rises positively with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oots in the soil. This study developed a mechanical model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ots and the traction effect used in pine for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pines mostly lays in a range of 5~25MPa, and decreased with diameter of the roots. In the depth interval of 0~60cm, the density of lateral roots of the three pine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roots are able to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ooted soil by 6 85~9 50 kPa, through traction effect. Though the strength of the pine roots and its role in increasing strength of the rooted soil are significant, the strength of the pines is lower than those of some broad leaved trees. This means that the pines have certain limitation on their role of shallow slop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松属 侧根 强度特征 防护林 固土护坡作用 松树根系 侵蚀控制 模型 预测
下载PDF
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鑫 邱建伟 +3 位作者 张华 张英春 徐德昌 丁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8-883,共6页
本文对近年来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松属植物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松属近缘种形态和分子鉴定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洑香香 赵虎 王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8,共8页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1个类群;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油松聚成一小类,和另一小类即黑松、樟子松聚成第2个类群;第3类群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它与前2个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相似系数仅为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形态标记 ISSR SSR 鉴定 系统进化
下载PDF
马尾松等松属树种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玉友 秦国峰 +1 位作者 高爱新 王舟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6-463,共8页
通过对成熟花粉扫描电镜观察,探明了马尾松等12个松属树种(含3个变种)花粉的基本形态特征,各树种花粉由本体与气囊组成的轮廓形态基本一致,是属于具气囊的"松型"花粉类型。各松种花粉气囊具网纹,本体帽壁外表具有形态各异的... 通过对成熟花粉扫描电镜观察,探明了马尾松等12个松属树种(含3个变种)花粉的基本形态特征,各树种花粉由本体与气囊组成的轮廓形态基本一致,是属于具气囊的"松型"花粉类型。各松种花粉气囊具网纹,本体帽壁外表具有形态各异的雕纹。花粉粒大小存在差异,各树种花粉粒全长平均大的达54.3μm,小的为41.5μm;单粒花粉全长最大为67μm,最小为35μm。花粉粒大小与雕纹形态性状较稳定,可以用于各松种之间鉴别不同花粉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属树种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松属、青冈属乔木侧根的强度在防护林固土护坡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跃 张军 +1 位作者 骆华松 徐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乔木根系的土壤加强作用是防护林稳定土壤和保护坡面的最有效的机械途径 ,其中侧根的牵引效应在林地的固土护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潜能与侧根的抗张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侧根抗张强度与其牵引效应的数学模型 ,对云南山地... 乔木根系的土壤加强作用是防护林稳定土壤和保护坡面的最有效的机械途径 ,其中侧根的牵引效应在林地的固土护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潜能与侧根的抗张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侧根抗张强度与其牵引效应的数学模型 ,对云南山地以云南松林和滇青冈林为代表的松属和青冈属乔木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冈属和松属乔木侧根的抗张强度分别在 40~ 10 MPa和 30~ 5 MPa范围内 ,量值的高低随侧根直径的增加而降低。两种乔木的侧根在 0~ 6 0 cm的土壤深处有较高的分布密度 ,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 ,通过它们的牵引效应 ,侧根使这一深度的根际土层的抗张强度提高了 6 .85~ 12 .41k Pa。在各个土层 ,青冈属乔木固土护坡能力明显高于松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根系 防护林 坡面稳定 模型预测 松属 青冈属 侧根强度 固土护坡
下载PDF
思茅松EST-SSR标记在几种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蔡年辉 许玉兰 +2 位作者 王大玮 唐红燕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4,共7页
为验证思茅松EST-SSR标记在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利用已获得的18对EST-SSR标记对其近缘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思茅松EST-SSR标记对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云南松的通用率为88.89%,多态性百分比率分别为81.25%、81.25%、75.00%和93.75%。... 为验证思茅松EST-SSR标记在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利用已获得的18对EST-SSR标记对其近缘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思茅松EST-SSR标记对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云南松的通用率为88.89%,多态性百分比率分别为81.25%、81.25%、75.00%和93.75%。因此,基于思茅松转录组序列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思茅松EST-SSR标记对近缘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多态性,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思茅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松属 EST—SSR标记 通用性 遗传
下载PDF
松属树种种苗鉴定中AFLP指纹技术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淑娴 陈志银 +2 位作者 沈永宝 尹佟明 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是高效而可靠的标记技术之一,特别对于那些基因组序列信息很少的物种更为有效。笔者对基因组较大的松属树种的AFLP实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松树树种AFLP分析中DNA酶切、引物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是高效而可靠的标记技术之一,特别对于那些基因组序列信息很少的物种更为有效。笔者对基因组较大的松属树种的AFLP实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松树树种AFLP分析中DNA酶切、引物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的优化实验程序。结果显示,预扩增反应中利用选择碱基数不同的预扩增引物(E/M+1,E/M+2)制备的模板对后续的选择性扩增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在选择性扩增反应中,对碱基数目选择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分别测试了15个E+3/M+3引物组合,6个E+4/M+3引物组合及15个E+3/M+4引物组合。对于有相同选择碱基数的引物,扩增结果随选择碱基的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据总的扩增结果发现,选择碱基增加时,扩增谱带数明显减少,谱带清晰度增加,即当选择碱基增加到E引物末端时(M+4/E+3),大多数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数要比选择碱基增加到M引物末端(E+3/M+4)的引物组合扩出的谱带数少且带型清晰。总体来看,E+4/M+3的引物组合比较适合于松属树种的AFLP分析。笔者还利用单株树种子的胚乳组织对AFLP标记的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所用的两个引物组合获得的标记中,约有30%左右的分离标记,分离标记中偏分离比例约为6%。另外,选用3个松属树种对选出的14个AFLP引物组合进行的验证显示,这些组合在不同种间均获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树种 种苗鉴定 AFLP指纹技术 标记技术 基因组 序列信息
下载PDF
松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0-748,共9页
研究松属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涉及表型、同工酶、染色体、DNA等多层面。松树表型性状变异广泛,其不同树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力(或遗传率)均存在差异。到目前为止,同工酶仍是检测松树遗传多样性的最常用方法,一般而言,松属树种群体内等位酶多... 研究松属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涉及表型、同工酶、染色体、DNA等多层面。松树表型性状变异广泛,其不同树种不同性状的遗传力(或遗传率)均存在差异。到目前为止,同工酶仍是检测松树遗传多样性的最常用方法,一般而言,松属树种群体内等位酶多样性程度高,群体间分化较低,但各树种的情形也不尽相同。松属树种染色体水平的变异很低,其核型高度一致。核DNA组较一般阔叶树大,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叶绿体等质体DNA则多样性较低。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自身的交配系统和外部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它的两个主要因素。最后,回顾了松树的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遗传多样性 表型 同工酶 DNA
下载PDF
9种松属植物的核型及亲缘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利娟 周娅 +2 位作者 周兰英 蒲光兰 马诗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0,64,共5页
采用压片制片技术,通过AI Cytovision软件研究了9种松属植物的核型,并对它们的进化趋势及种间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9种松属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24=24m,核型类型均属于Stebbins 核型分类标准中的1A型;核型不对称系... 采用压片制片技术,通过AI Cytovision软件研究了9种松属植物的核型,并对它们的进化趋势及种间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9种松属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24=24m,核型类型均属于Stebbins 核型分类标准中的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变化范围52.37%~53.16%,平均臂比1.114~1.150,染色体长度比1.491~1.742,着丝点指数均值范围46.64%~47.42%;黑松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6M2+6M1+2S,华山松为14M2+10 M1,其余种均为14 M2+8 M1+2 S。由核型不对称系数和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散布图得出,思茅松核型不对称程度最高,相对最为进化,其次是高山松,华山松( Pimus armandii)最为原始。 SPSS18.0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单维管束松亚属的华山松与其它8种双维管束松亚属的种距离相对较远,亲缘关系远,被单独聚为一类。其它8种被分为两类,即黑松( Pinus thunbergii)、马尾松( P.massoniana)、赤松( P.densiflora)和火炬松( P.taeda)为一类;油松( P.tabulaeformis)、云南松( P.yunnanensis)、高山松( P.d ensata)和思茅松( P.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核型 进化趋势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遮光对松属3个树种幼树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巧 聂鑫 +5 位作者 刘秀梅 王华田 孟宪鹏 曹桂萍 李健 黄昌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搭建遮光棚模拟空旷地(不遮光对照)、林隙(46%遮光)、林下(81%遮光)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黑松Pinus thunberg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幼树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随梯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搭建遮光棚模拟空旷地(不遮光对照)、林隙(46%遮光)、林下(81%遮光)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黑松Pinus thunberg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幼树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随梯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3个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及长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黑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E_(WUE)),性能指数(I_(abs)),质体醌库的面积(S_m),PSⅡ捕获的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Ψ_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_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_(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均减小。油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效率(E_(WUE)),性能指数(I_(abs)),PSⅡ捕获的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Ψ_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_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_(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在46%遮光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赤松幼树光合特征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赤松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黑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状况较好;油松适宜在轻度遮光的林隙环境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遮光 松属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模糊聚类在松属种间生理差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如华 陈天华 +1 位作者 郑有飞 汪企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95-98,共4页
对松属8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阻力(Rs)和叶温(Te)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某些树种存在相似的生理特性;具有相似生理特性的树种对环境有相同的生理需求。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参试树种按... 对松属8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阻力(Rs)和叶温(Te)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某些树种存在相似的生理特性;具有相似生理特性的树种对环境有相同的生理需求。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参试树种按生理特性分成三类:第一类,Pn和Rs较大,E较小,宜生长于光照强,二氧化碳浓度高,水分要求不高的立地;第二类与第一类相反,第三类为居间类型。据此,在造林生产中根据树种的生理特性,适地适树,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生理差异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松属的起源、演化及扩散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陆素娟 李乡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在松属的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松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松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北美洲,但原始类群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越南一带,康滇古陆晚三叠纪地层发现了最早的松属孢粉化石,因而这一地区是松属... 在松属的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松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松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北美洲,但原始类群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越南一带,康滇古陆晚三叠纪地层发现了最早的松属孢粉化石,因而这一地区是松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为三叠纪。起源后向西通过地中海区到达欧洲、北美,向东北穿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向南到达印度尼西亚,向北到达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起源 演化 扩散
下载PDF
云南上新世杜鹃属和松属化石木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扆铁梅 李承森 +1 位作者 姜笑梅 王宇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0-98,共9页
研究了云南西部龙陵县上新世的化石木 ,鉴定出两种木材类型。杜鹃花科杜鹃属的似腋花杜鹃Rhododendroncf racemosumFranchet,其主要木材特征有散孔材 ,生长轮略明显 ,导管具多角形轮廓 ,螺纹加厚出现在整个导管壁上 ,梯状穿孔板 ,射线异... 研究了云南西部龙陵县上新世的化石木 ,鉴定出两种木材类型。杜鹃花科杜鹃属的似腋花杜鹃Rhododendroncf racemosumFranchet,其主要木材特征有散孔材 ,生长轮略明显 ,导管具多角形轮廓 ,螺纹加厚出现在整个导管壁上 ,梯状穿孔板 ,射线异形II型。松科华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et的主要特征有交叉场纹孔窗格状 ,具正常轴向和纵向树脂道 ,且泌脂细胞壁薄 ,射线管胞内壁平滑或具稀疏的微锯齿。两种类型的化石木在我国均属首次报道。根据化石木结构和现代相应树种和植被的生境范围 ,当时植物生长于亚热带温凉湿润的山地环境 ,其海拔大约在 1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松属 化石木 华山松 上新世 古气候 云南
下载PDF
松属8个树种的引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畹 舒筱武 +2 位作者 蔡雨新 李思广 黄春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 为丰富云南造林树种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变长期以来树种单一带来的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的状况,在1981年云南松地理种源试验中,引入了湿地松、火炬松、海岸松、马尾松等8个松类树种一并参试。经过20年来试验示范、跟踪观测、分析比较,评选出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量高的马尾松树种。其蓄积量超过海岸松、湿地松、火炬松3 5~11 2倍,超过云南松对照种源的1 5倍,收到较好的引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树种 引种 适应性 生长量
下载PDF
中国东北松属一新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毓棠 陆静梅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9-70,共2页
本文发表了中国东北松属一新种,即Pinus prokoraiensis Y.T.Zhao, J.M.Lu et A.G.Gu.sp.nov,。
关键词 东北松属 新种 前红松
下载PDF
云南东南部松属植物分布的特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国盛 薛纪如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9-354,共6页
本文从云南东南部松属植物的种类入手,探讨了其生态特性及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各个方向分布而来的松属各种在此都趋向于其分布的边界,使得本区成为松属植物中不同区系成分分布的一个限制地域,并就产生这种特殊分布的原因进行... 本文从云南东南部松属植物的种类入手,探讨了其生态特性及分布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各个方向分布而来的松属各种在此都趋向于其分布的边界,使得本区成为松属植物中不同区系成分分布的一个限制地域,并就产生这种特殊分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从松属植物分类上分析了国产松属性状状态及其组合的分布,继此又对我国各地区所产松属植物与西南地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云南东南部是我国松属植物发育较好和多样化的一个地区。此外,还分析了本区松属的特有种和替代种。并提出了大明松与黄山松的区别点属黄山松的变异范围之内,应予归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松科 分布 分类
下载PDF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白重炎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 [目的]探讨陕西省引种的松属9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方法]对采自延安大学植物园引种栽培的9种松属植物针叶用石蜡切片法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定,并选取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下皮层层数、气孔距离及叶肉厚度5项指标,作为9种植物叶片的抗旱性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值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可知,9种松属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美人松>奥地利黑松>樟子松>班克松>西黄松>白皮松>小粒赤松>欧洲黑松>华山松。[结论]松属9种植物中抗旱性最强的为美人松,最弱的为华山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解剖结构 抗旱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松属、冷杉属表土花粉对海拔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德怀 孙爱芝 +1 位作者 韩晓丽 代然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3,共6页
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41个表土样品中松属和冷杉属花粉含量与当地松属、冷杉属植物群落分布高度的对比发现,松属花粉含量在50%~60%及以上的样品出现的海拔为2 500~3 200 m,这与当地高山松和华山松群系分布的海拔(2 200~3 500 m)一致,... 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41个表土样品中松属和冷杉属花粉含量与当地松属、冷杉属植物群落分布高度的对比发现,松属花粉含量在50%~60%及以上的样品出现的海拔为2 500~3 200 m,这与当地高山松和华山松群系分布的海拔(2 200~3 500 m)一致,考虑到群落的覆盖度(50%~60%),认为松属含量50%~60%是一个可以指示松属植物群系分布高度的指标。冷杉属花粉含量超过60%(或50%)对应的海拔(3 500~4 200 m)与急尖长苞冷杉群系分布的海拔(3 300~4 300 m)亦是非常一致的,并且也能够很好的代表群落植被的覆盖度(50%~70%)。此外,由于松属和冷杉属花粉产量和重量的差异,松属花粉更容易传播到高海拔地区,而冷杉属花粉则更多的降落在低于急尖长苞冷杉群系海拔分布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冷杉属 植物群落 分布高度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