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RF的SD方法预测月降水和极端降水日数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绿柳 孙林海 +2 位作者 廖要明 杜良敏 李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5,共9页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DERF)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 针对动力气候模式对区域或更小空间尺度内的日降水预测技巧偏低的问题,应用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化的月动力气候模式(DERF)输出的高度场、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进行降尺度处理用于降水预测,旨在提高预测准确率。1982—2006年交叉检验结果表明:OSR方法能显著提高降水预测技巧,其中11~40 d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应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预测极端降水日数,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优于随机预测,冬季两步法预测技巧略高于一步法,夏季一步法略优于两步法。综合认为OSR,OSR结合随机天气发生器(WG)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月尺度降水或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技巧,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极端降水日数 统计降尺度 月动力气候模式
下载PDF
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极端降水阈值及极端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默 董宁 +3 位作者 李瑞芬 姚薇 王丽 王永增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为研究南四湖流域的极端降水特征,本研究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第90、95和99百分位的极端降水事件,平均降水阈值分别为24.7、40.0... 为研究南四湖流域的极端降水特征,本研究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第90、95和99百分位的极端降水事件,平均降水阈值分别为24.7、40.0、80.2 mm;(2)南四湖地区北部降水阈值较南部偏大,东部较西部偏大,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相似;(3)南四湖地区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东北部以及北部较强,南部和西南部较小,这种分布和南四湖流域的降水气候平均态分布较为类似,反映了极端降水对于降水的贡献非常大;(4)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平均为每年3.08~3.56天,表现出极端降水阀值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日数较少,其相关系数达-0.893;(5)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4.2%~37.7%,且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说明阈值大的地方,其降水强度也大,形成灾害的风险也大;(6)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多年平均日数为23.5天,且以4.5 d/10 a的速率上升;(7)南四湖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总极端降水日数发生突变,且存在2年和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日数
下载PDF
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256-7259,7276,共5页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极端降水日数 时空变化特征 交叉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DERF2.0模式产品对单站旬、月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慧 段莹 +1 位作者 王兴菊 陈贞宏 《贵州气象》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该文利用1951—2013年贵阳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其极端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合DERF2.0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输出的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将高度距平场与该站极端降水日数距平值利用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5月26日起报1-40 d... 该文利用1951—2013年贵阳站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其极端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合DERF2.0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输出的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将高度距平场与该站极端降水日数距平值利用线性回归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5月26日起报1-40 d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贵阳站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极端降水日数偏多的时段,其余时段呈现偏少特征,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极端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影响贵阳站各旬极端降水日数的天气系统在月内具有阶段性的调整和变动,相比月尺度大气环流信号的稳定性较弱;对比固定时段建模和滑动时段建模下极端降水日数的预测结果,发现固定时段建模的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一致,尤其是月尺度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相关系数较稳定,旬尺度预测值与实况值的稳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F2.0 极端降水日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近40 a来秦岭及周边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5
作者 张宏芳 潘留杰 +1 位作者 卢珊 沈姣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利用1980—2021年秦岭及周边地区337个气象监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广义极值分布、气候统计等方法,对比了第一阶段(1980—2000年)和第二阶段(2001—2021年)极端降水年及春、夏、秋各季节的差异变化。结... 利用1980—2021年秦岭及周边地区337个气象监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广义极值分布、气候统计等方法,对比了第一阶段(1980—2000年)和第二阶段(2001—2021年)极端降水年及春、夏、秋各季节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1)秦岭及周边地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4—11月,其中7月极端降水日数最多,近40 a来极端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日极端降水阈值、最大日降水量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于西北,极端降水日数则呈现以秦岭为界,南部多、北部少。(2)从全年角度看,2001—2021年较1980—2000年极端降水事件更多,极端性更强。日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最大日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趋势总体也表现为增多趋势的站点数多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3)极端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春季与夏季和秋季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不管是极端降水概率还是极端降水次数,在春季总体表现为1980—2000年极端性更高,而夏季和秋季表现为2001—2021年更强。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也较明显,春季日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总体表现为西部增加东部减小,从西向东表现为由正向负转变的分布,且负趋势站点多于正趋势站点。而夏季和秋季日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的站点超过呈减少趋势的站点,特别是秋季增加趋势的站点占比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阈值 最大日降水 极端降水日数 时间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夏季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日数随平均气温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娟 闫会平 朱志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2-542,共11页
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事件日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都有较强响应。本文利用全国1960-2005年549个站点逐日均一化温度资料以及559个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夏季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日数随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全球... 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事件日数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都有较强响应。本文利用全国1960-2005年549个站点逐日均一化温度资料以及559个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夏季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日数随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全国平均的极端高温、低温和降水日数的变化量分别为5.69,-5.3和0.69天;区域尺度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东南沿岸和四川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可增加8~10天,东北地区极端低温日数减少10天左右,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增加4~6天。基于以上结果,利用模式对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预估表明:2006-2099年我国平均的极端高温、低温、降水日数变化量在RCP8.5情景下最大,分别增加23天、减少22天和增加3天;区域尺度上,RCP8.5情景下2006-2099年我国东南以及西南地区极端高温日数可增加42天左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日数减少33天左右,而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增加16天左右。该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日数 极端低温日数 极端降水日数 平均气温 定量分析
下载PDF
2000年后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减少及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湘瑞 范可 徐志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9-1124,共16页
本文研究了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和普通降水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差异。主要的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和... 本文研究了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和普通降水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差异。主要的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在2000年前后发生显著年代际变化,2000年后夏季极端降水天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显著减少。与1984~1999年相比,2000~2016年在对流层高层从欧洲大陆、中亚到东北—蒙古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呈现出'正—负—正'的大气波列,从而造成北方东部地区上空为正压的位势高度正异常控制,伴随着下沉运动,大气层结趋于稳定,这些环流条件不利于极端降水发生。2000年后负位相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正位相的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共同加强了北方东部地区上空的正位势高度异常。进一步研究表明,极端降水与普通降水的水汽输送和收支以及关键的局地大气系统存在着显著差异,较普通降水而言,极端降水在南北向水汽输送和收支上更强;北方东部地区低空为较强的闭合低压控制,并不断受到高层高位涡空气下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东部 极端降水日数 极端降水贡献率 水汽输送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温江近60年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张荣平 肖国杰 +2 位作者 陈孟佳 张妍 张伟超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1年第6期699-705,共7页
本文采用成都市温江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位法计算得到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强度,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成都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呈波动... 本文采用成都市温江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位法计算得到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强度,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对成都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但这种下降趋势并不显著。年际尺度上,极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1982年与2012年存在突变,极端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在1973年与1997年存在突变。年代尺度上,二者的最高值均出现在60 s,最低值均出现在00 s。2) 近60 a极端降水强度呈现出波动变化,无线性趋势。年极端降水强度值在多年平均值线上下小幅波动,年代极端降水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日数 极端降水强度 累积距平
下载PDF
和田地区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9
作者 阿依夏木·买买提托合提 古扎丽奴尔·艾尼瓦尔 +1 位作者 阿依夏木古丽·买买提 玉苏甫·阿布都拉 《自然科学》 2022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分析了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出山口降水量的变化及昆仑山北坡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00~400 hPa气温、年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高温日数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8a来,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出山口降水量;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00~400 hPa气温、年降... 分析了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出山口降水量的变化及昆仑山北坡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00~400 hPa气温、年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高温日数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8a来,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出山口降水量;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00~400 hPa气温、年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高温日数呈上趋势。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累积距平方法,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出山口降水量的变化及昆仑山北坡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00~400 hPa气温、年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高温日数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在2009年发生突变,出山口降水量2002年发生突变、平原区年平均气温1997年发生突变、高空700~400 hPa气温在1984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2010年发生突变、极端降水日数1986年发生突变、高温日数2004年发生突变。和田地区昆仑山北坡700~400 hPa气温上升,高温日数、极端降水日数的增加、出山口降水增多是和田地区昆仑山北坡径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年径流量 平均气温 700~400 hPa气温 和田年降水 极端降水日数
下载PDF
Change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over China Based on CMIP5 被引量:7
10
作者 XU Ying WU Jie +3 位作者 SHI Ying ZHOU Bo-Tao LI Rou-Ke WU Ji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5年第4期185-192,共8页
The changes in a selection of extreme climate indices(maximum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TXx),minimum of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TNn),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whe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exceeds the 95th percen... The changes in a selection of extreme climate indices(maximum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TXx),minimum of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TNn),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whe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exceeds the 95th percentile of wet-day precipitation(very wet days,R95p),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secutive days with less than 1 mm of precipitation(consecutive dry days,CDD))were projected using multi-model results from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in the early,middle,and latter parts of the 21st century under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emissions scenario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Xx and TNn will increase in the future and,moreover,the increases of TNn under all RCPs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Xx.R95p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and CD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The changes in TXx,TNn,R95p,and CDD in eight sub-regions of China a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21st century,and the ranges of change for the four indices under the higher emissions scenario are projected to be larger than those under the lower emissions scenario.The multi-model simulations show remarkable consistency in their projection of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but poor consistency with respect to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dices.More substantial inconsistency is found in those regions wher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are likely to happen for TXx and TNn,respectively.For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R95p),greater uncertainty appears in most of the southern regions,while for drought events(CDD)it appears in the basins of Xinjiang.The uncertainty in the future changes of the extreme climate indic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the emissions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extreme climate index climate projection UNCERTAIN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