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4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非地区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雪雁 曹喆 +2 位作者 刘静静 杨光庆 张忠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8-44,共17页
北非地区古生代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经历古生代冈瓦纳和中新生代特提斯2大裂谷—拗陷—前陆盆地演化旋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基于公开地质资料和油气勘探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北非地区含油气盆地存在克拉通叠加拗陷、裂... 北非地区古生代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经历古生代冈瓦纳和中新生代特提斯2大裂谷—拗陷—前陆盆地演化旋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基于公开地质资料和油气勘探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北非地区含油气盆地存在克拉通叠加拗陷、裂谷和被动陆缘3种盆地类型,盆地演化经历冈瓦纳期和特提斯期2大成盆旋回,明确了区域构造演化对含油气盆地类型、盆地结构和生储盖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受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影响,北非地区经历了5期构造演化阶段:(1)晚元古代—早寒武世基底拼合和裂谷发育阶段;(2)寒武纪—早石炭世克拉通内拗陷发育阶段;(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西造山阶段;(4)晚二叠世—早白垩世裂谷盆地发育阶段;(5)晚白垩世—现今阿尔卑斯造山阶段。以海西造山作用为标志,形成古生代冈瓦纳期成盆旋回和中新生代特提斯期成盆旋回。北非西部盆地演化以古生代冈瓦纳期旋回占主导,在霍加尔地盾周边形成克拉通拗陷叠加盆地;东部盆地演化以中新生代特提斯旋回占主导,形成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受盆地发育特征控制,西部克拉通拗陷叠加盆地烃源岩以志留系、泥盆系泥岩为主,储集层包括古生界和三叠系,区域盖层为志留系页岩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蒸发岩;东部裂谷盆地烃源岩以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为主,储集层包括裂谷前古生界和裂谷期中生界、新生界,区域盖层为中新生代裂谷晚期蒸发岩。总的来看,北非地区差异构造演化控制了其含油气盆地形成机制差异和源储盖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油气地质 冈瓦纳大陆 特提斯洋 被动陆缘 构造演化 盆地形成
下载PDF
从陆缘伸展探讨新生代南海构造演化
2
作者 梁光河 张宝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南海的形成和演化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前人给出了多种成因模式,目前较流行的模式是海底扩张,但它难以合理解释南海海底扩张中的洋中脊跳跃现象及南海大洋中的大陆残片。基于欧亚东缘的陆缘伸展,从地幔上涌和陆壳沿莫霍面的重力滑移... 南海的形成和演化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前人给出了多种成因模式,目前较流行的模式是海底扩张,但它难以合理解释南海海底扩张中的洋中脊跳跃现象及南海大洋中的大陆残片。基于欧亚东缘的陆缘伸展,从地幔上涌和陆壳沿莫霍面的重力滑移的新大陆漂移模型出发,通过横跨南海的几条地震勘探剖面的地质新解释,研究了南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结果说明,南海的形成是一种“构造被动挤出+微陆块主动漂移”模式。构造被动挤出是指印度-欧亚碰撞造成的欧亚大陆东南缘的微陆块被大规模挤出,而由陆缘伸展形成的微陆块在被挤出后发生了主动裂解漂移,南海的海底扩张现象是诸多微陆块主动漂移的结果。这个新的模式能够合理地解释南海形成过程中的洋中脊跳跃现象及南海中大陆残片的成因机制。进一步恢复了南海演化过程中周边陆块的运动演化历史,说明欧亚东缘在中生代晚期发生的大规模伸展构造运动是南海形成的基础,新生代印度-欧亚碰撞是南海形成的直接动力,微陆块的裂解漂移是南海形成的主要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伸展 南海成因 构造演化 动力机制 大陆漂移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新模式:来自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
3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肖庆辉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 本文根据阿拉善地块岩浆岩和沉积岩的记录分析,结合造山带岩石圈演化,提出阿拉善地块随着古亚洲洋在晚志留世末闭合,发生弧-陆或陆-陆碰撞、以及与相邻地块的碰撞,使陆壳得到广泛加厚;晚古生代时期以伸展为特征,早石炭世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致使阿拉善地块北部珠斯楞—杭乌拉带由泥盆纪相对稳定的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并形成一套前弧碎屑岩-火山岩沉积;晚石炭世乌力吉—宗乃山—沙拉扎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诺尔公—红古玉林带造山带岩石圈初始垮塌,由此构成阿拉善地块岩石圈部分垮塌,使中南部广泛区域沉降,形成一套后弧环境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岩石组合,并伴随同时期的辉长岩等基性岩体侵入;二叠纪造山带岩石圈完全垮塌,大规模软流圈上涌物质和热,使俯冲的洋壳物质、加厚下地壳混合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衍生新生物质等被加热熔融,形成高(超)钾岩浆储库。早二叠世,因侧向强迫重力翻转或受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活动的触发,导致高(超)钾质岩浆沿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陆壳中的岩石圈不连续挤出,以气球膨胀式短时、快速侵位,形成以珠斯楞、乌力吉、诺尔公为代表的二叠纪巨量花岗岩带,该时期也应该是阿拉善地块最重要的大规模成矿时期。阿拉善地块是华北克拉通的组成部分,至今在其南部依然保留着大于200 km厚的岩石圈。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时期汇聚,伴随古亚洲洋、祁连洋的形成、演化与消亡及与华北地块相互作用,使阿拉善地块被“破坏”;晚古生代时期伸展,伴随造山带岩石圈垮塌被“肢解”,总体上属于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范畴,显生宙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是西部“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造山带岩石圈垮塌 构造演化新模式 阿拉善地块 内蒙古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地震各向异性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启示
4
作者 张永谦 吕庆田 +4 位作者 石玉涛 史大年 严加永 张洪双 阮小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00-915,共16页
大别山东缘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部构造格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为深入理解和认识该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壳幔变形特征,本文利用NW-SE向跨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密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数据,开展了远震接收函数Pms各向异性研究,并结合已有... 大别山东缘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部构造格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为深入理解和认识该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壳幔变形特征,本文利用NW-SE向跨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密集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数据,开展了远震接收函数Pms各向异性研究,并结合已有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地壳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呈明显的横向分区性,华北克拉通东南部以近NWW向为主,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东北部以NE向为主.在垂向上,该区地壳与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也存在明显差异,Pm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XKS(PKS,SKS,SKKS)快波偏振方向整体上存在30°~60°左右差异,形成了该区壳幔各向异性的“立交桥”式分层结构.本研究认为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区域构造演化差异以及华北与华南块体的流变学强度不同是造成该区壳幔各向异性“立交桥”式分层结构的重要因素.华北地区Pms各向异性特征反映了华南与华北块体在印支期陆陆碰撞所形成的中下地壳变形痕迹,华南东北部地区的Pms各向异性则主要受控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陆内挤压作用.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的北西向俯冲作用不仅导致了软流圈物质沿NW或近W向流动和橄榄岩矿物晶体的定向排列,也在地壳和岩石圈尺度产生了陆内挤压作用并最终导致了目前观测到的中下地壳变形和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地震各向异性 接收函数 区域构造演化
下载PDF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
5
作者 西智博 廖建平 +2 位作者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具有分段发育特征,且活动时期具有“先北后南”的演化特征,受断层分段性影响,陈家断裂带主要发育压扭背冲构造样式和走滑压扭构造样式。(2)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台安—大洼断裂上盘在压扭作用影响下首先形成压扭性质的雁行小断裂,随着位移增大,小断裂逐渐连接,最终形成了贯穿型走滑断裂带,即陈家断裂带。(3)台安洼陷为新生代多期次构造变形叠加形成的洼陷,深层发育主力烃源岩层系,具备发育大规模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洼陷边缘的钻井岩心分析结果显示,烃源岩TOC值为4.79%,Ro为0.3%~0.4%,属于好—较好烃源岩,推测洼陷中心厚度更大,质量更优。陈家断裂带中北部下盘发育断鼻构造,具备陈家洼陷和台安洼陷双源供烃的特点,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物理模拟 油气成藏 走滑压扭 压扭背冲 双源供烃 断鼻构造 古近系 陈家断裂带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6
作者 陈国明 覃焕图 +4 位作者 黄兴富 郭晓玉 高锐 李旭成 张逸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47-1168,共22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东北缘,在陇中盆地、六盘山褶皱逆冲带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区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和热史模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分布于136~16 Ma,裂变径迹的长度范围介于11.9~13.3μm;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果为258~79 Ma,但多数样品的年龄介于160~99 Ma;热史模拟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隆升和冷却降温事件,即始新世期间(55~30 Ma)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始新世期间(55~30 Ma)发生的隆升事件可能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远程效应的直接响应,表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初或不久,其应力即已传导至东北缘边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的隆升剥露冷却事件奠定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 构造演化 低温热年代学 裂变径迹
下载PDF
藏南叶巴组玄武岩锆石捕掳晶的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拉萨地块构造演化的启示
7
作者 田雅楠 魏友卿 +1 位作者 孟元库 王珍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72,共12页
拉萨地块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具有很大争议,原因在于对拉萨地块基底特征的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拉萨地块演化和成矿潜力的评价。本研究对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玄武岩中的锆石捕掳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拉萨地块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具有很大争议,原因在于对拉萨地块基底特征的认识不足,限制了对拉萨地块演化和成矿潜力的评价。本研究对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玄武岩中的锆石捕掳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捕获锆石绝大多数具有S型花岗岩结晶锆石的特征,或代表了拉萨地块南部存在变质沉积岩基底。锆石年龄呈现210、552和1 043 Ma三个峰值,分别对应三叠纪拉萨地块南缘的弧岩浆事件、埃迪卡拉纪末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原特提斯洋俯冲事件以及拉萨地块在中元古代时期与非洲大陆的亲缘性。该成果为拉萨地块的基底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叶巴组 玄武岩 锆石捕掳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庆阳和乌审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对寒武系岩相古地理的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林 邢凤存 +3 位作者 张月巧 姜福杰 徐旺林 张阿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画,认为其总体经历了寒武纪的古隆起逐渐淹没阶段、寒武纪—奥陶纪的抬升剥蚀阶段、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之后的庆阳古隆起稳定-乌审旗古隆起快速沉降阶段、晚加里东期的挤压剥蚀和古隆起范围定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的古隆起消亡阶段及二叠纪之后的构造掀斜定型阶段等6个主要阶段,南、北两个古隆起具有早期发育特征相近、后期南部隆升-北部沉降的演化差异。两个古隆起形成隆-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对寒武系沉积储层控制明显。古隆起总体呈东缓-西陡的古地貌特征,古隆起东侧相对于西侧更有利于大面积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在寒武纪的演化过程中对岩相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前者控制地貌隆-凹格局及沉积更为持续。寒武纪晚期的怀远构造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剥蚀,致使寒武系顶部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岩相古地理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扬子陆块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来自原花山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奇 崔晓庄 +3 位作者 汪正江 熊国庆 任光明 宁括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 原花山群分布于紧邻南秦岭的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出露于重要的构造部位,是研究其形成时期扬子陆块构造演化及其与南秦岭关系的重要载体,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将原花山群解体为花山构造混杂岩和正常的火山—沉积地层(本文所指花山群)两部分来讨论。笔者重新厘定了花山群的沉积时限,有针对性地对有构造背景争议的花山群进行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对有时代争议的混杂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综合研究表明,花山群的沉积时限为ca.830 Ma至ca.800 Ma,形成于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陆内裂谷盆地。花山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不只是晋宁期的缝合带,而是具有多期物质组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复合型缝合带。结合他人成果,我们提出了扬子陆块与南秦岭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群 构造混杂岩 陆内裂谷盆地 构造演化 扬子陆块北缘 南秦岭
下载PDF
阿拉伯地盾地质构造演化与关键地质矿产问题浅析
10
作者 查显锋 计文化 +9 位作者 辜平阳 吕鹏瑞 王国强 陈锐明 康磊 李猛 孙吉明 荆德龙 王凯 罗克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13,共10页
阿拉伯地盾位于阿拉伯板块的西南部,与红海西岸的努比亚地盾共同组成努比亚−阿拉伯地盾,是新元古代东、西冈瓦纳大陆汇聚过程中形成的泛非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沙特阿拉伯地盾精细地质填图”技术标编制过程中,笔者综合分析了该区... 阿拉伯地盾位于阿拉伯板块的西南部,与红海西岸的努比亚地盾共同组成努比亚−阿拉伯地盾,是新元古代东、西冈瓦纳大陆汇聚过程中形成的泛非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沙特阿拉伯地盾精细地质填图”技术标编制过程中,笔者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总结了阿拉伯地盾8个次级地体、主要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及新元古代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并将阿拉伯地盾的地质演化细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在新元古代洋−陆转化过程中阿拉伯地盾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地质问题,提出了未来精细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质填图 阿拉伯地盾 泛非造山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石钱滩凹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11
作者 于洪洲 张关龙 +3 位作者 王越 肖雄飞 汪誉新 薛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1-62,共2页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大井1石炭系巴山组发育天然气藏(胡自龙等,2019),钱1井二叠系平地泉组发育致密油藏(王越等,2021),整体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前人针对石钱滩凹陷开展了古生物、古气候以及沉积体系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凹陷地质结构以...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大井1石炭系巴山组发育天然气藏(胡自龙等,2019),钱1井二叠系平地泉组发育致密油藏(王越等,2021),整体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前人针对石钱滩凹陷开展了古生物、古气候以及沉积体系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凹陷地质结构以及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较少,导致关键成藏要素以及油气有利聚集区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钱滩凹陷 地质结构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巴西卡拉加斯地区变质基底的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
12
作者 曾勇 刘一 +2 位作者 郭维民 沈莽庭 徐鸣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5期57-70,共14页
巴西卡拉加斯(Carajás)地区发育古老的太古宙变质基底,是世界上矿床类型最丰富、资源聚集程度最高的成矿区之一。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为主体的结晶基底中,含有大量紫苏花岗岩、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rondhjemite-tona... 巴西卡拉加斯(Carajás)地区发育古老的太古宙变质基底,是世界上矿床类型最丰富、资源聚集程度最高的成矿区之一。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为主体的结晶基底中,含有大量紫苏花岗岩、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TTG)岩套和未完全解体的变质深成岩,目前对其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岩浆岩的正确划分和精细研究是深入认识南美克拉通演化的重要手段,在调查卡拉加斯地区基底中变质侵入岩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中太古代的紫苏花岗岩、层状基性—超基性岩和TTG岩套,新太古代的基性—超基性杂岩、TTG岩套、同构造花岗岩、后构造花岗岩等,以及古元古代的碱性花岗岩。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了卡拉加斯地区的花岗质深成岩,锆石U-Pb测年获得的花岗岩^(207)Pb/^(206)Pb表面年龄集中在2899~2831 Ma、2742~2622 Ma和1919 Ma 3个时期,认为南美克拉通在经历了古太古代陆核形成、中太古代古大陆增生后,在太古宙末期和古元古代发生了二阶段的克拉通化过程,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克拉通开始被破坏。通过对比南美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的早期演化过程,推测南美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早期受地幔柱控制,晚期转变为以板块构造为主导的大陆增生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对比矿集区成矿过程及其成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巴西 卡拉加斯地区
下载PDF
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远景浅析
13
作者 李春麟 张凯逊 +5 位作者 郭振华 韩淑琴 Bakhtier NURTAEV Pulatjon SULTONOV Shukhrat SHUKUROV 陶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0-495,共16页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本文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构造变形的解析,发现盆缘发育典型的无序型逆冲断层。以此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沉积环境更替...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本文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构造变形的解析,发现盆缘发育典型的无序型逆冲断层。以此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沉积环境更替,讨论了费尔干纳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费尔干纳盆地的基底形成于晚古生代,与石炭纪末期南天山洋的关闭有关。三叠纪至侏罗纪,费尔干纳盆地进入了陆内坳陷阶段,沉积了一套河湖相碎屑岩。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的早期,受中特提斯洋关闭的影响,费尔干纳盆地进入挤压阶段。白垩纪至古近纪,天山造山带以南地区受新特提斯洋扩张的影响,发生了区域性海侵事件,生物繁盛,沉积了优质的烃源岩。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随着阿拉伯地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新特提斯洋最终关闭,盆地再次进入挤压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近系之上。受印度与欧亚大陆持续汇聚作用影响,费尔干纳盆地在第四纪进入了前陆盆地演化阶段。通过南天山板块缝合带南、北两侧含油气盆地生储盖组合及构造演化的对比,发现费尔干纳盆地上古生界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我们的研究扩展了费尔干纳盆地的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序型逆冲断层 构造演化 石炭系—二叠系 油气前景 费尔干纳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14
作者 孙潇 鲁克改 +1 位作者 王国荣 廉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5-188,共4页
乌伦古坳陷作为约占五分之准噶尔盆地的个重要构造单元,直倍受众多专家学者关注。本文在乌伦古坳陷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对目标层位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的控制及影响。1地质概况乌伦古... 乌伦古坳陷作为约占五分之准噶尔盆地的个重要构造单元,直倍受众多专家学者关注。本文在乌伦古坳陷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对目标层位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的控制及影响。1地质概况乌伦古坳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部,呈北西西向菱形展布,北以德伦山—青格里底为界与福海盆地相接,南、西与陆梁隆起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坳陷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铀成矿
下载PDF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地质、构造演化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15
作者 孙宏伟 任军平 +5 位作者 唐文龙 许康康 吴兴源 曾威 王佳营 贺福清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8,共14页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活动在西南非洲的体现,笔者系统梳理达马拉造山带内地质单元、岩浆作用、变质活动、构造动力学机制和铀矿成矿作用特征。该造山带主要由北部地体、北带边缘、北部带、中央带、南部带... 纳米比亚达马拉造山带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活动在西南非洲的体现,笔者系统梳理达马拉造山带内地质单元、岩浆作用、变质活动、构造动力学机制和铀矿成矿作用特征。该造山带主要由北部地体、北带边缘、北部带、中央带、南部带、南带边缘及南部前陆7个地质单元组成。依据板块运动特征,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板内裂谷期(750 Ma)、持续扩张期(730~600 Ma)、洋陆俯冲期(580~560 Ma)、俯冲碰撞期(550~540 Ma)及碰撞晚期(530~460 Ma)5个阶段。造山带内赋存大量的铀矿资源,主要形成于510~490 Ma,其成因与碰撞晚期构造及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专属性特征明显。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及总结,笔者认为富U的前达马拉基底是白岗岩型铀矿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母岩浆是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为富U岩浆的侵位及富集沉淀提供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马拉造山带 构造演化 铀矿 纳米比亚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16
作者 郭文建 李天然 +2 位作者 冀冬生 施联红 韩杨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55-565,623,共12页
盆-山转换带一直是构造地质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开展其构造样式、形成演化及成藏过程解析,对揭示山前复杂构造的控藏作用、指导盆-山转换带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震资料解释、断层活动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 盆-山转换带一直是构造地质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开展其构造样式、形成演化及成藏过程解析,对揭示山前复杂构造的控藏作用、指导盆-山转换带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震资料解释、断层活动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等手段,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特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及控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缘中段第一、二排构造主要发育基底卷入与盖层滑脱断层控制的双重构造样式.侏罗纪末期,齐古-昌吉褶皱带初具雏形;古近纪末期,霍玛吐褶皱带开始形成;第四纪,褶皱带被断裂强烈改造,形成断褶带,滑脱层对应力向盆内传递起重要作用.南缘中段发育多套烃源岩,形成了多期差异性的以“自生自储”和“古生新储”为主要组合模式的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盆-山转换带
下载PDF
中天山东段片麻状花岗岩的重新厘定及构造演化意义
17
作者 杨震 白权金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S01期8-8,共1页
天山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规律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天山那拉提-巴伦台一带早古生代岩浆岩的研究报道,揭开了中天山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但有关于中天山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程一直未见确... 天山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古生代时期的演化规律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天山那拉提-巴伦台一带早古生代岩浆岩的研究报道,揭开了中天山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但有关于中天山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程一直未见确凿证据。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天湖片麻状花岗岩地质产状和岩石特征均有别于东天山元古宙眼球片麻状花岗岩,因此重新对天湖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形成年代、成岩条件及构造背景。天湖片麻状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为(458.4±2.6)Ma和(411.0±2.1)Ma,测定71粒锆石均未发现元古宙残留锆石和相关年龄信息;岩体具高硅(SiO_(2)=70.14~76.73%)、低铝(A/CNK=0.88~0.99)、钙碱性(σ=1.43~2.68)特点,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78~15.23,La_(N)/Yb_(N)=3.59~24.44)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形成于与大洋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通过与中天山西段同期花岗岩的综合对比认为,天湖片麻状花岗岩为南天山洋于晚奥陶世向中天山陆块俯冲的产物,南天山洋俯冲消减作用由中天山西部一直延伸到东部,且一直持续到晚志留世仍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造山带 片麻状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妍 孙永河 +3 位作者 柳少波 马钰凯 刘海涛 赵长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12,共17页
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为烃源岩的古生界潜山内幕型原生油气藏认识程度低,勘探难度大,明确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对内幕型原生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典型井... 渤海湾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为烃源岩的古生界潜山内幕型原生油气藏认识程度低,勘探难度大,明确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及与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对内幕型原生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典型井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等数据资料,进一步采用构造解析、潜山埋藏史分析以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技术手段,探讨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及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生烃时期及有利生烃范围。研究表明,黄骅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经历了“两期裂陷,两期抬升”的四个演化阶段,形成多种类型的埋藏史,构造运动引起的古地温变化使南北地区烃源岩进行差异了生烃演化,裂陷建造作用促进地温上升,有利于有机质生烃,挤压改造作用抑制地温上升,有机质生烃中止。乌马营潜山及歧北潜山具有3次生烃阶段,生烃期为早—中三叠纪、早白垩纪、古近纪,港北潜山具有两次生烃阶段,生烃期为早—中三叠纪、古近纪。黄骅坳陷内早期(即早—中三叠纪)生烃范围局限,晚期(即古近纪)生烃最有利,乌马营地区及歧北地区为原生油气藏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生烃史 黄骅坳陷 埋藏史 二次生烃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杨税务潜山带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冠伸 何登发 +2 位作者 鲁人齐 张煜颖 单帅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6-239,共14页
杨税务潜山带位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内,整体呈NE向展布,由3个平行斜列的潜山组成,属于典型的断块掀斜型潜山,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对杨税务潜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因而厘定杨税... 杨税务潜山带位于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东部的河西务构造带内,整体呈NE向展布,由3个平行斜列的潜山组成,属于典型的断块掀斜型潜山,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地质结构复杂。目前对杨税务潜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程度较低,因而厘定杨税务潜山带的构造演化阶段有助于分析构造对油气运移、储层改造以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有利勘探方向奠定基础。本次研究通过研究区内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杨税务潜山带的断层发育、构造层的划分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揭示了杨税务潜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6套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中—新元古界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石炭—二叠系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构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印支期,在SN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杨税务地区形成了近EW向的古隆起;燕山运动中,古隆起发生旋转并抬升遭受剥蚀;在喜马拉雅期发生构造反转,大兴断层的强烈活动使廊固凹陷进入断陷阶段,随着河西务断层的发育,古隆起被分割为杨税务潜山和泗村店潜山两部分,位于下盘的杨税务潜山被拉断成如今3个潜山平行斜列的潜山带。本次对杨税务潜山带地质结构、构造演化以及构造的控藏作用的研究,为后续类似隐蔽型潜山油气藏研究提供了案例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构造 构造演化 杨税务潜山带 冀中凹陷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来自湘西怀化辉绿岩中辉石、黑云母成分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炜鉴 胡天杨 +1 位作者 刘磊 黄德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7-913,共17页
关于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背景素有地幔柱—裂谷模型、岛弧模型及板块—裂谷模型之争,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的具体时间,以及聚合后裂解的动力学环境。笔者等选取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怀化地区~788 Ma辉绿岩中的单... 关于江南造山带的新元古代构造演化背景素有地幔柱—裂谷模型、岛弧模型及板块—裂谷模型之争,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扬子与华夏板块碰撞的具体时间,以及聚合后裂解的动力学环境。笔者等选取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怀化地区~788 Ma辉绿岩中的单斜辉石和黑云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精确测定,以期进一步约束该地区的成岩构造背景。怀化辉绿岩中的单斜辉石可分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两种,根据单斜辉石的n(Ca)/n(Al)值(3.48~7.15)和高w(Ti)/w(Eu)值(>1500)的特征,笔者等判断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新元古代地幔可能遭受了硅酸盐熔体和俯冲流体的多重交代作用。单斜辉石温压计的估算结果表明,普通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080~1112℃,结晶压力0.3~0.6 GPa,对应的深度为9.1~20.8 km;而透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237~1274℃,结晶压力1.0~1.32 GPa,对应的深度为31.8~42.6 km。综合单斜辉石和黑云母的微量元素特征(单斜辉石的Al、Ti、Ca、Na等元素和黑云母的Mg、Fe等元素)、岩浆系列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区的亚碱性拉斑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结合的部位,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板内碱性玄武质岩岩浆上升到浅部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结合区域的构造演化特征,笔者等提出一种三阶段的改进板块—裂谷模型,用以描述江南造山带西部的新元古代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怀化 辉绿岩 辉石 黑云母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